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八下语文提优辅导16(教师+学生)_第1页
20222023八下语文提优辅导16(教师+学生)_第2页
20222023八下语文提优辅导16(教师+学生)_第3页
20222023八下语文提优辅导16(教师+学生)_第4页
20222023八下语文提优辅导16(教师+学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八下语文提优辅导16(教师+学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八下语文提优辅导16(教师版)

1、xuān(喧)腾纷至tà(沓)来棱(léng)角拾(shè)级而上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①_天涯若比邻”,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②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们还遇见济世的情怀,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③_心忧炭贱愿天寒_”,又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⑤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在宋词中,我们遇见高洁的情操,如“⑥零落成泥碾作尘_,⑦_只有香如故_。”(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送友人》一诗中,诗人借离群的马这一形象,表述与友人分别时不舍之情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中华传统文化藏在古诗文中,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是各地的民歌;“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B.《马说》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D.《虽有佳肴》和《大道之行也》都出自于《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B韩愈是唐代文学家,C常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是“铭”,D《礼记》是儒家论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

今阁下为辅相亦同周公①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官,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益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②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节选自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现在阁下作为宰相和周公的地位相接近。天下的贤才难道都被推荐任用了吗那些奸险邪恶、巧言谄媚、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人难道都被清除掉了天下难道都没有忧虑了那些要求进见的人,虽然不能期望他们有很高的德行,至于和那些官员相比,难道都在他们之下吗他们的主张,难道对您的政事都没有补益吗现在您虽然不能像周公那样吐饭挽发去接待贤才,也应该援引推荐他们,考察他们做得怎么样再决定任用,不应该用默不作声的冷漠态度来对待。

我等候您的回信已经四十多天了。两次写信给您,可我的心意仍然没能使您知晓。三次走到您的门前,都被您府上看门的人挡住了。只因为我糊涂愚钝,不知道应离开这里,所以又有关于周公的一番议论。请阁下仔细看看它。

题榴花[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①周公:西周名相。②阍(hūn)人:守门人。

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子儿长成。

可惜此地缺少王孙公子的车水马龙,艳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1.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4分)。

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选项

(1)四海岂尽无虞A.意料,预料B.欺骗C.同“娱”,快乐D.忧患D

(2)虽不足以希望盛德A.脚B.充足C.值得D.补足C

(3)至比于百官A.及,等到B.靠近C.比较D.亲近C

(4)书再上而志不得通A.通晓,明白B.通报、传告C.畅通,无阻碍D.全部B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

天下的贤才,难道全都己经提拔重用了?

(2)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我)三次到达您的府门前,但守门人都将我遣回(但都被守门人挡回来).

3.“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中“明”字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述效果。(3分)

“明”是明亮,明艳的意思。这个字既写出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烂漫明艳的景象,也写出看花人愉悦的心情。

4.诗《题榴花》与文《马说》写作手法和所抒发的感情是否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和诗分析。(4分)

①甲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1').委婉含蓄地表述了自己的愤慨。②甲文和丙文所抒发的情感相似,《马说》借千里马不被伯乐赏识的可悲遭遇抒情(1');《题榴花》借石榴开花无人来赏抒情(1'),都表述了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批判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1')。

游仙都峰记

袁枚

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①,均可游焉。”余谨识之。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曰:“南北殊路矣。”心为缺然。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②,有难色,以溪涨辞。余遂绝意于游。

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③,望前村瓦屋鳞列。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乃手烛上下照,唶④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初人,年当百数十岁。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肩行李,已至其家,折暨张饮⑤。

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石洞隆然,叩之应声。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高不可上。仙榜岩雉堞⑥横排,可书数百姓名。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⑦,及王十朋诗,约略可识。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选自《袁枚文选》)

解释:①雁宕、仙岩、仙都峰:山名;永嘉、缙云:浙江地名。②邑宰:知县。③昳:日过午偏斜。④唶(zé):感叹声。⑤折暨张饮:打断休息,备酒宴款待。⑥雉堞:城墙。⑦嘉定:宋宁宗年号;摩崖:在山崖石壁上刻上文字。

参考译文:

有人吿诉我说:“你从雁荡山回去,那么永嘉的仙岩、缙云的仙都峰都值得去游观。”我小心地记下了他的话。由于误记仙岩在回家的路上,方便游观,船走了十里,才向当地人询问仙岩的情况。当地人告诉我说:“仙岩在南方,你住北方走,南北不同路。”听了之后心里感到很失落。等到了缙云,谋求县令带领着去游仙都峰,县令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用溪水上涨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请求。我于是断绝了游仙都峰的想法。走了三十里,在黄碧塘停下。太阳己经偏西,望见前面村庄的房屋鳞次栉比,随从告诉我说:“这是虞氏园,为什么不前去休息一下”听从了他的建议,虞氏园的主人迎接我们进去,然后献上香茶,还沒有进行深入交谈,我们仍然回到了旅店。将要解衣睡党,听到门外人声嘈杂,原来是虞氏的兄弟,说:“分别之后看见您的名片,先生就是袁太史吗”我回答说:“是的。"于是亲手举着烛火把我上上下下照了一遍,一边感叹一边吃惊地说:“我们从小读先生的文章,认为是我朝初期的人,年纪应当有一百几十岁。现在神釆依旧,这是古人复活了。希望您能够做短暂的停留,明天陪先生去仙都游观。”我还沒有来得及回答,年轻的卷起我的帐子,年纪大的拿起我的席子,家僮们扛起我的行李,已经搬到虞氏家中,打断休息,备酒宴款待我。

笫二日,厨师准备饭食,家里准备好车子,把我们带到响岩。只见一个石洞十分高大,敲击石壁,发出回声。仙都峰上还有小赤壁,有鼎湖,萆木茂盛,高得看不到头。仙榜岩如城墙般横向展幵,可以写上几百个人的姓名。南面的山谷被溪水冲击,十分陡峭,沒有梯子不能登上去,只能远远地眺望。在大方石上有宋嘉定年间刻的文字和王十朋的诗句,隐约可以辨认。没到一天的时间,己经把仙都全部游观,于是仍然住在虞氏家中。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2分)

A.南北殊路矣殊途同归B.望前村瓦屋鳞列鳞次栉比

C.未暇深语目不暇接D.而仙都之游毕毕恭毕敬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或告余曰或以钱币乞之B.乃手烛上下照,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余遂绝意于游以为妙绝D.可书数百姓名与朱元思书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

等到了缙云,谋求县令带领着去游仙都峰(或:和县令商量,希望县令带领着去游仙都峰),县令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用溪水上涨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请求。

8.请逐点简要概括游仙都峰前一波三折的经历。(3分)

打算游观仙岩,却走错了方向;想要县令带着同游仙都,却被拒绝;最后放弃游观仙都的打算,却意外地被虞氏兄弟邀请同游。(1点1分)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请循其本追溯(2)缚者曷为者也同“何”

(3)齐人也,坐盗犯罪(4)叶徒相似只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分)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或自取其辱)了

11.庄子和晏子都机智善辩,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他们是如何取胜的。(4分)

庄子偷换概念,在一个“安”字上做文章(1分)。“安”,既有“怎样”“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于是庄子答以“我知之濠上也”,论辩至此戛然而止(1分)。(意思对即可)

晏子巧妙地运用设喻类比(或比喻、类比)的方法(1分)。先举实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再指出原因——“水土异也”。然后提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把矛头转向了楚国,得出原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梁衡的《雨中明月山》,完成1~4题。(22分)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查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选自《把栏杆拍遍》)

1.本文详细描写雨中徒步爬明月山的经过,最后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阅读第③—⑥段,揣摩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有哪些。(6分)

①毛竹青绿,拔地接天,让人精神振奋;②深山秋景图令人赞叹不已;③“一石观景处”可以远眺、近看永葆青春朝气的翠竹;④主人让我们增长了竹子方面的见识;⑤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让人震撼;⑥主人热情设茶款待充满温馨;⑦来年春天可以吃鲜笋,值得期待。

2.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6分)

(1)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3分)

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

“层层”“满”“翻滚”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竹子茂密而壮观的特点,体现感染到青春朝气。(3分)

(2)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述效果。(从修辞运用角度)(3分)

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

“猛扑”“裹挟”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湿云浓雾”气势汹涌,动态感十足,简直像是要猛扑过来把人带走,表述对这幅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的赞美。(3分)

3.文章第②段写到游人第一天不为所动,第二天人走一半,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示例一:运用对比(或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前两天游人“不为所动”,与下文写第三天雨中爬山众人精神为之一振形成反差,表明自然风光胜过人工景点的感触。(4分)

示例二:运用对比(或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前两天游人走了一半,为下文写第三日爬山游玩蓄势,这样写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恍然大悟,印象深刻。(4分)

4.“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下列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哪一种表述方式?表述效果有什么不同?(6分)

第④段划线句: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链接材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梁衡《壶口瀑布》)

(1)表述方式:议论(2分)

(2)表述效果不同点:

第④段划线句:

本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表明不仅有自然美景供人欣赏,还有提供笋子等物产资源,表述对明月山的赞美之情。(答到既可观赏又提供物产资源,表述赞美之情即可)(2分)

(2分)

链接材料:表现黄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含着无穷的力量,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最终铸就的。说明“未经磨难不成材”的道理。(表述对黄河力和美的赞美之情)(2分)

阅读下面的游记,完成小题。

庐山面目(节选)

丰子恺

庐山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茶馆、酒楼,百货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过他们看见了我们没有“乃大惊”,因为上山避暑休养的人很多,招待所满坑满谷,好容易留两个房间给我们住。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天天气晴朗。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远处冈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它进来共住;但我犹未免为俗人,连忙关窗谢客。A我想,庐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窥见,就为了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

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据说共有两百多处。但我们十天内游踪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小天池、花径、天桥、仙人洞、含鄱口、黄龙潭、乌龙潭等处而已。

含鄱口左望扬子江,右瞰鄱阳湖,天下壮观,不可不看。有一天我们果然爬上了最高峰的亭子里,然而白云作怪、密密层层地遮盖了江和湖,不肯给我们看。我们在亭子里吃茶,等候了好久,白云始终不散,望下去白茫茫的,一无所见。这时候有一个人手里拿一把芭蕉扇,走进亭子来。他听见我们五个人讲土白,就和我招呼,说是同乡。原来他是湖州人,我们石门湾靠近湖州边界,语音相似。我们就用土白同他谈起天来。土白实在痛快,个个字入木三分,极细致的思想感情也充分表述得出。这位湖州客也实在不俗,句句都动听。他说他住在上海,到汉口去望儿子,归途在九江上岸,乘便一游庐山。我问他为什么带芭蕉扇,他回答说,这东西妙用无穷;热的时候扇风,太阳大的时候遮阴,下雨的时候代伞,休息的时候当坐垫,这好比济公活佛的芭蕉扇。因此后业我们谈起他的时候就称他为“济公活佛”。互相叙述游览经过的时候,他说他昨天上午才上山,知道正街上的馆子规定时间卖饭票,他就在十一点钟先买了饭票,然后拿了酒瓶回到馆子里来吃午饭,这顿午饭吃得真开心。这番话我也听得真开心。白云只管把扬子江和鄱阳湖封锁,死不肯给我们看。时候不早,汽车在山下等候,我们只得别了济公活佛回招待所去。此后济公佛就变成了我们的谈话资料。姓名地址都没有问,再见的希望绝少,我们已经把他当作小说里的人物看待了。B谁知天地之间事有凑巧:几天之后我们下山,在九江的浔庐餐厅吃饭的时候,济公活佛忽然又拿着芭蕉扇出现了。原来他也在九江候船返沪。我们又互相叙述别后游览经过。此公单枪匹马,深入不毛,所到的地方比我们多得多。我只记得他说有一次独自走到一个古塔的顶上,那里面跳出一只黄鼠狼来,他打湖州白说:“渠被吾吓了一吓,吾也被渠吓了一吓!”我觉得这简直是诗,不过没有叶韵。宋杨万里诗云:“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岂不就是这种体验吗?现在有些白话诗不讲押韵,就把白话写成每句一行,一个“但”字占一行,一个“不”字也占一行,内容不知道说些什么,我真不懂,这时候我想:倘能说得像我们的济公活佛那样富有诗趣,不押韵倒也没有什么。

5.品味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A.我想,庐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窥见,就为了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1)拟人,赋予白云人的情态,化用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写出白云缭绕,聚散飘浮的特点。

(2)B.谁知天地之间事有凑巧:几天之后我们下山,在九江的浔庐餐厅吃饭的时候,济公活佛忽然又拿着芭蕉扇出现了。(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何说呢么?)

(2)不能删,这几个字更充分地表现出我们再遇“济公活佛”的惊喜,还增加了传奇色彩。

6.画横线处两次提到白云“不肯给我们看”扬子江和鄱阳湖,对此是否失望郁闷?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对此没有失望郁闷,看不了江和湖,就和友人吃茶谈天,吃得谈得很开心,时候不早便顺其自然回招待所,遇到“济公活佛”听他说话,和他再遇都很开心。由此可见,并无失望,并不郁闷。从中可见的放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7.节选部分最后写到我对有些白话诗不押韵的看法,有什么作用?

7.对有些白话诗不讲押韵,且内容不知所云的批评。衬托出“济公活佛”说话富有诗趣,表述自己对“济公活佛”的欣赏,与上文写到活佛济公相照应,而且为全文增添文学气息,增添趣味。

阅读《找到自己的“燃”点》,完成1~3题。(12分)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不一定有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2.“作家木心作品《云雀叫了一整天》中写到: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地风风火火。”这个材料适合放在文章中的哪一段?请说明理由。(5分)

放到(第⑤段)段。(填序号)(2分)

理由:木心的话是说“燃”状态常常伴随着孤独、寂寞,与第⑤段的观点“‘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相吻合,名言与观点一致。(3分,意思表述到位即可)(3分)

3.请从闻一多、丁肇中、王选三人中任选一人,结合所学课文概述其相关事迹,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60字左右。(4分)

示例一:闻一多先生因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足不下楼,废寝忘食,完成《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结出累累硕果。

示例二: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提倡科学家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他孜孜不倦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示例三: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致力于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由他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普及推广中文计算机排版做出重大贡献。(本小题4分)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八下语文提优辅导16(学生版)

1、xuān()腾纷至tà()来棱()角拾()级而上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①_______”,又如李白《送友人》中的“②______,落日故人情”;我们还遇见济世的情怀,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③______”,又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⑤_________”。在宋词中,我们遇见高洁的情操,如“⑥_______,⑦_________。”

《送友人》一诗中,诗人借离群的马这一形象,表述与友人分别时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传统文化藏在古诗文中,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是各地的民歌;“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B.《马说》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D.《虽有佳肴》和《大道之行也》都出自于《礼记》。《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

今阁下为辅相亦同周公①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官,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益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②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节选自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题榴花[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①周公:西周名相。②阍(hūn)人:守门人。

1.结合语境,请选出加点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4分)。

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选项

(1)四海岂尽无虞A.意料,预料B.欺骗C.同“娱”,快乐D.忧患

(2)虽不足以希望盛德A.脚B.充足C.值得D.补足

(3)至比于百官A.及,等到B.靠近C.比较D.亲近

(4)书再上而志不得通A.通晓,明白B.通报、传告C.畅通,无阻碍D.全部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

(2)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3.“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中“明”字极为精妙,请赏析其表述效果。(3分)

4.诗《题榴花》与文《马说》写作手法和所抒发的感情是否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和诗分析。(4分)

游仙都峰记

袁枚

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①,均可游焉。”余谨识之。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曰:“南北殊路矣。”心为缺然。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②,有难色,以溪涨辞。余遂绝意于游。

行三十里,止黄碧塘,日已昳③,望前村瓦屋鳞列。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乃手烛上下照,唶④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初人,年当百数十岁。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肩行李,已至其家,折暨张饮⑤。

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石洞隆然,叩之应声。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高不可上。仙榜岩雉堞⑥横排,可书数百姓名。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⑦,及王十朋诗,约略可识。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选自《袁枚文选》)

解释:①雁宕、仙岩、仙都峰:山名;永嘉、缙云:浙江地名。②邑宰:知县。③昳:日过午偏斜。④唶(zé):感叹声。⑤折暨张饮:打断休息,备酒宴款待。⑥雉堞:城墙。⑦嘉定:宋宁宗年号;摩崖:在山崖石壁上刻上文字。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南北殊路矣殊途同归B.望前村瓦屋鳞列鳞次栉比

C.未暇深语目不暇接D.而仙都之游毕毕恭毕敬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告余曰或以钱币乞之B.乃手烛上下照,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余遂绝意于游以为妙绝D.可书数百姓名与朱元思书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

8.请逐点简要概括游仙都峰前一波三折的经历。(3分)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请循其本(2)缚者曷为者也

(3)齐人也,坐盗(4)叶徒相似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分)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

11.庄子和晏子都机智善辩,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他们是如何取胜的。(4分)

阅读梁衡的《雨中明月山》,完成题目。(22分)

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查之游。

②头一日,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动。当晚,人走一半。

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作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

④路沿峭壁而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菜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

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选自《把栏杆拍遍》)

1.本文详细描写雨中徒步爬明月山的经过,最后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阅读第③—⑥段,揣摩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有哪些。(6分)

2.联系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6分)

(1)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述效果。(3分)

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

(2)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体会其表述效果。(从修辞运用角度)(3分)

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

3.文章第②段写到游人第一天不为所动,第二天人走一半,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4.“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下列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哪一种表述方式?表述效果有什么不同?(6分)

第④段划线句: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

链接材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梁衡《壶口瀑布》)

(1)表述方式:(2分)

(2)表述效果不同点:

第④段划线句:

(2分)

链接材料:

(2分)

庐山面目(节选)

丰子恺

庐山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茶馆、酒楼,百货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过他们看见了我们没有“乃大惊”,因为上山避暑休养的人很多,招待所满坑满谷,好容易留两个房间给我们住。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天天气晴朗。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远处冈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它进来共住;但我犹未免为俗人,连忙关窗谢客。A我想,庐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窥见,就为了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

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据说共有两百多处。但我们十天内游踪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小天池、花径、天桥、仙人洞、含鄱口、黄龙潭、乌龙潭等处而已。

含鄱口左望扬子江,右瞰鄱阳湖,天下壮观,不可不看。有一天我们果然爬上了最高峰的亭子里,然而白云作怪、密密层层地遮盖了江和湖,不肯给我们看。我们在亭子里吃茶,等候了好久,白云始终不散,望下去白茫茫的,一无所见。这时候有一个人手里拿一把芭蕉扇,走进亭子来。他听见我们五个人讲土白,就和我招呼,说是同乡。原来他是湖州人,我们石门湾靠近湖州边界,语音相似。我们就用土白同他谈起天来。土白实在痛快,个个字入木三分,极细致的思想感情也充分表述得出。这位湖州客也实在不俗,句句都动听。他说他住在上海,到汉口去望儿子,归途在九江上岸,乘便一游庐山。我问他为什么带芭蕉扇,他回答说,这东西妙用无穷;热的时候扇风,太阳大的时候遮阴,下雨的时候代伞,休息的时候当坐垫,这好比济公活佛的芭蕉扇。因此后业我们谈起他的时候就称他为“济公活佛”。互相叙述游览经过的时候,他说他昨天上午才上山,知道正街上的馆子规定时间卖饭票,他就在十一点钟先买了饭票,然后拿了酒瓶回到馆子里来吃午饭,这顿午饭吃得真开心。这番话我也听得真开心。白云只管把扬子江和鄱阳湖封锁,死不肯给我们看。时候不早,汽车在山下等候,我们只得别了济公活佛回招待所去。此后济公佛就变成了我们的谈话资料。姓名地址都没有问,再见的希望绝少,我们已经把他当作小说里的人物看待了。B谁知天地之间事有凑巧:几天之后我们下山,在九江的浔庐餐厅吃饭的时候,济公活佛忽然又拿着芭蕉扇出现了。原来他也在九江候船返沪。我们又互相叙述别后游览经过。此公单枪匹马,深入不毛,所到的地方比我们多得多。我只记得他说有一次独自走到一个古塔的顶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