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人工天体:飞船、人造卫星、航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飞机、空间站(太空实验室)
•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2.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
(大气层以外的东西)星云、流星、彗星、气体和尘埃
天体相互绕质量、体积大的天体转(地球绕太阳转,月球绕地球转)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L-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一
宇宙—TI—其他恒星系
(总星系)L
河外星系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八大行星的排列(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又可以分为三类(按质量、体积、距离划分):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2)巨行星:木、土星
(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①有适宜的温度一一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一一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③有液态水
④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保证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⑤地球自转的周期规律
⑥太阳能够给地球一个稳定的光照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
1.太阳的概况:太阳是一个巨大炙热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氢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
,I、地理环境:维持地表温度、提供水运动能量、提供大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J气能量、促进岩石产生风化
2、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生活主要能源、提供转化矿物能
、源、提供转化光热资源
1、大气污染程度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纬度(太阳高度角)
3、海拔
4、天气状况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主要类型有黑子(周期11年)、耀斑,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负相关、正相关
2、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
3、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一一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4、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日冕)
5、影响气候,自然灾害的发生
注意:太阳对地球的最大影响是太阳辐射!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1、自转
1)绕转中心:地轴(假想轴)①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站在北半球抬头仰望北极星,
其角度为当地纬度)
②地轴与赤道平行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自转真正周期
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一一基本时间单位
4)自转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两极点角速度为0。
5)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点为0。(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公转
1)绕转中心:太阳
2)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3)公转的轨道(地球公转的轨迹):一一太阳光与地面夹角(太阳高度角)
近日点(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公转速度最快),
远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公转速度最慢)。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二、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26,)。
1、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时差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将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晨线:由夜变为昼;昏线:由昼变为夜。(顺自转方向)
1)特征:①平分地球
②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
④晨昏线与经度的夹角=直射线的纬度;晨昏线与纬线交点的纬度和直射点的纬度互余
⑤晨昏线始终平分赤道(与赤道又两个交点)
2)晨线与赤道交点:6:00昏线与赤道交点:18:00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2: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24:00
•地方时: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一天中的最
大值,地方时为12点
•区时: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连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
国际日界线:基本沿东经180度。由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由东向西跨
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日期变更:0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把全球日期分为今天和昨天。当0时区和中时区重合时,
今天的日期和昨天的日期相等。
时区=经度〃5,十分位四舍五入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
•将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
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2、地球的公转与季节、昼夜长短变化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
•正午太阳高度角:地方时12点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图中红线为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两边递减。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一|某地纬度一太阳直射点纬度I,南纬用负值代入。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回归线之间)
夏至6.22
北回归线
秋分9.23
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春分/秋分:
>侧视图:
太阳光线
赤道
>日期: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地轴和晨昏线重合
>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夏至:
地轴
北回归线
赤道
太阳光线
>侧视图:
A日期: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夜长昼短,南极圈极夜。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冬至:
>日期: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直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地心
>晨昏线和太阳光线垂直,经过地心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夜;南半球夜短昼长,南极圈极昼。赤道昼夜等长。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边递减
•夏半年与冬半年:
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
冬半年夜长大于昼长
•四季划分: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太阳辐射最多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太阳辐射最少
春秋季:冬夏的过渡季节
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纬度越高,出现极昼越长
•昼长(由日出到日落的时间):同一纬度上的昼长相同
昼长变化幅度:赤道最小(Oh;极圈及其以内区域(24h)——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昼夜长短相同
日落与日出时间关于当地时间的12:00对称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
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
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
只有上下震动。}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的突变,这
种波速发生突变处的层面叫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
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一)、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性质
也很相似的大团空气。冷气团(冷空气)一一低温晴朗
1、根据温度差异,气团可分为:暖气团(暖空气)——温暖晴朗
2、冷暧气团性质比较:
温度湿度大气密度气压
冷气团低小大高
暖气团高大小低
(二)、锋
1、C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倾斜的交汇面。(冷气团
锋面
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上方。锋面自地面向高
锋的组成I
空冷气团一侧倾斜)暖气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面附近常伴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锋线
2、锋的分类: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不同
(1)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通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降水(毛毛细雨)在锋前。
暖锋符号:
(箭头指向表是移动方向)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天气晴朗,阴天,气温升高,
气温低,连续性降水气压降低,
气压高天气转晴
冷气团暖锋暖气团
(2)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可能带来雨雪天气。降水(阵雨)在锋后。
冷锋符号: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天天气晴朗,阴天气温降低,气压
气
气温高,下雨升压,天气转晴
系
气压低刮风
统
降温
暖气团冷锋冷气团
锋的类型冷锋暖锋
形成k1
气团运动冷气团长驱直入暖气团主动爬升
特征暖气团被迫抬升冷气团被迫后退
降水分布锋后锋
降水类型阵雨连续性降雨
过境前暖气团捽制,温暖晴朗泠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天
气过境时阴天下雨刮风降大层加厚.在绿桂降水
特
征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暖气团
过境时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3)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南纷纷一一梅雨
准静止锋符号: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一)、基本概念:
1、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与高气压,
是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而言。
2、①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②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3、①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②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惮面气旋(北半球为例)
4、①气旋(多阴雨天气):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漩涡。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
合,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JW力41
由中&W
②反气旋(多晴朗天气):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是
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
(北
*&——&Pt70南半球的反气旋
提
・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
反气旋
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
气流状况气旋反气旋
气近地面由四周向近地面由中心向四
流
水平中心旋转辐合,用旋转辐散
运力可
动北至南亶北幽南迄
特垂直
点中心气流上中心气流下
方同
天气现象阴雨晴朗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夏季我国长江流域供
天气实例
沿海的台风天气伏旱天气
(二)、拓展:
(1)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
在夏季。
(2)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夏季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
伏旱天气;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影响。
三、台风
1、概念: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成为台风。台风时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条件: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
注意:赤道附近无台风,因为无地转偏向力,无气旋。
3、分布: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西印度群岛、澳大利亚
东海岸、印度洋也时有台风发生,习惯上称为飓风。
我国发生台风较多的区域:东南沿海。如台湾、广东、福建、海南、浙江。
4、影响:台风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风暴潮(海
量袭击达七级以上)三个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强、破坏能力大的特点。但同时,台风也能
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四、寒潮
1、概念: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2、天气特征: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雨和霜冻。
3、发生季节:秋、初春
4、区域:昆明(云南南部)、青臧高原(海拔高)不受寒潮影响。东南沿海影响小。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地质时期: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冰期:温度低。(第四纪是距现在最近的冰期)
间冰期:温度高。
2、历史时期(一万年一一I860年)一一温度波动变化
3、近现代时期:I860年后一一温度波动上升
气温上升的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
[二氧化碳含皿多
人为原因:毁林
械氯煌化合物等其他温室,体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
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拓展:1、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
树木年轮分析:窄的温度低,降水少;反之,宽的温度高,降水多。
花粉记录分析
氧同位素分析
海洋沉积物分析
2、雪线:冰川与地面的分界线
气候变暖,雪线升高,气候变冷,雪线下降。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因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引起的海水上涨现象。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地区。
2、农业生产: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体现热量高低)增加,生长期(农田能够用来种
植的时间)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利。但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
不足,使得农作物减产。就地区而言,低纬度的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国
家,农作物将增加。
3、水循环: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4、物种可能灭绝,影响生态系统
5、影响煤炭工业(冬季北方取暖)、电力工业(空调)
6、影响人体健康
三、应对全球变暖措施
1、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2、提高能源利用率
3、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厂排放甲烷
4、植树造林
5、采用固碳技术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基本概念:
水灾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
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①形态:
气态:大气中(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固态:高纬度
液态:河流、海洋、地下(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海洋水:最主要
I淡水:冰川
IJ咸水
地表水:河因水、淡水、湖泊水
I浅层地下水:井水
L地下水:-K
L深层地下水
2、河流补给
(1)、雨水补给:与降水量有关(东部季风区;温带海洋性、热带季风)
(2)、季节性积水融水:与气温有关一一夏汛一一东北
(3)冰川融水:与气温有关一一夏汛一一西北,青藏
(4)湖泊水补给:丰水期(河流水------►地下水)
(5)地下水补给:枯水期(地下水------►河流水)
补给形式汛期径流量的变分布区域
化
雨水补给夏汛随降水量变化中国东部地区
冰川融水补给夏汛随气温变化西北内陆和青藏
M______
季节性积雪
随气温变化东北地区
融水
地下水补给峥相互补给普遍存在
湖泊水终年相互补给普遍存在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定义: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各个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
陆地内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陆面、睡眠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
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内
流河)
海上内循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
降落到海面的过程。(未登录的台风降水)
海陆内间循环: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是最重
3、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②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探究黄河断流现象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在日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蒸发(植物蒸腾)、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江河径流量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I.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
2.农业用水浪费(漫灌等),水资源利用率低。
4、可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
1.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
2.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配。
3.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东线: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河道,过黄河,到华北。
南水4匕调J中线: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天津。
[西线:长江上游(雅碧江、金沙江)到黄河上游。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海水运动的类型:潮汐(用其一天发电四次);波浪:风浪、海啸;洋流
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
海流。
2>(1)按性质分类
暖流一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从较低纬一较高纬)
寒流一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从较高纬一较低纬)
(2)按成因分类:密度流、补偿流、风海流:盛行风(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的作用。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控制下形成的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
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
3、分布
世界译流分布图
北先洲
*)小港近X%飞
「北卡港程」
=用亦谟
英
季由澳人利廿
WSKwnI1
A/h
(1)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极地环流。
逆时针流动60°
(3)南半球中高纬海区: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30°
“8”字形的洋流分布规律0°
上半部逆时价30°
下半部质时针60°
赤道两侧均由东向西流动,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
响,北半球向北转成“8”,南半球向南转成逆时针。
4、规律:
同一纬度上,暖流经过地区温度高,寒流经过地区温度低。
洋流怎么流动,等温线怎么弯曲。
判断南北半球。因为纬度越高,水温越低,所以越往北水温越低,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判断寒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水温比同纬度海区高,为暖
流;反之为寒流。
20°C-
15°C一
10°C二
A南半球寒流B北半球暖流
c北半球寒流D南半球暖流
5、洋流分布制约因素:
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盛行风(信风带、极地东风带、西风、季风)、地理环境(自然环
境:气候、水文、地形、生物、土壤)
6.、洋流的影响:
(1)、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具有重要
意义。(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降湿作用)
(2)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影响: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哂O1
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
到表层。
在秘鲁渔场,受离岸东南信风pom
影响,深层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涂料企业发展战略考核试卷
- 木材加工的工艺流程再造考核试卷
-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考核试卷
- 泵的能效评估与经济性分析考核试卷
-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云游戏与流媒体技术考核试卷
- 橡胶管材在农业灌溉系统中的耐久性考核试卷
- 2025年酒花添加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跳线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悬索跨越施工方案
- 2025-2030中国自行车制造市场现状趋势与前景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羊毛制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房建资料员知识培训课件
- 新零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尝试试题及答案
- 《商务沟通与谈判》课件 第二章 商务沟通原理
- 2024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我也有自己的光芒》8
- 深信服aES产品技术白皮书-V1.5
- (高清版)DB11∕T2316-2024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 小学生航天科技教育课件
- 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合同
- 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 《社区智慧养老模式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