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概述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的管辖与受理民事诉讼的证据与证明民事诉讼的程序与执行民事诉讼中的特殊制度民事诉讼法概述01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定义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用民事诉讼法的定义与作用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第一编总则规定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制度和程序。第二编审判程序规定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第三编执行程序规定执行的一般规定、执行的申请和移送、执行措施、执行中止和终结等。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规定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送达、期间、财产保全等特别规定。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外国人、无国籍人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与我国公民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也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法院调解必须遵循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调解不成或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应当及时判决。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辩论原则处分原则支持起诉原则检察监督原则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02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第三人。当事人的概念与分类当事人分类当事人概念诉讼权利起诉权、应诉权、反诉权、辩论权、处分权、申请回避权、申请保全权、申请先予执行权、申请强制执行权等。诉讼义务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与义务诉讼代理人概念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授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人。诉讼代理人分类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概念与分类依照法律规定而取得代理权的人,其代理权限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无需被代理人的授权。通常适用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而取得代理权的人,其代理权限来源于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委托代理人的范围广泛,可以是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等。委托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与委托代理人的区别民事诉讼的管辖与受理03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管辖的概念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民事案件的管辖可以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等。管辖的分类管辖的概念与分类级别管辖的确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范围由法律明确规定。地域管辖的确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的确定VS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受理的程序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受理的条件受理的条件与程序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等。人民法院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不予受理,应当在接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七日内作出裁定书,并送达原告。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定书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予受理的情形不予受理的处理不予受理的情形及处理民事诉讼的证据与证明04证据的概念与种类证据的概念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它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特征。证据的种类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七种。证明对象与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中,需要证明的对象包括案件的主要事实、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主要事实是指直接关系到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事实;间接事实是指推导出主要事实存在的事实;辅助事实是指用于明确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事实。证明对象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一般采取“高度盖然性”原则,即法官根据庭审中出现的证据,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后,认为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证明标准证据的收集01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证据的审查02人民法院在审查证据时,应当从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法定形式或者存在疑点的证据,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补充证据或者进行说明。证据的判断03人民法院在判断证据时,应当根据证据的来源、内容、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对于能够相互印证、形成完整证据链的证据,应当予以认定。证据的收集、审查与判断证明责任的分配在民事诉讼中,一般情况下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原告对其主张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被告对其反驳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会规定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证明责任的承担如果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事实成立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如果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无法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由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承担民事诉讼的程序与执行05第一审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区别适用范围不同普通程序适用于所有民事案件,而简易程序仅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传唤方式不同普通程序必须采用传票传唤当事人或证人出庭,而简易程序可以采取捎口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或证人出庭。起诉方式不同普通程序要求原告必须向法院递交书面起诉状,而简易程序允许原告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审判组织不同普通程序必须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而简易程序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特点二审程序是上诉审程序,具有救济性;二审程序是终审程序,具有终局性;二审程序是对一审程序的监督和纠错程序,具有监督性。要点一要点二适用条件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或裁定;必须是依法提出上诉;必须符合法定的上诉期限。第二审程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启动条件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等。审理范围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限于原审范围,即原审诉讼请求和原审处理结果。再审中不得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再审程序的启动条件及审理范围执行措施查封、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搜查被执行人的隐匿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等。执行中止的情形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等。执行终结的情形申请人撤销申请的;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等。执行程序中的执行措施与执行中止、终结的情形民事诉讼中的特殊制度06要点三保全制度概念保全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为确保将来的判决得以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法院在受理案件前或诉讼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标的物采取强制性保护措施的制度。要点一要点二保全制度种类包括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两种。财产保全主要适用于金钱给付之诉,而行为保全则适用于非金钱给付之诉。适用条件保全制度的适用条件包括申请人提供担保、存在紧急情况或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等。要点三保全制度的概念、种类及适用条件先予执行制度的概念、适用条件及意义先予执行制度的意义在于及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诉讼拖延而造成的损失扩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当事人之间的和解。意义先予执行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在受理案件后、终审判决作出前,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给付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物的制度。先予执行制度概念先予执行制度的适用条件包括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样本
- 2025年度酒店宴会场地安全责任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签约带货主播网络红人整合营销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夫妻婚内财产分割与债务清理协议书
- 二零二五方协议有效期确立及质量标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城市更新改造安置房购房协议
- 2025年度葡萄园承包与农业观光采摘合作协议
- 2025至2030年中国绢丝地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项目委托中介检测服务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线束护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上海市宝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3年会计基础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 《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专题讲座
- 2024年神农架林区林投集团招聘工作人员6名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海洋生物的奥秘
- 舞台设计课件教学课件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件 学习情境1:驱动电机的认知
- 2024年采购部年终总结
- 人教版(PEP)五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Unit 1 My day 含答案
- 打深水井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