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浅析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浅析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浅析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浅析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华东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课程(上海)阎军楠摘要: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志愿者管理工作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非营利组织在国内的日益兴起,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公众数量和规模都在迅速扩大,正在成为一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当前非营利组织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针对志愿者管理的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难以实现志愿服务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非营利组织长远、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志愿者管理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有关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对策非营利组织是指社会中除政府和企业以外的机构和组织的总成,它的兴起和发展正是由于作为第一部门的政府和第二部门的企业“失灵”,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非营利组织具有组织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特性。在非营利组织的构成中,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而志愿者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像一些助学组织、义工组织和基层服务组织,志愿者更是组织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和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规划、管理步骤和绩效目标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相似之处,但非营利的志愿者管理仍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殊性。首先,志愿者管理强调的是对于组织价值观和使命感的认同;其次,志愿者管理讲究责信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紧密结合:恪守服务承诺、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包纳社会的多元化、坚持应有的道德风尚等等。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十年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迅速发展,掀起了一场“结社革命”,这股世界风暴在90年代初期,也开始在中国大陆蔓延开来,经过十多年的不断生长,非营利组织在数量和规模上已经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对于公益捐赠的资金总额以及志愿者队伍的规模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也正是基于此,国内的诸多学者纷纷发言,将2008年称之为“中国的社会组织元年”、“志愿者元年”,这对于中国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2008年全国志愿者队伍的规模接近1亿人,其中,仅共青团、民政、红十字会三大系统,2008年共增加志愿者1472万人,年增长率达31.8%。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共有300万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抗震救灾工作,其中外省进入四川的志愿者人数100万余人,省内志愿者约200万人。全国参与赈灾、募捐、搬运、照顾伤病员等志愿者服务的超过1000万人,其经济贡献约185亿元。此外,两亿的网民志愿者也为赈灾空前忙碌,捐资、捐物、捐骨髓,献血、献身、献爱心鹿雨:《5.12赈灾救灾中的志愿者服务》。。面对“井喷”式的志愿者队伍和志愿精神的广泛发扬,社会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社会认知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欢呼雀跃之余,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我们对于志愿者管理体系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如志愿者队伍在地震灾区救援过程中暴露出的缺乏组织性、非理性、非均衡性、专业性不足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非营利组织加强和完善志愿者管理的技能和能力,所以志愿者管理作为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尽可能得实现志愿者队伍健康发展,助力非营利组织顺利实现组织使命,最大化的实现社会效益。鹿雨:《5.12赈灾救灾中的志愿者服务》。二、相关概念综述志愿者(Volunteers)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志愿者是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或政府的强制,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志愿服务(VolunteerService)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志愿服务也称志愿工作。志愿精神(Volunteerism)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志愿精神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援助,因为它强调的是社会上个人对周遭有需要的人的扶助责任,而这种责任的实践,并不单在于纳税,而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责任。志愿者组织(VolunteerOrganization)自愿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帮助有困难的群体,愿意奉献自己的才智和资源去增进公益的人走到一起,建立起的自己的组织。志愿组织的灵魂是增进社会福了立法依据;各地区探索建立的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相关的地方法规,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经验;许多专项法律法规中倡导对特殊群体实行志愿服务,如《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出台一部国家层面的《志愿服务法》,已是迫在眉睫。提升志愿者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根据需要,在团队中配置专门的志愿者管理者,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志愿者管理课程培训,帮助志愿者管理者掌握岗位评估、招聘、面试、培训、上岗、督导、评估等系列的志愿者管理内容及技巧;此外,在条件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参访交流的学习机会,开拓志愿者管理者的视野,提升志愿者管理水平。开展志愿者培训工作,提升志愿者专业素质在非营利组织内部积极营造一种持续教育、终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为志愿者提供各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机会,使其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个人素质,进而能够满足各种志愿服务需求。5、建立志愿者督导和评估体系建立志愿者督导制度,定期开展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或者小组的督导工作,了解志愿工作进展,提供及时的支持服务,让志愿者能够尽快适应投入工作;也可以考虑开放志愿者在团队中的晋升机会,培养有志愿服务经验及具备专门才能的志愿者担任志愿者管理工作。6、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建立包括组织内部激励、社会激励和志愿者自我激励的激励机制。组织内部激励可采取不同的渠道或明确的方式向志愿者表示感谢及表彰,对服务表现优异的志愿者,设定明确的标准,加以确认及表彰,同时对志愿者应给予应有的工作津贴(如膳食、交通费用)保险或工作安全保障等福利;社会激励机制,即从社会方面对志愿者的服务予以承认,进行奖励、提供回报。社会激励机制的建设,包括制度化的措施,舆论的宣传和现实生活的回报等,既有宏观的导向性激励,也有微观的辅助性激励;志愿者的自我激励机制是参与服务过程活动的自我成就感、自我表现提升感和自我满足感。志愿者的自我激励机制可以从自我价值激励、自我成就激励、自我提升激励和自我快乐激励几个方面提升,以保持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东莞理工学院成教学院:《非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东莞理工学院成教学院:《非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志愿精神代表着成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是现代公民精神的精髓,它所培养的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爱是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宿玥:《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无可置疑,志愿者之于非营利组织,即如基石对于大厦,亦如大海对于游鱼,其重要性自不待言。非营利组织正是依靠广大而富有热情的志愿者才得以不断成长、壮大。在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好志愿者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激发志愿者工作热情,整合他们的专业优势,如何使志愿者对于组织产生持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非营利组织和组织中的志愿者管理者来说,都是需要时刻反思和梳理的问题。随着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公民社会精神的不断普及和内化,非营利组织会继续凝聚更多志愿者加入,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也将越来越规范和完善,相信通过完善志愿者管理体系,志愿服务会得到持续的发展和进步,非营利组织将会通过更加良好的志愿服务贡献社会,明天值得期待。宿玥:《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参考文献:[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衰凌,孙俊杰.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J].200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