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欣赏主讲教师:电子邮箱:中国绘画艺术欣赏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第1周4课时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美术第2周4课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第3周4课时
隋唐五代时期美术第4周4课时宋辽金元时期美术第5周4课时明清时期美术第6周4课时中国民间美术欣赏第7周4课时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伟大的民族以三部书合成其自传:记载行为之书;记载言论之书;艺术之书。欲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两部为基础,但尤以艺术之书最值得信赖.Greatnationswritetheirautobiographiesinthreemanuscripts,thebookoftheirdeeds;thebookofwordsandthebookoftheirart,notoneoftheseofthesebookscanbeunderstoodunlesswereadthetwoothers,butofthethreetheonlytrustworthyoneisthelast.
_____TheShapesOfArtHistory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欣赏目的:提高审美鉴赏力通过教化和审美提高形象、创造性思维陶冶性情、唤起主体意识、塑造健全人格理解视觉语言规律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深入的理解语言与形式欣赏意义:决定艺术品位的高低看世界的方法和角度判断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主要推荐书目《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美术史话》唐建天津美术出版社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中国艺术特征节奏和韵律
暗示和隐喻地理环境宇宙天地观社会传统地处内陆
世界的中心论以农业为主河流季节性泛滥昆仑山(地狱和天堂)以土地为基础
中国或齐天、齐中家庭制度复杂有组织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民族性格与审美民族性格热爱自然忍耐细致中庸审美理想自然节奏与韵律(客观合理真实)表现对象人伦教化及自然景物(人本社会和生活情境)表现方法(语言与手段)线条为主
平面性与装饰性(变化光影空间感与立体感)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哲学思想
儒中正端庄为大美中庸之道
道追求精神解放坐化忘怀
释人生的解脱寂静涅槃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关于中国古代古代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中国历史分期指19世纪中叶以前
1840年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分界上古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时代在中国是指夏以前远古人类出现到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原始社会中古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亦有把两汉包括在内近古较近的古代宋元明清(到19世纪中叶)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原始艺术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产生这些“绘画”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和符号意义反映了先民们社会生活的信息通过这些绘画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相关的图腾崇拜。这些绘画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先民的生活记录。作为艺术,尽管相当稚拙,但从中已经透露出艺术的曙光。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彩陶鱼盆》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彩陶盆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舞蹈人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出土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彩陶勾叶纹盆高18,口径38厘米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鸛鱼石斧图形陶缸出土于河南临汝阎村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野牛》
制作于新疆阿尔泰山崖
新石器时代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稷神崇拜图》发现于江苏连云港将军崖新石器中晚期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人物》地画甘肃秦安大地湾地画地画摹本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玉器C形玉龙的形式和功能,学术界多有争论,有认为C形龙的形式起源于蛇身、马首,其功能是红山先民沟通天地用于祈雨的神器;也有学者认为C形龙是红山时期最大的部落图腾。但无论哪种说法至今尚缺乏明确的考古学依据。但当研究人员把馆藏两件C形龙用绳穿系悬挂后发现,C形龙的龙嘴及龙尾完全在一个水平面上!由此可知,原始先民使用C龙时并不是以馆藏陈列的竖列形态出现的。可以想见,红山先民顶礼膜拜的高高悬挂的C龙正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雨后彩虹的化身,雨神与龙文化的内涵在此微妙重叠。龙与水本来就相依相生,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种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因此先民们虔诚祭拜的正是给他们带来滋生草原万物的雨露的彩虹,有着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更代表着万物新生与龙的传人代代繁衍,那是一种神谕的力量。C形玉龙也是红山文化时期至高无上的神权的象征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玉器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玉猪龙对发现于红山等地的一种玉器的称呼,又名玉兽玦。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但由于外形特殊,考古界对于该玉器定义为猪还是龙争议颇多,还有人认为这是熊。其用途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宗教礼器。又名玉兽玦,红山等地发现的玉器。玉猪龙的背部均有一两个对钻的圆孔,似可作饰物系绳佩挂。据出土时成对位于死者胸前的情况看,用作佩饰的可能性极大。但高度达15厘米以上的大型玉猪龙,就其重量来说已不适合佩带。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玉猪龙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雕琢精细,造型古朴雄浑,为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龙,极其珍贵,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玉猪龙红山文化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社会
其遗址现在尚未探明,故在美术史上至今还是空白进入商周两代,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造型艺术也随之迅速发展。青铜文化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征。殷商西周的青铜纹饰主要以对鬼神、魑魅、灵异的表现居多,给人一种面目狰狞、气势威猛、神秘恐怖的印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饕餮纹。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商周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就是汉字初步定型,表现为甲骨文和钟鼎文的形式。半坡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我国原始文字的开端)一脉相承。故而这些文字具有线性绘画的特点,结构、韵律以及在对立统一中的关系。自此书法脱离绘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其固有的特质为以后文人画所倡导的“书画同源”和“以书入画”的理论打下伏笔。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的时期艺术创作趣味有很大变化。由对鬼神的表现,转到了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表现,虽然在绘画形式上还存在着夸张变形的处理,但突破了商周以来的装饰风格,向写实迈进了一大步。风格多变、构思大胆,是那个变革剧烈、思维活跃的时代的反映。在“礼崩乐毁”的社会背景下,有思辨之才的“士”阶层出现,就社会实际展开讨论和争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等学派,就某些艺术问题阐述的一些观点,对当时和以后的绘画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儒学思想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社会性,充分肯定绘画的教化作用。(明镜察形、往古知今)主张在不妨害伦理与美学规范的有节制的情感表达。利于统治阶级,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正统地位。其强调物象精神价值、哲理意义为主旨的基本精神一直贯穿于后世的美术创作中,影响深远。中国绘画艺术欣赏道家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为老子。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主张以退避的“无为而治”来代替剧烈的变革措施。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感知的理念,其审美观带有一定的虚无和神秘主义色彩。道家的集大成者为庄子,他对违背自然的智巧加以否定,主张艺术活动要“任自然”摆脱人为的造作和干扰,在创作上强调“虚静”的创作心态。力图摆脱外在的束缚,追求不受约束的情感表达,追求超物质、超功利的精神本源,其美学思想将艺术导向自然、超脱、朴素的审美境界。道家的宇宙观和本体论对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绘画艺术欣赏青铜器青铜器(Bronze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农具与工具、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玺印,等等。单在酒器类中又有爵。角、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勺、禁等二十多个器种,而每一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种的式样也多姿多彩,而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因而使青铜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从文物鉴定的角度来说,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中国绘画艺术欣赏青铜器铸造技术青铜器铸造方法主要为范铸法与失蜡法。范铸法较早,应用的最普遍,了解古代制造方法有助于辨伪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镜背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器成品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商代司母戊鼎。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饕餮纹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象形文字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毛公鼎497字,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青铜器纹饰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水陆攻占图》战国时期青铜器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宴乐渔猎攻占纹壶
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图《宴乐渔猎攻占纹壶摹本》战国时期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帛画、缯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
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的《人物御龙帛画》既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10《人物龙凤图》
战国时期1949年出土于
湖南长沙楚墓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11《人物御龙图》
战国时期1973年出土于
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夏、商、周时期的艺术形式、美学意识和文艺思想看似杂乱,但通过分脉析流,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基本上是以这个时期出现端倪的三条线索交互并存发展的。首先是围绕儒家伦理教化观念形成的宫廷绘画艺术;其次是以佛、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心理格局为主导的文人绘画艺术;此外就是带有楚文化奇幻、热烈色彩的民间绘画艺术。这几种绘画形式各具风貌,互相联系、影响,一同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艺术长河的发端。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西汉(含新莽)、东汉三个朝代,是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秦汉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在继承前代绘画的基础上,秦汉绘画有了长足的发展。绘画种类很多,包括壁画(秦宫殿壁画、汉代墓室壁画、汉代木板画和木简画)、帛画、秦汉画像石及画像砖、器物上的装饰绘画等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广泛、丰富社会生活;在形式上,以相对写实的艺术风貌冲破装饰风格的羁绊,扫除西周时代的陈旧格式,呈现出崭新面貌;在思想上,要求绘画“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教化作用。中国绘画艺术欣赏雕塑艺术秦汉王朝的统治者,将雕塑艺术视作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塑像及工艺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辉煌的建树,秦皇陵兵马俑及汉代的霍去病墓的石雕以及青铜雕塑《马踏飞燕》成为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1974年陕西临潼兵马俑的发现揭开了秦代艺术的神秘面纱,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位秦始皇陵封土东侧1.5公里处,全部置于地下3个陪葬坑中,坑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截止目前为止3坑共出土与真人真马等大或略大的兵马俑8000余件。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秦代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持续时间非常短,前后仅15年。绘画遗存很少,除少量出土的残留壁画外,只能通过其它遗物来了解当时绘画的情况。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秦代宫殿建筑
历史上记载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出土壁画残块440多块,最大的一块37cm,宽25cm。壁画五彩缤纷,鲜艳夺目,规整而多样化,风格雄健,具有相当高的造诣。颜色黑、赭、黄、朱红、石青、石绿等,饱和度很高。用的是太铁矿、赤铁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残留的壁画均系图案纹样。
1959-1961年,陕西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这些壁画是在壁上先涂一层厚0.5cm拌有草灰的细泥,后再涂上很薄的一层石灰,后在其上作画,画壁牢固,色泽保存持久。
1979年发现的咸阳3号秦宫建筑的残存作品较多。画有人物、车马、台榭、楼阁以及树木等。这些遗存运笔流畅、平涂晕染、风格豪放,填补了中国历史上这一短暂朝代的绘画空白。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秦代宫殿壁画残迹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奔鹿图》秦瓦当拓片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秦
《虎瓦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秦皇陵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临潼县以东的骊山脚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北面开两门,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兵马桶坑是秦皇陵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500米处。1974年3月,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发现,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陪葬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秦皇陵兵马俑1号坑陕西临潼出土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陕西临潼出土
兵马俑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汉代在汉代,儒道思想互补共存,后因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汉代统治者十分注重艺术的教育功能。壁画十分发达,其中有功臣、古贤、烈女之像,而山神海灵的描绘则体现楚文化的影响和扎根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帛画是除了壁画以外另一种重要的绘画形式,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帛画是画在缣(jian)帛所制的“非衣”、“铭旌”上的一些绘画。画像石和画像砖是秦汉时期重要的美术表现形式之一,一般用于墓室的构建。汉代画像砖石以其朴素简古的面貌,多层面、具体地展示了汉代社会生活,成为具有独特审美意识的艺术形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汉代墓室壁画分布
东北地区:大连的营城子,辽阳的北园,棒台子屯,三道壕南林子等.
河北地区:望都.
河南地区:密县的打虎亭,洛阳烧沟村附近.
甘肃地区:酒泉的下清河.
山东地区:梁山的后银山.
江苏地区:徐州.
山西地区:平陆的枣园.
陕西地区:千阳.
内蒙地区:和林格尔,托克托等地的壁画.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汉代墓室壁画内容1.表现死者生前显赫生活的是车骑出行等内容2.反映当时社会风尚的是宴饮、观看百戏等内容.3.画有死者升天,或祭奠的内容.4.描写日常生活如庖厨宴烹等.4.描绘历史人物故事等内容.5.还有画神仙鬼怪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大多与画像石的一些题材和内容都同.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双阙桂树》
东汉墓室壁画
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出行图》东汉墓室壁画
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夫妇宴饮图》东汉墓室壁画
发现于河南洛阳编号为CIM120的一座汉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伏曦女娲》汉代墓室壁画出土于河南洛阳卜千秋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朱雀》汉代墓室壁画出土于河南洛阳卜千秋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武士》汉代
墓室壁画
出土于河南洛阳
八里台汉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迎宾拜谒》汉代墓室壁画出土于河南洛阳八里台汉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门卫士》东汉墓室壁画出土于辽宁金县营城子汉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T字形彩绘帛画》西汉时期
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汉代画像石画像石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主要用于构筑墓室,祠堂,石阙以及制作棺椁(guo)葬具。汉画像石的雕刻形式主要有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刻,浅浮雕最常见,凹面刻,高浮雕相对较少,透雕罕见。题材内容涉及日月天象,天神地祗,仙灵祥瑞、现实生活、历史人物、故事以及各种装饰纹样。画像石的分布以山东、四川、河南等地区较重要。其它各省如辽宁、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所发现的也各具特色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汉代画像砖
画像砖出现于战国,至秦代有了一定的发展,西汉中期开始逐渐增多,至东汉鼎盛。汉代画像砖分为空心砖和实心砖两种。画面形式有阴线刻、阳线刻、凸起平面雕、浅浮雕等。河南、四川是汉画像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两地出土的画像砖数量最大,特色鲜明。其中尤以四川画像砖的艺术水平和发展最为突出。中国绘画艺术欣赏砖石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制作手法上
画像石主要是石刻绘画多为平面浮凸形式也有单线阴刻和弧面浮雕等式样
画像砖主要是以模印或捺印的手法制作图像图像性质都分为两种
一种图像更接近绘画性一种图像更接近浮雕性
虽然是以刻、雕的手法来表现绘画形象
不是直接的绘画作品实际上与传统的版画属于同一体系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过桥之战》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出行》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海神》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出行》
山东嘉祥武氏祠
画像石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图《升仙》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耕作》汉画像石出土于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家居》汉画像石出土于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舂米》汉画像砖出土于四川新都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播种》汉画像砖出土于四川新都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弋射》汉画像砖出土于四川成都郊区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西王母》汉画像砖出土于四川成都新繁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二桃杀三士》汉画像石出土于陕西绥德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过桥》汉画像砖河南新野樊集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胡汉战争》汉画像砖河南新野樊集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门吏》《射箭武士》汉画像砖河南洛阳中国绘画艺术欣赏图《阉牛》汉画像石河南方城城关中国绘画艺术欣赏汉代陶塑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国绘画艺术欣赏舞女俑陶塑西汉高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