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田赋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②汉朝: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2)人头税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②汉朝: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还征收财产税。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知识点必备知识清单破(3)徭役①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②正卒: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③戍卒: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2)唐朝①租庸调制: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

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②两税法: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780年,唐朝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

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

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1)宋朝①征收两税,附加税繁杂多变,徭役繁重。②募役法: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2)元朝: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

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1)明朝①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②金花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③一条鞭法a.推行: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b.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

成银两,统一征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2)清朝①“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②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

束缚进一步减弱。(1)中国关税的起源:西周时期。(2)特征: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废止国内关税、单一征

收国境关税的情形,是伴随近代国家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3)中国国境关税:中国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但在一

段时间里,中国不能自主征收国境关税。(1)协定关税(丧失过程)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②《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2|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知识点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2)列强把持关税大权: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1)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

主张。(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3)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国

民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4)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1)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2)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

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3)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

制度。5.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演变(1)民国时期的个人所得税: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并没有实施;1936年,国民

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2)新中国的个人所得税①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②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

确立。③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

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材料

中国古代璀璨的历史进程伴随着赋税制度的适时创新与发展。从夏商周的贡赋制,春秋战国的“相地而衰征”,到秦朝的“因地而税”“舍地而税人”,两汉赋税制中“租”和

“赋”,魏晋时期的“户调法”,到南北朝改征调布,隋代的租调令,到唐代的租庸调制、两

税法,再到宋朝的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明朝的一条鞭法,直至清代前期的田赋和丁役,清代

后期的“摊丁入亩”,赋税的改善始终保障着古代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摘编自郝杰《浅谈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启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定点关键能力定点破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人头税,反映了封建国家对

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2.赋税形式由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4.税种由繁杂多变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5.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或纳银代役。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商品税占比增大。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可以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些变化反映了

(

)典例D思路点拨:解析:

据材料可知,唐朝租庸调制规定可以纳绢或布代役,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体现

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而材料“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

纳地税”表明国家进一步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D正确;据材料“按人丁和资产缴纳

户税”可知,人丁税没有被废除,排除A;由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是土地兼并的结果,结

合所学可知,唐朝没有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排除B;赋税制度之所以变化,是因为土地

兼并导致小农经济遭到破坏,故排除C。史料实证——分析唐朝赋税史料的价值素养学科素养情景破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二

唐代庸调布

唐怀集庸调银饼情境探究问题本题考查的是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

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本题可结合史料的来源、类型、内容等方面进

行分析。据材料一“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若不役则收其庸”可知,“租”代指

田租,“调”代指户税,“庸”代指纳庸代役,所以材料指的是唐代的租庸调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旧唐书》是官修史书,在时间上与唐朝统治时间比较接近,属于文献史料,可信

度较高。材料一从国家制度的角度对租庸调制的内容、分类、具体征收标准进行了详细

的记载。根据材料“唐代庸调布”“唐怀集庸调银饼”可知,这两项史料都是反映当时社

会状况的实物史料,可以与《旧唐书》中的文献史料进行相互印证,以便更加全面了解租庸

调制的实行情况。讲解分析典题呈现例题史料出处明中叶以后“夏税一概征银,实起于隆庆中”赵翼《陔余丛考》隆庆年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胡我琨《钱通》上表为明代经济发展简表(节选)。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