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1/08/wKhkGWXRZ1WALDv7AAHWigqQ8uo210.jpg)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1/08/wKhkGWXRZ1WALDv7AAHWigqQ8uo2102.jpg)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1/08/wKhkGWXRZ1WALDv7AAHWigqQ8uo2103.jpg)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1/08/wKhkGWXRZ1WALDv7AAHWigqQ8uo2104.jpg)
![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11/08/wKhkGWXRZ1WALDv7AAHWigqQ8uo21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对应训练1.〔2008年长沙模拟〕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含量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下图,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答案B2.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其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且MA>MB,Ma=Mb>MA。一段时间到达平衡后,甲装置、乙装置液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a、b的浓度分别为M1、M2,那么()A.h1>h2,M1<M2 B.h1<h2,M1=M2C.h1>h2,M1>M2 D.h1<h2,M1>M2答案D3.以下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②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⑥干大豆种子泡在清水中逐渐胀大⑦暑天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答案C4.〔2007年上海生物〕将人的红细胞置于盛有以下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那么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A.10%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C.20%蔗糖溶液 D.蒸馏水答案D5.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答案C6.〔2008年海淀模拟〕将等量的、微量的NH+4、PO3-4、K+、Ca2+共同置于100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见下表〕。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工程H2ONH+4K+Ca2+PO3-4减少量0%23%12%37%14%①根对水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②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比例进行的③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④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都正确答案A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那么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那么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根本原理是〔〕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答案D考查渗透作用中水分的移动例1〔2009年南京模拟〕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参加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答案A变式训练1.下表资料显示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Ⅰ~Ⅳ四种不同溶液1h后质量转变百分率,根据表中资料可得到的结〔〕溶液ⅠⅡⅢⅣ质量转变百分率+5%-5%-3%0%A.溶液Ⅰ的浓度最小 B.溶液Ⅱ的浓度小于溶液ⅢC.溶液Ⅳ的浓度最大 D.溶液Ⅳ是蒸馏水答案A渗透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例2】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以下图。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4〕将钠盐浓度为0.1%的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别离现象,原因是。〔5〕取假设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B组。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答案〔1〕乙种植物〔2〕0.8〔3〕主动运输〔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通过渗透作用失水〔5〕强于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变式训练2.某种植物的抗盐类型在盐碱地可以正常生长,但是普通类型在盐碱地生长不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盐碱地抗盐类型可以吸收水分,普通类型不可以吸收水分B.抗盐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要高于普通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C.抗盐类型呼吸作用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吸收无机盐D.抗盐类型与普通类型的根本差异在于细胞质内mRNA与普通类型不同答案B1.〔2008年上海,20〕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假设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那么该萝卜条的质量将()A.不变 B.增大C.减小 D.先增后减答案B2.〔2008年广东,3〕观察在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答案B3.〔2007年广东生物,2〕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别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以下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别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别离复原现象D.当质壁别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答案B4.〔2006年江苏,1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别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此细胞是活细胞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别离复原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答案D5.〔2006年广东,2〕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别离现象,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在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别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别离答案D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实验考查及方法样题细研某同学进行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根底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1〕设计出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①;②。〔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答案〔1〕①向a、b两管分别参加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参加A、B两试管中,并参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2〕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那么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那么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变式训练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浓度〔mol/L〕0.150.20.250.3质壁别离不别离刚别离显著显著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该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A.≥0.2 B.≤0.2 C.≥0.3 D.<0.2答案D1.〔2009年黄冈模拟〕放入30%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别离的一组细胞是〔〕①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洋葱表皮细胞④干种子细胞⑤蛔虫卵细胞⑥洋葱根毛细胞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答案C2.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后,不发生质壁别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别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别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别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别离复原答案B3.与质壁别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表达分别是〔〕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别离和复原的程度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那么不能发生质壁别离和复原实验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答案A4.将人类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依照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答案D5.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别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以下图。那么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①实验前B<A<C②实验前B>A>C③实验后B≥A=C④实验后B<A<C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6.如下图U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透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参加0.1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假设向U形管右侧参加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参加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答案C7.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因素适宜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进行实验所得到的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海水的盐度约为0.5mol/L〕,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盐度小于0.5mol/L时,甲蟹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B.对血液浓度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乙C.能够生活在淡水中的是乙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丙答案A8.(2009年茂名模拟)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别离后又出现质壁别离复原,与质壁别离复原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A.液泡 B.线粒体、液泡 C.线粒体 D.细胞膜、液泡膜答案B9.甜菜块根细胞的液泡中有花青素,使块根表现为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那么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A.细胞壁被盐酸解离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D.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答案C10.以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植物体相邻的3个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答案A11.以下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别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答案B12.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的10%的NaCl溶液〔Na+和Cl-可自由透过半透膜〕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良实验才能到达实验目的〔〕A.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B.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C.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D.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答案D13.以下实验用于研究蔗糖溶液对某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别将八片相同的叶片表皮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0分钟后,把每一叶片表皮置于显微玻片上,并加一滴曾浸泡过该表皮的溶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约20个细胞的视野范围内计数呈现质壁别离的细胞。所得结果如下表:蔗糖浓度〔mol/dm3〕质壁别离细胞的数目视野范围内所检视的细胞总数0.000220.050200.100180.151200.203200.2516200.3019190.352121请答复以下问题:〔1〕请在坐标系中较准确地绘出一曲线图,以表示呈现质壁别离细胞的百分率与蔗糖浓度的关系。〔2〕在题〔1〕的曲线图中,当蔗糖浓度为0.22mol/dm3时,试找出呈现质壁别离细胞的百分率约。在此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为什么有些细胞呈现质壁别离,另一些那么不呈现?试加以说明。。〔3〕有人提出利用上述实验原理可以来测定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下面是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几个细胞〔如下图〕置于不同蔗糖溶液浓度〔A~D〕下的细胞状态,那么这几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相对最精确的是在之间。答案〔1〕如右图〔2〕40%因为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尽相同,细胞液浓度小于0.22mol/dm3蔗糖浓度的会呈现质壁别离,而大于或等于0.22mol/dm3蔗糖浓度的那么不会呈现质壁别离〔3〕C与A14.下面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答复以下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到达平衡时的状态。甲图中:①为清水,②为30%的蔗糖溶液〕〔1〕比拟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2〕丙图中④的名称为,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丙图中的,它与丙图中相应结构的区别是。〔3〕假设把根毛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4〕假设把根毛细胞放入50%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又会如何?,因为。〔5〕盐碱地中的植物常出现萎蔫现象,其原因是。答案〔1〕②①〔2〕原生质层④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3〕质壁别离现象质壁别离复原现象〔4〕质壁别离不出现质壁别离复原现象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5〕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失水15.下面是研究渗透作用的装置图,请根据探究的主题和要求完善相关实验。材料:清水、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纱布等。〔1〕在装置A的根底上,完善渗透装置。。〔2〕假设要验证渗透作用的发生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半透膜,应如何设计?根据什么现象判断?。〔3〕假设要验证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存在浓度差,又将如何设计?〔4〕有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M和N〕,请用两种实验方案比拟其浓度上下。答案〔1〕将蔗糖溶液放入卵壳膜〔半透膜〕内,清水放入烧杯中〔2〕取两个相同的如A、B的装置,烧杯内均放等量清水,A装置用卵壳膜,B装置用一层纱布代替卵壳膜,通过漏斗装入相同的蔗糖溶液现象:A装置漏斗内液面上升,B装置中液面不上升〔3〕漏斗内卵壳膜烧杯内现象A蔗糖液√清水漏斗内液面上升B清水√清水漏斗内液面不上升〔4〕方案一〔要求只用A装置〕漏斗内烧杯内现象及结论蔗糖溶液M蔗糖溶液N假设漏斗内液面上升,那么M>N;假设漏斗内内液面下降,那么M<N方案二〔用A、B装置〕漏斗内卵壳膜烧杯内现象及结论A蔗糖液M√清水A装置漏斗液面上升>B装置,那么M>N,反之M<NB蔗糖液N√清水第8讲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对应训练1.存在于细胞膜上,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起“联络作用”的文字或语言的是()A.磷脂分子 B.蛋白质分子 C.糖蛋白 D.载体答案C2.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答案C3.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以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上下〕,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答案C4.〔2008年海淀模拟〕如图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以下与此有关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根底才可能发生B.a要有细胞外表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根本方式答案D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考查例1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奉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现在我们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个单独的嗅觉受体只表达一种并且只有一种气味受体基因。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当气味物质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物质分子可以粘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我们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以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以上材料和模式图答复以下问题:〔1〕A代表分子;C代表。〔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决定的。〔4〕气味物质分子一旦与气味受体细胞结合后,该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5〕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答案〔1〕蛋白质多糖〔2〕A气味受体〔3〕DNA〔或基因、遗传物质〕〔4〕膜外为负、膜内为正〔5〕磷脂双分子层变式训练〔2008年广州模拟〕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以下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假设图示为肝细胞膜,那么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表达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答案D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综合考查例2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四种关系,分别用以下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胞吞 D.胞吐答案A1.〔2008年广东,2〕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那么()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答案D2.〔2008年江苏,2〕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假设线粒体DNA受损伤,那么以下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答案C3.〔2007年广东理科根底,42〕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C.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D.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答案A4.〔2007年广东,28〕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屡次分裂后仍能保持。以下分析中,错误的选项是〔多项选择〕()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答案ACD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样题细研〔2008年青岛质检〕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参加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参加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作为因变量。〔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①假设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那么说明。②。③。〔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①。②。答案〔1〕渗透〔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温度环境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3〕①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②假设2组漏斗的液面比1组高,那么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③假设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那么说明温度上下并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4〕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呼吸释放能量的过程变式训练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实验,他证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道”。如何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并答复下面的问题。〔1〕实验探究:①观察: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②问题: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③假设:。④实验: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的细胞放在中。⑤结果:前者能吸水,后者。⑥结论:。〔2〕为了进一步验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格雷又制出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那么没有变化。请指出这两种人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④不含该蛋白质蒸馏水⑤不能吸水⑥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不同点:一种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种不含水通道蛋白。相同点:都含有磷脂双分子层1.以下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浆细胞产生抗体答案C2.以下关于细菌细胞、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和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的生物膜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三种细胞都有双层膜结构B.三种细胞都没有内膜系统C.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D.细菌和成熟的红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无其他生物膜答案D3.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相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线粒体内的水必须通过生物膜才能进入细胞质基质B.细胞核内的RNA必须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进入细胞质C.氧气进入线粒体不需要消耗能量D.Na+通过液泡膜时,必须有载体协助答案B4.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 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答案B5.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其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答案B6.〔2009年盐城模拟〕2002年我国首次发现了一种“穿肠蛋白质”〔可被肠道直接吸收〕,为许多药物的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穿肠蛋白质”被肠道吸收的方式是〔〕①自由扩散②渗透作用③主动运输④以上都不是A.①②③ B.③ C.④ D.②③答案C7.实验发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蛋白质的活动,那么葡萄糖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减少能量的供给,却对运输没有影响。由此推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逆浓度梯度运输答案C8.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答案A9.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速度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答案C10.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答案B11.〔2009年儋州模拟〕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那么以下哪种物质与其有相同的运输方式〔〕A.H2O B.氨基酸C.苯 D.CO2答案B12.〔2008年泰州模拟〕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答复:〔1〕假设是癌细胞的细胞膜,那么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2〕假设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3〕假设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激素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4〕假设是神经元细胞膜,那么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该状态的维持有赖于图中a和d过程,那么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5〕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处理即可得到纯洁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答案D糖蛋白〔2〕O2、CO2〔3〕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葡萄糖〔4〕内负外正K+、Na+〔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离心一定的流动性13.〔2008年长沙模拟〕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脂质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极性端〔亲水〕与非极性端〔疏水〕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2〕以下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3〕根据细胞膜的根本支架,可以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成分有关。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答案〔1〕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C〔3〕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洁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14.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min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1〕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严密吗?假设你认为不严密的,应如何补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课件与练习
- 企业知识共享结构优化与创新能力提升
- 2025年武器、弹药及其零件合作协议书
- 智慧城市数据平台建设合作协议
- 电梯安装安全协议书
- 消防安全技术服务项目合同
- 林地合作经营合同书
- 用美术相关知识做
- 古代诗词鉴赏征文
- 春夜喜雨小学生读后感
- 健康档案模板
- 购买演唱会门票的合同模板
- DB32-T 4790-202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标准
- 2022年安徽阜阳太和县人民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
- 护理团体标准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 【基于现金流的企业财务风险探究文献综述4100字】
- 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正式版)
- 安全警示教育的会议记录内容
- 夫妻异地辞职信
- 2024年度-银行不良清收技巧培训课件(学员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