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_第1页
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_第2页
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_第3页
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_第4页
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摘要:目的了解南园街道所管辖的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态,有效识别居民的心理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落实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愿填写网络自陈式问卷的形式,对南园街道管辖的3493名社区居民施测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s’HealthQuestionnaireDepressionScale-9item,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7,GAD-7),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nsomniaSeverityIndex,ISI)来评估社区居民的抑郁、焦虑、失眠状况。结果正常组、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中重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五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及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组、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和重度焦虑四组之间在性别和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组、轻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和重度失眠四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及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18-30岁人群抑郁、焦虑、失眠的四种共病率均≥59%,且该年龄段占据了各类心理问题的绝大多数。结论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社区居民心理问题可能与年龄、性别有关。关键词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现况干预

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创新的试验场,深圳人发扬敢闯敢试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和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当社会处于高发展、高收益、高风险、高动荡、高差距时,大多数人原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模式将受到挑战,精神卫生问题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1]。社区是个体长期生活的地方,是提升个体生活质量的平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更快捷便利,更能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标,从而增进个体和社区的心理防御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所以,依托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持续的心理服务是我国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必由之路[2]。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来源于2020年9月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管辖的11个社区居民自愿填写网络问卷者,共收集问卷3493份,其中有效问卷3437份,并纳入统计分析。纳入标准: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11个社区的常住居民。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史者;严重听力、视力和语言障碍者及因严重躯体疾病而无法完成调查者;年龄低于7岁周者。1.2心理健康测评所有参加心理测评的社区居民完成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失眠严重指数表(ISI)测评。PHQ-9是以DSM-Ⅳ为标准编制的9个条目自评工具,在临床上广泛使用[3]。该量表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均有良好的信效度,是基层工作中筛选抑郁症的首选工具之一[4]。GAD-7是由Spitzer[5]等编制,用于广泛性焦虑的筛查及症状严重性的评估。曲姗[6]的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综合医院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初筛、识别和严重程度评估,并以其简便、可靠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Morin[7]编制的ISI量表是专门针对失眠患者设计的,不仅能评估失眠的严重程度,也能反映失眠对健康和日间功能影响的信息。李恩泽[8]的研究显示,中文版ISI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作为失眠的筛查工具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工具。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描述采用(±s),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不同组之间年龄比较采用t检验,不同组性别、年龄组等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a=0.05。2.结果将本次心理测评所得有效问卷3437份纳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2.1.不同人口学特征抑郁症状分布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度及以上抑郁症状检出率20%,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正常组、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中重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五组之间在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社区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女性占比大于男性(53.21%vs46.79%),重度抑郁组男性占比大于女性(54.93%vs45.07%)。正常组18-30岁的人群占比最大(56.97%),重度抑郁组18-30岁的人群占比最大(66.20%)。详见表1。表1研究对象抑郁分布特征正常(n=1808)n%轻度(n=939)n%中度(n=419)n%中重度(n=200)n%重度(n=71)n%P性别0.002男性846(46.79)424(45.15)228(54.42)111(55.50)39(54.93)女性962(53.21)515(54.85)191(45.58)89(44.50)32(45.07)年龄<0.0017-1743(2.38)8(0.85)5(1.19)3(1.50)1(1.41)18-301030(56.97)588(62.62)289(68.97)130(65.00)47(66.20)31-45572(31.64)296(31.52)99(23.63)60(30.00)18(25.35)46-60135(7.47)39(4.15)17(4.06)4(2.00)4(5.63)>6028(1.55)8(0.85)9(2.15)3(1.50)1(1.41)社区<0.001南园211(11.67)100(10.65)49(11.69)36(18.00)7(9.86)赤尾190(10.51)131(13.95)62(14.80)17(8.50)10(14.08)巴登79(4.37)71(7.56)31(7.40)13(6.50)6(8.45)东园93(5.14)56(5.96)52(12.41)20(10.00)5(7.04)滨河611(33.79)262(27.90)116(27.68)55(27.50)19(26.76)沙埔头73(4.04)40(4.26)10(2.39)6(3.00)3(4.23)滨江43(2.38)31(3.30)16(3.82)9(4.50)1(1.41)园西74(4.09)25(2.66)11(2.63)5(2.50)2(2.82)玉田244(13.50)113(12.03)34(8.11)17(8.50)12(16.9)南华115(6.36)81(8.63)20(4.77)14(7.00)2(2.82)锦龙75(4.15)29(3.09)18(4.30)8(4.00)4(5.63)2.2不同人口学特征焦虑症状分布状况结果显示,中度及以上焦虑症状检出率12.2%,重度焦虑症状检出率为3%。正常组、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和重度焦虑四组之间在性别和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四个组在年龄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女性占比大于男性(53.82%vs46.18%),重度焦虑组男性占比大于女性(53.85%vs46.15%)。正常组18-30岁的人群占比最大(59.17%),重度焦虑组18-30岁的人群占比最大(67.31%)。详见表2。表2研究对象焦虑分布特征正常(n=2148)n%轻度(n=868)n%中度(n=317)n%重度(n=104)n%P性别<0.001男性992(46.18)411(47.35)189(59.62)56(53.85)女性1156(53.82)457(52.65)128(40.38)48(46.15)年龄0.097-1744(2.05)8(0.92)7(2.21)1(0.96)18-301271(59.17)536(61.75)207(65.3)70(67.31)31-45666(31.01)263(30.3)91(28.71)25(24.04)46-60138(6.42)48(5.53)7(2.21)6(5.77)>6029(1.35)13(1.5)5(1.58)2(1.92)社区<0.001南园228(10.61)113(13.02)50

(15.77)12(11.54)赤尾229(10.66)118(13.59)43

(13.56)20(19.23)巴登109(5.07)55(6.34)31(9.78)5(4.81)东园115(5.35)71(8.18)33(10.41)7(6.73)滨河721(33.57)243(28.00)70(22.08)29(27.88)沙埔头88(4.10)29(3.34)10(3.15)5(4.81)滨江51(2.37)35(4.03)13(4.1)1(0.96)园西77(3.58)31(3.57)5(1.58)4(3.85)玉田295(13.73)86(9.91)26(8.2)13(12.5)南华152(7.08)59(6.8)18(5.68)3(2.88)锦龙83(3.86)28(3.23)18(5.68)5(4.81)2.3不同人口学特征失眠症状分布状况测评结果显示,失眠症状检出率为21.2%,中度及以上失眠症状检出率5.6%,重度失眠症状检出率为1%。正常组、轻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和重度失眠四组之间在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社区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女性占比大于男性(54.05%vs45.95%),重度失眠组男性占比大于女性(60.00%vs40.00%)。正常组18-30岁的人群占比最大(58.81%),重度失眠组18-30岁的人群占比最大(74.29%)。详见表3。表3研究对象失眠分布特征正常(n=2707)轻度(n=537)中度(n=158)重度(n=35)Pn%n%n%n%性别<0.001男性1244(45.95)288(53.63)95(60.13)21(60.00)女性1463(54.05)249(46.37)63(39.87)14(40.00)年龄0.0107-1751(1.88)5(0.93)3(1.90)1(2.86)18-301592(58.81)358(66.67)108(68.35)26(74.29)31-45866(31.99)140(26.07)32(20.25)7(20.00)46-60161(5.95)26(4.84)11(6.96)1(2.86)>6037(1.37)8(1.49)4(2.53)0(0.00)社区0.004南园304(11.23)68(12.66)23(14.56)8(22.86)赤尾303(11.19)78(14.53)26(16.46)3(8.57)巴登154(5.69)35(6.52)10(6.33)1(2.86)东园163(6.02)46(8.57)13(8.23)4(11.43)滨河865(31.95)153(28.49)38(24.05)7(20.00)沙埔头103(3.80)24(4.47)3(1.90)2(5.71)滨江72(2.66)24(4.47)4(2.53)0(0.00)园西99(3.66)14(2.61)1(0.63)3(8.57)玉田347(12.82)47(8.75)22(13.92)4(11.43)南华194(7.17)28(5.21)9(5.70)1(2.86)锦龙103(3.80)20(3.72)9(5.70)2(5.71)2.4研究对象共病分布特征共病结果显示:18-30岁人群抑郁、焦虑、失眠的四种共病率均≥59%,且该年龄段占据了各类心理问题中的绝大多数。详见表4。表4研究对象共病情况年龄分布特征抑郁与焦虑共病(n%)抑郁与失眠共病(n%)焦虑与失眠共病(n%)抑郁、焦虑与失眠共病(n%)中度及以上重度中度及以上重度中度及以上重度中度及以上重度18-30岁男性138(67%)21(68%)60(67%)10(59%)59(71%)10(63%)54(72%)10(63%)18-30岁女性94(66%)16(73%)47(76%)6(86%)40(77%)9(100%)39(80%)6(100%)合计2323710716991993163.讨论3.1抑郁、焦虑和失眠检出率偏高本次调研显示,中度及以上抑郁检出率为20%,相较于《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的东部地区抑郁高风险检出率13.4%要高。中度焦虑检出率为9.2%,远高于2016年上海市的检出率0.9%;重度焦虑检出率相差相对较小,深圳为3%,上海为1%[9]。失眠症状检出率为21.2%,高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的中国普通人群睡眠障碍检出率15%[10]。检出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使用了不同的施测量表、施测时间不同,以及受疫情影响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11]。3.2中重度心理问题和共病年轻化测评结果发现,18-30周岁这一年龄段占据了各类心理问题中绝大部分,并存在较高共病率(≥59%),同其他研究[12]。这可能与深圳偏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与工作节奏等有关。且该年龄段属于青春后期和成年早期,面临着升学、择业、婚恋、生育等诸多人生议题,易体验到各种情绪。这与《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结果一致,该调查发现,18-34岁青年的焦虑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3.3性别差异从各单项心理问题来看,无论是中度还是重度,男性检出人数都多于女性,女性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稍高于男性。但共病情况则相反,在四种共病情况中,除中度及以上焦虑和抑郁共病率男女基本持平外,其他情况女性多于男性,与以往研究一致[13]。本研究中女性严重焦虑、抑郁和失眠共病率高达100%。4.后续改进本调研因时间、视角等局限,难免有疏漏。在后续研究中可做改进。比如增加人口学维度,更好地设计问卷等。5.社会心理工作建议本调研为南园街道和各社区心理工作者了解本街道社区居民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和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具体干预措施和建议如下:5.1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讲座和现场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就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研究发现[14]心理健康讲座和现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较受社区居民欢迎。对于心理正常和有轻微心理困扰的人群,可通过宣传活动,了解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识别。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学习情绪和压力管理、夫妻和亲子关系的维护等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学素养,并使他们必要时学会求助,减少因心理困扰带来的“病耻感”。5.2开展主题沙龙或团体辅导对18-30岁年龄段居民的心理健康尤需重视。这些居民对自身能力评估、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方面最为关注,可通过开展主题沙龙、团体辅导等方式,进行相关专题探讨,促进其自我成长和发展。5.3提供面对面和网络心理咨询对于存在中度焦虑、抑郁和失眠症状的社区居民,他们可能更希望通过个体咨询来解决困扰,面对面咨询可为他们提供专业帮助。加上网络的发达,网络咨询为居民提供了更多选择,有研究指出电话和网络心理服务较受15~30岁年轻人青睐。5.4再评估和转介不少研究表明[15],焦虑、抑郁或失眠障碍等共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幅度高于抑郁症、焦虑症与失眠症患者,他们的社会功能受损显著、病程长、病情严重、预后欠佳,应引起高度重视和给予及时有效干预。考虑到共病和重度心理问题人群是通过自陈量表检出,建议通过一对一网络或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再次评估和筛查。遵循从重到轻的顺序,从三种共病者到两种共病者,再到单项重度心理问题者,分级有序进行,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再次评估后,对高风险个体应优先预警和处理,保障生命安全。对于病症超出心理咨询工作范畴的个体,应转介到医疗机构的心理科或精神科进行诊治。并对以上个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和回访,必要时提供帮助。通过以上社区心理服务工作,落实和完善社区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预防和化解极端事件,提高心理干预、心理咨询等心理服务的可及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这对提升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幸福社区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许毅,胡少华.精神卫生: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严峻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04):228.[2]邓荟.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3]KroenkeK,SpitzerRL,WilliamsJ.ThePHQ-9:validityofabriefdepressionseveritymeasure[J].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2001,16(9):606-613.[4]RdCBE,HsuKJ,RifkinLS,etal.ValidationofthePHQ-9inapsychiatricsample[J].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16,193:267-273.[5]Spitzer,Robert,L.,etal.ABriefMeasureforAssessing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TheGAD-7[J].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2006,166(10):1092-1097.[6]曲姗,胜利.广泛性焦虑量表在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筛查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12):939-944.[7]MorinCM,PressTG.Insomnia:P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