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儒家“礼”的内涵及其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摘要:虽然我们所处的是开放性的时代,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礼”是一个思想内涵深刻的概念,同时它也影响着中国人性格的塑造与形成。关键词:儒家;礼;性格一、礼学的含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涉及的礼的层次是不同的。小的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而大的则指一切典章制度,还有高于一切典章制度的伦常。礼没有确切的含义,礼学所指也往往不同。礼学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狭义的是指礼经学,而广义的礼学包括礼经学、礼仪学和礼论。二、礼的产生对于礼的产生最典型的儒家的“礼因人情”说。那么,人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在先秦至汉代,人们所注意到的人情有两个方面,一是与基本生存相关的“大恶”与“大欲”,这一观点以《礼记·礼运》为代表,《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礼运》谓情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但又说欲与恶是人心之大端,可知在七者当中,欲与恶是主要方面。人之大恶者,死亡贫苦;人之大欲者,饮食男女。把握了这一点,就可以为政,就可以取之施之、夺之予之以牧民,这种看法与《尚书·洪范》之所谓“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的说法在取向上一致,这种看法应该有着较为久远的基础,《诗·小雅·天保》:“民之质矣,日用饮食。”质者,本真也,情实也。获得对人生的这种理解是施政的认识前提。先秦时期人们所讨论的“人情”,还有一个方面是人的道德倾向,礼学家们把这个方面也称为人情。《礼记·问丧》:“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至于“父在不敢杖”、“堂上不杖”、“堂上不趋”等皆是“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是所谓情者,皆具有明显的文化道德倾向。情与礼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按照礼学家们“托古改制”的说法,礼是先王依据人情而创立的。上古圣人创造文明的说法在先秦很普遍,按照这种观点,礼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生活的基本规范,当然也是由圣人或先王所创立,而圣人或者先王制礼的依据是什么呢?是人情。三、礼的内涵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道德、政治的最高理想,而“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具体来说,“礼”既是帮助个体克己以修心的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仪节形式,还是使国家臻于至治的政治制度,所以他说:“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仲尼燕居》)孔子“礼”的思想是在周礼的基础上损益而成的,并为后世所继承和实践。对于当代社会,它还有没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呢?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孔子之“礼”(下称“孔礼”)的准确内涵,纠正人们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匡亚明认为,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为后代的儒学社会所继承、实践和继续改造的礼,“是封建社会把等级森严的尊卑、贵贱、亲疏等政治的宗法的关系加以规范化的准则与仪式”。孔礼富有一种“变化”的特性,所以它并不等同于维护奴隶制度的周礼。产生于奴隶社会的它既然不是奴隶制度的专属品,更不可能成为封建制度的专属品。孔礼之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被尊崇,是因为它拥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其中既有因其“变化”的特性而不断“损益”的成分,又有真理性的恒久不变的部分,而这具有真理性的一部分,才是其核心部分和精华所在。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孔礼的多层次内涵,以寻绎出真理性、永恒性的部分。孔礼的内涵,可分述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礼仪形式。我国古代有“五礼”(吉、凶、军、宾、嘉)、“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九礼”(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之说。这些礼仪涵盖了伦理、社交、外交活动等诸多方面,与当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是十分重视礼仪的,他同宰我关于“三年之丧”的争论,以及教育儿子学“礼”的言论,足以反映这一点。《论语·乡党》更是详细地记载了孔子从日常活动到朝会、出使时的种种守礼行为,充分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对礼仪形式的重视。物易时移,现代人的生活与古人已经相去甚远,古代礼仪形式的内容大部分“尊尊”、“亲亲”的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使得中国人存在严重的等级观念,他们看重人得等级区别。古代的中国,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君臣,父子,夫妻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制度就是一种等级制度。在婚姻嫁娶中都要讲究门当户对,这就是一种等级观念的体现。虽然这种礼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它同时也使得中国人形成了尊老爱幼的性格。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国人对尊者的推崇形成一种崇尚权威,卑躬,谦虚的性格,并且特别能自律忍耐。宗法观念使得中国人群体凝集力特强,特别是使家族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是,在儒家礼中,男女有别的观念却使得中国的妇女性格和地位都边缘化。儒家礼教思想对妇女社会活动范围加以限制,女子必须“三从四德”这点也使得妇女对自身男尊女卑观念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基于上述观念的形成,中国女子的性格普遍比较温和,对男子有一定的依赖感,并且特别注重贞洁。儒家礼看重学问,人的才识。所以中国人比较注重学问,富于智慧。儒家的文化既是治家文化,也是治国的文化。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他在《大学》第一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一方面把做人的思想、治家的文化与治吏的思想、治国的文化联系起来,认为,“治国、平天下”要从“修身、齐家”开始,其顺序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另一方面又把“修身”与“致知”联系起来,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即治国者要注意学习,知书才能达理,达理才能修身,修身才能治家,治家才能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这也使得中国人讲究修生养性。儒家礼已经在中国成为一个伦理的范畴,礼是中国人特别重视伦理道德,它不仅要求人们要尊敬长辈、老者,爱护幼小,诚实友善,同时还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遵循道德规范的过程,就是“克己复礼”的过程。“克己复礼”并不是程朱所认为的“存天理、灭人欲”,而是克制自己的“低下”欲望,使言行合于道德规范,最后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因此,中国人特别能忍让,特别能自律。儒家文化是我们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它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能传承下来并未世人所继承和发扬,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儒家文化不仅在古代起到了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在现代,它依然使人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并且它需要我们继续将它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让它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璀璨的一页。参考文献孙凤,《解读先秦儒家礼学思想》,2009.07金尚理,《试论儒家的“礼因人情”说》,2004.第六期《甘肃社会科学》廖永林,《先秦儒家礼制中的亲亲之情与政治制度建构的背反》,2010.12.28张义明,《“礼”的文化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自动扶梯链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自动催化镀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脂质检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耐腐蚀脚轮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聚羧酸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聚异氰酸酯固化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美容橄榄油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组合式电视台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祥云平台施工方案
- 2025-2030中国立地式饮水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两带来范文(通用十六篇)
- 综合录井仪工作原理演示教学课件
- 小学三年级诗词大会初赛比赛题目课件
- 房建监理大纲(共114)
- 国际工程招投标流程图
-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物资消耗定额
- 液化气站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试题
- 经济法实用教程(理论部分)(第八版)(何辛)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 532近代前夜的危机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专家意见表
- (精心整理)朱德熙_说 “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