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与狂犬病毒知识课件_第1页
HIV与狂犬病毒知识课件_第2页
HIV与狂犬病毒知识课件_第3页
HIV与狂犬病毒知识课件_第4页
HIV与狂犬病毒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逆转录病毒(Retroviridae)12RNA肿瘤病毒亚科HTLT-I、II、V型慢病毒亚科HIV泡沫病毒亚科人类泡沫病毒为一组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

正反转录亚科泡沫反转录病毒亚科3共同特性1、有包膜的球状病毒,直径80-120nm2、基因组为两条相同的正链RNA3、含反转录酶和整合酶4、基因复制时通过DNA中间体与细胞染色体整合5、具有gag、pol、env的基因6、出芽方式释放4

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AIDS,1983年首次被分离,1986年正式命名,分HIV-I和HIV-II型。6(一)形态结构

球形,RNA病毒,直径为100-120nm。有一致密的圆柱型核心有包膜及刺突衣壳由gp24结构蛋白组成,具有高度特异性,是确定HIV感染的指标。一、生物学性状78刺突gp120(与CD4分子结合)跨膜蛋白gp41(介导膜融合作用)内膜蛋白(基质蛋白):P17衣壳蛋白(P24)核衣壳蛋白(P7、P9)反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ssRNA×2核衣壳及核心包膜env基因编码gag基因编码pol基因编码HIV的结构HIV结构模式图脂双层膜gp120gp41p24衣壳蛋白p17内膜蛋白P7、P9核衣壳蛋白反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910(二)基因组结构由两条拷贝的单股正链RNA在5ˊ端通过氢键结合而形成的二聚体。基因组全长约为9.2kb。从5ˊ末端至3ˊ末端依次排列为LTR、gag、pol、env、LTR,其次还包括6个调节基因,即tat、rev、nef、vif、vpr、vpu。LTR称为长末端重复序列。三、病毒的复制过程1112(四)培养特性

HIV仅侵犯表面带有CD4分子的细胞,实验室常用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或用患者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病毒。动物实验多用黑猩猩。13(五)抵抗力弱在液体或血清中,56℃10min灭活病毒,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50%乙醚、0.5%来苏处理5′灭活20-22℃可存活7d在冷冻血制品中,须68℃加热72h才能灭活14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传播途径:1、性接触2、血液传播3、垂直传播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及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15CD4分子是其主要受体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CR5是其辅助受体

HIV的主要靶细胞是CD4+的辅助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过程:gp120先与CD4分子结合,再与辅助受体结合,使gp41分子构型改变→导致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穿入

(二)致病机制进入细胞T4(CD4+)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人HeLa细胞转染CD4抗原的人HeLa细胞没有感染感染16171、HIV对CD4+T细胞的损伤导致CD4+T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CTL的直接杀伤作用,HIV抗体介导的ADCC作用,NK细胞的杀伤作用,使CD4+T细胞大量减少;诱导CD4+T细胞凋亡;HIV复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抑制细胞正常的生物合成;HIV的超抗原作用。182、HIV对其他细胞的损伤B细胞:功能异常,出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含量增高。单核巨噬细胞:是储存和运送HIV的主要细胞,病毒随细胞游走向肺和脑等组织扩散。同时,感染的巨噬细胞丧失吞噬和诱发免疫应答功能。淋巴细胞微循环是HIV感染的建立与播散的理想场所。神经细胞:HIV感染脑组织中的小神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导致HIV脑病、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炎和严重的AIDS痴呆症。

巨噬细胞可通过两种途径导致感染CD4Fc受体HIVgp120结合巨噬细胞表面的CD4抗原巨噬细胞通过Fc受体与抗gp120抗体病毒复合物中的抗体的Fc段结合,发挥调理吞噬作用将病毒摄取HIVgp120HIV抗-gp1201920

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免疫缺陷

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

CD4+/CD8+比例倒置

体液免疫早期:因多克隆激活Ig↑,出现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晚期:抗体应答能力↓21原发感染、慢性感染和激发原发感染:HIV初次感染→V大量复制和扩散→急性感染症状(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等)

慢性感染:(3-5年)HIV潜伏/继续少量增殖少量释放→临床潜伏期(无症状,血中不易检出HIV)激发:各种因素诱导下,HIV大量增殖→免疫系统进行性损害→艾滋病22(三)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期常在感染后2~4周开始,表现为发热、嗜睡、咽痛、全身淋巴腺病和躯干皮肤出现斑丘疹。白细胞增多,但CD4+T细胞数正常。约2周左右,症状自行消退,但能检出的病毒血症可持续8~12W。病毒可广泛向全身淋巴组织播散。23无症状感染期

可持续10年左右。病人一般无症状。病毒血症低下和缺乏,但HIV感染细胞在淋巴结中持续存在,并进行大量病毒复制。一旦CD4+T细胞发生增殖性感染,最终导致T细胞大量丧失,引起免疫缺损。此期病人血清中虽有抗病毒抗体,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24艾滋病相关症状期(ARC)早期约50%的人出现持续性低热、盗汗、全身倦怠、体重下降、腹泻等前驱症状,酷似结核;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及阴道感染性炎症;反复出现多型性痒疹、疱疹或软疣;不明原因的骨髓衰竭伴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各种传染病。25免疫缺损期

即AIDS期。在病人血浆中,能稳定检出高水平的HIV。CD4+T细胞明显下降,免疫力下降导致机会致病菌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较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有:真菌、细菌、病毒。AIDS相关肿瘤有:非Hodgkin淋巴瘤和Hodgkin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Kaposi肉瘤等。

26合并机会感染与肿瘤

卡波济氏肉瘤鹅口疮27艾滋病病人与卡波氏肉瘤上腭下腭282930(四)机体对HIV感染的免疫应答HIV感染可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

P24抗体下降是临床症状出现的开始。感染能使机体丧失免疫应答能力以及HIV抗原性的改变均可逃避免疫清除作用。31三、微生物学检查

检测病毒抗体

ELISA法、乳胶凝集试验,可作为常规筛选手段,有一定的假阳性。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抗P24和抗gp120可确证HIV感染

检测病毒核酸或抗原

RT-PCR法测病毒的核酸,ELISA法测病毒的抗原P24

病毒的分离32四、防治原则综合措施——鸡尾酒疗法目前尚缺乏理想的疫苗,原因是HIV的包膜糖蛋白高度易变性重在预防33第二节人类嗜T细胞病毒共有两种型别

HTLV-IHTLV-IIHumanT-cellLymphotropicVirus34能感染CD+T细胞导致T细胞白血病1、生物学特性:100nm大小球型颗粒有包膜,表面含有gp120特异性蛋白与CD4+结合核心为+ssRNA,含逆转录酶HTLV-I和HTLV-II基因组的同源性几近50%352、致病性传播途径: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垂直感染致病机理:感染CD4+T细胞所致疾病:HTLV-IT细胞白血病HTLV-II慢性CD4+淋巴瘤36第二十四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虫媒病毒是一大类以吸血的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我国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37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

1、病毒呈小球形,中心为(+)ssRNA。2、有包膜,包膜上有糖蛋白刺突,衣壳为20面体对称3、病毒对热、脂溶剂敏感。4、节肢动物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5、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主要引起发热、脑炎、出血热、全身感染。38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934年在日本首先分离出此病毒。为了和甲型(昏睡型)脑炎相区别,故命名为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Bencephalitisvirus)。我国将其定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typeBencephalitisvirus)。病毒通过蚊子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目前国内除西藏、青海、新疆3省(区)外,其他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省)均有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39(一)生物学特性单正链RNA衣壳二十面立体对称,有包膜,包膜上有二种结构蛋白:

E镶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有血凝性

M位于包膜的内面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

40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41流行病学传播媒介--------三节吻库蚊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禽(幼猪)

动物蚊→人的传播环节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42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乙脑呈高度散发性43致病机制带毒蚊虫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节内增殖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初次病毒血症突破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流感样综合症二次病毒血症顿挫感染(轻型全身感染)44临床特点体温常在40℃左右剧烈头痛、呕吐,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重型可出现呼吸衰竭恢复期常有后遗症,如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45免疫性可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感染后5~7天出现IgM,为中和抗体免疫力稳定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免疫力46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尸检或以延髓穿刺取脑组织制成悬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接种乳鼠脑内或做细胞培养,可作回顾性诊断

血清学检查可用HI试验、ELISA等方法47乙脑的防治灭蚊防蚊人群免疫灭活疫苗对象主要为流行区9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幼猪免疫

48登革病毒(denguevirus)登革病毒(Denguevirus)感染引起登革热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49生物学性状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nm)单正链RNA50致病机制带毒伊蚊叮咬网状内皮系统增殖病毒血症普通型出血/休克型51流行病学储存宿主:人和猴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

伊蚊

52临床表现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登革热发热骨、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轻型、典型、重型)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53登革出血热(Denguehemorrhagicfever)皮下出血54预防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55森林脑炎病毒生物学性状与乙脑病毒相似蜱是传播媒介也是储存宿主在我国东北和西北林区曾有流行林区工作者应接种疫苗病后免疫力持久56第二节出血热病毒出血热病毒主要引起发热、皮肤黏膜及不同脏器出现,可伴有低血压和休克等。常见的包括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等。57汉坦病毒(hantavirus)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及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的病原体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58生物学性状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单负链RNA,分为L、M、S三节段

59其它生物学特性病毒型别据基因序列和抗原性可分为14个型别我国流行的是汉坦病毒和汉城病毒抵抗力

对酸(pH3)和丙酮、氯仿、乙醚等脂溶剂敏感56~60℃30分钟可灭活病毒60传播途径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我国各疫区HFRS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可能的途径有3类5种

动物源性传播(呼吸道、消化道、伤口)虫媒传播(厉螨)

61流行特点疫源地遍及世界五大洲我国是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本世纪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发现此病80年代中期以来,年发病人数超过10万,病死率为3~5%,有的地区高达10%分地区性和季节性62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潜伏期一般为两周左右,起病急,发展快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63免疫性G1和G2糖蛋白刺激产生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起主要作用)N蛋白刺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也有重要作用免疫力牢固

64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汉坦病毒属的辛诺柏病毒为病原体常引起双侧肺弥散性浸润、间质水肿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65微生物学检查1病毒分离2检测特异性lgM抗体3检测特异性lgG抗体4检测血凝抑制抗体66预防与治疗灭鼠、防鼠注意个人防护67新疆出血热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病毒结构、培养特性、抵抗力与汉坦病毒相似抗原性、致病性及传播方式与汉坦病毒不同68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于有硬蜱活动的荒漠和牧场野生啮齿动物(牛、羊、马、骆驼等)是储存宿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4~5月为流行高峰潜伏期7天左右,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疼痛、出血及中毒症状病后免疫力牢固69第二十五章疱疹病毒

(Herpesviruses)共同特点:1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核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2在感染细胞核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3经垂直或水平传播,可形成增殖感染和潜伏感染;潜伏和复发感染是疱疹病毒的突出特点。70病毒亚科潜伏细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α神经元细胞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α神经元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SV)α神经元细胞EB病毒(EBV)γB淋巴细胞巨细胞病毒(CMV)β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人疱疹病毒6,7型β淋巴组织人疱疹病毒8型γ71第一节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simplevirus,HSV)72流行病学人群感染率高,通常分为原发感染、潜伏感染和先天性感染,广泛存在潜伏感染病人和健康带毒者是传染源密切接触与性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HSV-1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HSV-2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73原发感染

多发生于6个月~2随的婴幼儿和无特异性抗体的学龄前儿童。HSV-1的原发性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以龈口炎最多见;HSV-2的原发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74唇疱疹75潜伏感染和复发HSV—1: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HSV—2:骶神经节复发性局部疱疹7677先天性感染垂直传播或分娩时感染78免疫性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细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

79防治原则预防

避免同患者接触防止医院内感染剖腹产预防新生儿感染HSV有致癌可能性,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宜用于人体包膜蛋白(提纯的gG、gD)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多肽疫苗治疗

国内用HSVgCgD单克隆抗体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取得显著疗效无环鸟苷(ACV)对疱疹病毒选择性很强的药物80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时发现,故名主要侵犯B细胞81EBV非增殖性感染包括:

潜伏感染恶性转化

潜伏感染相关抗原

EBV核抗原(EBNA)

感染和转化的B细胞核内均可检出

潜伏感染膜蛋白(LMP)

潜伏感染B细胞的表面抗原82EBV的增殖性感染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EBV早期抗原(EA):

非结构蛋白,具DNA多聚酶活性

EBV衣壳抗原(VCA):

与病毒DNA组成EBV的核衣壳

EBV膜抗原(MA):

EBV的中和抗原(gp320)83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我国3~5岁儿童感染率达90%以上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84所致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8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可杀伤表面有EBV抗原表达的B细胞)86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5~12岁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BL病人血清均含E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87鼻咽癌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EBV与鼻咽癌

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VCA和EA)的lgG和lgA抗体病情好转后,这些抗体的滴度也随之下降88微生物学检查EBV分离培养困难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血清学诊断

1)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检测病毒VCA-IgA或EA-IgA抗体,滴度≥1:5~1:10有诊断意义

2)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89防治原则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gp320和HBsAg的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90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91VZV的基本性状基本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对一般实验动物不敏感,在人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92水痘(ChickenPox)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2~3周潜伏期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93带状疱疹(Shingles)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94微生物检查及防治水痘一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典型,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学诊断VZV减毒活疫苗预防水痘感染和传播有良好效果治疗可用无环鸟苷、阿糖腺苷和高剂量干扰素95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核内包涵体呈“猫头鹰眼”状96CMV的包涵体97致病性通常呈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有临床症状可长期带毒形成潜伏感染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等传播途径有接触感染、先天感染、血源性感染、性感染等98所致疾病

初次感染多在2岁以下,多呈隐性或潜伏感染。病毒可经口腔、胎盘、产道、哺乳、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多途径传播。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的感染输血感染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

99免疫性主要是细胞免疫100微生物学检查巨大细胞及核内嗜碱性包涵体ELISA检测lgM抗体和lgG抗体,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101治疗与预防丙氧鸟苷(ganciclovirDHPG)有防止CMV扩散作用耐丙氧鸟苷的CMV感染可选用磷甲酸钠,但效果比前者差CMV病毒活疫苗致癌潜能的问题有待解决CMV包膜糖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是研究的方向102第二十六章

其他病毒及朊粒103第一节狂犬病毒(RabiesVirus)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1041.形态结构:形态:子弹状,一端圆形,另一端平凹,宽75-80nm,长140-180nm。一、生物学性状结构:中心:(-)ssRNA、核蛋白、多聚酶、基质蛋白衣壳:螺旋对称包膜:脂蛋白

105衣壳为螺旋对称,有包膜,其表面有刺突(G蛋白)与病毒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