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噤幽悄斡旋马前卒嘎然而止B.褪色沙砾追溯拌脚石挑拨离间C.山麓撺缀油馍暖融融怒不可遏D.凋零龟裂颠簸湿漉漉相辅相成2.(2分)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后果。(将“后果”改成“成果”)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加上“的服务”)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删去“为的是”)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技术革新,这种产品的成本下降了一倍。B.放假了,大家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C.要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水平,考生平时应多读例文、精做习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D.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他才打开了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4.(2分)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B.《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C.“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变法斗三妖”都是《西游记》里面的故事。D.《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如千里走单骑、败走麦城、水淹七军、舌战群儒。5.(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______________,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2)历史______________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3)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______________了自己伟大的性格。(4)每次出访,主席总能巧妙妥帖地援引到访国家本土话语,打破文化______________,促进文明互鉴,拉近与到访国家的距离,展示大国的形象与风采。A.恬静给予形成隔阂 B.寂静给予形成隔膜C.寂静赋予铸成隔阂 D.恬静赋予铸成隔膜6.(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潜水教练是一个长着大胡子的高大男人。他喝着口香糖,漫不经心的样子、他先告知我们,潜水训练需要6小时,要交110美元。我们点头应允,他的热情才高涨起来。B.面对这阴毒的行径和弥天谎言,周恩来同志浓眉紧蹙,怒不可遏。C.兰陵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省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D.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7.(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纨绔(kuà)锵然(qiāng)撺掇(cuān)教学相长(zhǎng)B.羁绊(bàn)龟裂(jūn)寒噤(jìn)挑拨离间(tiǎo)C.斡旋(wò)瞭望(liǎo)蛮横(hèng)戛然而止(jiá)D.襁褓(qiáng)指摘(zhāi)雾霭(ǎi)犬牙差互(cī)8.(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再故弄玄虚了,快把实情告诉我吧。B.张老师眼睛一瞪,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谁也不说话,等着听他的批评。C.这个女生受了一点委屈就饮泣吞声,真叫人受不了。D.爸爸为了这个家,整天在外辛苦工作,花天酒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爸爸。9、(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yì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苍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1)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倔强(______)不屑(______)yì站(______)(2)文中含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因噎废食”中“废”的意思是(______)A.停止,不再使用B.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C.荒芜,衰败D.残疾(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排比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10、填空。(8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C.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E.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F.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②______________,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③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④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同样面对黑暗的社会、艰难的生活,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心态。有的诗人充满入世情怀,比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并不沉浸在居破茅屋的个人痛苦里,而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感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袒露了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有的诗人充满出世精神,比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饮酒(其五)》中吟唱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梅寒(1)是一个夏日黄昏,西天的云霞像着了火。画家走在村中央那条铺满木屑的水泥路上,被深深地震撼了。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街的两边,林林总总,是形态各异的根,弯曲遒劲的,内部中空的,与山石紧紧胶着在一起的……光滑的横断面,大多已变得模糊不清,看不出根的年轮了。但只看那比圆桌面还要大的断面,就能知道,那些根的上面,曾经支撑着多少棵参天巨木。(2)那些树根是从不远处的原始森林里运出来的,运到村里来,经过那些能工巧匠的安排,一棵棵黑乎乎毫无美感的根便有了艺术的灵魂,成了都市雅人喜欢的根雕。这些,是画家从路边一位正在加工根雕的少年嘴里打听来的。(3)少年黑瘦,十五六岁的样子,却能熟练地操作手中的电锯电钻,将面前树根上多余的部分切除掉。打磨,清洗,抛光,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已渐露雏形。(4)“我们这一带现在都在做这个,没人出去打工。打工才能赚几个钱?我们一座根雕卖出去,就上十几万。”少年耳朵后面夹着一支香烟,眯起一只眼睛打量他手上的作品。“干这一行,眼睛要毒,给你一段树根,你要一眼看出它里面藏着的东西,是人是马,是虫是鱼,顺势给它们做出最好的造型,那样才会卖一个好价钱。不然,就白瞎了好树根……”面对一脸惊奇的画家,少年侃侃而谈。(5)画家听得愣住了。他想再问些什么,终究没再问下去。旁边少年的父亲,已经发出不太友好的暗示:“您看好什么没有?!看好了就谈谈……”(6)画家仓皇而逃。逃离少年和他的父亲,也逃离噪音与木屑飞溅的村。(7)那些已经成品的根雕,巨型的狮子,脑门油亮笑口常开的如来,在黄昏的余晖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们,已经不再是根,运到都市人的豪宅庭院里,摇身一变,就成了象征财富与身份的艺术品。画家却无法看到那些,或者说,他是无法忍受自己看到那些。刺耳的电锯声里,他听到一种越来越清晰的哭泣声。是根的。是那些没有了根的树的。是没有树与根的大山的。(8)画家疯了。他背着画夹逃离加工根雕的村,回到自己生活的都市。他把自己那些年所收藏的画——自己的,其他人的,一律低价出手。他把自己唯一一所栖身的房子也卖掉了。画家急需要钱,而那些钱,在外人的眼里,就是拿树叶往巨大的黑洞里填——画家要拯救森林,拯救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树。那些树,那些根,原本的命运是在深山里终老,自生自灭,而不是变成供人赏玩的根雕,置于有钱人家的屋宇庭院。(9)画家仍然画画,却不再画小桥流水枯藤昏鸦。他只画树桩。只画原始森林里那些参天的古木,被抹根锯倒,黑乎乎的树桩上,站着孤零零的鸟或者游走着几只孤单的蚂蚁……那些画,不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是他在层峦叠嶂的原始森林深处遇上的。(10)那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在那里,绵延生息了多少年了啊?画家进去时,忍不住抱着一棵巨大的香樟树哭了。他听说,有人已经打算要承包下那片林。商人的眼里,那片林就是一只巨型的聚宝盆。成片合抱粗的古树下面,藏着价值上千万的根雕。(11)画家辗转反侧,最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去见当事人。他最终以不菲的价格把那片林承包下来。(12)两间小木屋,一个篱笆小院,是画家自己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就在林的深处。画家的生活,从此以那两间小木屋为圆心,以他的那片森林为半径。他徜徉在那片鸟语花香的世界里,画画,与树对话,也充当树们的卫士,如果有哪个胆敢来冒犯他的树,他手中的长枪长叉绝不答应。(13)那样的生活,清苦,却不寂寞。多少次旭日东升,灿烂的晨光里,画家在家门前的小坡上画画。画树,那些沐浴在时光里的树,欣欣向荣,枝繁叶茂。(14)画家想,等那片林保住了,再转向下一片林。然而,画家终究是没等转到下一片林去。他死了。在某天清晨,在他画画的树下,他倚着树根,睡着了……(15)无人知道画家的死因,只有人们走过他生活过的那片森林时,偶尔会提起:听说这里曾经来过一位年轻的画家……(16)风吹过,满林的松声叶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似问,似答……(选自《迪马多山的秘密》)1.阅读小说,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的填空。2.读了小说后,小东同学和小阳同学对小说的标题“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展开了讨论。请给小阳同学的看法补充理由。小东:我觉得标题不大恰当,“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不能够扣住全文的主要内容,因为小说写了无数参天古木的被砍伐,况且画家之死也应该是属于非正常死亡的。小阳:我觉得这标题很好,因为________。3.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街的两边,林林总总,是形态各异的根,弯曲遒劲的,内部中空的,与山石紧紧胶着在一起的……光滑的横断面,大多已变得模糊不清,看不出根的年轮了。但只看那比圆桌面还要大的断面,就能知道,那些根的上面,曾经支撑着多少棵参天巨木。(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小村子街两边那些“林林总总”、“形态各异”的根?)(2)无人知道画家的死因,只有人们走过他生活过的那片森林时,偶尔会提起:听说这里曾经来过一位年轻的画家……(品味“偶尔”一词的表达效果。)4.微型小说由“正常”和“反常”的情节组成。在这篇小说的“反常”情节里,你读出了什么?12、(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天生格调必有用①每天听着高雅的音乐,读着最优秀的书,与一些最出色的朋友交游,谈吐优雅、情操高尚、品行高洁、胸襟开阔、目光如炬。人生最重要、最恒久的,是生命的格调,更可贵的是,这种格调一旦养成,就不会再失去,它融入生命中,成了一种秉性,一种韵味,一种内涵,一种气质。即使你的生命结束了,这种格调依然会在你的后代身上显现,成为一个家族的素养标签。②常常想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农民起义领袖用权势与高贵并非天生,更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人同样可以通过打拼争取天下作为口号,号召穷苦百姓追随自己。这句话,体现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英雄气概,是大丈夫于天地之间成就伟业的豪气。一个人,内心具有了这种豪气,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前行的脚步?③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耳朵失聪之后,在寂静的世界里,创作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乐章。命运就是这样,在不屈不挠的强者面前,总会俯首称臣;而在自弃自馁的弱者面前,却总是趾高气扬。④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财富的多少和职位的高低。因为不论拥有多少财富,迟早都会清零;不论到达了多高的职位,也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零点。没有什么比淡泊超然的心更能让人获得幸福。拥有了权力,到达了高位,就幸福了吗?不。头顶上高悬的利剑,难以填满的欲望,时刻都让你如履薄冰、胆战心惊。拥有了财富,家财万贯,你就幸福了吗?不。财富是世界上高速旋转的搅拌机,一刻也不会让你宁静下来,你再也没有时间享受宁静安逸的幸福了。世界上,只有那一刻淡泊超然的心,只有那一份超越功名利禄的境界,才具有伟大的力量,让你真正走进澄明的幸福之境。⑤一直把清高作为自己的修为方向,但从不把清高作为自己的标签。因为在我看来,清高是一种骨子里的优雅,是自己心灵的洁净,更是一种生命深处的雍容。当你身处贫困的时候,位置卑微的时候,如果你依然有自己心灵的坚守,依然气若幽兰,依然心静如水,这是真正的清高,因为,这样的处境,会逼迫着大多数人失去底线。所以,我一直敬重那些居于山林而坚守着心灵高地的超脱之士,像魏晋时代的阮籍和嵇康。⑥最可怜的人,不是缺少财富的人,更不是职位卑微的人,而是没有格调的人。格调是困境中的助力,是深夜里的火把,是寒冷中的炭火,是孤寂时的相伴。每一种格调,都会为你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因为格调,你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其实,培养格调并没有什么秘密,所有的机缘,都是因为你的自省。没有格调,再优秀的人,也会与你擦肩而过。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下列两句名言,哪句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4.有人说: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3、(12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⑴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⑵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它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可能高达50%至75%。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国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⑶世界语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⑷地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⑸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00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消亡的话,1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因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而诞生。这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⑹汉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效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迁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白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论的矛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者对前者的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1.下列有关“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一种语言,这一点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B.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发挥了与人口相称的文化水平,汉语自然而然被发扬光大了。C.世界交流增加使不少人能操持多种语言,估计未来汉语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D.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在未来东、西方语言结合方面已经占得先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当今世界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据说现有的语言中,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消失。B.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原因是它缺少语言传播的动力。C.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但它们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远大于汉语。D.千年后,如果新的世界语诞生,它将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3.根据原文内,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语纯净论”者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B.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影响,未来人脱口而出的混杂语言,将难以避免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C.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随着全球文化的融合,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D.汉语中沾染了英语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三、写作。(50分)14、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请以“不该丢失的”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D【解题分析】

A.戛然而止。B.绊脚石。C.撺掇。故选D。2、D【解题分析】

D.“避免”和“不再”表意不明,应该把“不再”改为“再次”,变为“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故选D。3、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用词不当,改成“下降了一半”;B项否定不当,去掉“不”;C项语义重复,删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D正确,故选D。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C【解题分析】考查对名著的掌握。A错,李逵,绰号“黑旋风”;B错,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D错,诸葛亮舌战群儒。5、C【解题分析】

恬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寂静,指没有声音,很静。“寂静”符合(1)句语境。排除AD。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给予,意思是赠送,使别人得到。“赋予”符合(2)句语境。排除B项。检查其他词语的搭配,“铸成性格”“打破文化隔阂”正确,故选C。6、D【解题分析】

D.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不合语境。故选D。7、B【解题分析】

A.纨绔(kuà)——kù。C.瞭望(liǎo)——liào。D.襁褓(qiáng)——qiǎng。故选B.8、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B项“万籁俱寂”意思是非常安静,一般形容大的环境,用法不正确;C项“饮泣吞声”形容悲哀到了极点,用法不恰当;D项“花天酒地”是贬义词,用法不正确。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1)juéxiè驿(2)苍海沧海(3)A(4)比喻引用【解题分析】

(1)(2)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倔”是多音字,juè、jué,“倔强”读作“jué”。“屑”读音xiè,碎末;琐碎的意思。“驿”不要写成“译”。“苍”与“沧”可通过部首来辨析。(3)“因噎废食”释义是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贬义词。废:停止。(4)“成,如朗月照花”运用比喻,“‘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属于引用。10、(1)B、D(2)①不知天上宫阙②秋色连波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不畏浮云遮望眼(3)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A应是“无为在歧路”;B正确;C应是“窥谷忘反”;D正确;E应是“零丁洋里叹零丁”;F应是“何事长向别时圆”。故选:BD。(2)①不知天上宫阙(重点词:阙);②秋色连波;③皆若空游无所依(重点词:依);④不畏浮云遮望眼(重点词:遮)。(3)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词:庇);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重点词:篱)。二、阅读理解。(42分)11、1.(1)经济利益;(2)只画树桩、古木;(3)承包山林(“守护山林”)2.①作者以此为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同时,标题非常醒目,一语双关,使人惊醒。③标题是全文的线索;④这一棵非正常死亡的树象征着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也象征着为守护山林而死的年轻画家;⑤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批判了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呼吁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3.(1)表明小村子从事根雕业的人之多,森林被砍伐之严重,交待了年轻画家被震撼的原因,为下文年轻画家向少年打听、卖掉所有家产、承包山林、守护山林作铺垫。(2)“偶尔”一词表明没人关心守护山林的年轻画家,从侧面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很淡薄。4.在这些反常的情节里,①我读出了画家的环保良心让他用自己的画笔去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用全部的家产,甚至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原始森林(生态环境);②读出了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③读出了人们对为守护山林而死的画家的冷漠;④读出了作者对破坏生态环境者的愤怒与谴责,对画家的非正常死亡的痛心;⑤读出了作者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思考:如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梳理。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第(4)段少年的语言“我们一座根雕卖出去,就上十几万。”(1)空可概括为“经济利益”;画家看到生态环境被破坏后卖掉家产,第(9)段“画家仍然画画,却不再画小桥流水枯藤昏鸦。他只画树桩”第(11)段“画家辗转反侧,最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去见当事人。他最终以不菲的价格把那片林承包下来。”可以概括作答二、三空。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标题“一棵树的非正常死亡”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这一棵非正常死亡的树有着双层含义:一是象征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二则象征了年轻画家,他为守护山林而付出生命。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批判了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非正常死亡”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本文开头“村子不大,只有一条街,街的两边,林林总总,是形态各异的根,弯曲遒劲的,内部中空的,与山石紧紧胶着在一起的……”表明村子里大多数人从事根雕业,森林被砍伐非常严重。“光滑的横断面,大多已变得模糊不清,看不出根的年轮了。但只看那比圆桌面还要大的断面,就能知道,那些根的上面,曾经支撑着多少棵参天巨木。”交待了年轻画家被震撼的原因,为下文年轻画家看到生态环境被破坏卖掉家产,承包山林,只画树桩、古木,为守护山林而死作铺垫。(2)本题考查品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偶尔”意思是“间或;有时候”,“无人知道画家的死因”说明没有人关心守护山林的年轻画家,“只有人们走过他生活过的那片森林时,偶尔会提起:听说这里曾经来过一位年轻的画家……”侧面体现出人们的环保意识很淡薄,令人深思。4.本题考查对小说“反常”故事情节的理解。小说本来就是一种虚构性很强的艺术,故事情节中本身就有许多的偶然与巧合。而用不大合乎生活常情的反常情形来吸引读者,同时通过强化“言外之意”来使小说更富含哲理。运用反常现象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构思更巧妙,情节更曲折生动,从而增强作品的文学性。本文由很多反常的情节,如:画家本是要画画,看到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他“反常”的用自己全部的家产去守护原始森林。人们对于这位画家,没有关注,没有关心,只有冷漠,只有金钱利益。作者借反常情节批判了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呼吁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据此理解作答。12、1.格调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或天生格调必有用)2.比喻论证,把格调比作“深夜里的火把”“寒冷中的炭火”,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格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3.第(1)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因为诸葛亮的话强调的是淡泊宁静的格调对君子德行的重要作用,更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4.当今社会,“成功”“成名”“速成”成为很多人追逐的目标乃至理想,浮躁的风气几乎让人无可逃逸,阅读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获取信心和力量,增添闲情和雅致,让我们的人生更坦荡开阔。【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可知,全文从格调让人成就伟业、战胜命运、走进真正的幸福、保持心灵的坚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尾指出“因为格调,你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由此可知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通过比喻进行证明,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结合划线句分析,本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格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认识。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第④段的观点是:没有什么比淡泊超然的心更能让人获得幸福。(1)可以论证“天生格调,淡泊超然”。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中的观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阅读是提升人生格调的最佳途径”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13、1.B2.C3.D【解题分析】1.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B项有误,表述不准确,文中是“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得出结论。C项有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