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练习题含答案第八练 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练习题含答案第八练 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练习题含答案第八练 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练习题含答案第八练 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练习题含答案第八练 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IAN

群文阅读训练]

第二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巴金

一、简介

巴金Q904-2005),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

树辉、余一等。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1904年11月生,

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毕业。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到中国后,

从事文学创作。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

主编。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

巴金也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1983年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

主席。2003年3月在中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

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的整个文学道路,就是长时期坚持控诉和反抗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道路,而且具

有相当的深刻性。这在新文学作家中是很少见的。

巴金作品的意象单纯,语言浅白,这是他的文字的最大特色。意象单纯和语言浅白既使

巴金的作品普及行远,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家的深邃思想和丰富审美精神的有力表达。

在深层意义上巴金是寂寞的思考者、体验者和感受者,很长时间陷入孤独和苦闷中。他有过

高兴,但不满足于浅薄的欢天喜地,而更多地关注“人、文学、精神",他具有纯粹的文学家

精神深处的素养,一直用忧郁的眼光看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经历人生苦难时,巴金维系

住高贵的孤独和忧郁,他提出“讲真话"也是一种忧郁,他在忧郁的过程中享受着生命。这

种精神品格对社会的文化气氛起了提醒的作用。

二、作品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

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

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

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

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

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是的,年轻的面颜,

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

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

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

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

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

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

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

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

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

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

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

颗炸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

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习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

戚吧。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

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

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

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⑪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

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看到园中美好的景象时,借花树之景,想象园中的人在日寇轰炸前的美好生活,

从而为后文写美好的毁灭奠定基础。

B.结尾一段语言简洁、自然,但意蕴丰富,用意深刻:"冷雨"将作者拉回现实,凸显内心

的悲凉;"到处都漏雨"则含蓄控诉了日寇的罪恶。

C.废园中有多人惨死,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被

窒息的悲剧更能触动人的悲悯之心.

D.面对惨景,作者有着深重的悲哀,可惜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内心十分寂寞,因此对世

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2.文章多次写到园中的花木,有什么作用?请联系相关文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描绘了"废园”的景象,但作者却以“废园外”为题,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

章的内容和叙写角度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复仇

巴金

这年夏天老友比约席邀请我到他的别墅去度假。

我去的时候,那里已经有了几个客人。一个是医生勒沙洛斯,一个是新闻记者福拉孟;

还有一位比叶•莫东是一个中学教员,我们几个人都是单身汉。

比约席的别嬖在一个风景优美的乡村。一条河流把全村围抱在里面。岸边有一带桦树林,

点缀着许多家房屋。

我不曾去过教堂。不过礼拜日早晨开始做弥撒时的钟声,我无一不听见。严肃的、悲哀

的声音从不远的地方传来,又慢慢地落进水里,好像被碰碎了似的,分散在水面,这样的音

乐我非常喜欢。

有一次我们不知道怎样谈到幸福上面来,莫东先生却发出了奇怪的议论,他弓I了英国诗

人布朗宁的话,说人生的至上善就在于跟少女一吻。"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看见正义胜利的时

候。”比约席说。他是学法律的人,说这种话也不无理由。

后来轮到医生发表他的意见了。做医生的人总是以救人为幸福的,我这样想。

"复仇—"医生慢腾腾地说出这两个字。

"复仇?"我们都惊叫起来。

"是,我说最大的幸福是复仇。”他镇静地说。但是他又闭了口,好像静静地等候着我们

的反驳。

我们都不发言,只是默默地带了疑问的眼光望着他。他似乎在沉思。过了一会,他终于

开口解释他的意见。他的声音很镇定,但是里面仍旧有一点痛苦的味道,这说明他说的话曾

经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

在两年以前,我到过意大利,有一天晚上,我已经睡了,忽然一声枪响惊醒了我。我开

了房门,看见房东惊惶的面孔,他告诉我下一层的房间里有一个房客自杀了。

地上躺着一个瘦弱的青年。他的胸膛露了出来,偏左一点有一大团血迹,脸色白得像一

张纸,喉咙不住地响。我俯下去听了他的脉,知道已经无望了。我刚刚站起来,他忽然睁开

了两只血红的眼睛,口里说了一句:"我是福尔恭席太因。"喉咙里再吼了几下,便死了。

我听了房东的话,才知道这个自杀的青年就是刺杀鲁登堡的凶手。我想他也许是另外的

一个福尔恭席太因吧。但是这时候我无意中看见他的衣袋里露出了一个纸角,我便把它抽出

来。原来是一束文件。我只瞥见"福尔恭席太因的自白"几个字,便把它塞在寝衣的袋子里。

"有些人也许会说我的死是在忏悔我的罪恶。其实我对于杀死鲁登堡的事,并不后悔。

我所杀过的人除了鲁登堡还有一个叫做希米特的军曹。

"三年前,我还在家乡。那时我刚同我的吕贝加结婚不几月。我们开了一家杂货店,两

人过得也还幸福。

"然而在这个城里发动了大规模的烧杀抢劫。

"有一天我因事出去了,留下吕贝加在店里。我回来时远远地看见一个军官匆忙地从我

的店里出来,他的脸上有抓破的地方,军服也很凌乱。我便加速了脚步,跑进店里。

"天啊!她满身是血——我认得那个军官是希米特军曹。我马上跑了出去,到了司令部,

要求见鲁登堡将军。鲁登堡将军接见了我。他听了我的请愿以后,并不说什么,只是微微一

笑,就叫两个兵士把我带出去了。

"我被他们关了两天,等我回到店里时,我的东西被他们毁得精光。

“我没有家,我没有亲人,没有产业,连我所爰的妻子的遗体也没有了。

"忽然一个思想像一线光明似的射入了我的脑子。复仇,复仇!我似乎又找到一个生活

的目标了。

"在一个大风雨之夜,我把车停在一家大咖啡店门门前,在这微弱的马车的灯光下,我

认出了我的仇人希米特。

"我对准他的胸膛把匕首刺了进去。在车灯的微光下我看见他的痛苦的挣扎和脸上那种

难看的表情。我抽出匕首,血跟了出来。我把匕首放在嘴唇边,用舌舐着刀叶,我把血都吃

了。我不觉得有什么味道,只觉得热。我藏了匕首,把那个垂死的身体拖到岸边,抛进河里

去了。

"我赶车离了河岸,一路上我唱着歌,心里非常快乐,觉得我是世间最幸福的人。

"不久我离开了这个城市,因为鲁登堡已经离开这里了。

"这三年来我到处跟着他。我跟他到过来比锡,到过汉堡,到过柏林,到过维也纳,最

后到了巴黎。我买了一支手枪,我每天出门时总要把那支装好子弹的手枪吻许久。有一天我

果然找着他了。

"我连续发了三枪,我亲眼看见三颗子弹都打进了他的身体。他只是呻吟着。我却在一

阵混乱中逃走了。

“没有人捉住我,我到过比利时,到过瑞士,到过意大利。我的姓名响遍了整个欧洲,

可是我自己却依旧困苦地、无名地而且像一只狗那样被人追踪地活着。

"我的精力渐渐地消失了。从前因为有仇人在,有复仇的事做,所以我能够历千辛万苦

而活着。现在呢,生活没有了目标,复仇的幸福已经过去。我没有家,没有亲友。工厂里的

繁重的工作和奴隶般的生活,我实在厌倦了。我决定把我的生活结束,因为我一生再也不会

有那样的幸福了。"

医生惋惜地接下去说:"我很对不起福尔恭席太因,不曾把他的遗书发表,因为他的话虽

是真实的,我虽然也像他归解相信复仇是最大的幸福,但是人们互相仇杀的事在我看来终于

是可怕的。难道除了复仇以外,我们便找不到别的道路吗?"

比约席开口了。他严肃地、决断地说:"到现在,除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外,还没有别

的路

路,我想是有的,不过他们不想走罢了。

我们都在思索……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描写了比约席的别墅,尤其是对教堂钟声的描写让人觉得十分灵动,作者意在

通过本次度假的惬意的生活与后面复仇的故事作鲜明的对比。

B.本文观察角度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追忆性角度,从文本时间到故事时间,又回到文本时间,

巧妙循环,叙述了一个关于幸福与复仇的故事。

C.本文在叙述几个人在比约席别墅度假时,补叙了医生所遇见的福尔恭席太因自杀的故事

和福尔恭席太因的遗书,这些补叙起到了补充、衬托的作用。

D.《复仇》运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层层渐进,令小说内容更加丰富,使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人

物特色表现得鲜明而深刻。

E.巴金的《复仇》是一部短小而精悍的革命题材小说,用福尔恭席太因的自杀和他所经历

的人间悲剧来阐明巴金的观点,探讨了革命的道路,人生的意义。

5.请结合文本,分析福尔恭席太因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福尔恭席太因为什么自杀?福尔恭席太因的死引发了人们对从未关注过复仇后人心的疲

惫的思考,有人认为终究只有放下才是最好的放过自己灵魂的方法,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谈

谈你的看法。

”口•

答案精折

1.D["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错,作者的情感主要是悲愤,是对战

争的控诉,对日寇暴行的声讨。]

2.Q)文章开头,通过写欣欣向荣的绿叶和盛开的花朵来对比日寇轰炸后废园的残破,从而

凸显日寇的罪恶。(2)文章中间,用开得正好的花、生机勃勃的绿叶来表现少女的青春美好和

对未来的希望;紧接着,用生命力旺盛的绿树红花对比出少女惨死的悲哀,表现出人在战争

中的渺小和脆弱,凸显生命被践踏、被毁灭的悲剧。(3)文章后面,通过拟人手法,借花的摇

头、叹息、寂寞和悲戚,营造压抑、悲凉的氛围,间接抒写作者的悲伤之情,进一步控诉日

寇残杀无辜的罪行。

3.Q)从内容看,文章写的是作者立足在废园外的所见、所想和所感。文章叙述作者散步来

到废园,从墙的缺口望见园中欣欣向荣的花木和四周的残破景象,进而想到前几日的惨剧,

最后再回到眼前,写夜色下自己的所见和所感。本文写废园的景象仅仅是手段,表达"废园

外"的"我”的感受才是目的。(2)从叙写角度看,文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是以

一个陌生人的视角来叙述废园里的惨剧,描写了一个不识面容的少女被窒息而死的惨象。在

写作中,作者有意将自己远离,以一种貌似平淡的笔墨写自己的所见、所思和所感,但平淡

文笔下其实深蕴着浓郁的爱心和深沉的伤痛,从而实现了以小见大,由个别到整体的意义升

华。

4.C["补叙"应为"插叙]

5.①刚强骁勇、不屈不挠:面对地位和势力远远超过自身的强大仇敌,他绝不屈服,而是

果敢地以暴力抗击暴虐。②执着追求、坚持到底:把复仇视为天经地义的壮举,而且把它当

作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

6.原因:福尔恭席太因的复仇所带来的不只是快感与满足,同样也要为他的行为付出相应

的代价,他像狗一样的被人追踪,没有生活的目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种复仇所带给他

的活力与精力再也找不回了,在意识里他认为自己活着该完成的都做完了!这是导致他最终

精神崩溃的根本原因。

(看法一)"复仇"肯定不是唯——条通往幸福的路,在巴金看来其他的途径是有的,不过是

军官和福尔恭席太因都不愿意走罢了,或者弱者和强者在发生对立时,永远都不可能用平等

的方式去解决,那些占据强势地位的人总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而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而导

致像福尔恭席太因这样的贫民只能选择暴力的方式来复仇!

(看法二)在面对别人的欺侮、压迫以及剥削致使自身不幸,幸福破灭时,我们不能只考虑"以

牙还牙,以眼还眼",还有其他解决的方式,或者说我们也可以把宽恕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

幸福。

毕淑敏

一、简介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

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

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

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探登"2007

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

《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二、作品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是一张有故事的老照片

毕淑敏

那一年,我刚满二十岁,是实习军医。刚当医生的女孩,别提多自豪、多骄傲了,真想

照好多幅照片,对全世界的人宣布,我是大夫啦!

可我所实习的驻军医院,在新疆一座偏远的小城,根本就买不到胶卷。只得给远在北京

的妹妹写信,叫她给我寄来。关山迢迢,第一次寄来的胶卷照出相灰蒙蒙的,一点也不威风。

战友们戏说,别是你妹妹给你买的胶卷是处理的吧?

这当然是绝不可能的。只怨路途遥远,路上大概经了雨雪风霜,曝了光。

只得让妹妹重寄。这回胶卷一到,马上邀了几个要好的朋友,星期天起个大早,一同留

影。

先照了几张合影。

年轻的女孩总是这样,她们以为友谊会一辈子常青。今天,我重新面对那些稚嫩得仿佛

能滴下水来的脸庞,有许多已叫不出名字。

然后各自单兵教练。她们都是护士,就照了许多用大号注射器从盐水瓶子里抽药的照片,

你照完了我照,①眼睛都亮晶晶的。

为表示无菌观念强,全戴着大口罩。我说,你们这么照,寄回家去,你妈妈认得出来是

你吗?

她们一起回答:看眼睛啊!

是啊,每个女孩青春的眼睛都是不一样的。我怎么连这都不懂?

轮到我照了。我是医生,所取的姿势就同她们不一样。我潇洒地披着白大衣,把听诊器

看似很随意实则很精心地挂在脖颈上,双手老练地插在衣兜里,在病房走来走去,挑病情不

太重的病人做我的道具。那些慈祥的维吾尔族老人和腼腆的小战士,都温和地服从我的检查。

我做出给病人检查的架势,然后对着镜头微笑,要拿机子的人快照。

胶卷像线轴一般卷过去。只剩下最后一张了,摄影师郑重地宣布。我们突然有了片刻的

沉默,该照的都照了,好像不知该如何处置这最后一张胶片。

"你们照一张当医生的相吧我说。因为在我照相的时候,我看到她们②眼里跃跃欲试

的闪光。

那怎么行呢!我们是护士啊。她们羞怯地推辞着,但③眼里的光更密集了。

那时的部队,等级观念森严。你是护士若要模仿医生,就是不安心本职工作,罪名不轻。

"怕什么呀?我们不过是麻的。再说,现在时候这么早,没有人会看到你们的。只要

你们自己不说,我永远也不会说的。没准儿你们以后自己也当医生了,那这张照片只不过算

是提前照了一点,不会怪你们的r我起劲地鼓动她们。

"好吧……那就依你说的办……”她们之中两个胆大的决定一试。其他的人也保证绝不泄

露。

摄影师忠实地跟着我们,表示一定把这张照片拍出水平。

现在轮到我们费斟酌了。她俩不敢到病房里像我那样大张旗鼓地招摇,我们就决定把背

景迁到医生睡觉的值班室,所以照片里的墙上贴有两张地图,这在正规的病房是不允许的;

所以面向走廊的窗户上隔有浅浅的纱帘,这也是病房不曾配备的设施。

好像万事俱备了。两位勇敢的女兵换上了医生的白大衣(护士的工作服样式不同),脖子

上也悬挂起具有象征意味的听诊器……我们突然发现了致命的缺憾——那就是——谁来扮演

病人?!

虽说病室里的任何一位病人,都会志愿为辛勤服务的白衣天使充当这一角色,但出于道

义和保密的要求,我们不能再劳驾他们。

好了,现在你想想,还能让谁来出任这一艰巨的形象?

那几个连当医生的魄力都没有的小女兵,自然不会在这最后一张底片上留下倩影。

既然这主意是我出的,关键时刻我就该挺身而出。

义不容辞!

于是有一个人,她脱了鞋躺在医生值班室的床上,手搭在手上冒充病人。因为她实在没

有生病的经验,竭力想做出呻吟的表情,可脸上还是笑眯眯的。她本该躺下,那样才更像重

病卧床沉痛不起。可因为摄影师是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她有点不好意思,就取了相片上半

坐的姿势……那两个充作医生的女孩,多少有些拘谨,她们毕竟没有真正地诊视过病人。不

过,这并不妨碍她们以后都成了优秀的医生。不知道是不是这张照片在冥冥之中暗示了她们

的未来?

现在,你可猜出了相片上的病人是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这是一张有故事的老照片"中,题眼是一个"老"字,突出这一张照片距离现在

遥远、值得珍藏的特点。

B.第二段交代作者实习的驻军医院所处的地点和胶卷不易得到,主要是突出环境的偏僻和

照相的机会难得。

C.文章较细腻地描写了作者照相时的姿势、动作、神情等,栩栩如生地表现了作者作为一

位医师的自豪与骄傲。

D.文章写摄影师宣布胶片只剩下最后一张时,大家沉默了,不知该如何处置这张胶片,这

为作者的不寻常提议做了铺垫。

2.文中三处画线部分对护士们眼睛的描写,分别表现了她们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倒数第二段运用第三人称进行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蝴蝶盾

毕淑敏

江南,雨雪迷蒙的早春。傍晚,小城,远远的红灯。灯火下飘着一些斑驳的影子,如彩

色的巨蚊,翩翩翻转,又不曾片刻飞离。

近了,看到一个细弱的小伙子,蹲在灯下,用剪刀劈开粉色的绸带,三缠两绕的,一朵

小小的莲花,就在指尖亭亭玉立地绽开了。

再看蚊形巨影,不禁哑然失笑。那是小伙子用各色绸带编织的小物件,翡翠色的螳螂,

巧克力色的蚂蚱,橘红色的龟,冰蓝色的玫瑰……一律以丝线穿了,吊在灯下的铁丝上。这

些美丽的幌子,随每一阵微风,幽灵般起舞。

我说:"卖的吗?"

他抬起头,一双被夜熬红的眼。"卖的啊。买一只吧。多好看啊。除了挂着的这些,我还

会编好多别样的。"他望着我,很快地说。手不停操作,如盲人按摩师一般娴熟。

我想了想说:"编一只凤凰吧。"

不知为什么,他却踌躇了。好在只是片刻间的犹豫,马上接着问:"什么色呢?"

"红的吧」

"红的不好看,像烧鸡。"他很坚决地否定,并不怕因此而驱走了顾客。"青色吧。青鸟,

很吉祥的。"他做出权威的决定。不待我表态,十指翻飞地操作起来。

十分钟后,一只蟹青色凤凰诞生了。骨架很魁梧,尾羽却不够丰满,嶙峋模样,令人忆

起乌鸦。我付了钱,然后说:"小伙子,可惜没我想象的好」

他收拾着残屑很镇定地说:"那你再买一只别的吧。凤凰不容易讨好,世上本没有的东西,

每人心底想的都不一样。实实在在的,比较好办。”

我说:"那好,这回我改要蝴蝶。"

他突然愣了,问:"你是从外地来的吧?"

我说:"是啊。"

他说:"本地人都知道,我是不编蝴蝶的。"

我纳闷,说:“蝴蝶很难编吗?"

他接着问:"你是马上就要离开吗?"

我说:"明天,大早

他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破一次例,卖你一只蝴蝶吧。"

他也不再征询我对颜色的意见,思索着,径自操作起来。绸带卷沙沙滚动着,用料之多

之杂,几乎够编一头斑斓猛虎。他边编边说,家乡多棕胭,人人都会用棕榴叶编些好玩的东

西。后来到外闯荡,现代人如今喜欢手工制品,他走南闯北,生意不错。

小伙子结束谈话的同时,完成的蝴蝶也递到我手里。这是我生平所见最为精致的编制物,

身肢纤巧,我失声道:"这么艳的蝴蝶,能抵十只凤凰!"我定下心,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多

编些蝴蝶?"

他说:"多了,就不值钱了。三个月前,我刚到这里,记得也是这时分,来了一个男人买

我的货。两天后,他再买我的货,他劈头问:’你能编多少种蝴蝶?‘我说:‘没算过,有几

十种吧。’他说:我用大价钱收你的蝴蝶。条件是,蝴蝶不得重样,不许给别人编,每日一

只,一共百天。’

“我就在这儿住下了。除了摆摊,就是每天早上供应那男人一只蝴蝶。刚开始并不难,

照我以前编过的花样,做给他就可交差。一个月之后,渐渐有些吃力了。日日都要设计出新

图谱,夜里想得脑仁儿开锅。终于有一天,我对他说:‘老板,我不想再给你一个人编蝴蝶了,

我要走了「男人落下泪来,说他在苦苦追求一个女孩,每天都给她送花。女孩刚开始连看都

不看就把花抛掉。后来他偶然附了一只从我这里买的蝴蝶,没想到那女孩就收下了花。

"女孩一直同他交往,并说如果能集到一百只不重样的蝴蝶,就答应嫁给他。所以我又

留下来了。到今天为止,共编了八十九只蝴蝶,还有十一只就满百数之约。每当我呕心沥血

编出一只前所未有的蝴蝶时,总在想,那个得到这只蝴蝶的女孩,究竟是谁?长什么样?

"我想问她,她爱的究竟是人还是蝴蝶。为什么女人总想用某种东西考验男人?还要把

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在一个没头脑的死物件上呢?即使那样东西再宝贵,再难寻找,某个

男人费尽心机为你找到了它,就是爱情了吗?要知道,你不是同蝴蝶过日子,而是要和一个

活人,相伴走过一生啊。

"也许,我会在编满一百只蝴蝶之前,突然逃离这里。我还有十天的时间,可以来琢磨

这事。如果那女孩真的爱他,即使攒不到百只蝴蝶,也会欢喜地嫁他吧?蝴蝶一旦没有了,

女孩醒了,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更好?我给了她一个妥善脱身的借口。"

我把手中纤巧的编制物,很仔细地包好,对他说:"放心吧。在我离开小城之前,不会有

人看到蝴蝶」

道了别,缓缓离开。很远了,稀薄的空气里还充满着淡淡的红光,从背后的方向绕过我

的衣角,涌进无边的雾丝。(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15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描写,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间接刻画小伙子的形象,并为下

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小说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女孩用某种东西考验男人,甚至把自己一生的幸福,寄托于一

个物件,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在追求爱情的路上过于看重外物的背景。

C.小说中写到小伙子有突然逃离的想法,是因为他看不惯女孩用某种东西考验男人的行为,

从而深化了作者关于爱情与物质无关只与精神有关的主题。

D.小说结尾"道了别,缓缓离开"通过动作描写,突出"我"的矛盾心理:离开小城之前,

要不要让人欣赏最为精致的蝴蝶;要不要给想逃离的小伙子提自己的建议。

5.小说中的编制物蝴蝶作为一种"盾",守护着一些无形的东西。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小说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对倒数第二段文字作赏析。

答:

答案精折

1.A["题眼是一个’老‘字"错,题眼应是"有故事",后面的分析也不恰当。]

2.第①处表现了护士们的激动、兴奋;第②处表现了护士们想照一张当医生的相的强烈愿

望;第③处表现了护士们表面上推辞,而内心想照一张当医生的相的愿望更强烈了的心情。

3.①使用第三人称可以更好地对"我"的表情、笑容进行描写;②在第一人称(或有限视角)

的描写中插入一段第三人称(或全知视角)的描写,能打破一种叙述角度叙述到底的单一、呆

板状况,呈现出描述手段的灵活多变,显示出构思的新颖。

4.B[A项"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错,应为"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C

项"从而深化了作者关于爱情与物质无关只与精神有关的主题"于文无据。D项两个矛盾心

理无中生有。]

5.①小伙子巧夺天工精湛的手艺;②一百件不重样的精巧的设计构思;③小伙子对买蝴蝶

男人的信用;④买蝴蝶男人对其心仪女子的爱情的渴望;⑤接受蝴蝶的女子对爱情的信念;

⑥"我"对编蝴蝶小伙子的承诺。

6.Q)仔细包好蝴蝶,表明对于编制物的喜爱珍惜,是对小伙子劳动、技艺的欣赏和尊重。

(2)说的话重申了决不破坏约定的郑重承诺。(3)小心的动作、郑重的话语还传递出了对小伙

子完成"百件不重样”作品的期许(支持态度)。

迟子建

一、简介

迟子建,女,汉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

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到黑龙江

省作协工作至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现为中国

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

的晴朗》《群山之巅》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迟

子建作品精华(3卷)》。已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

的行板》;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

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部分作品在英、法、

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多以山村生活为题材,感情细腻又不乏豪爽之气,从不矫揉造作。创作风格朴

实大方,文笔简练而流畅,不张扬,不拖泥带水。她常常借物喻人,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情

怀,对人与社会的诠释视角独特,给读者许多有益的人生启迪。

二、作品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

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娓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

海棠,抱回家中。

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

它们的,就是阳光了。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

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鹏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股

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

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

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

萎靡,花朵也蔗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

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

香消玉殒。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

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

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

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恢恢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

去了。

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

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

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

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

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

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

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

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

菊花,在浓霜中育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

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

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

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

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

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

与你同在。

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

实践我的文学理想。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

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

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描写一簇簇海棠花儿大炫姿容,可是这样的海棠花儿很快就香消玉殒了,引发

下文对貌不惊人的野草的生命的感慨。

B.海棠花儿的枯萎凋落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过度照料,而作者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这

也是野草顽强生长并最终绽放的原因。

C.文题"野草的呼吸",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生长过程;也设置

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本文托物抒怀,野草的生存处境隐喻着我们可能遭遇的生活处境,而野草的生存态度则

应成为我们秉持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2.请紧扣"飞"字,赏析文中画线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写道“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

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

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

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

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

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

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

击的声音。这一"±"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

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

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

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

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

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

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

觉得“道”已在心中。

1888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

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70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41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

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

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

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

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

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

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

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

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

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

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

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

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56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

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

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

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80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

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

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

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

声音吗?(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但作用各不相同。开头描写苏村乡村生活图景的安恬,是为了

表现作者心中的疑惑,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B.作者善用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文章第八段对康有为的肖像画的描写,折射出他一生

曲折的经历以及晚年回味人生时的复杂心境。

C.文章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情感集中,从广东南海苏村到青岛墓地,从近代到当

下,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

D.文章结尾处,衰败的墓地与附近兴建的海景高层住宅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康有为正逐渐

淡出人们视野的现实,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之情。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康有为活到了70岁,作者为什么认为他在41岁时,生命已然终结?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

答案精折

1.B["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错,野草是在不经意中生长出来的,此后作者也仅是

"浇了点水",不能将其概括为“恰到好处",文章凸显的是野草在无人照料的恶劣环境下顽

强生长的生命姿态。]

2.Q)用鸟虫类的动作比拟草的生长,充满动态感;(2)与细若游丝呼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盆中野草纤细轻盈的样子,以及在无人照料的恶劣环境下不经意间迅速成长的情态;(3)表达

了作者发现时的惊讶和内心的震动。

3.(1)作者不经意间写就的自由率性的散文,如同自由、率性、生机勃勃地生长的野草;(2)

作者愿意将其奉献给读者,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感动与遐想;(3)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野草和这

类散文的热爱以及与读者、野草共呼吸的愿望,深化了主题。

4.C["笔触所及,无不表达了对康有为的崇敬之情"错,从全文看,作者的情感除了有

对康有为的崇敬之外,也含有对其保守思想的惋叹以及对经济浪潮冲击下人们淡忘历史的遗

憾。]

5.Q)"不忍"本指康有为创办的杂志《不忍》以及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此处是“不甘心"

之意。(2)"句号"比喻康有为坟墓的形状,代表他生命的终结。(3)整句话表现了康有为对

自己至死也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的不甘,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有为的理解和崇敬。

6.”活到了70岁"是指他的自然生命终结,而41岁终结的是他的进步思想.康有为在41

岁以前,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促成了"百日维新”,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

个性解放的知区,实现了人生的价值;41岁以后,康有为身上的勇气和锐气不复存在,眼界

不再开阔和深刻。他反对孙中山革命,支持张勋复辟,站在了历史倒退的洪流中。从这个角

度看,可以说"他在41岁时,生命已然终结"。

韩少功

一、简介

韩少功,195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湖南澧县。著名作家.

曾获境内外奖项: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的

"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2007年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奖";第四届鲁迅

文学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等。作品分别以十多种外国文字共三十多种作品在境外

出版。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著)、《惶然录》(佩索阿著)等数种出版。

曾任第一、二届海南省政协常委(兼),第三届省人大代表,第三届海南省文联主席、省

文联作协党组成员、书记。2011年卸任以上职务。现兼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

员,海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

二、作品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张书桌

韩少功

一觉醒来才发现两脚泥,只是靠一夜体温的炙烤,加上盛夏天气的烘焙,泥浆已干成了

泥壳,在床单上纷纷剥落泥渣。

知青时代就是这样子。无边无际的累,填满了烈日下或风雪里的日子。有一天,救星终

于出现,是公社杨秘书发现黑板报上我的粉笔字不错,抽调我去公社抄材料。当地人把这种

轻松差事叫作"吃楼火",词义来路不明。大概"楼"是指大宅子,能待在大宅子里烤"火"

的家伙,当然是有富贵之命,至少也是时来运转,值得大家羡慕嫉妒恨。

在没有复印机的时代,抄材料就是手工复写。杨秘书让我复写各种公文,还有他最为头

痛的新闻报道——退稿率太高了,搞得他很没面子。经过深入反思,他认定投稿失败的原因

就在于邮路遥远,自己每次动手都太迟,于是决意加大写稿的时间提前量。比如还未开镰,

他就抢先报道贫下中农喜送公粮;还未下雨,他就早早预测广大群众奋勇抗洪;离国庆节还

有十几天,他就精确想象人们在节日里如何"深有体会地说……””豪情满怀地说……""一把

抓住解放军首长的双手眼含热泪地说……"这类稿子抄得我目瞪口呆。这个胖子何等神通,

把人家十几天后的泪水都流出来了。

时空穿越也无济于事,还被报社或电台回信怒斥为"胡闹"和"弄虚作假"。他这才苦着

一张脸说:"怎么办?怎么办?你还有什么办法?"

在他谦恭的促请之下,我不忍袖手和暗笑,便复写兼顾修改,无非是去掉他的一些语法

硬伤,删掉一些八股套话,再加点新鲜事例什么的,终于使他的退稿率后来有所降低。他乐

癫癫地为我倒茶水和切西瓜。他最爱唱的“长江滚滚向东方……”从此也时常飘扬在公社机

关的房前屋后。

县里大概也注意到这个公社在媒体上的能见度提升,于是常有电话打来,抽调我到县里

写材料。这种"楼火"就吃得更爽了。几乎每个月我都有几天不用出工上地,而是衣冠楚楚

地入住县城招待所,每天得伙食补贴五毛,食有荤腥,夜有电灯,还有服务员来扫地送开水。

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吧。什么是上层建筑?这就是上层建筑吧。不过县级官员比杨胖子

难伺候,每次审稿都会有意见,每个参审人都水平高,哪怕以高克高互相消耗,甚至把自己

绕晕,最后又回到第一审时的意见。自发现这种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便避繁就简,近道超车,

每次完稿后决不再急于送审,而是拖到最后时刻,几乎是逼着领导把初审当作终审,只可能

务实地说说人话——这就是说,不给他们高来高去的闲工夫,不给他们折腾下属和绕晕自己

的机会。

这样,我就有了许多送审前的多余时光,忙一闲三,经常无所事事。恰逢七十年代初全

国文化形势回暖,很多文艺院团恢复了自创节目的演出,省、地、县各级文艺刊物也都重新

出版。在一个知青朋友的鼓动之下,我在招待所里闲着也是闲着,吃了五毛补贴后也得消遣,

便胡乱凑些四言八句,关于诱蛾灯的(星火万千,美好诗情呵),关于水库大坝的(锁住龙王,

气势非凡也),好像是诗,就算是诗吧,后来居然也印成了县刊上的铅字——眼看着一颗文艺

小新星就这样意外地冉冉升起。

杨秘书特兴奋,因为文艺作品也在上稿率统计范围之内,任何铅字都算是全公社的文宣

成绩。他觉得脸上有光,立刻赏我一盏煤油灯,带玻璃罩的,有鱼型灯嘴助燃增亮的,简直

是高科技产品,比黑烟滚滚的棉油灯盏强多了。为了让我抓紧时间创作一台文艺宣传队的节

目,一位姓刘的公社宣传委员也投入到对我的关爱中,听说我没桌子,便带我去了学校,逼

着校长给了我一张学生用的双人课桌。

这是我走入社会后第一张书桌,一米来长,一尺多宽,有一个双层夹板和娃娃们留下的

一些刻痕。工区里的员工们以前只配有床和木凳,人们平时写信也只能就着箱子或床沿,因

此我的这张桌子堪称奢侈,很让伙伴们震惊。想想看,在桌上摆一个笔筒,立一排书(最好是

精装的),插几支花(油菜花或南瓜花都行),不就有知识分子的风雅兮兮和气势非凡了?房间

主人若不文思如涌壮怀天下哪还说得过去?

这张小桌伴我三年多,助我写出过三句半、对口词、表演唱、花鼓戏一类,当然还有杂

乱的感想和素材,后来进入了小说或散文,包括早期的《月兰》和《西望茅草地》。杨秘书当

然也在这张小桌上进入了我的日记。比方说,他一上路便不时高唱进行曲,用时下的语言说,

活成了一个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