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学校教育中智育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师不仅要向抱有求知欲的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向他们讲解产生这些知识的精神因素。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既要用知识充实学生的头脑,也要点燃他们的心。”的确,学科教学不能以狭隘的眼光审视,而应该站在人生的高度思考,首先涉及到最核心的问题,学科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精神的教育。“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者三乐也”。后来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做善也”。说明教育是以育人为善为目的的活动。我们现在认为,教育在最广义上讲的是指一切培养人和影响人的活动,无论其有无组织、有无系统。比如看电影、电视、旅游,参观都属于教育。而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材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获得一些知识,掌握一些技能。从这个层面上看教学从属于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性,对学生身心健康,文化知识,技能水平有影响的活动,当然属于教育活动。
这里包含人们通常说的德育和智育两个问题,这是学校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首先,我们要先来明确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一是目的上的相辅关系与形式内容上的相融关系。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因此,我认为德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而智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道德修养与知识技能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古话说:“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理”,想来说的就是“书”与“理”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的道理。用现在最新的理念来理解二者的关系就是“科技以人为本”。任何丧失了伦理道德的科技终将失去它“第一生产力”的光荣称号,而任何伦理道德的实施没有科技也如纸上谈兵。那么二者之间有着这样必然的联系,也就必然有着明显的切点,这切点就是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目的上的相辅相成不代表在教育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和一致。事实是,德育和智育工作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是不完全一致的。在很多时候,德育工作要在特殊的场合以特殊的形式来完成,而智育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德育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智育工作的内容则以知识技能为主。但这并不是说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脱离,其实,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是相互融合的。
许多缺乏教育经验的青年教师经常把教学和德育工作割裂开来。这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只重视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视所授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只重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形成与培养。反映在德育工作中就是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纯理论化、书面化。
二是德育与智育工作在局部上可能是矛盾的,但在整体上是统一的。
哲学上认为,两个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好比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对人民的民主与对敌人的专政的统一;又比如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而至孝无外乎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从这点上看忠与孝又是统一的。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学校德育与教育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某一时期的矛盾是难免的,限于现有的中国教育体制,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一对矛盾。但从整体上来看,德育与智育是统一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从他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于一个社会的公民来说,从他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他就同时接受着工作业绩与为人处事两方面的考验,二者同等重要,不分彼此。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教育与教学的脱离甚至是不合拍,就意味着她的教育是失败的,因为教育就是培养人才,任何培养不出人才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而人才既要有着高水平的知识又要有着崇高的品格。任何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三是德育和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是并重的关系。学校是教育机构,是专业的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所以,教育者们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把学生当成是劳动对象。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工作方法和步骤,在教育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教育,不会因为某种感情因素而放弃教育计划。但家庭和社会不同于学校,特别是家庭。他们更多的教育行为是不符合教育原则的,也更不会制定什么教育计划。他们的教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主要衡量标准,他们的教育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强烈干扰。有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十分关心,但对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思想品德却不闻不问,甚至老师因此请家长他们还不理解。社会上这样的风气仍然很盛,考上重点高中似乎是一个初中生唯一合格的标准。这样重智育轻德育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大相径庭,势必造成学生思想品质和人格上的缺陷,导致高分低能,拿着文凭却找不到合适岗位的现象。
当今人类社会,知识“爆炸”,科技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人才竞争和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引起人们对教育中智育的极端重视。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诸育”中,智育的地位超然上升。对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的含义没有正确把握,错误的把“以教学为中心”等同于“以智育为中心”,并以“中心”代替了“核心”。实际上其所谓“中心”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主环节,即班级授课形式——课堂教学。而作为学校教育“中心环节”的课堂教学科目的多样性设置就决定了教学内容不单是智育。如政治、体育、音乐、美术等课堂教学,就非以智育为主。依此类推,不难明白智育不是教学的中心。“教学为中心”与“德育为核心”不是矛盾的,是辨证统一的。德育的主阵地恰恰就是作为教育中心环节的教学。在这个“中心环节”实施过程中依然必须遵循围绕“以德育为核心”的正确规律和教育原则。许多版本的《教育学》也早已明确提出学校教学(任何学科)须落实的“三项基本任务”即思想品德、知识和能力培养。教书是为了育人,读书是为了做人。所以无论任何学科教学都必须以德育为首,以德育为核心,为目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没有“德育”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有强调意义的是,德育与教育中其他各“育”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德育居于突出地位;其他各“育”均从属于德育,都只是教育的手段,它们相互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应当正言:不是“德育服务于智育”,而是“智育必须为德育服务”。固然,德育离不开“诸育”。智育同样不能与“诸育”分离,尤其离不开德育的先导作用和核心目的性;否则智育必致残缺,更何谈其质量?需要表明的是,这绝不只是单纯的强调德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诸育”皆不可偏废。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做到“德育为先”,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然而残酷的教育教学现实仍在变本加厉地削弱德育,孤立、片面甚至是揠苗助长式地抓智育,这怎能不事与愿违?其实智育中也蕴涵极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但在现实教学中,极端偏执于知识与技能传授,轻视了品德培养,从而削弱了教育赖以支撑其生命内动力的核心作用。正因为如此未能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干扰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精神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假期打工计划书暑假打工计划书
- 学校反邪教宣传组织工作计划
- 2024大学生的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创意创业点子
- 2024九年级物理中考备考计划
- it主管工作计划
- 《滑动与滚动》课件
- 《光谱学基础知识》课件
- 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表格
- 大学个人读书计划
-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
-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教学设计
- 产科学-流产与人工流产的处理原则教学教案
- 异位妊娠病例讨论课件
-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 2023煤矿用液压支架立柱和千斤顶激光熔覆技术规范
- 物联网控制技术2版-物联网控制系统设计
- 配电线路电力安全生产承载力分析报告安全生产
- 《RNA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 甲状腺危象学习课件
- 播音社社团管理制度
- 测绘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解决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