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1 文言文断句(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1 文言文断句(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1 文言文断句(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1 文言文断句(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考点11 文言文断句(题组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考点十一文言文断句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君不能施其爱育,亲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即生口腹,亦当使如鱼虾之饮水,蜩螗之吸露,尽可滋生气力,而为潜跃飞鸣。若是,则可与世无求,而生人之患熄矣。乃既生以口腹,又复多其嗜欲,使如溪壑之不可厌。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吾辑是编而谬及饮馔,亦是可已不已之事。其止崇俭啬,不导奢靡者,因不得已而为造物饰非,亦当虑始计终,而为庶物弭患。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特禽兽昆虫无噍类,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蔬食第一》,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B.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C.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D.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及(太宗)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使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征至磁州,遇前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锢送诣京师。征谓副使李桐客曰:“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且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宁可虑身,不可废国家大计。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罪,则信义所感,无远不臻。古者,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况今日之行,许以便宜从事,主上既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即释遣思行等,仍以启闻,太宗甚悦。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破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好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有删改)2.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B.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C.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D.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是,(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记室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致死于我。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收,道衡之子也。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皆曰:“吾兵疲老,世充凭守坚城,未易猝拔。建德席胜而来,锋锐气盛,吾腹背受敌,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世民曰:“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若不速进,贼入武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何弊之承?吾计决矣。”通等又请解围据险以观其变,世民不许,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齐王元吉围守东都,亲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时正昼出兵,历北邙,抵河阳,趋巩而去。王世充登城望见,莫之测也,竟不敢出。(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B.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C.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D.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白公胜得荆国①,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目而禽白公。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予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遗之壶饭而加璧焉。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宜若曰:“王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之也。”屈子曰:“将奈何?”吴起曰:“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逆之至也。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惑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曰:“予不若敦爱而笃行之。”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王击之。”王俯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落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注】①白公胜:辛姓,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荆国:楚国。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B.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皆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C.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裔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D.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文言文阅读考点十一文言文断句解析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君不能施其爱育,亲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即生口腹,亦当使如鱼虾之饮水,蜩螗之吸露,尽可滋生气力,而为潜跃飞鸣。若是,则可与世无求,而生人之患熄矣。乃既生以口腹,又复多其嗜欲,使如溪壑之不可厌。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吾辑是编而谬及饮馔,亦是可已不已之事。其止崇俭啬,不导奢靡者,因不得已而为造物饰非,亦当虑始计终,而为庶物弭患。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特禽兽昆虫无噍类,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蔬食第一》,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B.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C.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D.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反复推敲思考,不能不把这件事的错归咎到造物主身上。我也知道造物主在这件事情上,未尝不悔恨自己犯了错误,但是事实已经定型成了规则,难以改变,只能继续纵容这种错误。唉!制定规则在刚开始要慎重,不可以草率确定。“不能不于造物是咎”,宾语前置句,“是”提宾的标志,“造物”作“咎”的前置宾语,本句不可断开,排除CD;“但以制定难移”,“但”表转折,断句的标志,其前应断开,排除A。故选B。参考译文:我看人的全身,眼耳鼻舌,手足躯体,每一件都不可以缺少。那如果说尽可以不造但又不得不造的,于是成为万古以来人的生活累赘的,只是嘴巴和肚子两件事物了。嘴巴和肚子具备了,为了生计的操劳就多了;生计的操劳多了,奸险、欺诈、虚伪的事情就(跟着)出现了;奸险、欺诈、虚伪的事情一出现,那么刑罚就不得不设置了。君王不能实施他的仁爱教育,父母亲人不能满足恩宠家人,造物主喜欢生命,却也不得不违逆自己的心意,都是当初造人的时候不够完善,多给了人类这两样累赘东西。草木没有嘴巴和肚子,未尝不能生长;山石土壤不用饮食,也没听说不生存的。什么情况唯独使人类的形状特别,多给予了嘴巴和肚子呢?就算人生有嘴巴和肚子,(造物主)也应当让人类可以像鱼虾饮水、蝉吸露水一样轻松,(让人类)完全可以滋生气力,跳跃鸣叫。如果像这样,那么人也可以与世无求,而活着的人的忧患就可以消除了。然而造物主让人类生了嘴巴和肚子之后,又使得人类多了嗜好和欲望,让它们像沟壑一样无法满足。从而导致人的一生(需要)竭尽全身的力气,供给嘴巴和肚子中的(其中)一个的消耗都还不够!我反复推敲思考,不能不把这件事的错归咎到造物主身上。我也知道造物主在这件事情上,未尝不悔恨自己犯了错误,但是事实已经定型成了规则,难以改变,只能继续纵容这种错误。唉!制定规则在刚开始要慎重,不可以草率确定。我写这本书谈到饮食,本来也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出发点是崇尚节俭,不倡导奢靡,因此不得已来替造物主掩盖过失,也是考虑到大局,为百姓消除忧患。如果为了表现个人的聪明,而引起千万人的饮食嗜欲,那么不仅禽兽和昆虫会灭种,而且我担心嗜欲的风气一开,一天比一天严重,怎么知道不会出现易牙那样的人,烹子求荣,或出现杀死婴儿来向权贵献媚的,就像重蹈隋朝灭亡情形的事啊!一错怎能再错?我不敢不把造物主造人的过错,当作前车之鉴。音乐上,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声乐,因为这是贴近自然。我觉得饮食上的道理,制作精细的肉不如普通肉,普通肉不如蔬菜,也是因为逐渐贴近自然。穿着草衣吃素食,是上古时代的民风,人们能够远离肥腻的东西,吃蔬菜并认为它很好。肚里装的都是蔬菜,不去吃鲜美的肉食,这好像跟伏羲时代的人一样,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这与崇尚古玩是同一个道理。在当世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抛弃尊古的美名,而特意把这种做法当作异端的教条,说佛法是这么说的,这就荒谬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及(太宗)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使安辑河北,许以便宜从事。征至磁州,遇前宫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锢送诣京师。征谓副使李桐客曰:“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且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宁可虑身,不可废国家大计。今若释遣思行,不问其罪,则信义所感,无远不臻。古者,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况今日之行,许以便宜从事,主上既以国士见待,安可不以国士报之乎?”即释遣思行等,仍以启闻,太宗甚悦。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破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好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有删改)2.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B.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C.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D.吾等受命之日/前宫/齐府左右皆令赦/原不问/今复送思行/此外谁不自疑/徒遣使往/彼必不信/此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答案】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从我等保全性命之时,隐太子东宫、齐王府左右的人,都命令赦免不再追究。现在又押送李思行,这样做其他的人谁还再相信皇上的诏令而不疑虑呢?朝廷派我们安抚山东,人们一定不会相信,这就是所谓的很微小的疏忽,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赦原”是固定短语,“赦免、赦宥”之意,且“赦原不问”是“令”的内容,不可断开,排除AD;“徒遣使往彼必不信”,“彼”是“必不信”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参考译文:等到太宗即位以后,提升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钜鹿县男,派他去安抚河北。魏征到了磁州,遇到隐太子的千牛李志安、齐王的护军李思行被囚禁着送往京师。魏征对副使李桐客说:“自从我等保全性命之时,隐太子东宫、齐王府左右的人,都命令赦免不再追究。现在又押送李思行,这样做其他的人谁还再相信皇上的诏令而不疑虑呢?朝廷派我们安抚山东,人们一定不会相信,这就是所谓的很微小的疏忽,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况且有关国家利益,明白了没有不去做的,宁可自己承担责任,也不能损害国家大计。现在如果释放李思行他们,不再追究他们的罪责,那么信义的感召就会远达天下。古时大夫出使,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就可以自己做主。况且我们这次出使,皇上给予我们灵活行事的权力,皇上既然对我们以国士相待,我们怎能不以国士相报呢?”副使同意,立即释放了李思行等人,并上书呈报皇上,太宗非常高兴。太宗刚继承皇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把魏征召到卧室里,询问治国施政的得失。(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绝不会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上头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人心涣散,怨言四起,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放纵取乐贪图安逸。”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也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好国家的要领,詹何却用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来回答。楚庄王再问他治理国家该怎么办,詹何说:‘没有听到过自身治理好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实在符合古人的道理。”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昏暗君主?”魏征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到天下大乱、百姓背叛,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还是不知道。因此,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阻塞蒙蔽,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魏征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已经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还仍然不停,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定陷入危亡的境地,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慎之才是。”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是,(窦)建德遗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其锋。郭孝恪曰:“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记室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即日之患,但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大众,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致死于我。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转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兵无日,混一之期,殊未有涯也。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世民善之。收,道衡之子也。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皆曰:“吾兵疲老,世充凭守坚城,未易猝拔。建德席胜而来,锋锐气盛,吾腹背受敌,非完策也。不若退保新安,以承其弊。”世民曰:“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若不速进,贼入武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何弊之承?吾计决矣。”通等又请解围据险以观其变,世民不许,中分麾下,使通等副齐王元吉围守东都,亲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时正昼出兵,历北邙,抵河阳,趋巩而去。王世充登城望见,莫之测也,竟不敢出。(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B.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C.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D.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答案】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王世充被困危急,马上就要成为阶下囚,窦建德远来救助他,这是老天要郑夏两国都灭亡啊。我们应该占据武牢之险阻挡他们,乘机而动,必定能打败他们。“建德远来助之”中“建德”作主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B。“破之必矣”中“必矣”是修饰“破”的,加重肯定语气,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故选D。参考译文:起先,窦建德写信给秦王李世民,请求唐军退到潼关,把占领的郑国土地归还给王世充,大家像过去那样和好。李世民集中将佐商议这件事,大家都说应该避开敌人的锋芒。郭孝恪说:“王世充被困危急,马上就要成为阶下囚,窦建德远来救助他,这是老天要郑夏两国都灭亡啊。我们应该占据武牢之险阻挡他们,乘机而动,必定能打败他们。”记室薛收说:“王世充保守占据东都,府库充实,他带的都是江、淮一带的精兵锐士,眼下的困难,只是粮食罢了。因为这一原因,才被我们牵制,使他求战不能,固守也难以长久。如今窦建德亲率大军,自远方赶来救援,也一定是带了他所有的精锐士卒,想置我们于死地。如果放任他到达这里,两方面的敌人会合在一起,把河北的粮食运来接济洛阳,那么这场战争就刚刚开始,停战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统一天下的日子,就遥遥无期了。现今应当分兵包围洛阳,深挖沟,高筑墙,王世充如果出兵,我们多加小心,不与他交战。大王你亲自率领勇敢善战的士兵,首先占据成皋,训练部队,等待窦建德到来。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克敌制胜。打败窦建德后,王世充自然失败,不过二十天,这两个人就会被我们擒获了。”李世民认为这一建议好。薛收是薛道衡的儿子。萧瑀、屈突通、封德彝都说:“我们的部队疲惫劳乏,王世充凭借坚固的城池防守,不容易很快攻破。窦建德乘胜席卷而来,锋芒锐利,气势强盛,我们腹背受敌,这并不是完美的策略。不如撤退保新安,找他们的漏洞攻打。”李世民说:“王世充损兵折将,粮食又吃尽,上下离心离德,不需多少力量,就能打败他。窦建德刚打败孟海公,将领骄傲,士兵疲惫懒惰。我们占据武牢,等于扼制他的咽喉,他如果冒险与我们争锋,我们攻取他也十分容易。如果他犹豫不决不与我们争战,十天半月间,王世充首先就会溃败。东都城破,我们兵强马壮,气势自然倍增,一举两得,就在这次行动了。如果不尽快进兵,敌人一旦进入武牢,其他各城又都是不久前才降附我们的,必定难以坚守。两贼合力拼争,气势自然强大,哪里还有什么漏洞可找?我的决心已定了。”屈突通等人又请求解除洛阳之围,占据险要地势,等待形势的变化,李世民不答应。于是分开兵力,让屈突通等人作为齐王李元吉的副手坚持包围东都,李世民率领精兵勇士三千五百人向东赶往武牢。从正午时出兵,经过北邙,抵达河阳,向巩县的方向赶去。王世充在城上远远看见,但不知唐军的意图,也不敢出去交战。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白公胜得荆国①,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目而禽白公。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予何不先加德焉?”厘负羁遗之壶饭而加璧焉。重耳受其饭而反其璧。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厘负羁之里。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宜若曰:“王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之也。”屈子曰:“将奈何?”吴起曰:“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逆之至也。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惑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子曰:“予不若敦爱而笃行之。”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请王击之。”王俯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闻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落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注】①白公胜:辛姓,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荆国:楚国。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B.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皆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C.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裔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D.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答案】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阔,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哉”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哉”后断开,“王”的宾语为“人”,所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攻”的宾语为“其君”,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A。参考译文:白公胜取得楚国的政权后,不肯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分发给民众。第七天,石乙进见白公胜说:“我们得到的是不义之财,又不肯布施给民众,祸害必定会降临。”白公胜不听。第九天,叶公攻入楚都,立即将大府里的财物分发给民众,拿出军库的兵器发给人民,依意民众攻打白公胜,等到第十九天就彻底打数白公胜。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经过曹国,曹国君对他很不礼貌。曹臣厘负羁的妻子对厘负羁说:“我们的国君对晋公子重耳不礼貌,但我观察到跟随重耳公子流亡的几位都是贤人。如果重耳公子借助这些人的帮助回到晋国(执掌制政),必定会讨伐曹国,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于是厘负羁遵照妻子的话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还加上壁玉。重耳接受了稀粥而将壁玉退回,等到重耳他们返回普国并执掌朝政后,就下令讨伐曹国,在攻克曹国以后,特地命令三军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吴起任楚国的今尹,一次到魏国去,对屈宜若说:“君王任用我做楚国今尹。先生试试观察我怎么样来做好这个令尹。”屈宜若问道:”你打算怎样做呢?”吴起说:“我打算削减楚国责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损有余以补不足;精心训练军队,等待机会和各国争霸天下。”屈宜若说:“你现在要制减楚国贵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这是改变原有的制度和常规,暗中策划违逆天德的事,又好用兵器,这就是最大的倒行逆施。我听说过,不祸害别人,就不会给自己带未祸患。我早就怀疑我们的君王屡次违道天道,背离事理,怎么至今还没道受灾祸,这灾祸可能正等着你呢!”吴起听后惊惧地问:“还可以改变吗?”屈宜若说:“你不如现在真心实意地做些敦厚仁慈的事。”晋国讨伐楚国,推进九十里地还不停止。楚国的大夫们请求楚连王还击,楚庄王说:“先王在世时,晋国不敢征伐楚国。现在到了我执政,晋国却不断地征伐楚国,这是我的过错啊。”众大夫说:”前朝的大臣在世的时候,晋国不敢进犯楚国,现在轮到我们当大臣了,晋国却不断进犯我们楚国,这是我们群臣的罪过啊!请君王下令反击晋!”楚庄王听了难过得低头而泣,泪水都沾湿了衣襟,起身揖拜各位大夫。晋国人知道后议论说:“楚国的君臣争着说过失在自己身上,而且楚王还降低自己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大臣,这样的国家我们不可继续攻打下去了。”于是晋军连夜撤兵回国。所以《老子》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层辱,这才配称国家的君主。”周成王向尹佚请教为政之道说:“我要具备怎样的德行,才能使百姓亲附我?”尹佚回答说:“用民要合时宜,要恭敬顺从他们。”成王问:“如何才能这样呢?”尹佚说:“好像面临深渊,犹如行走在薄冰上。”成王说;“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佚说:”天地之阔,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民众的力量呢?”(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