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法律职业伦理》 课件全套 第1-19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概述- 其他法律职业伦理_第1页
《新编法律职业伦理》 课件全套 第1-19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概述- 其他法律职业伦理_第2页
《新编法律职业伦理》 课件全套 第1-19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概述- 其他法律职业伦理_第3页
《新编法律职业伦理》 课件全套 第1-19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概述- 其他法律职业伦理_第4页
《新编法律职业伦理》 课件全套 第1-19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概述- 其他法律职业伦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一章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概述第一章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概述第一节法律职业概述一、关于法律职业的学说

广义:泛指一切从事法律工作人员的整体,包括侦查员、检察员、审判员、执行员、仲裁员、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司法辅助人员等,甚至可以包括立法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

狭义:主要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构成的整体。第一节法律职业概述二、我国立法关于法律职业的界定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法律职业,是指由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律类仲裁员的人员及行政机关中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组成的职业群体。(1)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2)这一界定也与英美法系关于职业的描述基本契合。(3)法律职业都具有公共性。第二节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和渊源一、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法律职业伦理,是指律师、检察官、法官、公证员等法律职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和/或所属机构,在与其职业身份有关的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第二节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和渊源一、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与特征(二)特征(1)适用对象是法律职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和/或所属机构。(2)调整的是法律职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和/或所属机构在与其职业身份有关的活动中的行为。(3)所调整的与法律职业人员及其辅助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职业身份有关的活动,包括业内活动和业外活动。(4)并不存在统一的法律职业伦理或者法律职业伦理典。(5)违反法律职业伦理应当承担一定的不利后果。第二节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和渊源二、法律职业伦理/道德与法律职业行为规则/法把本学科内容称为法律职业伦理或者法律职业道德,忽视了法律职业伦理或者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差别。本学科的内容主要是一种程序法,将其称为法律职业行为规则或者法律职业行为法,更为贴切。

为适应当前的话语习惯,以及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关于本学科名称的表述,本书使用“法律职业伦理”,但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应当谨记本学科内容的法律性和实证性。第二节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和渊源三、法律职业伦理与业务操作规范业务操作规范主要表现为程序法。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法律职业伦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程序法。这两种程序法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但也存在着诸多区别。四、法律职业伦理的作用(1)对法律职业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维护法律职业理想、塑造法律职业精神的重要机制。(3)具有保护法律职业人员的作用。第二节法律职业伦理的概念和渊源五、我国现行法律职业伦理的渊源(一)法律(二)司法解释类(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类(四)国务院部委有关规范性文件(五)行业性规范(六)地方性规范性文件第三节法律职业伦理的学科发展2017年5月,习近平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提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采取“10+X”分类设置模式,“10”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10门专业必修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和法律职业伦理。第四节法律职业伦理的学习方法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习法律职业伦理的根本方法。法律职业伦理必须与丰富的法律实践相结合,只有在法律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表现为职业行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二、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既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也是学术视野和学术胸怀的体现,是法律职业规制(特别是法律服务规制)的必然要求。《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二章委托人—律师关系规则第二章委托人—律师关系规则第一节委托人—律师关系概述一、委托人—律师关系的性质委托人—律师关系是一种复合性关系,既受到合同法的调整,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关系受到法律职业伦理的调整。

在委托人—律师关系中受合同法调整的方面,律师服务合同和其他服务合同没有什么区别,允许双方依法自由协商。但是,委托人—律师关系中需要法律职业伦理调整的方面,律师和委托人都不能对此任意加以改变。二、委托人—律师关系的类型(一)依据委托人的民事主体类型划分(1)自然人委托人—律师关系(2)法人、非法人组织委托人—律师关系(二)依据关系形成、持续与终止的时间顺序划分(1)潜在委托人—律师关系(2)现行委托人—律师关系(3)前委托人—律师关系第一节委托人—律师关系概述二、委托人—律师关系的类型(三)依据委托人和律师的数量划分(1)单数委托人—律师关系(2)复数委托人—律师关系(四)依据律师的不同身份划分(1)外部委托人—律师关系(2)内部委托人—律师关系第一节委托人—律师关系概述第二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建立一、律师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律师服务的价值,在于律师具有他人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和技能。我国通过两种制度实现对律师的法律知识和技能的管理。

执业许可制度:申请律师执业,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并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1年。

执业律师继续教育制度:执业律师每年应当参加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或省级律师协会培训机构举办的不少于30课时的继续教育学习。第二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建立二、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具有适当的工作条件律师在接受委托事务后,有充分的精力、时间和便利的条件来准备该事务,以保障法律服务质量。三、律师在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时,应当在律师执业证书所列律师事务所执业,并遵守律师事务所的相应管理制度。律师在律师事务所执业,主要有以下含义:(1)律师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不在停业整顿处罚期间。(2)律师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3)律师在执业期间不得以非律师身份从事法律服务。四、不存在不可克服的利益冲突律师的利益冲突规则是一种预防性的规则,在接受委托之前,律师及其所属律师事务所应当进行利益冲突查证。五、律师执业行为能力未受到限制律师没有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或者其执业范围没有依法受到限制,就特定法律事务享有执业权利。律师执业行为能力受到限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2)律师有应当回避之情形。(3)律师被停止执业或者从事特定业务的资格受到限制。第二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建立六、律师与委托人协商一致律师和委托人协商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委托范围。(2)委托人和律师的权限划分。(3)委托人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数量要求。在确定是否接受某个案件的委托时,首先,律师应当进行全面的考察,看其是否满足建立委托人—律师关系的条件。其次,作为律师的执业机构,律师事务所对于律师能否建立委托人—律师关系,也要承担审查和监督责任。第二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建立第三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维持一、律师对委托人—律师关系的维持(1)诚实守信:律师忠诚于委托人是维持委托人—律师关系的根本,主要表现为:不得超越权限、诚信对待当事人、禁止虚假承诺。(2)勤勉尽责:律师在委托人—律师关系存续期间,应当积极地为委托人提供尽责和有效的服务。(3)保持信息交流:委托人—律师关系存续期间的信息交流,应当满足及时、充分的要求。第三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维持二、转委托在委托人—律师关系背景下,转委托是指律师事务所作为代理人接受委托后,依照法定事由和程序又将代理事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再委托他人代理的行为。三、对委托人—律师关系的保护为了保护委托人和律师的合法权益,防止委托人—律师关系受到委托人和律师之外的其他人的不当干扰和破坏,我国法律职业伦理还对其他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司法人员等的行为进行了规范。第四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一、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概述(一)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的概念(1)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是指依据法律职业伦理的相关规定,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在特定情况下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单方面解除与委托人之间的委托关系。(2)委托人—律师关系的终止,是指基于双方协商或者法律职业伦理的规定等情况,律师和/或委托人结束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第四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一、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概述(二)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的意义(1)可能会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2)可能会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3)可能会影响法律程序的效率。第四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二、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依据《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60条的规定,委托人—律师关系解除主要涉及以下情况:(1)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从事违法、犯罪活动。(2)委托人要求律师完成无法实现或者不合理的目标。(3)委托人没有履行委托合同义务。(4)在事先无法预见的前提下,律师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将会给律师带来不合理的费用负担,或给律师造成难以承受的、不合理的困难。第四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三、委托人—律师关系的终止除了自然终止和协商终止之外,委托人—律师关系的法定终止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委托人提出终止委托人—律师关系。(2)律师被吊销执业证书、停止执业或者律师事务所终止。(3)存在不可克服的利益冲突(4)受委托律师的健康状况不适合继续履行委托协议(5)继续履行委托协议将导致律师违规。(6)法律援助的受援条件不再存在第四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四、委托人—律师关系解除和终止的程序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不仅涉及律师和委托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还涉及法院、检察院、仲裁机构等有关机关和机构的效率。因此,这种关系的解除和终止应当遵循以下程序要求:(1)沟通。(2)查证和通知。(3)批准。第四节委托人—律师关系的解除和终止五、委托人—律师关系解除和终止后律师的义务在委托人—律师关系解除终止后,律师仍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委托人的权益。一般而言,律师在委托人—律师关系终止后负有以下义务:(1)采取明确措施表明委托关系的终结,并处理好有关交接事宜。(2)退还当事人的材料。(3)费用的结算和返还。(4)不接受与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对方当事人的委托,办理法律事务。(5)向有关方面进行报告。《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三章律师保密规则第三章律师保密规则第一节律师保密规则概述第二节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第三节律师保密义务本章概要:本章论述了律师保密规则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律师保密规则的渊源、类型和基本内容,梳理和介绍了我国关于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和律师保密义务的渊源与主要内容,探讨了律师保密义务的例外问题。第一节律师保密规则概述一、律师—委托人特免权规则和律师的保密义务规则以委托人—律师关系为分界点,我国的律师保密规则包括两种类型:(一)律师—委托人特免权规则:律师—委托人特免权规则以“权利”来界定律师保密行为的性质,主要通过排除外界力量的干预来保护委托人—律师关系,促进委托人与律师的坦诚交流。(二)律师的保密义务规则:律师保密义务规则以“义务”来界定律师保密行为的性质,主要通过强调律师对委托人的保密义务,促进委托人与律师的坦诚交流。第一节律师保密规则概述二、律师保密规则的理论基础一般来说,律师保密规则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律师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二)律师职业活动的对抗性(三)保护委托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四)维护律师职业的整体形象和利益第一节律师保密规则概述三、律师保密规则的基本内容(一)律师保密规则的主体律师保密规则的主体主要包括律师和委托人。在委托人—律师关系中,律师一方依法对委托人承担着保密的义务,而委托人一方依法享有要求律师保守其秘密的权利。

(1)律师及相关人员。需要保守秘密的律师及相关人员包括:律师、律师之外律师事务所的其他律师和工作人员、律师事务所。

(2)委托人及其代表。委托人是依据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与律师建立委托代理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一般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第一节律师保密规则概述三、律师保密规则的基本内容(二)律师保密规则的客体律师保密规则指向的客体,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当事人隐私等,具有如下特点:(1)职务性:律师应保守的秘密一般是律师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获得的,既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中的辩护或代理活动,也包括仲裁、调解和法律顾问等职务活动。(2)秘密性:所谓秘密性,是指除了委托人、律师以及法院等特定主体外,社会公众无法从公开渠道获知的状态。第一节律师保密规则概述三、律师保密规则的基本内容(三)律师保密规则的期间律师保密规则的期间,是指律师对秘密信息在什么样的时间范围内需要保密。

(1)律师保密的开始时间:我国目前关于律师保密规则的规定,没有明确规定律师保密的开始时间。

(2)律师保密的结束时间:我国目前法律职业伦理要求律师在委托事项终结后继续承担保密义务。第二节律师—委托人特免权一、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一般理论律师—委托人特免权是证据法上的一项重要特权,指在诉讼活动中,律师对其因提供法律服务而从委托人那里知悉的委托人的秘密信息享有拒绝作证的权利。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核心是一种利益权衡原则,即“保证任何人都能够自由地获得法律上的帮助和建议,而无须担心上述信息会被公开”的社会利益,超过了律师披露相关事实而获得的社会利益。目前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律师职业伦理普遍规定了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在国际司法文件中,律师—委托人特免权也获得了体现。第二节律师—委托人特免权二、我国关于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规定

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第一次确立了刑事诉讼中的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其第46条规定:“辩护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有权予以保密。但是,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2018年《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了同样的内容。第二节律师—委托人特免权二、我国关于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规定(一)我国律师—委托人特免权规定的特点(1)我国目前仅确立了刑事诉讼中的律师—委托人特免权,《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律师法》中都没有规定律师—委托人特免权。(2)我国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保护范围,是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这一规定在界限上是不明确的。(3)我国现行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例外,是指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第二节律师—委托人特免权二、我国关于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规定(二)我国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对交流秘密性的保障辩护律师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会见或者书面等形式交流并了解的案件有关情况,是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发挥其辩护职能的前提条件。

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保障律师与委托人交流的秘密性。第三节律师保密义务一、律师保密义务概述律师保密义务是指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案情秘密的义务。律师的保密义务是律师取信于委托人的基本前提,也是律师提供符合要求的法律服务的前提之一。律师保密义务贯穿律师职业活动始终,是其他许多规则的理论基础,被一些学者称为“律师职业责任的核心”

律师的保密义务在律师事务所管理中也具有重要影响。律师事务所在案卷管理、信函管理、信息传输、人事管理方面,都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律师的职业秘密信息不被不当披露。第三节律师保密义务二、律师应当保守的保密依据《律师法》第38条、《刑事诉讼法》第48条和《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9条等规定,在我国,律师应当保守的秘密包括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当事人隐私、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有关情况和信息等其他职业秘密。第三节律师保密义务二、律师应当保守的保密在我国,律师应当保守的秘密包括:(一)国家秘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二)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三)当事人隐私: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四)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有关情况和信息等其他职业秘密。第三节律师保密义务三、律师保密义务的例外如果出现委托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等严重违法犯罪的情况,就产生了律师保密义务的例外。我国目前规定的律师保密义务的例外涉及以下情形:(一)防止未来的严重犯罪:危害的未来性和严重性。(二)委托人授权同意:在委托人授权同意情况下,律师可以公开委托人的商业秘密和隐私等秘密信息。(三)遵守法律规范的规定:在法律规范明确规定律师应当向有关机关披露或者报告从委托人处知悉的秘密时,律师应当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四章律师利益冲突规则第四章律师利益冲突规则第一节利益冲突规则概述第二节同时性利益冲突规则第三节连续性利益冲突规则第四节利益冲突的豁免本章概要:本章介绍了利益冲突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设定利益冲突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利益冲突的主要理论类型,梳理和介绍了我国关于同时性利益冲突和连续性利益冲突的规范渊源及其主要内容,探讨了利益冲突豁免的概念、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第一节利益冲突规则概述一、利益冲突规则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一)利益冲突规则的概念

就律师执业活动而言,利益冲突指律师为委托人实施的辩护或者代理,将因律师自身的利益、律师对其现委托人、前委托人或者第三人的职责,而使现委托人或者前委托人的利益受到严重影响的现实或者重大风险状态。

利益冲突规则是指以维护委托人—律师关系中的委托人合法权益为核心,规范和调整律师和律师事务所面临的利益冲突的职业伦理规则。第一节利益冲突规则概述一、利益冲突规则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一)利益冲突规则的概念

利益冲突规则具有以下特征:(1)利益冲突规则涉及的主体非常广泛。(2)利益冲突规则的根源在于委托人和律师等主体存在“冲突的利益”。(3)利益冲突规则的目的在于排除冲突利益可能对法律服务的不当影响。(4)利益冲突规则对风险的关注体现了“预防的逻辑”。(5)利益冲突规则的适用需要考虑个案的具体情况。第一节利益冲突规则概述一、利益冲突规则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二)利益冲突规则的理论基础

一般而言,利益冲突规则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1)律师忠诚于委托人的职责。(2)律师保守职业秘密的职责。(3)司法制度的有效运作机制。第一节利益冲突规则概述二、利益冲突的分类(一)根据利益冲突风险来源划分:(1)委托人和律师的利益冲突。(2)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二)根据影响委托人利益风险存在的时间因素划分:(1)同时性利益冲突。(2)连续性利益冲突。(三)根据受利益冲突影响的当事人是否通过作出明智同意取消利益冲突规则的限制划分:(1)可以克服的利益冲突。(2)不可克服的利益冲突第一节利益冲突规则概述二、利益冲突的分类(四)按照利益冲突涉及的主体划分:(1)个人性利益冲突。(2)推认性利益冲突。(五)根据利益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划分:(1)直接利益冲突。(2)间接利益冲突。第二节同时性利益冲突规则一、现行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现行委托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主要依据是,在对委托人进行同时性代理的情况下,律师必须保障对立的两个委托人的利益,造成其忠诚遭到分割而无法全面履行对委托人应尽的忠诚义务。根据我国现行规定,现行委托人之间利益冲突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二)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不得担任有利益冲突的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三)律师在未征得委托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接受对方当事人办理其他法律事务的委托。第二节同时性利益冲突规则二、律师—现行委托人利益冲突律师与现行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律师执业活动中最常见的冲突类型之一。事实上,可以说委托人—律师关系的建立就是委托人和律师利益冲突的起点,每一个辩护或代理活动都开始于律师和委托人之间的冲突。(一)因律师个人经济利益产生的律师—现行委托人利益冲突(二)因律师个人立场利益产生的律师—现行委托人利益冲突。(三)因律师个人利益冲突而产生推认性利益冲突。第三节连续性利益冲突规则一、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引起的连续性利益冲突

连续性利益冲突也是利益冲突的主要形式。从实践情况看,连续性利益冲突有多种表现形式。连续性利益冲突规则的确立具有以下意义:(1)连续性利益冲突规则的直接目的,是保护和促进现行的委托人—律师关系。(2)连续性利益冲突规则有利于保护律师的利益。(3)连续性利益冲突规则有利于保护委托人和其他人的利益。第三节连续性利益冲突规则二、前职业关系造成的连续性利益冲突(一)我国关于前职业关系造成的连续性利益冲突规则的规定:(1)《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7条第4、5项。(2)《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51条第3项。(二)规制前职业关系造成的连续性利益冲突的理论根据主要有:(1)保守职业秘密。(2)维护裁判或决定的稳定性。(3)维护相关程序的公平性。第四节利益冲突的豁免一、利益冲突的豁免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一)利益冲突的豁免的概念利益冲突的豁免,是指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受冲突影响的委托人等利益相关主体以知情同意书等明示形式,允许律师继续从事辩护或代理等活动的行为。(二)利益冲突的豁免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利益冲突的豁免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1)避免法律服务活动的高昂代价。(2)保障委托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3)降低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活动的消极影响。第四节利益冲突的豁免二、利益冲突的豁免的条件在利益冲突问题上,基于保护委托人合法利益和尊重其自治性等价值的要求,一般来说,“只要当事人自愿且充分了解冲突的全部风险,这些会受到影响的当事人应该有权免除冲突”。据此,利益冲突豁免的条件为:(一)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必须充分告知当事人利益冲突的事实及其法律风险。(二)当事人基于自主作出同意。(三)当事人在充分知情后明确作出书面同意。(四)当事人的同意没有违反法律职业伦理的禁止性规定。《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五章律师收费与财物保管规则第一节律师收费制度概述一、律师收费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一)概念

律师收费是律师依法通过提供法律服务收取一定报酬的活动。律师收费包括律师服务收费与其他诉讼费用。(二)理论依据(1)正义经济学。律师行业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及社会正义的实现息息相关,正义需要某种程度的成本。(2)利益共享。律师与其委托人共同享有其法律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第一节律师收费制度概述二、我国律师收费制度的演进过程(一)我国律师收费发展的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行政包干的律师收费阶段。(2)第二阶段(1978年至1996年)是律师制度恢复初期国家补偿的律师收费阶段。(3)第三阶段(1996年至2004年)是逐步放松律师收费监管阶段。(4)第四阶段(2004年至2015年)是完善阶段。(5)第五阶段(2015年至今)是律师收费放开阶段。第一节律师收费制度概述二、我国律师收费制度的演进过程(二)《北京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北京市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主要特色体现在:(1)明确将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法律服务收费纳入律师收费管理。(2)保障委托人法律服务选择权。(3)明确《律师服务收费合同》的法律性质和内容。(4)规定不得擅自更改法律服务的类型。(5)要求说明减免律师服务费的原因等。(6)制定律师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第一节律师收费制度概述二、律师收费的标准及收费形式(一)律师收费的标准律师收费需要考虑其费用的合理性。根据国家发改委、司法部2006年颁布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律师事务所提供其他法律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二)律师收费的形式律师收费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计件收费、计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风险代理收费和协商收费。第二节律师收费的原则与规则一、律师收费原则(一)统一、规范收费原则(二)公平公开、自愿有偿、诚实信用原则(三)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相结合原则二、律师收费的规则在数种收费形式中,计时收费与风险收费所表现出的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较为明显,存在较大风险,故应当进行较其他收费形式更为严格、特别的规制。第二节律师收费的原则与规则二、律师收费的规则(一)计时收费计时收费按照有效工作时间所消耗的小时数进行收费,即“律师费=每小时收费×消耗的小时数量”。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计时收费规则,但北京、上海等地区根据自身市场发展需求,制定并出台了相关规定:(1)确定计时收费标准。(2)确定有效工作时间。(3)制定并提供计时收费记录。第二节律师收费的原则与规则二、律师收费的规则(二)风险收费风险收费又称附条件收费、胜诉收费,是律师或律师事务所需先自行承担部分费用进行诉讼,在达到某种约定结果或胜诉时才可以按照约定的数额或比例收取费用。对于风险收费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制:(1)风险收费须遵循必要程序。(2)风险收费须处于合理范围。第三节律师收费的规范一、域外律师收费的规范(一)美国:《美国律师职业行为示范规则》第1.5条。(二)德国:《德国联邦律师执业规范》第21条;《德国联邦律师法》第49条第b款。(三)日本:《律师报酬规则》(2008年修正),共6条。(四)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律师伦理规范”第35条;台湾地区“律师法”第36条第2项、第37条、第30条。第三节律师收费的规范二、我国律师收费的规范根据我国《律师法》《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以及《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等,律师收费应当遵守下列规范:(一)律师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1)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统一收费。(2)律师事务所向委托人开具合法票据。(3)按照管理规定收费。(二)律师不得接受当事人的财物或牟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三)不得与非律师分享律师服务费用。第四节律师财物保管规则一、妥善保管委托人的财物《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54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可以与委托人签订书面保管协议,妥善保管委托人财产,严格履行保管协议。二、将委托人财产与律师事务所、律师个人的财产严格分离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55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受委托保管委托人财产时,应当将委托人财产与律师事务所的财产、律师个人财产严格分离。第四节律师财物保管规则三、不得挪用、私分或者侵占业务收费《律师事务所收费程序规则》第17条第2款规定,律师事务所应当严格管理专用账户,防范风险。对专用账户资金的支付,必须严格审核把关,专款专用。严禁将专用账户的资金挪作他用。《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六章律师争讼性业务规则第一节律师争讼性业务规则概述律师争讼性业务,是指通过诉讼仲裁程序解决纠纷的律师业务。我国现行律师法将律师业务分为七大类,其中争讼性业务包括: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接受委托,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第一节律师争讼性业务规则概述一、争讼程序的正当性

习近平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司法活动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二、规制律师争讼性业务的必要性争讼程序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律师参与争讼程序,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也存在妨碍争讼解决的因素,规制律师争讼性业务是必要的。第二节律师争庭审礼仪与规则一、按时出庭参加庭审活动的律师应按时出席法庭。按时出庭是律师参加庭审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二、律师担任辩护人、代理人参加庭审,须穿着律师出庭服装,佩戴徽章三、遵守庭审纪律律师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遵守法庭纪律,尊重司法礼仪。第三节律师回避及规则一、律师履职回避履职回避,是指某些人不得申请律师执业。二、律师业务回避业务回避,是指律师不得办理某类业务。律师业务回避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法律事务与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存在利益冲突时,律师事务所不得接受委托或律师不得承办(或继续承办)该法律事务;另一种是律师基于当下或曾经的身份,不得办理某些法律事务的情形。第三节律师回避及规则三、我国关于律师回避的规则(1)我国《律师法》第11条第2款明确规定:“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任职期间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2)《律师法》第41条规定:“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3)办理委托事务的律师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或利益冲突的,不得承办该业务并应当主动提出回避。(4)律师明知当事人已经委托两名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不得再接受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第四节会见、阅卷与调查取证及规则律师的权利主要有知情权、申请权、申诉权、控告权、提出意见权、辩护权、代理权、代为上诉权、调查取证权、阅卷权、会见通信权、参与诉讼权、获取涉案法律文书权、拒绝辩护权和法庭发问、质证、辩论权等,其中会见、阅卷、调查取证权是律师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第四节会见、阅卷与调查取证及规则一、律师会见(一)保障律师会见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律师,健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制度,依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律师法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法保障律师知情权、申请权、申诉权,以及会见、阅卷、收集证据和发问、质证、辩论等方面的执业权利,不得阻碍律师依法履行辩护、代理职责,不得侵害律师合法权利。第四节会见、阅卷与调查取证及规则一、律师会见(二)律师会见享有的权利(1)辩护律师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向其核实有关证据。(3)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解除委托关系的,办案机关应当要求其出具或签署书面文件,并在3日以内转交受委托的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4)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根据需要制作会见笔录,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认无误后在笔录上签名。第四节会见、阅卷与调查取证及规则一、律师会见(三)律师会见应遵守的规则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监管场所规定,不得有妨碍、干扰诉讼或者妨碍行政处理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第四节会见、阅卷与调查取证及规则二、律师阅卷及规则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可以依照有关规定,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有关材料。(一)保障律师阅卷权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律师,健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制度,依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律师法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保障律师阅卷等方面的执业权利,不得阻碍律师依法履行辩护、代理职责,不得侵害律师合法权利。第四节会见、阅卷与调查取证及规则二、律师阅卷及规则(二)律师阅卷应遵守的规则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辩护律师、代理律师应当及时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联系,办理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等事宜。第四节会见、阅卷与调查取证及规则三、调查取证调查取证权是律师执业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律师在承办法律事务的过程中,有走访知情人、收集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材料的权利。(一)律师调查取证权

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权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二)律师调查取证应遵守的规则

律师接受委托后,应及时调查了解案情,收集、申请保全证据材料。第五节律师对案件承办机关的坦诚义务一、证据与事实发现真实是司法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司法活动担负着在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准确适用法律的职责。在司法活动中,律师的参与对于司法活动发现真实和实现公正的目的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律师作为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从其委托人的角度出发,收集有利于委托人的证据材料,并对对方提出的证据材料及观点提出反驳意见,在此基础上依据自己对事实的认定、对法律的理解,提出有利于委托人的意见,从而使法官兼听各方的意见,认定事实,作出裁判。第五节律师对案件承办机关的坦诚义务二、国外律师对案件承办机关的坦诚义务《英格兰和威尔士出庭律师行为准则》第302条规定,出庭律师不得故意欺骗法院或使法院产生误解。《英格兰和威尔士2007年事务律师行为守则》第11.01条规定,事务律师不得欺骗或者故意、罔顾后果地误导法院。《日本律师职务基本准则》第十章“与审判关系的规则”第75条规定,律师不得教唆作伪证及虚假陈述,并不得明知虚假仍提供该证据。

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规定,律师应坦诚面对法庭。律师参与司法活动不仅要维护其委托人的利益,还应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第五节律师对案件承办机关的坦诚义务三、我国律师对案件承办机关的坦诚义务(一)律师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二)律师不得向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构提交明知是虚假的证据。(三)律师违反坦诚义务的职业责任。第六节律师庭外言论及规则律师庭外言论,是指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对与其所承办的案件相关的审判问题,在法庭之外,公开发表的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一、律师言论自由与及其限制《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规定,与其他公民一样,律师也享有言论、信仰、结社和集会的自由。律师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应始终遵照法律和公认准则以及按照律师的职业道德行事。因为律师庭外言论已不是单纯的对审判事项发表自己的见解,该行为已涉及律师行业的利益、委托人的利益、新闻界的利益和公众的利益。第六节律师庭外言论及规则二、我国对律师庭外言论的规制(1)1993年,司法部《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2)1996年,《律师法》。(3)2004年,全国律协《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4)2013年,全国律协《关于进一步加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律师行风建设的意见》。(5)2014年,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第六节律师庭外言论及规则三、律师庭外言论应遵守的规则(一)律师对案件公开发表言论,应当依法、客观、公正、审慎。(二)律师应以正当的方式宣传和评论承办案件。(三)不得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四)律师参加庭审不得传播庭审活动。(五)律师参加庭审应正当维权。(六)律师庭外言论应保守职业秘密。第七节维护争讼程序正当性及规则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最终手段和途径,各国法律都赋予其追求案件真实、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制度。但是司法公正需要一个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和无偏倚的法庭来实现,诉讼最终要由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适用法律,作出裁判。仲裁作为现代社会解决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手段,也同样需要体现公正性。律师作为辩护人、代理人参与诉讼、仲裁活动,应维护其程序的正当性。律师如果以法律禁止的方式对法官、陪审员或其他司法人员施加影响并与之进行有倾向性的交流,则会妨碍司法的公正。第七节维护争讼程序正当性及规则一、律师与司法人员、仲裁人员的接触、交往,应当符合法律纪律规定。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不得与所承办案件有关的司法人员、仲裁人员私下接触,一般应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接触、交往。二、律师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向有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介绍贿赂。律师作为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参与争讼程序,负有维护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廉正性的义务。第七节维护争讼程序正当性及规则三、律师应当维护争讼程序的秩序性(一)律师应遵守法庭、仲裁庭纪律、监管场所规定、行政处理规则。(二)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三)律师承办业务,应当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的途径、方式解决争议。四、不得混淆诉讼职能而充任证人。律师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不得再接受委托担任该案的辩护人或者代理人。《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七章 律师非争讼业务规则第一节律师非争讼业务概述一、律师的非争讼业务(一)概念律师的非争讼业务,是指律师接受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委托,为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律师业务。非争讼业务是律师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主要形式(1)接受委托,担任法律顾问;(2)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3)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4)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第一节律师非争讼业务概述一、律师的非争讼业务(三)工作方式担任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律顾问,解答法律咨询和出具法律意见书,作为中间人参加调解和仲裁,出具律师函,参与合同的起草、审查、谈判、签约,开展尽职调查,律师见证、合规性审查、代办公证等。(四)特点(1)不受程序性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约束;(2)主要涉及律师与委托人、律师与业务相对人之间的关系问题;(3)具体业务规则相对庞杂,体系性并不明显;第一节律师非争讼业务概述二、律师办理非争讼业务的职业伦理渊源主要渊源:司法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发布的律师业务规则;地方律师协会发布的律师业务指引。相关文件:1997年《关于律师从事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法律业务的通知》;2003年《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规范(试行)》;2010年《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试行)》等。第二节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的要求知识补充:法律意见书概念:法律意见书是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人委托,对某一法律事实或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分析、阐释和认定,向委托人或第三人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的律师业务文书。类型:1.具有建议性质或者代理性质的法律意见书。2.具有认定性质的法律意见书。第二节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的要求一、独立规则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出具法律意见,应当独立开展相关工作,避免产生利益冲突或利益干扰,影响到律师在该项业务的独立性。相关法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第11条《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试行)》第4条。第二节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的要求二、勤勉、审慎规则律师对受委托事项进行尽职调查和审慎查验是对受托事项的合法性出具法律意见的前提,应当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勤勉尽责,审慎履行核查和验证义务。1.编制查验计划。查验计划应当列明需要查验的具体事项、查验工作程序、查验方法等。2.明确查验方法。律师进行核查和验证,可以采用面谈、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复核等方法。3.明确查验事项。第二节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的要求三、出具法律意见书的注意义务法律相关的业务事项

特别的注意义务

其他业务事项

一般的注意义务第二节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的要求四、法律意见书结论的明确性法律意见书应当列明相关材料、事实、具体核查和验证结果、国家有关规定和结论性意见。法律意见书应当列明以下基本内容:标题、收件人、法律依据、声明事项、法律意见书正文、承办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签名及律师事务所盖章、律师事务所地址、法律意见书签署日期等。第二节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的要求五、完整保存工作底稿工作底稿是指在出具法律意见书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以及在工作中获取的所有文件、资料。工作底稿内容应当真实、完整,记录清晰,标明目录索引和页码,由律师事务所指派的律师签名,并加盖律师事务所公章。第三节律师作为中间人的要求一、律师调解的业务规则(一)基本原则1.坚持依法调解。2.坚持平等自愿。3.坚持调解中立。4.坚持调解保密。5.坚持便捷高效。6.坚持有效对接。第三节律师作为中间人的要求一、律师调解的业务规则(二)责任义务1.告知义务。2.主持义务。3.调解时限。4.出具文书。5.记录义务。6.促进履行。第三节律师作为中间人的要求一、律师调解的业务规则(三)回避制度律师调解员具有以下情形的,当事人有权申请律师调解员回避:(1)系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的近亲属的;(2)与纠纷有利害关系的;(3)与纠纷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律师调解员具有上述情形,当事人要求回避的,律师调解员应当回避,当事人没有要求回避的,律师调解员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并主动回避。第三节律师作为中间人的要求一、律师调解的业务规则(四)职业责任律师调解员违法调解,违反回避制度,泄露当事人隐私或秘密,或者具有其他违反法律、违背律师职业伦理行为的,应当视情节限期或禁止从事调解业务,或由律师协会、司法行政机关依法依规给予行业处分和行政处罚。律师协会应当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当地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第三节律师作为中间人的要求二、律师见证的业务规则(一)尊重客户自愿性(二)直接原则(三)公平原则(四)回避原则(五)尊重事实(六)保密原则(七)利益冲突《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八章 律师事务所内部关系及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第一节律师事务所概述一、新中国律师执业机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创始1980年:法律顾问处1984年:律师事务所1996年:《律师法》2004年:《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规则(试行)》2008年:《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强律师事务所的管理”2015年:司法部印发《关于在全国律师队伍中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教育的意见》第一节律师非争讼业务概述二、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律师事务所律师个人合伙设立普通合伙特殊的普通合伙国家出资设立第一节律师非争讼业务概述二、律师事务所的设立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2)有符合律师法规定的律师;(3)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且3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4)有符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数额的资产。第一节律师非争讼业务概述三、律师执业机构的职责律师事务所对本所执业律师负有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律师事务所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和其他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本所律师执业行为的监督,规范本所律师执业行为,履行监管职责,对本所律师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遵守职业伦理和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第二节律师事务所内部关系一、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决策机构日常管理机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第二节律师事务所内部关系二、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一)人事管理1.人员的聘用2.人力资源配置3.日常的管理(1)实习人员的管理(2)行政后勤人员的管理(3)执业律师的管理4.律师离所的管理第二节律师事务所内部关系二、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二)业务管理1.业务的拓展2.委托合同的签定3.加强对本所印章的管理4.建立利益冲突检索和回避制度5.办理重大案件应当及时告知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6.业务的质量控制及绩效考评7.结案及质量跟踪监督制度第二节律师事务所内部关系二、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三)财务管理律师事务所的财务管理大体上包括实行统一的收费制度、事务所的成本核算、分配制度等几个方面。1.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2.统一收案及收费制度。3.分配制度。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合理确定分配制度。4.依法纳税。5.设立培训、职业责任保险等基金,参加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律师协会组织的执业责任保险。第二节律师事务所内部关系二、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四)行政管理律师事务所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办公秩序的管理、会议制度、后勤保障三个方面。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场所必须满足基本的办公功能,应分别设置律师办公区、行政办公区、接待区、图书文档区等。各区域应有比较明确的划分。律师事务所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通过其着装展示一个职业化的办公室所具有的职业精神。第二节律师事务所内部关系二、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五)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随着律师业的快速发展,律师事务所越来越重视文化对律师事务所建设和发展的无形影响,自觉地开展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文化对于加强律师事务所建设、提升律师事务所竞争力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改善办所理念,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共同价值,由此达到激励士气、强化认同、规范行为、增强竞争力的目的。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一、律师事务所对本所执业律师负有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执业机构,是律师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本所执业律师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既是律师事务所的权利,也是律师事务所的义务。律师执业须在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之下进行,律师事务所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律师执业行为的监督,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二、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职业伦理、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律师执业行为的监督,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体现在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1.执业管理制度。2.利益冲突审查制度。3.收费与财务管理制度。4.投诉查处制度。5.年度考核制度。6.档案管理制度。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三、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保障律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律师执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律师事务所应当保障本所律师和辅助人员享有下列权利:1.获得本所提供的必要工作条件和劳动保障。2.获得劳动报酬及享受有关福利待遇。3.向本所提出意见和建议。4.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四、律师事务所应建立统一收案收费制度律师不得私自收费,不得接受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律师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不得未经当事人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以律师名义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介入案件,干扰依法办理案件。《律师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账。”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主体违规行为处罚律师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处罚律师事务所违反规定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业整顿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处罚,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情节特别严重的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五、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必须依法纳税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依法纳税,应履行以下义务:(1)律师事务所设立申请人应当在领取执业许可证后的60日内,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3)律师事务所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六、律师事务所应当定期组织律师开展时事政治、业务学习,总结交流执业经验,提高律师执业水平加强对本所律师的职业伦理和执业纪律教育,是律师事务所强化队伍建设管理的重点,通过定期的职业伦理和执业纪律教育活动,提升本所律师的职业伦理水平与执业纪律水平,有效促进律师队伍依法执业、诚信执业、规范执业。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七、律师事务所应当认真指导申请律师执业实习人员实习,如实出具实习鉴定材料和相关证明材料律师事务所接受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的,应做到以下方面:1.接受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律师事务所应符合规则规定的条件。2.与申请实习人员签订《实习协议》。3.律师事务所负责组织实施实习人员的实务训练。4.律师事务所应当对实习活动履行特定管理职责。5.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有违规行为的,律师事务所应当责令改正,并报告当地的律师协会。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八、律师事务所不得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我国《律师法》第27条规定,律师事务所不得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律师事务所应当在法定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不得从事与法律服务无关的其他经营性活动。《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25条规定,有以独资、与他人合资或者委托持股方式兴办企业,并委派律师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总经理职务的;从事与法律服务无关的中介服务或者其他经营性活动的的,属于《律师法》第50条第3项规定的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九、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律师事务所应当依法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及时安排本所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条件和便利,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律师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拖延、懈怠履行或者擅自停止履行法律援助职责,或者未经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同意,擅自将法律援助案件转交其他人员办理。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十、律师事务所不得指派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处于停止执业处罚期间的律师以律师名义提供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的执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后,指派符合律师法要求的律师承办业务,为委托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不得指派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包括非律师和申请律师执业的实习人员)或者处于停止执业处罚期间的律师以律师名义提供法律服务。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十一、律师事务所对受其指派办理事务的律师辅助人员出现的错误,应当及时制止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承担责任律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律师辅助人员的管理,监督他们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职业伦理和执业纪律;(2)依法、诚信、规范执业;(3)接受本所监督管理,遵守本所章程和规章制度,维护本所的形象和声誉;(4)法律、法规、规章及行业规范规定的其他义务。第三节律师事务所职业行为规则十二、律师事务所有义务对律师、申请律师执业实习人员在业务及职业伦理等方面进行管理(一)业务方面的管理律师事务所应对律师、申请律师执业实习人员在业务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本所律师执业行为,履行监管职责,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二)职业伦理方面的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律师制度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伦理建设,发挥律师在维护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新编法律职业伦理》第九章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与行业规制机关关系规则第一节我国的律师管理体制一、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的变迁(一)由法院或司法行政机关管理律师(二)单一的司法行政管理(三)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提出第一节我国的律师管理体制二、“两结合”管理体制的确立1996年通过的《律师法》将两结合管理体制确立下来,明确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行业的监督、指导职能,规定律师协会的性质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2002年,第五届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贾午光对“两结合”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即所谓“两结合”管理,是指以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管理为核心,以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为主体,以律师事务所的自律性管理为基础,以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调控管理为保障的一种管理体制。第一节我国的律师管理体制二、“两结合”管理体制的确立具体包括:(1)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的监督和指导。(2)加强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3)以律师事务所自律性管理为基础,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的业务管理机制。第一节我国的律师管理体制三、2007年《律师法》修订后的变化2007年修订后的《律师法》,在律师管理体制的规定上,延续了“两结合”的管理体制,规定司法行政部门依照《律师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全面强化了区县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律师管理和服务职能。第一节我国的律师管理体制四、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律师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律师制度的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律师业发展、法治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要求“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增强广大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转变职能、深化行业改革提出了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应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力度,以稳定和规范行业秩序。根据《律师法》和司法部发布的部分规范性文件,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行业的管理职能包括负责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日常监督管理等。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一、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在我国,律师执业、律师事务所的设立和执业均需获得行政许可。律师执业许可,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受理执业申请并进行初审,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审核,作出是否准予执业的决定。律师事务所的设立许可,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受理设立申请并进行初审,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准予设立的决定。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1.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执业机构在本行政区域的律师的执业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1)检查、监督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2)受理对律师的举报和投诉;(3)监督律师履行行政处罚和实行整改的情况;(4)掌握律师事务所对律师执业年度考核的情况;(5)司法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2.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1)监督律师事务所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2)监督律师事务所执业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3)监督律师事务所保持法定设立条件以及变更报批或者备案的执行情况;(4)监督律师事务所进行清算、申请注销的情况;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2.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5)监督律师事务所开展律师执业年度考核和上报年度执业总结的情况;(6)受理对律师事务所的举报和投诉;(7)监督律师事务所履行行政处罚和实行整改的情况;(8)司法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二)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1.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及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执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1)掌握本行政区域律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情况,制定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办法;(2)指导、监督下一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执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律师执业的专项检查或者专项考核工作,指导对律师重大投诉案件的查处工作;(3)对律师进行表彰;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二)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1.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及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执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4)依法定职权对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对依法应当给予吊销执业许可证处罚的,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处罚建议;(5)组织开展对律师事务所的年度检查考核工作;(6)受理、审查律师事务所设立、变更、设立分所、注销申请事项;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二)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1.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及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执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7)建立律师执业档案,负责有关律师执业许可、变更、注销等信息的公开工作;(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二)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2.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及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执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1)掌握本行政区域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和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的情况,制定加强律师工作的措施和办法;(2)指导、监督下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律师事务所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对律师事务所重大投诉案件的查处工作;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二)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2.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及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执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3)对律师事务所进行表彰;(4)依法定职权对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对依法应当给予吊销执业许可证处罚的,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处罚建议;(5)组织开展对律师事务所的年度检查考核工作;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二)市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2.设区的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及直辖市的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执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6)受理、审查律师事务所设立、变更、设立分所、注销申请事项;(7)建立律师事务所执业档案,负责有关律师事务所的许可、变更、终止及执业档案信息的公开工作;(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1.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执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1)掌握、评估本行政区域律师队伍建设情况和总体执业水平,制定律师队伍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加强律师执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2)监督、指导下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执业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对律师执业的专项检查或者专项考核工作;(3)组织对律师的表彰活动;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1.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执业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4)依法对律师的严重违法行为实施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处罚,监督、指导下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工作,办理有关行政复议和申诉案件;(5)办理律师执业核准、变更执业机构核准和执业证书注销事项;(6)负责有关本行政区域律师队伍、执业情况、管理事务等重大信息的公开工作;(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二节司法行政管理二、日常监督管理(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