![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2/11/wKhkGWXVvv-AHwHXAAKn-o5Do5c345.jpg)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2/11/wKhkGWXVvv-AHwHXAAKn-o5Do5c3452.jpg)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2/11/wKhkGWXVvv-AHwHXAAKn-o5Do5c3453.jpg)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2/11/wKhkGWXVvv-AHwHXAAKn-o5Do5c3454.jpg)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02/11/wKhkGWXVvv-AHwHXAAKn-o5Do5c34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重点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读书(诗)使人明理。读《孙权劝学》让我们明白“士别三日,①______”;读《木兰诗》我们懂得面对功名利禄要像木兰一样“木兰不用尚书郎,②______。③______”;读《木兰诗》我们知道了木兰的矫健雄姿“④______,关山度若飞。”;读韩愈《晚春》“⑤______,⑥______”我们明白要珍惜时光,抓住时机去奋斗。
经典诗文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的《竹里馆》“⑦______,⑧______”借清幽的环境表现自己清静、淡泊的心境;岑参《逢入京使》中“⑨______,⑩______”用夸张的手法,表述浓厚的思乡之情。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下面是某同学读《骆驼祥子》制作的读书卡,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
方法助读材料阅读任务
关注
人物在祥子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笑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笑,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这段文字中的“她”是①______(人名)。
关注
情节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的原因是:②______。
关注
评价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③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2.0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②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③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④“不要掉队呀!”
⑤“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⑥“我们顶着天啦!”
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⑧在“之”字扬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⑨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⑩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最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频。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塔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黑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圈的山把这山谷包圈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态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
(选自《老山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选段中的写包含了两意蕴:一是写“物”写“事”;二是写“人。
B、选段中,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了老山高、陡、险的特点。
C、选段记叙了红军在夜间行军,山路上露营,半夜被冻醒,然后又不知不觉睡到天亮的经历。
D、第段调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夜里所见所闻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
(2)选段中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难”?
(3)简要赏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4)结合选段分析夜间行军中的表现,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父亲的高地
父亲病了。
父亲以各种忙为由,不去医院做检查。三个月后,他病情加重,只得去医院检查。
医生说住院吧。
父亲说,家里有很多事脱不开身,能不能给我开点儿药回家吃去?
医生说,要想活着,就得住院治疗。
父亲把目光转向我,我拿着医生开的单子去交费。
父亲住院了,村里的齐叔父子一起来探望。他儿子手里拎着一些营养品。
齐叔坐在父亲身边,用袖子擦一把脸上的汗水说,哥,你安心治病,跑腿儿的事有你侄儿。父亲住院半个月,齐叔隔三岔五地过来,他儿子每天下班都来医院帮着护理父亲。
齐叔在村里最穷,腿还有残疾。父亲做村支书这些年,他受益最多,就连他儿子考上大学,都是父亲帮助筹的学费。如今他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县林业部门做技术员。后来我们村的果树栽培、新品种引进等,都没少沾他儿子的光,这是后话。
那天下午父亲刚灌完肠,准备第二天乎术,胡玉芬提着大袋小袋的营养品,匆匆赶来,进了门就埋怨我,我哥病了咋不告诉我?又对父亲说,哥,咱上省城的大医院吧。同病室的人都以为她是父亲的亲妹子呢。
父亲手术那天,胡玉芬请了一天假,和我们兄弟姐妹一起守在手术室外面,当看到父亲的被医生割下来的大半个胃时;胡玉芬泣不成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
当年公社给我们大队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大队党支部开会研究此事时,大家一致推荐我去上大学,可是最后父亲拍板,让没爹没娘的胡玉芬去了。胡玉芬师范毕业后,在县一中教书,现在是县一中的校长。
母亲总说父亲这个官当得没有一点儿亲情味儿,私下里我们对父亲也颇有微词。我们姊妹六个,除了小妹是自己考出去,现在乡中学当教师以外,我们五个都是普通的农民。村小学经常招民办教师,这也就是父亲一句话的事,可这句话父亲就是不肯为我们说。
大妹十八岁那年有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公社的话务员调到县里去了,母亲让父亲找找公社领导给大妹求个情,父亲说死都不去。直到另一个村支书的女儿当了话务员,父亲都没去求这个情。母亲气得一个月没跟父亲说话。
后来,大妹嫁得不如意。有一次父亲过生日,大妹喝醉了,借着酒劲儿,把自己对父亲的不满都说了出来。
父亲听罢一声不吭,只是闷头喝酒,直到把自己喝醉。
父亲住院后,村里每天都有人来医院看望父亲,就连坐着轮椅的张茂都来了。不会说话的张茂,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一个劲儿地摇头。
父亲说,你不用担心,我死了,我让我儿子管你。
张茂干巴巴的眼眶里就有了泪——
1949年的中秋时节,那时候仗打得挺凶,十七岁的父亲和十八岁的张茂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被带到葫芦岛港。父亲说他肚子疼,经一个当兵的允许,父亲钻进旁边的一块高粱地里解手,一直蹲到那艘大轮船开走。而张茂在海上被解放军截了下来,他参加了最后的解放战争,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被一颗炸弹炸没了双腿和声音。父亲常说,比起张茂,自己有腿有声音的人生都是赚的,要是当年他不逃回来,也和张茂一样是国家的功臣子,说不定还为国捐躯了呢。
父亲出院那天,我们下了公交车,他打发走二弟和三妹,把我留了下来。
我和父亲坐在道旁的土楞子上,父亲看着南山的槐树林子,眉眼舒展开来。当初规划这片槐树林的时候,父亲刚过四十岁,土地承包制度刚开始试行,父亲每天扛着镐头上山刨坑定位,直到满山绿树成荫。此时槐树刚刚冒出紫红色的嫩芽,像一层缥纱的紫色的雾。
父亲说,这片林子明年就满十五年了,秋天卖了树,给村里修一条通往山外的大道,剩下的钱,把小学校修一下。
父亲把目光转向北山,北山整面坡是层层梯田,有油画一般的层次感,那是父亲带领村民们一镐一镐刨出来的,那时候村民还叫人民公社社员。父亲就是那时得的胃病,每天起五更爬半夜,饥一顿饱一顿的。
父亲说,北山是咱村子的最高点,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把我埋在北山顶上……我忙说,别瞎说,医生说手术做得非常成功。父亲笑着站起来说,咱回家吧。
村庄的新旧建筑就像一张对叠的纸,东边是整齐的新房,西边是参差不齐的旧房。按照父亲的富村计划,每年至少要有十户人家翻盖新房,盖新房的人家,在东边重起房基地。母亲曾问父亲我们家啥时翻盖房子。父亲说,压轴的都是最好的。
父亲是第二年初夏去世的,是癌细胞骨转移,享年61岁,时间是1993年。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以父亲住院为线索,引出一系列与其相关的人和事,使父亲的形象不断丰满。
B.得知父亲住院,胡玉芬既送营养品又请假陪伴,可见她与父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C.文段中写父亲面对女儿的不满闷声喝酒,沉默的外表下复杂的心理活动耐人寻味。
D.父亲说“压轴的都是最好的”,表明他对为家人盖全村最好的房子早已做好安排。
(2)家人们对父亲“颇有微词”主要是因为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父亲看着南山的槐树林子,眉眼舒展开来。(品味加点词语)
②胡玉芬泣不成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从修辞角度赏析)
(4)第5段交代了齐叔儿子后来的情况,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5)文题“父亲的高地”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在今年的冬奥会上,开幕式上的中国元素引人瞩目。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饱含冬去春来、欣欣向荣的诗意,投射出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刚一亮相就瞬间刷屏。火炬“飞扬”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极具浪漫色彩,五环“破冰而出”彰显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
细心的观众还发现冬奥会场馆的很多建筑将中国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冰丝带凸显了冬奥元素“冰”和中国作为“丝国”的传统,而“雪飞天”是单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比赛项目的场地,设计源自中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飘逸而优雅,和大跳台的剖面形象十分契合。同时,“飞天”的字面含义与大跳台项目的英文原文“BigAir”一词都有空中腾跃、向空中飞翔的意象,堪称美丽的巧合。融合之新、理念之新、心态之新,北京冬奥会上,一个个“新”的背后,迸发时代活力。
①《俄罗斯报》记者:北京冬奥会设计融入很多中国元素,这些美丽的元素背后映射的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②美国记者:冬奥会的活动中设置了剪纸、书法等特色体验区,我首次尝试用毛笔写字,能在这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高兴。
③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这场盛会以别开生面的视觉形式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东道主宽阔的文化胸怀和从容的文化自信。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______
A.冬奥会的开幕式上、冬奥会场馆的很多建设中都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
B.被刷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投射出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
C.雪飞天设计源自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又与“BigAir”的意象重合。
D.火炬“飞扬”、“黄河之水”、五环“破冰而出”都取自道法哲学理念。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本次冬奥会的设计特点。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冬奥会的意义。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6.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尝射于家圃
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睨之久而不去
④以我酌油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7.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下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歌题目中的“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洛城”交待了地点。
B.“散”字用得极妙,意思是笛声悠扬随着春风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
C.最后一句用典故和反问,以“折杨柳”的笛曲,表述沉重的思乡之情。
D.诗中以吹笛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的魅力。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满”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8.生活中,也许因老师的一次鼓励,你学会了坚强;也许因朋友的一次谅解,你学会了宽容;也许因同学帮你走出生活的阴影,你学会了微笑……成长路上,父母、老师、同学等会伴随左右,你发现了吗?
请将“因你,我学会了_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述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冬奥篝①火红,一起向未来。9月17日,在首都博物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发布——“一起向未来”!该口号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中国方案。当北京冬奥会开mù②,世界将再次团聚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体育也将再次消融(甲),照亮前路。
奥运口号是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届东道主重要的宣传推广裁体。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通过口号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共享未来。从北京2008到北京2022,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未来,中国的主张(乙)。“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内涵丰富,(丙)。“双奥之城”北京将又一次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中国印迹。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者,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_(A.gōuB.guō)
②______(A.募B.幕)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A.隔绝B.隔膜)
乙______(A.一脉相承B.一成不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①表述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希望
②体现了团结共进的理念
③传递了世界渴望一同走向美好明天的心声
A.①⑧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
解析和解答
1.即更刮目相待,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万里赴戎机,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
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愿驰千里足(注意“驰”的书写)
③送儿还故乡
④万里赴戎机
⑤草树知春不久归
⑥百般红紫斗芳菲
⑦独坐幽篁里
⑧弹琴复长啸(注意“啸”的书写)
⑨故园东望路漫漫
⑩双袖龙钟泪不干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小福子,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我同意甲的观点,祥子原本老实、本分,但经历了“三起三落”后,最终沦落为一个地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①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在祥子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笑在骨头里”“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可知,她是小福子。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可知,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祥子在他们的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③本题考查观点表述,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理由。“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逐到野兽中去的”实际上观点是祥子悲剧的原因是客观因素;“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逐到野兽中去的”实际上观点是祥子悲剧的原因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可从大兵、刘四爷、虎妞、小福子等人对祥子的影响来分析;主观因素,可以从祥子逆来顺受、自暴自弃、堕落等个性分析。
解析:
①小福子
②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
③示例一:我认同甲的看法。大兵抢走祥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速了祥子的沉沦和堕落。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示例二:我认同乙的看法。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围绕主人公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表述了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祥子等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同情。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3.D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第段“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是视觉描写;“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是视觉和听觉;“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是触觉;“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是听觉描写;没有嗅觉描写的句子。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从第③段“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第⑧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第⑨段“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可以看出行路难;从第⑩段“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可以看出,睡觉难。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把星星比作宝石,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奇特美丽的高山夜景。在艰难的行军过程中,有闲情逸致去观赏美景,可以从侧面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闲情欣赏满天星光,“火把排成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互相打气,开玩笑,“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等表现了战士们的乐观、豪迈之情;“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表现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畏艰苦的英雄气概。
解析:
(1)D
(2)①行军难:山势高大、险峻、陡峭;②睡觉难:路窄山陡石硬、寒气逼人。
(3)比喻。作用:以“宝石”喻“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奇特美丽的高山夜景,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4)表现:在又窄又险又不平的山路上,服从命令横着心躺下去,在艰苦的环境中还能享受美景;体现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畏艰苦的英雄气概和乐观、豪迈的浪漫主义情怀。
文段选自《老山界》,记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一一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选段写的是夜晚行军、睡觉的艰难、危险。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4.D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C.正确。
D.有误,“为家人盖全村最好的房子早已做好安排“说法错误。文中“村庄的新旧建就像一张对叠的纸,东边是整齐的新房,西边是参差不齐的旧房。按照父亲的富村计划,每年至小要有十户人家翻盖新房,盖新房的人家,在东边重起房基地。母亲曾问父亲我们家啥时翻盖房子,父亲说,压轴的都是最好的”,父亲说“压轴的都是最好的”是对母亲的安慰,表明了让乡亲们先住新房子,自己最后住新房子的态度。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家人们对父亲“颇有微词”,是因为他先人后己的几件事。根据“当年公社给我们大队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大队党支部开会研究此事时,大家一致推荐我去上大学,可是最后父亲拍板,让没爹没娘的胡玉芬去了”,可概括为:父亲将我上大学的名额给了胡玉芬;根据“村小学经常招民办教师,这也就是父亲一句话的事,可这句话父亲就是不肯为我们说”,可概括为:父亲不肯推荐我们当民办教师;根据“大妹十八岁那年有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公社的话务员调到县里去了,母亲让父亲找找公社领导给大妹求个情,父亲说死都不去”,可概括为:父亲不肯为大妹争取话务员。
(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①根据“父亲看着南山的槐树林子,眉眼舒展开来”“舒展”是自然放松、舒适的样子。结合下文中“当初规划这片槐树林的时候,父亲刚过四十岁,土地承包制度刚开始试行,父亲每天扛着镐头上山刨坑定位直到满山绿树成荫”,根据“父亲说,这片林子明年就满十五年了,秋天卖了树,给村里修一条通往山外的大道,剩下的钱,把小学校修一下”可知,父亲在出院回到村子后,看到自己规划和亲手栽下的槐树林已经成材,“满山绿树成荫”,因此神情放松舒适,对自己的劳动终于有了回报而满怀欣喜、欣慰、自豪,以至忘记了自身的疼痛。
②“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眼泪比作珠子,结合“父亲手术那天,胡玉芬请了一天假,和我们兄弟姐妹一起守在手术室外面,当看到父亲的被医生割下来的大半个胃“可知,这里形象地写出胡玉芬看到父亲生病做手术时伤心悲痛的样子。
(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文中交代了齐叔儿子后来的情况,“后来我们村的果树栽培、新品种引进等,都没少沾他儿子的光。这是后话”,交代了父亲去世后齐叔儿子对村里的贡献。结合文中“齐叔在村里最穷,随还有残疾,父亲做村支书这些年,他受益最多,就连他儿子考上大学都是父亲帮助筹的学费“可知,齐叔的儿子是在父亲的帮助下才成人成才的。齐叔儿子对村子的感恩与回馈,是与父亲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的。这段补叙是对父亲形象的侧面烘托,表明了父亲无私奉献精神对年轻一代的影响之深。
(5)本题考查标题含意的理解。文章标题“父亲的高地”,表层含意是父亲奉献了一生的村子。根据“父亲看着南山的槐树林子,眉眼舒展开来。当初规划这片槐树林的时候,父亲刚过四十岁,土地承包制度刚开始试行,父亲每天扛着镐头上山刨坑定位直到满山绿树成荫”和“父亲把目光转向北。北山整面坡是层层梯田,有油画一般的层次感,那是父亲带领村民们一镐一镇刨出来的”可知,村中的“高地”是父亲带领乡亲们艰苦劳动,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那片热土;结合“父亲以各种忙为由,不去医院做检查”“父亲做村支书这些年,他受益最多,就连他儿子考上大学都是父亲帮助筹的学费”“母亲总说父亲这个官当得没有一点儿亲情味儿,私下里我们对父亲也颇有微词。我们姊妹六个,除了小妹是自己考出去,现在乡中学当教师以外,我们五个都是普通的农民”“当初规划这片槐树林的时候,父亲刚过四十岁,土地承包制度刚开始试行,父亲每天扛着镐头上山刨坑定位直到满山绿树成荫”“北山整面坡是层层梯田,有油画一般的层次感,那是父亲带领村民们一镐一镝刨出来的”可知,父亲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公而忘私,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因此“父亲的高地”深层含意是指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结合“如今他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县林业部门做技术员。后来我们村的果树栽培、新品种引进等,都没少沾他儿子的光,这是后话”可知,父亲的“高地”还指父亲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对年轻一代的深远影响。
解析:
(1)D
(2)①父亲将我上大学的名额给了胡玉芬。②父亲不肯推荐我们当民办教师。③父亲不肯为大妹争取话务员。
(3)①“舒展”指神情放松舒心的样子,写出父亲看到“绿树成荫”的南山槐树林就忘记自身疾病而满怀欣喜、欣慰、自豪的心情。
②比喻,把眼泪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写出胡玉芬哭泣时的情形,表述出胡玉芬当时内心的悲痛。
(4)交待齐叔儿子对村里的贡献,表现他的感恩和回馈,侧面烘托父亲的形象,表现父亲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5)①指父亲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那片土地;②指精神的“高地”,父亲身上公而忘私,无私奉献,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③指父亲传承给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文章叙述了父亲与村民之间的众多事件。文章先写了父亲生病住院,接着写村里的齐叔父子来探望,然后交代了父亲帮助齐叔及为齐叔儿子筹学费的事。接着写胡玉芬来看望父亲,然后叙述父亲推荐没爹没娘的胡玉芬去上大学的事。接着再叙述张茂来看望父亲,并叙述父亲坚持照顾因参军而失去双腿和声音的张茂的事,最后再写父亲出院,然后回忆父亲带领村民致富,每年至少十户人家翻盖新房的事。体现了父亲甘愿为村子做出贡献,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表现了“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5.D
(1)ABC.符合。
D.不符合,由材料一火炬飞扬'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极具浪漫色彩,五环‘破冰而出彰显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可知,文中只说到火炬“飞扬”取自道法哲学理念,其他两个取自道法哲学理念并无依据。
故选:D。
(2)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由材料一“在今年的冬奥会上,开幕式上的中国元素引人瞩目”可知,开幕式上各项活动中融合中国元素。由材料二“细心的观众还发现冬奥会场馆的很多建筑将中国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可知,场馆建设将中国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
(3)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由材料三第①段“北京冬奥会设计融入很多中国元素,这些美丽的元素背后映射的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可知,冬奥会的意义之一为:折射出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由材料三第②段“能在这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高兴”可知,冬奥会的意义之二为:通过相关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由材料三第③段“展现了东道主宽阔的文化胸怀和从容的文化自信”可知,冬奥会的意义之三为:体现中国文化胸怀和从容的文化自信。据此概括即可。
解析:
(1)D
(2)①开幕式上各项活动中融合中国元素。②场馆建设将中国元素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融合。
(3)①折射出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②通过相关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③体现中国文化胸怀和从容的文化自信。
本题是以“冬奥会”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6.曾经
打发
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凭、靠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尝:曾经。
②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
③句意: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④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以:凭、靠。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发,射,射箭;但,只、不过;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句意为: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中重点词语有:忿然,气愤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看轻。句意为: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3)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结合“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可知,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形象。结合“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知,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本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解析:
(1)①曾经;
②打发;
③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④凭、靠。
(2)①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②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3)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形象。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4)熟能生巧。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7.D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诗写乡思,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李白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述了对故乡的思念,由此分析,“表现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的魅力”理解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满”字,是遍布的意思,意在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极写夜之宁静,反衬诗人听到笛声后的寂寞孤独之情。
解析:
(1)D
(2)“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着意渲染笛声,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因你,我学会了与人分享我是什么时候学会分享的?是和姐姐分苹果的那一次吗?是和外公外婆分荷包蛋的那一次吗?
那天,姐姐脸上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绚烂。她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大大的红苹果,递给我。我狠狠地咬上一大口后,依依不舍地把苹果还给了她,紧张兮兮地盯着苹果和她的脸。姐姐淑女地咬了一小口后又把苹果递给了我,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后来我明白了,像姐姐那样学会分享,快乐就是双倍的。我要向她学习,也做一个乐于与人分享的人。
那天,我们祖孙三人像往常一样吃晚饭,晚饭很简单,每人一碗面。我和外公的碗里都有一个荷包蛋,外婆的碗里却没有。每次,外公都会用筷子把碗里的荷包蛋夹成两半,把一半放入外婆的碗里。“你要多吃点,补充营养!”外婆一边说着,一边把半个荷包蛋放回外公的碗里。外公怎么愿意接受呢?他又把那半个荷包蛋夹到了外婆的碗里。就这样,他俩推让了半天。到最后,外婆又像往常一样把那半个荷包蛋放进我的碗里,并说:“你正在长身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商场餐饮品牌授权许可合同
- 服装鞋帽居间合同模板
- 眼镜店改造维修合同
- 居家装修设计合同模板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核心办公室文员职责合同
- 高端半导体制造厂房租赁合同样本(二零二五年度)
- 小型机动车辆抵押合同年
- 水产养殖管理操作手册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塑料作业指导书
- 移动应用开发实战作业指导书
- SJG 148-2024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标准
- 销售团队组建和管理课件
-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
- 银行个人业务培训课件
- 2024年ISTQB认证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tpu颗粒生产工艺
- 《体检中心培训》课件
- 《跟着音乐去旅行》课件
-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探讨
-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1-6章 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智力异常儿童的教育
- 辞职申请表-中英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