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改情境下高考化学备考的点滴体会
二轮复习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甄云生
随着新课标高考改革的深入,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全国I卷和全国Ⅱ卷。全国I卷适用于湖南、湖北、江西、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全国Ⅱ卷适用于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课标卷总体概述:近两年高考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关键词:稳定务实信息计算部分试题形式稳中有变,试题数目和呈现形式基本稳定:7+3+3型。变化:试题更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选择题对STSE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强,对某些核心和主干知识不吝惜重复考查(如13年新课标卷Ⅰ中对电化学考查,整套试卷出现三次),单纯的元素化合物的计算渐渐淡出客观题范畴;主观题的载体新颖,信息丰富,尤其无机综合题变化明显,完成了从框图推断到计算推断再到流程图题的转化,综合性更强,(老课改区前几年就已呈现的题型;原理题稍稍降低了对大图像解析的要求,但图像题热度未减,增加了对分析论述能力的考查强度;实验偏重新视角,更结合生产实际;计算强度加大;选做题难度更加接近。2、总体感受(1)所选素材和载体对高中生来说新颖,与化学科技前沿较紧密的接轨,但解题的知识和理念仍源于教材;(2)充分联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价值取向较高;(3)信息呈现方式丰富,用多种方式进行进行知识块儿重组,重视对信息的采集、提取、整合、应用的考查;(6)注重对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计算能力,淡化元素化合物。可能更多地趋向于考查学生能力,考查学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维能力;(5)注重探究及过程和方法的考查;(4)关注了热点话题,如绿色化学、循环经济和社会问题等,更着意体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工艺流程图题成了红得发紫,热得发烫的考查题型,可能成为一种趋势。(7)课本知识只是提供解题的工具和手段,提供解题的方法和规律,考题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提升和升华,高于课本。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和已有知识与题中信息综合应用的能力;
但是,化学毕竟是一门自然科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是有限的,也是固定的、客观的、相通的,所以考题对知识点的考查只是形式和切入点不同,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大可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我们挖掘了、悟透了知识点的内涵和实质,掌握了其考查范围和要求的程度(考纲),总结了科学的方法和规律,就可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检测和考验。★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如何应对这样考★对今后高考的思考★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基本不脱离课标和考纲)1、对近7年新课标卷客观题的统计和
分析对近七年新课标卷客观题型分布和考题特点的汇总和分析年度有机化学元素周期律阿氏常数离子方程式速率和平衡电化学反应热离子平衡计算其它补点题077、8910111312088、9121013117098、91310、13117108、9713121110118、91371211101210、12139117、8Ⅰ卷8、12、13910117Ⅱ卷7、8910111213常考题型:
两个有机化学题,涉及同分异构体(08年是空间构型)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包括分离、除杂、鉴别、反应类型等)。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形式有所改变,有时以方案评价形式出现),若选择题中没有,则会在大题中加大相关考察力度。计算(着重渗入守恒、差量、极值、平均值等理念,有时侧重反应原理),只是侧重点有所变动,11年、12年未出计算,都将其融入大题中,大题明显增大计算强度和容量,如11年26题;12年26题、27题。13年实验题最后一问。
连续几年未出的元素化合物的计算是否关注?客观题作用是协调整套试卷的知识点的覆盖面,兼有给大题补点填缝之功效,为了完善和补充大题中残留和难以贯穿的知识点,
如13年新课标Ⅱ卷12题考查了盖斯定律;Ⅱ卷13题、Ⅰ卷11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13年Ⅱ卷11题填补了电化学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着强化和突出主干和重点知识,不避讳大题中已呈现的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有实效的主干知识,如:13年Ⅰ卷10题进一步强化电化学知识;综合性有所加强。13年Ⅱ卷9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将电解质、晶体结构、微粒结构等知识点融入其中。
客观题除了两个有机考题基本固定,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化学计算出现的相对频繁高外,其他考点地呈现略显纷杂,振幅较大,如:STSE、阿伏伽德罗常数、基本实验、化学原理部分知识、甚至一些边缘知识,都有可能呈现,相对来说偏重基础性,难度不是很大。思考:1、同分异构体的考查是否已到极限?
13年Ⅱ卷未考链状、环状;通项公式型;单、多官能团;拆分、组合型均考过,在现今必修课本对有机知识呈现的局限性,还能怎么考?能否出现类似于选做38题中的信息形式?或将其作为一个选项?因此备考时练常规也练创新。如:已知:—CH2OH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化成
—CHO。分子式为C6H14O,且能被氧化成含有
—CHO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
C.8种D.9种2、选择题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计算渐渐淡出江湖,代之的是STSE及原理部分的计算和理论考查,是否因为大题中渗透的计算笔墨逐渐加大所致。几年未考到的题型是否适当予以关注?3、近两年选择题中识图类题偏少,低于老课改区出现频率,是否应予以适当重视。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基本化学用语
包括对元素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电子式、微粒结构示意图、比例模型、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可能出现。简单总结一下高考中的常见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试题会结合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考查,但考查内容仍然是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有关计算等,多数情况下会采用新背景或陌生载体。(如13年Ⅰ卷27题)3、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
对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的考查仍以分析反应物之间不能反应、化学式拆分不当、电荷不守恒、产物不合理、遗漏部分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错误等错因为主,穿插与半定量(少量、足量)及定量(给出具体的量,结合计算)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问题;离子共存问题主要考查取向: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完全、必考内容中的配离子等方面,会加强设置限制条件甚至隐含条件的考查,因此需注重总结离子颜色、溶液pH、水的电离、两性物质的溶解条件等内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在第Ⅱ卷中会得到进一步强化。4、化学反应与能量试题考查将集中在:盖斯定律的应用,能量转化方式的判断,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电化学装置的工作原理,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变化,有关能源、燃料等热点问题,相关计算。近几年考查盖斯定律的形式多为应用燃烧热写热化学方程式,逆向练习一下:书写燃烧热(改编08年新课标Ⅰ卷13题)或中和热(将10年新课标Ⅰ卷11题改编)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何?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位、构、性三位一体贯穿整块儿知识,构成体系,因此此地将在考查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电子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粒子的结构特点,确定粒子的种类、性质和作用等知识。微粒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书写将会穿插考查;元素周期律(表)知识丰富,规律性强,因此命题空间极为广阔。同主族物质的不相似性是否总结?(如锂燃烧、F2、HF)
今后的题型将会稳中有变,仍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应用物质结构理论,结合反应原理、实验操作进行定性推断与定量计算,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周期表的结构、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6、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新课标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情有独钟,主要以判断、推理、计算等形式出现。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③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和判断;④有关化学平衡及常数的计算及影响因素;⑤结合着等效平衡,进行有关物理量的比较;⑥化学平衡与反应热的交叉;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定;⑧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等。此部分课本新填反应应重视7、电解质溶液考查水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pH简单计算、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的简单计算,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影响因素。8、电化学
高考命题的趋势为新型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或电解池实物图的分析、电解产物的判断和有关计算等,活性电极的问题、电解质不足的电解问题计算、带盐桥的电池不容忽视。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化合物高考常以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载体,考查有关概念、理论、实验和计算。有关Na2O2的实验与计算及CO2与NaOH反应的计算将是重点。关注Na与同主族元素Li的性质差异和锂在电化学中的重要地位。
2、铝及其化合物高考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Al3+、A1(0H)3及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以Al及其化合物为主干的无机推断与计算、电化学(海水铝电池),可以以铝五角的形式总结知识体系和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3、铁、铜及其化合物高考命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铁、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要将其与基本理论(电离、水解、电化学、胶体)等密切联系起来。集中在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计算、组成推断、实验仍为热点,核心是铁的变价。关注氢氧化亚铁的性质特色。4、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推断高考命题会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推断,该推断题中的设问方式既有物质的推断,又有性质的考查(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有与化学反应原理内容与化学计算相关的综合题等。(二)非金属元素(H、C、N、O、Si、S、Cl)及其化合物有关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新课标高考中经常出现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物质鉴别、除杂、气体的制取、物质的制备和性质验证、推断、计算等题型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①Cl2的化学性质及卤素的相似性、递变性、差异性;②含氯、硫、氮物质之间的转化;③硫的化合物(如SO2、硫酸及硫酸盐)的性质,SO2及SO42-的检验;④氨的性质、制法及喷泉实验,铵盐的性质;⑤浓、稀硝酸的性质及有关计算;⑥C、CO的还原性,CO2的性质、制取、检验;⑦典型碳酸盐的性质;⑧Si单质的制备和SiO2、H2Si03的性质;⑨有关实验和计算。高考命题将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与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计算等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三)常见有机物按以往的命题方式,在新课标全国卷理综化学部分会分别考查同分异构体分析判断、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典型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两道选择题,难度不大。三、实验和计算1、实验题实验题考查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分离、除杂、鉴别、仪器装置及基本操作、原理分析、评价、数据处理或以上各项的综合考查。主要看题型特点,是选择题还是定性问题或定量问题。2、计算计算模式主要是融入守恒、差量、极值、平均值思想的元素化合物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速率和平衡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溶液中的计算(浓度、pH、Ksp等)。计算题既可出现在选择题中,也可穿插在主观题中,近几年高考计算强度和容量有加大的趋势。主观题题型设置相对稳定,考查形式稳中求变。必做题(共43分)一个综合实验题一个无机综合题一个原理综合题选做题(三选一,共15分)36题:选修2——化学与技术37题: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38题: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有关实验题(1)偏向题材创新,重视信息与已有知识的整合新课标的实验题,近几年在力争主打一个“新”字,题材新,背景新,信息新,更多的考查学生挖掘、整合、应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水平,并且将信息和已有知识有效有机的融合,增大了综合性,广度和深度,使题目更有内涵。即便是来源于课本的题材,也多赋予新意,不落俗套。如在药品使用、仪器拓展、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创新,有时则是对课本上多个实验进行组合式考查(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化学实验题);如在实验原理、实验途径的创新(如新课标全国理综卷2008年测定铁元素含量、2009年探究碱式碳酸铜组成的两种方法);还有实验条件的创新等。遇到新信息时,在沉淀出信息的基础上,要升华到这些信息揭示了物质的那些性质?这些性质与本实验有何关联?这些信息与已有知识能否迁移或融合?信息对应的的情景或物质只要在题目中出现,马上联系信息。(2)重视考查能力、重视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的实验题要求能较好的设计和评价试验:仪器辨认和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和优化,评价装置的优缺点并能进行改进,验证化学原理,设计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环境保护的意识,安全的意识,审视实验原理和目的是否统一,误差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表达能力越来越被青睐,在其他类型的题目(如原理题)中也频繁出现。在叙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标准的化学语言叙述,杜绝使用口语,切忌错别字,如“活塞”不能说成“开关”,“倒置漏斗”不能说成“反放的漏斗”,“苍白色火焰”不能说成“白光”等;;二是要注意言简严密、整体监控、可行到位、科学有序、有因有果。如检查气密性,一般要有“形成密闭体系”、“产生压强差”、“叙述现象”、“得出结论”四步;再如某物质检验要有:取样—加试剂—现象—结论等几个环节;还如描述某实验现象,可从海(溶液中)陆(液面)空(液面上)入手统筹兼顾。另外,近几年更偏重有机实验和定量实验的考查,有机实验也在尝试渗透计算(如计算产率),因此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考查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数据的测量+数据的处理+得出结论”型;二是“给出数据+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型。但无论是哪种题型都可能会涉及对计算能力的考查,后者往往还有控制变量思想、对比分析方法的融入。说到设计实验,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咱们的学生能完整的领会实验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吗?就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优化评价—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反思整合—得出结论这套过程。还有,咱们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吗?老牌课改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海南、天津等)的实验考题都出过假设一、假设二类型的题,我觉着更有实验报告的影子和味道。当然,高考题是相通的,静观各年度各地区的高考题,不难发现,有很多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很多题材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高考题可以看作是课本和考纲的最小缩影,所以高考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你可以对高考题改编、变形,但必须分析透彻,归纳同类问题的解决模式,让学生领悟透彻,最好是明确到命题立意的程度。我对实验题的感受是:目的是魂,原理为根,装置做源,操作拿准,性质顾全,书写收官。无机综合题的形式和特点是:一般是以框图或流程为载体。加大了逻辑性和综合性,拼盘形式设问居多。此类试题的解决方法:推断推断,推而不断,性质结构,原理相伴,用语计算,融入其间。随着新课标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无机综合题内容更加丰富。2009、2010年传统的无机框图推断→2011年计算型推断→2012年拼盘式无机综合→2013年化工流程题。流程图题很可能成为以后无机综合题考查的趋势和流行色,因此此类题的解法训练应该前置,最好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就开始逐次频繁渗入,流程可由小到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常见考点(l)化学反应与热量:⊿H的符号判断、大小比较及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2)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比较和计算,影响因素(内因、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3)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平衡常数有关的计算,判断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解释,等效平衡(转化率、浓度的比较),反应热与等效平衡的融合,正逆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等。尤其关注图像问题。(4)电化学基础: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和总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以各电极电子转移总数相等为核心的计算,离子浓度和溶液pH的计算等。关注学科间的综合。(5)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Kw、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pH的应用和有关计算,盐溶液酸碱性和典型试纸的使用,溶液中各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用来进行相关事实的解释,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水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判断、应用及有关计算等。总体来看:必做的大题重综合性,重能力,重方法,重分析过程,渗透科技前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比重渐大,且题型基本固定,一个探究实验,近几年定量试验和有机实验独领风骚;一个无机综合题,主要形式是在新背景下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无机化学知识,并渗入化学原理的内容,拼盘形式居多;一个化学原理综合题,涉及考点主要为速率和平衡,电化学,离子平衡,反应热等。思考:1.13年新课标卷Ⅰ、卷Ⅱ的27题形式的改变、28题多次出现“分析”、“说明”的设问方式,是否表明目前高考更重视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也在逐渐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到问题立意转化!2、图像问题长盛不衰,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3、平时练习是否提倡学生,计算过程带单位,所得单位与所求物理量单位吻合,可初步检验所用公式和思路是否正确。4、注重学科间综合。卷Ⅰ28题(5)问—能量密度的计算。《化学与技术》
结合和利用必考内容知识和理念,以“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为主题,创设情境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机融合,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学科素养、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和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选做此模块试题要求学生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建议:此题部分可改编为必考部分的工艺流程图题。《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常见题型为综合题,常以元素推断或某一主题两种方式引入,综合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了解,对常见物质空间构型、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了解,以及对晶体结构、简单配合物的了解和对离子键形成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信息迁移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难点是“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和“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及“用相关理论解释问题和事实(焰色反应、含氧酸强弱、稳定性等)”。是否尝试将必考题中无机综合题的最早模式——框图推断形式引入选作37题,作为一种新型的引入形式?另外,空间利用率计算的题目从未出现过。我设置过如下几道题(均为原创):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利与弊分析:
(1)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深化与细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物质性质等具体内容。(2)知识点少且发散性较弱,考点集中,便于集中攻克。(3)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一般能够得分。
(4)内容抽象、术语陌生,入门门槛较高。(5)由于是新内容,教法、学法、考法研究不系统,不容易驾驭。(6)知识的逻辑联系难以建立,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不易得全分。《有机化学基础》
此类试题常以框图方式呈现,酯基为中学有机物的官能团的终结,因此,近几年新课标卷均为(聚)酯类物质合成路线。主要考查官能团及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和同分异构。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突破口。(1)从有机物的物理特征突破:有机物中各类代表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等往往各有特点,平时留心归纳,可能由此找到解题突破口。例如常温下为气态的烃的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烃的含氧衍生物,只有甲醛一种。(2)有机反应往往具有特定的条件,因此反应的特定条件可以是解题的突破口:例如“光照”、“NaOH醇溶液”、“浓H2SO4加热”、“浓H2SO4,170℃”的条件可能是乙醇消去制乙烯;“烃与溴水反应”,则该烃应为不饱和烃,且反应一定是加成反应,而不会是取代反应。(3)从特定的转化关系突破:例如某有机物能被连续氧化,该有机物就可能是醇(醇→醛→酸)。若某物质A既能被氧化成C又能被还原为B(B←A→C),则该物质A可能是醛,醛是既能被氧化(转化成羧酸)又能被还原(转化为醇)的物质。可见,熟悉有机物的转化关系是非常必要的。(4)从结构关系:例如某醇催化氧化能得到相应的醛,则该醇必为伯醇(与烃基相连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则必为叔醇(与烃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消去反应、生成环酯的反应等都与特定的结构有关;核磁共振氢谱的峰强度种类。(5)从特征现象突破:如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有机物是酚类;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则有机物必为含醛基(醛类、甲酸类、甲酸盐类、甲酸酯类)的物质。特征现象还可以从产生气体、沉淀的颜色、溶液的颜色变化等方面来考虑。(6)结合计算:如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可能是增加了氧原子(如CH2=CH2→CH3CHO);碳原子数相差1的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羧酸相对分子质量相等。(7)
从化学式或结构:给出化学式,可将其与等碳原子的烷烃或苯的同系物对比,判断缺氢个数(不饱和度),进而判断可能的结构或官能团。其中卤原子视为H,氧原子先不予考虑。(8)思路要开阔,打破思维定势:即可单线作战,又可双向甚至多向推进,同时应该考虑到某有机物可能不止一种官能团,或者只有一种但不止一个官能团。要从链状结构想到环状结构,这样疑难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是否关注一下合成路线的书写形式和方法?(9)难点是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个数分析判断,而且近年同分异构体种数有增长的势头。通过对高考的理解,原创了几道题,从不同角度找突破口: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利与弊分析:(1)必修与选修能够相得益彰,节约复习时间。(2)有机知识系统性强,富有逻辑性,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少,适合善于推理的学生。(3)系多年的高考重点,教法、学法、考法研究系统实用,便于教师操作。(4)知识主干突出,切入点多,便于学生得分。
(5)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强,环节联系密切,易导致小错铸大错、连环错等现象。(6)部分逻辑推理弱的学生难以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7)内容的规范性强,易导致意外丢分。对于有机题的训练我们经常进行。近年,三道选做题的难度趋于平稳,考点相对集中,37题难度有所下降,38题难度相应提升,致使难度系数更加接近,选作37题和38题的人数也相对均衡。我们对选做题的处理
河北省选择的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所以我们只对37、38题感兴趣,包括我们命题组在命制石家庄市高三各套模拟题时,对36题的处理不像其他题那样精雕细琢,要求原创。但去年的高考题让我有些启示:是否在授课时将选修2——化学与技术做一下处理,一是36题并不难,而且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学生较易切入,入手低,容易被学生认可;再者,今年的流程形式的题不少,与化学与技术的形式内容贴近。
对于选修3和选修5,我们的处理方式是:用高二第二学期一个学期的时间新授,基本平均分配时间和精力,在一轮复习中穿插到必修知识点中,二轮复习时仍用专题形式呈现两部分知识和考题模式,到二轮复习中后期,通过学生感觉,对哪个模块的知识体系领悟更深、更透、更有信心,确定自己更适合选作那一道,在以后的作业、检测、考试中就坚持不变了,从而可以见识所选题目所有考查的角度、形式和知识点的呈现方式,达到熟谙于心,以至于能够充分体会此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更有效得分。★为什么这样考新课标和旧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对比旧大纲新大纲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科知识关注学生关注学习能力关注自主学习考查方式关注学习潜能知识考查能力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学科能力学习能力关注学科关注学习能力和方式科学研究必备的能力(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对知识的要求信息呈现形式信息处理的要求(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回答问题的方式特别关注(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如何应对这样考
备考过程是一个全面互动、综合提升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都说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说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决定高度。
高考题是《课标》、《考纲》、《课本》共
同凝结的一个综合体和最小缩影。新课改情境下我们备考的总体策略
和指导思想
策略一:不怠慢、不迷信、
不折腾、不张扬。不怠慢:有积极的心态,认真地、踏实地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不迷信:最关键,不唯专家,不唯上,不唯书,要敢于思索,敢于走自己的路,摸索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学校和学生的一套切实可行也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和途径;可以去学习但不是照搬,可以借鉴但不迷信,要有对比、有思考、有消化、有实践、有调整;不张扬:新课改既然是改,就要变,推陈出新,既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成功了,要反思自己,不是狂热和骄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不气馁,而是不断改进、积累,继续前行。不折腾:不搞形式主义,不大张旗鼓去宣扬,踏踏实实做我们自己的事情;
虽然都说机遇与挑战共存,但是我们只盯住机遇,一个提高团队和自我的机遇。只要方向对,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新理念、新做法就会使我们有最大的收益,因为都是初尝新课改,也都有迷茫和忐忑,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我们就占先机。策略二:新课改带给我们的只有契机。策略三:在教学和备考过程中,对学生不
批评、不埋怨、不嫌弃、不抛弃,
以人为本,树立先成人,后成才
的理念。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在平静、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做学问,就可以激发最大潜能,发挥最好水平,取得最好成绩,成人成才就能双赢
。策略四:备考中变短板原理为图钉理论。
短板理论是要补弱,图钉理论是
靠尖端力量的集中,是凸显强势。
培养学科追随者,以带动其他科和其他学生。培养尖子生,主要的方法就是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大的牵引力和内动力。时刻关注其他学生,鼓励他成为学科追随者。注意力就是事实!策略五: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备考效率
从原来的时间加汗水转化为情感加智慧,而且高效课堂不仅体现在高考备考中,还体现在平时授课中。高三是全校的高三,从高一高二就得有高三的意识和状态。策略六:举全校之力,团结协作,
共同发展,打造完美团队。1、依刚据本,详解考纲变化注意对比2014年和2013年考纲,关注考纲变化:2014年题型示例主观题增加了三个,客观题增加了6个,都在考查考生“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所着力强调的,考生要对这类试题给予充分的重视。几点具体做法2014年新课程全国卷化学考试大纲与2013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说明2014年高考命题的宗旨和方向应该基本趋于稳定。
化学命题的主旨思想:以生活或化学实际问题为命题载体,试题侧重综合考查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考试说明》中新增的题型示例:
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注重考查学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注重考查学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将相关基础知识融汇贯通的能力。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以表格形式考查化学实验,能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与原理融为一体考查,增大了试题的综合性,不失为一种好的考查形式。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Mn(Ⅱ),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点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为给出)。
以实际的工业生产流程为载体命制试题,特别能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流程题特别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_________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址密度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x106J)。
主观试题强调加强化学基本原理的学习、理解和灵活运用,体现对化学学科内基础知识整合的基调;同时适当涉及物理等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高考设置理科综合试题科目的宗旨。《化学与技术》
草酸(乙二酸)可作还原剂和沉淀剂,用于金属除锈、织物漂白和稀土生产。一种制备草酸(含2个结晶水)的工艺流程如下:《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试题,侧重通过呈现学生未接触过的工艺流程,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非仅仅对书本知识的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5)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题,关注考生是否能够根据分子的结构对其相关的性质给予合理解释,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内涵。《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相对稳定,遵循以往的有机框图命题方式,综合考查学生能力。
对考纲需整体把控,尤其是考纲中的细微变化,《新课标考试大纲》增加了“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计算”等内容。增加这些内容的目的,在于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从而深化相关反应及原理的认识。新课标高考试题给与新增内容充分的关注,各年度试题几乎每年都涉及新增内容的考查。2、三轮复习策略一轮复习:以章节为主线,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能力一步到位,滚动复习,不留死角,加强基础训练和条块训练。二轮复习:以专题模块为主线,构架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知识点全覆盖,加强综合训练。三轮复习:以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线,强化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地毯式搜索,查缺补漏,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
有总体的、完整的、科学的、可行的复习规划,可以事半功倍,从09年加入课改团队开始,我们就制定了上述属于我们自己的三轮复习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完善,形成了一套可行的三轮复习策略。(1)先说一轮复习
时间:8月—次年1月底(市质检一考试)①制定详尽计划,以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和抓手,用教材和教辅备考,而不是备考教材和教辅。
对于每届学生,高三复习的第一节课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能说出必修1、必修2、选修四和你倾向的那道选做题所对应课本的各章节的标题吗?你能按知识的逻辑性分类吗?用以增强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整体感知,这就需要充分整合教材、整合教辅,充分挖掘教材和教辅的备考价值和社会价值,使知识形成有序网络,形成有机体系。
想法:是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将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增强知识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更大程度的体现学科内的综合,一定程度上体现知识的难度、广度,将两本选修内容也穿插其中,有的时候可以拓宽必修内容的视野,可提升必做题的答题能力,比如有机化学部分,学了选修5后,必修部分就不足为道了。②把握好一轮复习的进度、难度、广度、厚度这四个度,学案的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不一定就是要求快、难、广、厚,而是要把握好这个度。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切忌冒进,必须注重细节,踏实备考,备考无捷径,备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可以超越但不能跨越。
“知识能力一步到位”是对学生的要求要达到高考的要求,只是一个策略,能力可能暂时到不了位,但要求不能放低标准。是在认真研究教材、考纲和高考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处理和把控要稳、准、全、熟,不留死角,力争知识点全方位掌控,使知识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使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内涵充分拓展,而外延慎重把关,同时也在深入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用来解题的,是一个工具,不是用来出题的,复习过程中,可开发用基本概念引出解题思路的方法和规律。如:在复习电子式时,重提电子式的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即刻就能引出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为离子符号(因为将最外层电子失去了),而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需用中括号表示出得电子之后的所有最外层的电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也就呼之欲出;再结合共价化合物元素化合价数值的规定: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即可引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写法。这样,既强化了基本概念也可锻炼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再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由概念获得;电解质的概念可与判断及物质分类联系等等。③精心设计问题,使复习课鲜活生动。复习课不是讲题课,相反,更要求课堂的鲜活生动以提升兴趣而不至于萎靡和懈怠,更要求严谨综合而不至于遗漏和片面,更要求提升能力而可以从容应对各种挑战。问题设置就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问题设置要有驱动性、有效性、针对性、探究性,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当然,设问的形式是多样的。复习有机化学时,我以葡萄糖为载体,问题设置如下: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有一段名言:“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儿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来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来彰示诗人对绿叶的情有独钟,挖掘其丰富的理性内涵——光合作用而引出葡萄糖给出葡萄糖的分子式,再用C、H原子个数关系讨论可能官能团?(基本涵盖了所有官能团),再引导学生设计如何检验官能团?其中包含了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设计检验的先后顺序,优化出最简单最快确定官能团的途径(先检验是否有醛基)。结合实验,检验出官能团,再接着问葡萄糖所含官能团可以转化为哪些官能团?完成转化的同时,也就建立了高中有机化学各物质之间的关系网。这节课就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氛围下结束了。④“滚动复习”的目的主要是减少遗忘、强化知识、提升能力。
方法主要是利用每周一次的学科自习(80分钟)将复习过的知识,根据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作业情况和平时练习时暴漏出的问题,组成限时训练卷。限时训练卷的内容要与所复习内容匹配、同步,复习什么出什么,哪里有问题出哪里,出什么、哪里有问题处理哪里,也要兼顾匹配复习轮次的三度。
从“加强基础训练”到“加强综合训练”再到“加强模拟性综合训练”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总结和综合,三轮复习是一个统一体。(2)二轮复习
时间:质检一到一模,大约两个半月形式:专题复习专题是有明确目的、明确任务、明确内容的专项综合训练,着重体现“专”字。旨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规律、归纳方法、体现思维过程,则要求训练中,将难度、高度、广度、深度提升到极致。二轮复习的专题主要根据复习进程、学生问题的呈现特点、知识的战略地位和复习目的和需要确定。
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答题失分点,最大程度的提升能力。当然也要兼顾基本知识点掌握的面、程度和熟练度,但这不是重点了,实在不行,就先往前走,缺什么补什么,也即:不是凑齐工具解决问题,而是先有难题再找工具;二轮复习还必须强调的一个原则是抓落实,知识点要落实,能力要落实,关键是得分要落实,最好的办法我体会就是勤练多写,及时总结,不断落实,高考分是写出来的!我们在一轮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构架知识网络”,是力争使学生内化知识网络,强化知识体系,所以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一个延续和提升。二轮复习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轮次,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一步。二轮复习承载的责任和功能更大。我心里一直认为,二轮复习的效果可能直接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①依托一轮复习,合理设置专题
专题复习每位老师都在搞,专题设置要有针对性、高效性,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设置依据有多种,可依据预测学生漏洞,体验高考试题,强化主干知识,即时生成问题,教材中的典型素材等等,我的习惯是二轮专题设置没有定式,知识顺序将一轮复习的知识顺序进行调整,有利于知识的整合、规律的归纳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也可以同时起到滚动复习的作用。以下是我制定的二轮复习计划:二轮专题的确定:◆高考试题研究及高考数据分析◆一轮前的整体规划◆一轮复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调研结果分析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性问题为:(1)读题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抓关键词、句)(2)实验设计思想有待培养(3)对题目的实质内容理解不准确(4)化学基本功有待加强(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与配平等)(5)计算能力有待提升(6)有效数字的概念有待加深(7)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
这些很多都是考纲特别强调的题号分值平均分难度26题137.670.5927题153.260.2228题155.760.3836题152.830.1937题156.010.4038题156.920.46我省2013年高考化学Ⅱ卷得分情况平均分10.016.048.18——9.0112.36②以专题为抓手,有效重组,合理利用多种手段,该用学案有学案,该用视频用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最佳复习效果。以下节选二轮复习中的个别课例,供大家评判:③多做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及时穿插相应专题处理,可大可小。
及时、适时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是使学生快速提升的有效办法,在交流中,在作业中,在限时练中,在考试中都可能、也可以发现学生问题,这些问题是现实困扰学生的实际问题,不及时解决,甚至有可能使学生前后知识的衔接出现问题,影响他复习的整体和大局。问题事例:问:
有几种不同强度的峰?④高质量多角度利用以往高考题※全方位放大某个重要知识点。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多角度归纳某个核心知识点。如化学平衡常数、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分类汇总各年度高考题※拆解重组高考题,突破难点。如等效平衡问题重组※迁移提升,归纳方法和规律。如图像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溶度积常数(Ksp)⑤加大训练的力度,落实很重要。落实包括将课上总结的内容融会贯通,将总结的方法和理念能学以致用,将遗留的问题深入反思,还包括将需要突破的难点和需要掌握的主干知识不断强化。落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自己身体力行,以考代练、以练代讲、以学生讲代老师讲、以学生动代老师动,去不断训练、实践、反思、感悟。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潜力是挖出来的,方法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归纳出来的,道理是悟出来的,高考分是写出来的。时间选择灵活(午读、课上、自习、学科自习、课下),形式多样(专题练、小条练、作业练、综合练、错题重组练、仿真练、滚动练,每种练均为限时练),合理调控组题的容量、密度、难度、形式,建议达到顶峰。郑重说明:难不等于偏,必须符合高考的要求,符合考纲的要求,学生平时复习见惯思维容量大的题,高考难了他不会恐惧,不会因影响情绪而影响水平和发挥。而且对平时复习做更深更广的挖掘有益。13年新课标Ⅰ实验题分析。⑥热点考点和题型,注重方法总结,审题、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训练前置。规律和方法是对常规知识和手段的发展和提升,是对学科知识领悟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人的一个思维方式和深度的蜕变,同时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有了规律和方法,可以使人们做事驾轻就熟,少走弯路、错路,进而高效高调完成任务,不至于在高考中掣肘。★有关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式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半反应,一般以离子反应的方式呈现,既符合原子守恒,又符合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负极或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或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若给出总反应式,可先写离子方程式,再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将每根箭头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粒子(还原剂——氧化产物,失去电子就是减去电子;氧化剂——还原产物,得到得到电子就是加上电子)拽出,结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分清反应类型,即可写出。
若给出总式和一个电极反应式,利用正极+负极=总式和阴极+阳极=总式即可得出另一电极反应。
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为可逆过程,有负极反应就有阴极反应,有正极反应也就有阳极反应。
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考查频繁,难度大,但无外乎酸、碱溶液或熔融物为电解质,写法也有法可依:以二甲醚碱性燃料电池为例:(—)CH3OCH3—12e—+16OH—=2CO32—+11H2O书写过程为:负极是还原剂燃料参加反应,要失电子,结合燃烧,C的直接产物为CO2,考虑介质,最终产物应为CO32—,H最终要转化为H2O,这样当然就有了负极反应式的雏形(—)CH3OCH3—e—+OH—=CO32—+H2O,配平方式,先看碳原子守恒配CO32—计量数,再用电子守恒配电子数,再用电荷守恒配OH—,(电子处理:减负等于加正,相当于12个正电荷),最终配H2O。
当然,也可先写燃烧总反应式,但不能忽略生成的CO2可与OH—继续反应生成CO32—,两个式子加和可得总式,再写O2在正极反应式,两者之差即可得结论。
电化学串联装置的相关计算也可根据各电极同时间段内转移电子总数相等来计算。★有关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前边简单提到过,再详细说一下,同分异构体书写主要有三个角度:组合型:主要指酯类,只要按要求分别写出组成酯的两部分(醇或酚、酸)的同分异构体,再进行组合即可,不要忽略了酯基有方向性以及H原子连接位置的特殊要求;如13年新课标卷Ⅰ的12题。脂肪型:也即链状,烷烃是母体,可先写等碳原子(官能团中不含C)或少一个碳原子(官能团中含有C)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再结合对称原则找不等价H,依次用官能团分别取代。如链状有机物C4H6Cl2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先写4个碳原子的烷烃同分异构(有2种),再分别上
双键(共3种),再分别用一个氯原子取代各个烯烃中的H原子,最后再上一个氯原子,结束。芳香型: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主要考查苯环的对称性,可先苯环上连两个取代基,均为邻、间、对三种,再根据对称原则,一个一个上其他取代基。如用—X、—Y、—Z取代苯环上H,可先上任意两个,再上第三个;若多取代基,其中有相同的,可先上相同的,后边更容易找对称。★有关计算技巧
计算题基本都围绕着守恒(电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平均值法、极限值法、差量法来呈现,各具特色,各有技巧,各举一例,共同商讨。守恒法:
铜和镁的合金5
6g完全溶于500mL1mol/L稀硝酸,还原产物只有NO,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使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7g,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NO的体积为2.24LB.所得溶液中c(H+)=0.1mol/LC.所得溶液中n(NO3-)=0.4molD.合金中铜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解析】n(OH—)=n(转移电子)=n(起酸性作用的NO3—)=n(NO)×3=n(Fe+Cu)×2=n(起氧化作用的硝酸)×3平均值法
已知两个量a、b,其混和结果为c,则c介于a、b之间。只要是有关混和问题,平均值思想即可运行;而且,若混合物求范围,也可考虑用每种组分作为标准求极限值而得出上限和下限。将60℃时饱和CuSO4溶液100克冷却至20℃析出了一定量的CuSO4·5H2O晶体,此时溶液的浓度为50%,则60℃时饱和CuSO4溶液的浓度为:A、44% B、53%C、65% D、前3种情况均不可能【解析】
将析出的晶体加到剩余溶液中再升温至60℃一定能够得到60℃时的饱和CuSO4溶液。即60℃时饱和CuSO4溶液
在CuSO4·5H2O晶体中
据平均值思想有:60℃时CuSO4饱和溶液中CuSO4%∈(50%,64%),故选B极限值法:找准不变参照物,分析可变极限值在(NH4)2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100mL1mol/L的Ba(OH)2溶液,把所得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质量不可能是A.11.3g B.32.3gC.33.5g D.35.3g 【解析】实验过程不变量为100mL1mol/L的Ba(OH)2溶液,完全反应生成0.1molBaSO4和0.1molFe(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面设计服务合同范本
- 建筑材料购销协议范例
- 音乐版权授权合同样本
- 施工升降机安装合同范本
- 2024年双方感情不和离婚协议书范本
- 室外灯具购销合同范文
- 河南省2025届高三年级上册联考(二)政治试题(含解析)
- 劳务派遣公司安全协议
- 2024年委托房屋出售协议书
- 2024企业公益赞助合同
- 机动车鉴定评估师(中级)技能鉴定理论试题及答案
- DB13-T 5958-2024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采场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 阿里巴巴国际站:2024年珠宝眼镜手表及配饰行业报告
- 医院康复科培训课件:《平衡功能评定及训练》
- 2025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策略讲座
- 职能科室对医技科室医疗质量督查记录表(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功能科、内镜室)
- 2024至2030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新高考语文热点冲刺复习议论文标题
- 人教PEP版(2024新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Amazing animals教学设计
- 反诉状(业主反诉物业)(供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