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育通论劳动、劳动教育与劳动科学Chapter01学习目标学习劳动的内涵与分类。了解劳动与人类社会发展。掌握新时代下的劳动观。学习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途径。了解劳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结构体系。目录01劳动与人类发展0302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劳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体系构建一、劳动的内涵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活动(区别于动物),是人类有目的、能动地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区别于被动适应),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必备手段(区别于单纯的生存)。人类依靠劳动既改造了自然,也创造了自身。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二、劳动的分类(一)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每个普通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对称,是指需要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要获得这些技术专长,需受到一定的培训与训练。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二、劳动的分类(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是劳动者以大脑神经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其主要特征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中运用的是智力、科学文化和生产技能,故也被称为“智力劳动”。体力劳动是劳动者以运动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主要是人的体力支出,是人体生理力量、物质力量有效发挥的过程。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二、劳动的分类(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泛指人们在生产商品时所进行的具体劳动,如农民种庄稼、鞋匠制鞋等。具体劳动产生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即为抽象掉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决定着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所需劳动的社会属性。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二、劳动的分类(四)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个别劳动,通俗来讲是个人“自产自销”的劳动,即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的个人生活需要而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付出的劳动。社会劳动,通俗来讲就是“自产他销”的劳动,即生产者为了满足他人的社会生活需要而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付出的劳动。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三、劳动与人类(一)劳动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劳动与人类起源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劳动的探源可知,因为有了劳动,人类能从芸芸众生的自然界中独立出来。因为有了劳动,人类从低级走向了高级,从愚昧走向了文明,从原始走向了现代。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三、劳动与人类(一)劳动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劳动与人类社会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发展了人类历史。没有劳动,人类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一切的政治、经济、文化文明,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没有劳动的基石,人类整个社会历史的巨塔将会轰然倒塌。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三、劳动与人类(二)人类推动劳动发展1.劳动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劳动的主体,是劳动活动中唯一主观的、能动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带动劳动的全面迭代。正是人类将知识与智慧一代代接续传承与发扬光大,才从根本上推动了劳动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三、劳动与人类(二)人类推动劳动发展2.劳动工具的全面升级劳动工具在劳动主体与劳动对象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是生产资料中最基本且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分经济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人类文明历经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而引发迭代升级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劳动工具的改变。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三、劳动与人类(二)人类推动劳动发展3.劳动形态的全面转型劳动形态劳动者劳动组织形式劳动工具劳动特征手工劳动人是劳动的主体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简单的劳动工具(经历了由石器、青铜器到铁器的变化)依靠体力与简单工具的配合机器劳动人主导生产过程,人机分工完成生产任务社会化大生产,劳动者分工协作复杂化的劳动工具(经历了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变化)机器承担了简单、重复且繁重的劳动任务,取代了部分人的劳动智能劳动人设计生产过程,机器自动完成生产任务组织形态多元,虚拟化生产组织成为主流智能化的生产工具(经历了从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的变化)人主要依靠智力从事设计或指挥,劳动任务由机器自主完成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四、新时代下的劳动观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基于劳动本源论的哲学视角。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视角。基于劳动精神论的伦理学视角。基于劳动保障论的公共管理学视角。基于劳动主体论的政治学视角。第1节劳动与人类发展目录01劳动与人类发展0302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劳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体系构建一、为何要开展劳动教育(一)开展劳动教育的紧迫性第一,劳动教育被弱化。第二,劳动教育被异化。第三,劳动教育被扭曲化。第2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一、为何要开展劳动教育(二)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指导原则。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紧紧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用劳动托起中国梦。第2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一)劳动教育的内涵一是从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等;二是从能力上,要通过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第2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二)劳动教育的目标1.思想层面目标其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其二,要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其三,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第2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二、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二)劳动教育的目标2.能力层面目标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不仅要做到“专”,还要做到“全”。所谓专,就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专业方向与职业规划,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掌握细分劳动专业领域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谓全,就是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以及与劳动相关的劳动法律、劳动保护以及劳动健康等多方面的辅助知识,做到“又专又全”。第2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三、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途径(一)劳动教育的内容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主要是从个人与家庭维度出发,侧重于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渐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劳动品质与劳动习惯。生产劳动教育主要是从学校维度出发,侧重于通过学练结合,有效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服务性劳动教育主要是从社会维度出发,侧重于通过躬身实践,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劳动幸福感与获得感。第2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三、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途径(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第一,要开发资源、构建体系,夯实劳动教育基础。第二,要由此及彼、凝聚共识,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第三,要体脑结合、与时俱进,推动劳动教育创新。第2节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目录01劳动与人类发展0302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路径劳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体系构建一、劳动科学理论的发展劳动科学理论,最初是从经济学视角加以研究的,被称为劳动经济学。以劳动经济学为基础,围绕人和劳动的核心议题,后又逐步扩展至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范畴。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构建劳动科学的学科体系。2009年,劳动科学一级学科专家认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第3节劳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体系构建二、劳动科学体系构建其一,如果根据科学总体概念进行划分,可以将劳动科学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即带有自然科学属性的劳动学科系统和带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的劳动学科系统。其二,如果根据各门学科的基本属性进行划分,可以将劳动科学视域下的各门具体学科按其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相应地划分为三类。第3节劳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体系构建二、劳动科学体系构建第3节劳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体系构建三、劳动科学的发展劳动无止境,劳动科学的发展也无边界。劳动科学作为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进一步汲取各学科之所长,规范自身之范式,丰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省永昌县第四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高考仿真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营口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英语试卷含解析
-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5届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 住宅楼水电维修合同范例
- 购房合同范例英文
- 设计装饰合同模板
- 车库买卖合同2
- 酒店保洁工合同范例
- 学习培训类APP产品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
- 学校小农场打造方案
- 客服招聘策划方案
- 临床护理问题分析
- 机电安装工程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方案
- 行政组织学课件
- 人工智能导论实训报告总结
- 手术室中的急救药物管理与应用
- 2024年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广西北部湾港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业务系统运维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