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_第1页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_第2页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_第3页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_第4页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短文两篇》-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短文两篇新课导入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其各自的写作背景,以及“铭”“说”这两种文体。疏通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重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的高洁志趣。(重点、难点)学习目标陋室铭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以“清丽豪健”的诗歌风格被后世尊为“诗豪”。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等。作者简介背景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又贬为连州、和州刺史。缘由和州知县见刘禹锡被贬而来,故意刁难,半年内逼刘禹锡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给的住房竟是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一间斗室。于是,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此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以示“纪念”。背景链接铭概念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特点文体知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xīntáirútiáodú整体感知wú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译文出名,有名。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博学的人。鸿,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弄。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不加装饰的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译文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古今异义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例句古义今义形状一词多义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字词清单惟吾德馨·德行美好散布得远的香气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有仙则名·苔痕上阶绿·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名动词,出名、有名有仙则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木兰诗》文言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成语积累德艺双馨惟吾德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鸿篇巨制谈笑有鸿儒(大)形影不离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出陋室不陋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清幽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室内生活情趣高雅主人胸襟超尘脱俗不陋课文精讲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住环境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儒雅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情趣高雅不陋_________交往人物学习任务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清幽宁静日常生活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小结: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陋室”来写“德馨”,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赏析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上”“入”二字对仗工整,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一“绿”一“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幽雅,以景色之雅突出“陋室”不陋。课文精讲文中有两处运用了类比手法,试简要分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有“吾”之陋室,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有引这二人为楷模、同道的意味,意在表明作者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德操和才能。类比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一方的特征,通过联想、推论来对另一方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说理方法。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赏析下面的句子,试从正反方面分析。“可以”两句从正面实写,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无丝竹”两句从反面虚写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的轻松自得的生活,突出主人情趣之高雅。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作者引用典故,强调了自己的君子之德,同时巧妙地回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

【示例】“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是陋室典型考题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名句默写。(1)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疆中考)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分别以“山”“水”类比“陋室”,用“仙”“龙”类

比“德馨”的人,意在引出全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实写作者室中之事,从正面表

现陋室主人对寻欢作乐的官僚生活的厌弃和讽刺。C.作者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例证“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两句联系上文还可见作者在这里有自况之意。D.本文以骈句为主,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美。同时,全文主要由

四、五言的对句组成,铿锵上口,富有音韵美。B【解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的轻松自得。3.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回答他?【示例】物质方面的确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是说我志趣方面并不鄙陋,高雅绝俗。4.(吉林中考)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陋室主人借写陋室不陋抒写自己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颜回箪食瓢饮,居住陋巷,却勤奋好学,不改其乐。这些都表明了他们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深入探究观点一:认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学问不断精进。观点二:不认同。当今社会复杂多元,丰富多彩,时常需要跨学科跨门类跨行业通力合作。如果自命清高,自设藩篱,既屏蔽眼界视野,也影响事业发展。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结构梳理陋室铭描绘陋室居住环境:清幽宁静交往人物:儒雅脱俗日常生活:情趣高雅引出陋室山、水喻室仙、龙比吾惟吾德馨表明志向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陋室不陋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主旨归纳拓展延伸比较刘禹锡和扬子云的相似之处【思维能力】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自比古贤扬子云。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邀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节选自班固《汉书·扬雄传》,有删改)二人都过着清贫的生活,都保持着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却有“调素琴,阅金经”的高雅生活情趣;扬雄虽然“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却“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安然自若。【参考译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少时热爱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读。为人平易超脱,清静无为,很少有特别的喜好,不热衷富贵,不为贫贱忧伤,不故意修炼品性以求在当世谋求名声。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安之若素。自身度量宏大,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论语》中有关“安贫乐道”的篇章【文化自信】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2.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译文】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居住?”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周敦颐1.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说”这种文体,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主旨,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3.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学习目标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奠基者之一,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走近作者必备知识周敦颐创作背景必备知识本文是周敦颐在南康郡(今属江西)任职时写的。他曾于府衙东侧挖了一方莲池,在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浑浊,写下了这篇《爱莲说》。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代表作有《爱莲说》《马说》。必备知识文学常识周敦颐(

甚蕃(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鲜有闻(

噫(

)必记字词yífánxiǎnzhuóliánxièyīyū字音字形古今异义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今义:栽种)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必记字词词义理解一词多义

鲜远陶后鲜有闻

(形容词,少)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香远益清

(动词,远闻)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形容词,距离长)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词类活用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闻)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初读课文朗读指导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非常,很多只指唐朝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从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沾染(污秽)更加耸立的样子水波洗艳丽竖立亲近而不庄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以为,认为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有道德的人2叹词,表示感慨少听说应当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语句。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莲的?赋予了莲什么品质?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精读课文分析讨论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品质。外形特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气姿态: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人格力量和高洁形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不可轻慢亵渎。①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②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③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2.文中的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3.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是为了突出莲的高洁形象。前文将菊、牡丹放在前面,是为了突出莲的品质;篇末将牡丹移到最后,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深化文章主旨。4.为什么在篇末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了菊、莲、牡丹?托物言志。委婉批判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人格,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6.本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课堂小结课文主旨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批判。1.巧用象征,托物言志文章分别赋予菊、牡丹、莲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作者托物言志,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也有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批判。写作特色课堂小结2.巧用衬托,主题鲜明文章写了三种花,并由花及人,写了三种人。开篇作者以“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予独爱莲”;接下来用“花之隐逸者”“花之富贵者”来衬托“花之君子者”,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最后,作者以“菊”“莲”“牡丹”的顺序来写世人对这三种花的喜爱情况,一“鲜”一“何”与一“众”,两“褒”一“贬”,以牡丹作反衬,用菊作陪衬,在读者心中自然地塑造了莲的美好形象。莲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生长环境外形特点香气姿态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爱莲说君子(托物言志)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关于“莲”的诗积累拓展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清水出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