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_第1页
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_第2页
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_第3页
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_第4页
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日照图的判断分析与时区的计算1基础知识21.人类认识的宇宙:天体、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2.太阳与地球的关系:a.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b.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4.地球运动: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方向、周期、速度、轨道(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5.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6.地球公转的意义: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四季、五带划分3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西

东从北极:逆时针从南极:顺时针2.周期: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即自转360度一个太阳日:24小时

我们平时说的一天。两次看到太阳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43.速度

A.角速度:处处相等。(除两极=0外)15°/小时。B.线速度:不等。赤道最大,1670千米/小时,两极=0L=ωRφRφ=Rcosφ

(φ越大,Rφ越小,L越小)。

赤道:φ=0,Rφ=R,L=Rω,最大。

两极:φ=90°,Rφ=0,L=0。最小。0°<φ<90°,L=Rcosφω。当φ=60°,cosφ=1/2,L=1/2Rω,L60=1/2L。54.地球自转的意义

A.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半球分界线:晨昏线B.产生了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15度/1小时,1度/4分钟。东早西晚。地方时:不同经度的不同时刻。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15°一个时区。从0°经线为中央经线,东西各7.5°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各12个时区,东西12区为一个时区。区时:各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的共同时间为区时。相邻两时区相差一个小时。如:北京时间即东8区的区时(120°经线的地方时)日界线: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西加一天,东减一天。

6晨昏线7从图中晨昏线:A永远与太阳光线重合B永远不过极点C永远平分赤道D是黑夜与黎明的分界线89时区的计算1.求时区:已知经度÷15=时区——余数>7.5,进一个时区。<7.5,本时区。2.求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用减,

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用加。3.求时刻:已知时刻±时区差=时刻数——东加西减

>24小时,进一天。<0小时,退一天。10例题1.伦敦时间12点:北京的地方时是

点。解:116°÷15=7……11°>7.5进一,为东8区8—0=812+8=201°=4分钟4°=16分20点—16分=19点44分112.北京时间12点,纽约(西五区)

点。8+5=13,12—13=-124+12-13=23(昨天)或(12-8)+(12-5)=1112+11=23(过日界线减一天为昨天)作业:求莫斯科,东京,开罗时间。

127月6日夏至日后,N极仍是极昼,∴中心是S极与晨昏线⊥的为0点(或12点)∴OE为0点,OF为180°∴②对,④对1314北京卷11.图中城市:A.青岛比杭州白昼长

B.北京比深圳日出早

C.南京比长沙日落晚

D.兰州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15天津卷我国科学家从a北京(40°N,116°E)到b新加坡(1°N,104°E是11月29日6点,到c悉尼(33°S,151°E)是12月6日9点,我国d南极长城站(62°S,59°W)12月18日12点,(以上均为北京时间)到达时,符合实际现象的是:1.A.b地太阳已经升起B.c地当地为正午

C.d地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D.d地当地日期为19日2.在d地观察太阳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A.3点东北方B.8点西南方

C.15点西北方D.19点东南方16广东卷某时在北回归线测得年内最大太阳高度。3小时后北半球某地用竿影法也测得年内正午最大太阳高度,此时,竹竿影长等于竿长,则此地的位置是:A.53°26′N,71°40′EB.83°26′N,164°EC.6°34′N,161°40′ED.36°34′N,71°40′E24°N23°N116°E117°E116°40′E17C.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顺时针)南半球左偏(逆时针)赤道不偏(经线平行)纬度越高,偏转越大。速度越大,偏转越大。

(对大气环流中的风带和洋流的偏转的影响)

(原因:地转偏向力+惯性)D.地球形状赤道鼓,两极扁。181920

惯性离心力⊥地轴

分解出一向赤道的水平分力,F=mω2R21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西

东2.轨道:椭圆,太阳在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3.速度:近日点快:61′/天,30.3千米/秒

远日点慢:57′/天,29.3千米/秒

平均:59′/天,30.3千米/秒4.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小时9分10秒

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5.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赤道面和公转的黄道面的交角为23°26′221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365.2422天一年按365天计,多出0.2422天四年多:0.2422×4=0.9688天∴四年一闰,2月加一天为29天四年又多加了0.0312天四百年多加了3.12天(其中1、2、3、百年都不闰,即365天,到400年再加一天。)2324地球公转的意义

A.太阳直射点S—N移动

3月21日,9月23日,春秋分日,直射赤道6月22日,夏至日,直射23°26′N12月22日,冬至日,直射23°26′S。B.昼夜长短的变化:同一时间,随纬度变化,同一地点,随季节变化。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同。25262728北极圈以北北极圈至赤道赤道赤道至南极圈南极圈以南3月21日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昼=夜6月22日极昼昼>夜昼=夜昼<夜极夜9月23日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昼=夜12月22日极夜昼<夜昼=夜昼>夜极昼纬度不同:

近日点快:北极极昼186天,极夜179天;南极相反。

29同一地点,随季节变化同一纬度:3月21日—9月23日夏半年,北半球:昼>夜,6月22日:昼最长9月23日—3月21日冬半年,北半球:昼<夜,12月22日:夜最长(或: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夏至日—冬至日,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夜最长)3031图中的日期和各点的时刻3233C.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地平面与太阳之间的仰角

正午太阳高度:H,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⑴时间一定,H的空间变化: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H=90°,太阳高度从赤道(90°)向南北降低。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H=90°,太阳高度从赤道(90°)向南北降低。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H=90°,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90°)向南北降低。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H=90°,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90°)向南北降低。

34⑵H的季节变化23°26′N以N,6月22日前后,H最大,12月22日前后,H最小。23°26′S以S,6月22日前后,H最小,12月22日前后,H最大。23°26′N——23°26′S每年有两次太阳的直射。H的计算:H=90°一φ±δ(北半球夏:+,冬:-。南半球相反)。35春秋分日φφH36夏至日φφHδδ37冬至日δφδφH3839例题北京:40°N。求:3月21日(9月23日),6月22日,12月22日北京的太阳高度角H。

3月21日(9月23日)H=90°-40°+0=50°6月22日H=90°-40°+3°26′=73°26′12月22日H=90°-40°23°-26′=26°34′曾母暗沙:4°N6月22日H=90°-4°+23°26′=109°26′=180°-109°26′=70°34′40D.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太阳高度最高、昼最长为夏季太阳高度最低、昼最短为冬季春秋为过渡季节。传统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统计学四季:3、4、5、为春;6、7、8月为夏;

9、10、11为秋;12、1、2、为冬气候学四季:五天一候,一年73个候。候平均T>22℃为夏<10℃为冬。41E.五带的形成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为热带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为寒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四季分明)南极圈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四季分明四季分明42F.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夏至日春秋分日冬至日43试题题型44图示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

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A.5时B.15时C.9时D.19时左上图要转化成右上图,我们就很习惯了,做起来也就好做多了。南极附近是极昼,太阳直射在南半球,M点为12点,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M为中点,到P经线为45°即3个小时,12+3=15点。

07全国Ⅰ45(08全国Ⅰ)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C是中纬度了,课本地球运动二图26)

4609年全国2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中天(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9~11题。9.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二B.初五C.初八D.十一10.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A.初三B.初五C.初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