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九年级化学(RJ)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熔化 B.铁生锈 C.米酿酒 D.纸燃烧【答案】A【解析】【详解】A.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Fe2O3),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米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纸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A。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2.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烧杯可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使之受热均匀,从而避免烧杯底炸裂,不符合题意;B.量筒只能量取常温下的液体,不可以加热也不能盛放热的液体,符合题意;C.试管可以用于加热固体或者液体,不符合题意;D.蒸发皿一般用于加热蒸发液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3.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红光,它是()A.氧气 B.氮气 C.氖气 D.空气【答案】C【解析】【详解】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常做保护气,充入灯管中能呈现不同颜色,做不同的电光源,灯管中充入氖气呈现红色光,能穿透云雾,常用作航海、航空的指示灯。故选C。4.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A.硫 B.镁条 C.铁丝 D.木炭【答案】B【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5.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A.铜丝用作电线(铜具有导电性)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镁可燃烧,并产生耀眼的白光)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升华并吸热)【答案】C【解析】【详解】A.铜丝用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镁粉用作烟花和照明弹,是因为镁可燃烧,并产生耀眼的白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因为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可以升华并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6.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量取溶液时仰视读数为30mL,读数偏小,说明溶液实际体积大于30毫升,倒出一部分溶液后,俯视读数为20mL,说明剩余实际体积小于20毫升,则实际倒出溶液体积大于10毫升。故选:A。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B.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C.汽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详解】A.冰水混合物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汽水和河水中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中都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8.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C.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移出导管D.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答案】B【解析】【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选项A错误;B.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良好,才能装药品,选项B正确;C.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移出导气管,会导致冷水进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选项C错误;D.铁丝在空气里中不能燃烧,选项D错误。故选B。9.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①采用MnO2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②反应都不需加热③都利用含氧化合物分解来达到目的④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常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以改变其反应速率,故①正确;②分解过氧化氢不需要加热,分解氯酸钾需要加热,故②错误;③过氧化氢和氯酸钾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是因为二者都含有氧元素,故③正确;④过氧化氢是液态,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固态,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故选用的是固液不加热装置;氯酸钾是固态,催化剂二氧化锰也是固态,且反应需要加热,故选用的是固固加热装置,故④错误。故选A。10.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后,某班要举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会,某小组为了支持“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这一观点,收集了以下证据。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的燃料越来越多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D.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答案】C【解析】【详解】A.汽车越来越多,燃烧燃油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选项正确;B.地球人口的增多,其呼吸和使用的燃料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选项正确;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影响,与支持“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无关,选项错误;D.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选项正确,故选C。1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答案】D【解析】【详解】当缓慢拉动活塞时,瓶内的气压降低,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瓶外空气进入瓶内,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故选:D。12.下列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反应物为一种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B.生成物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D.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但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物为一种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如氧气→臭氧;故选项错误;B.生成物一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臭氧;故选项正确;C.化合反应、分解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是基本的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D.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13.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个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打开止水夹,观察气球和U形管的变化A.没有明显变化,U形管左右水位不变B.气球膨胀变大,U形管水位左高右低C.气球膨胀后又瘪下去,U形管水位右高左低D.气球比原来更瘪,水全部进入锥形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二氧化碳被消耗,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变大,U形管中的液面会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故选:B。14.同时加热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故A.b二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向b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a是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来制氧气,b所需温度较低,首先发生分解,a所需温度较高,加热到较高温度才分解。完全反应后,加入二氧化锰的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度快,所需时间较短。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同,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观察选项,C图象符合要求。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写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__。(2)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________。(3)加热后的试管直接用冷水冲洗________。【答案】(1)引起火灾(2)腐蚀标签(3)炸裂试管【解析】【小问1详解】酒精易燃,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小问2详解】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朝向手心,流出的药液会腐蚀标签;【小问3详解】加热后的试管直接用冷水冲洗,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16.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2)因为氮气具有常温下______的性质,所以充人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答案】(1)78%(2)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78%。【小问2详解】因为氮气具有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且无毒的性质,所以充人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氧气性质进行研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答案】①.密度大于空气②.具有助燃性【解析】【详解】两瓶气体均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两瓶中都集有氧气,也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观察到两瓶一正放一倒放,甲瓶内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甲瓶内氧气含量更大.而倒放的乙瓶内燃烧的火焰小,说明氧气含量较小,通过对比两现象,得到乙瓶中有部分氧气逸散的信息,可以总结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答:密度大于空气,具有助燃性。18.下列变化:①动植物呼吸;②木炭燃烧;③酒和醋的酿造;④食物变质;⑤汽油燃烧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属于剧烈氧化的是_____。【答案】①.①③④②.②⑤【解析】【详解】①动植物呼吸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②木炭燃烧是木炭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酒和醋的酿造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④食物变质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⑤汽油燃烧是汽油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属于缓慢氧化的是①③④;属于剧烈氧化的是②⑤。19.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B和D均为黑色固体,C是约占空气体积21%的气体,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请判断:(1)大量E排到空气中造成的环境问题_____。(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答案】(1)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2)①.②.分解反应【解析】【分析】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C是约占空气体积21%的气体,可推出C为氧气,已知B和D均为黑色固体,白色晶体A与B在加热的条件下转化为无色气体C和白色固体F,可推出A为氯酸钾,B为二氧化锰,F为氯化钾,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无色气体C能与D转化为E,可推出D为碳,F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E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小问2详解】反应①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20.如图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与火焰接触的_________(填字母)层最先炭化变黑。(2)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①子火焰的可燃物是石蜡蒸气,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组成蜡烛的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决定的,该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能太长,且导管的起端必须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a____;b____________。【答案】(1)C(2)①.沸点较低,受热易汽化为蒸气②.导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③.母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蜡烛外焰温度最高,故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与火焰接触的C层最先炭化变黑;【小问2详解】①蜡烛沸点较低,受热易汽化蒸气,故蜡烛能产生“母子火焰”这一现象;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管不能太长,且导管的起端必须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A.导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B.母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三、简答题(共10分)21.(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氧气_____?(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_____?【答案】①.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是氧气②.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解析】【详解】(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是氧气;(2)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做这个实验时,应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2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合反应:_______。(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化合反应:_________。【答案】(1)(2)【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小问2详解】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23.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木炭硫等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2)请设计实验,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3)为了使天空更蓝,人类正在积极行动,请写出一条措施:________。【答案】(1)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2)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3)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等【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木炭硫等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氧气中氧气浓度高,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小问2详解】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小问3详解】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24.如图所示为初中常用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1)写出图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2)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能进入集气瓶中,请你分析其原因:______。(3)实验结束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答案】(1)(2)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3)红磷不足或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便打开弹簧夹等【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图中发生反应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小问2详解】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能进入集气瓶中,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小问3详解】实验结束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2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装置中有一处需进行改进,所作改进是_____。(3)用AE组合制取氧气,当水槽中导管口出现什么现象时为开始收集气体的最佳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江西名校学术联盟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
- 玉林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七巧板教学课件
- 百校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生物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北深州市长江中学 高三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吉林省吉林市示范初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上海市松江区松江二中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泸州市市合江县合江天立学校高2025届生物高一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VRAR技术在音像文化中的应用
- 劳务派遣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UHPC板幕墙施工方案
-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样本
- 2024年养老院免责协议书(特殊条款版)
- 职业技能鉴定课件
- 日常巡店流程课件
-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 奶牛牧场经营管理课件
- 涉密人员培训和教育
- 存储设备扩容与数据迁移服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