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光栅与电子细分_第1页
第二节 光栅与电子细分_第2页
第二节 光栅与电子细分_第3页
第二节 光栅与电子细分_第4页
第二节 光栅与电子细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光栅与电子细分

光栅传感器是根据莫尔条纹原理制成的一种计量光栅,多用于位移测量及与位移相关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振动、质量、表面轮廓等方面的测量。按光栅的形状和用途分为长光栅和圆光栅,分别用于线位移和角位移的测量。按光线走向分为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一、光栅传感器的结构

光栅传感器由光源、透镜、光栅副(主光栅和指示光栅)和光电接收元件组成。

在长度计量中应用的光栅通常称为计量光栅,它主要由主光栅(也称标尺光栅)和指示光栅组成。当标尺光栅相对于指示光栅移动时,形成的莫尔条纹产生亮暗交替变化。利用光电接收元件将莫尔条纹亮暗变化的光信号,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并用数字显示,便可测量出标尺光栅的移动距离。光源:光栅副:d在一块黑白型长光栅尺上平行等距的刻线称为栅线。设其中透光的缝宽为a,不透光的缝宽为b,一般情况下光栅的透光缝宽等于不透光的缝宽,即a=b。

d=a+b称为光栅栅距(亦称光栅节距或称光栅常数)。光栅栅距是光栅尺的一重要参数。刻线密度一般为每毫米10、25、50、100线。光电元件:光电池、光敏三极管二、莫尔条纹形成的原理栅线之间保持很小的夹角θ横向莫尔条纹的斜率为:横向莫尔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光栅移动一个栅距,莫尔条纹移动一个条纹宽度三、莫尔条纹技术的特点(1)由式(7-5)可知,虽然光栅常数d很小,但只要调整夹角θ即可得到很大的莫尔条纹的宽度W,起到了放大的作用。这样,就把一个微小移动量的测量转变成一个较大移动量的测量,既方便又提高了测量精度。

(2)莫尔条纹的光强度变化近似正弦变化,因此便于将电信号做进一步细分,即采用“倍频技术”。将计数单位变成比一个周期d更小的单位,例如变成d/10记一个数,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精度或可以采用较粗的光栅。(3)光电元件接收的并不只是固定一点的条纹,而是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所有刻线产生的条纹。这样,对于光栅刻线的误差起到了平均作用,也就是说,刻线的局部误差和周期误差对于测量精度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就有可能得到比光栅本身的刻线精度高的测量精度。这是用光栅测量和普通标尺测量的主要差别。就是在一圆盘面上刻有由圆心向四周辐射的等角间距的辐射线。当两块径向光栅重叠在一起时,如果使指示光栅刻线的辐射中心C2略微偏离标尺光栅(度盘光栅)的中心C1,便形成莫尔条纹,

目前径向光栅的刻线角间距范围多为20//~20/(相当于一圆周内刻有1080至64800条线)。径向光栅四、光栅的光路(1)透射式光路(2)反射式光路五、辩向原理莫尔条纹下移六、细分技术

利用光栅进行测量时,当运动零件移动一个栅距,输出一个周期的交变信号,也即产生一个脉冲间隔。那么每个脉冲间隔代表移过一个栅距,即分辨率(或称脉冲当量)为一个栅距。

所谓细分就是在莫尔条纹变化一周期时,不只输出1个脉冲,而是输出若干个脉冲,以减小脉冲当量提高分辨率。例如,莫尔条纹变化一周期不是输出1个脉冲数,而是输出4个脉冲数,这就叫四细分。在采用四细分的情况下,栅距为4μm的光栅,其分辨率可从4μm提高到1μm。细分越多,分辨率越高。1、四倍频直接细分

这种细分法是在—个莫尔条纹宽度内,按一定间隔适当地放置四个光电元件,使这四个光电元件输出的电信号相位依次差900

对于长光栅系统,由于莫尔条纹方程是直线方程,故可以均布四块硅光电池来获得四相正交信号以实现四细分,如图7—7所示。一种四细分逻辑图2、电位器桥(电阻链)细分则用此信号去触发施密特电路,当θ=-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