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综合布线技术_第1页
wx综合布线技术_第2页
wx综合布线技术_第3页
wx综合布线技术_第4页
wx综合布线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布线技术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综合布线技术

电子信息系本课程主要内容:1.综合布线概述2.综合布线产品选用3.布线设计准备4.布线设计与实施5.综合布线施工6.综合布线工程测试与验收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管理8.综合布线案例千家综合布线网第一章综合布线概述1.智能建筑的基本知识2.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特点3.数据通信基本知识4.综合布线系统标准5.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学习目的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综合布线技术

电子信息系1.了解智能建筑的基本知识2.要求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特点3.要求掌握了解数据通信的相关术语4.要求掌握了解综合布线系统国内外标准5.了解综合布线技术的现状与最新发展本章学习目的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综合布线技术

电子信息系一、智能建筑安徽现代信息工程学院

综合布线技

电子信息系一、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定义: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定义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的大楼。2007年7月1日建设部频布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一)智能建筑的产生建筑主要包括:工业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业建筑等。1.构想在日本,实现在美国(1984哈特福德市UTC公司,金融大厦)2.我国1988上海浦东金茂大厦3.由智能大厦发展为智能区域(二)智能建筑的发展(一)智能建筑的产生1.智能建筑、智能住宅、智能社区代表人们对工业自动化、家庭信息化和社区网络化的三个需求阶段。2.生态智能建筑(环保,自然、温控、通风、节能、自动化,瑞士再保险大厦180M高)。3.国际上发展的两大趋势

一是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二是在深入研究室内环境和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依据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应,创造健康、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欧州走在前例,北京奥运的三大建筑,巨蛋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安徽现代信息工程学院

综合布线技术

电子信息系(二)智能建筑的发展(三)智能建筑的标准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学院

综合布线技术

电子信息系1.1997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2.1998年《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办法》,《执业资质标准》。3.2000年《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4.2003年《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规范》GB50339-20035.2004年《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0343-20046.2006年修订版国家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2007年7月1日实施废止2000年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三)智能建筑的标准(四)、《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规定的综合布线应符合的要求: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应用、软件技术应用。按新标准,将来更侧重于智能化系统的数字化集成应成为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信息的传输.2.根据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3.根据线缆敷设的方式及相关要求选择相应的线缆。4.具有灵活的性、可扩充性、实用性和可管理性。5.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的有关规定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建筑与外部联系的通道。1.传统布线存在的问题:设计单位不同导致设计和安装各自独立;采用的线缆、终端插座及设备不同,如电话线缆、网线、配线架等;更新、升级、更换系统需重新布线;增加了资金投入,建筑物内布线杂乱无章;维护管理困难2.解决方案及产品采用综合布线系统(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Bell实验室上世纪80年代推出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StructureCablingSystem),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分层、星型的拓朴结构,主要产品有:二、综合布线SCS(StructuredCablingSystem)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朴结构,能适应任何建筑物的布线系统需要,其代表产品是PDS,又称OCS。PDS(premisesDiscributionSystem)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以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为主。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以及各类控制信号。OCS(OpenCablingSystem)开放式布线系统IBS(IntelligentBuildingSystem)智能大楼布线系统------以大楼环境控制和管理为主。IDS(IndustryDiscributionSystem)工业布线系统------以传输各类特殊信息和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业通信为主。目前国内在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规划设计中主要使用GB/T50314-2006(智能化)、GB/T50314-2006(数字化)。两套标准作为设计依据。智能化:主要侧重于以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系统配合与协调。如: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综合布线系统(GCS)、安全防范系统(SAS)、火灾报警系统(FAS)等。数字化:主要侧重于以数字化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业务、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等。例: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BMS)、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IPMS)建筑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SMS)、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等、集成系统IIS(intelligentedintegrationsystem)P4智能化集成系统组成示意图3.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

利用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的一种结构化电信布线系统。4.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工作区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管理区分模块介绍一间二区三系统第一章综合布线概述

(1)工作区(WorkArea)

综合布线的末梢,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独立区,由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TE)处的连接线缆及适配器组成。每个信息插座都应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及监视器等端终设备的设置及安装。(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Subsystem)

由供工作区使用的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等组成。结构为星型拓朴,一般由4对UTP组成。(3)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BackboneSubsystem)

由设备间到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及设备电缆和跳线组成。一般采用光缆或大对数铜缆星型连接设备间与各楼层电信间的FD。(4)设备间(EquipmentRoom)

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外缆进入建筑物时注意安装合格的浪涌保护设备用。(5)管理区(AdministrationArea)

是由各线缆连接硬件和管理线缆的区域组成,是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6)建筑群子系统(CampusSubsystem)

由连接各建筑物配线设备(BD)之间的综合布线线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和跳线等组成。它是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另一个建筑物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一般还要涉及到室外敷设电缆(架空电缆、直埋电缆、或地下管道电缆。第一章综合布线概述综合布线系统示意图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图5.综合布线的特点

1.兼容性:

2.开放性:

3.灵活性:

4.可靠性:

5.先进性:

6.经济性:

三、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数据与信号(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字符、图形、音频、视频等)通信的目的传送信息。数据分为:模拟数据(采集到的电温度、压力等)和数字数据(0,1)(2)信号: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模拟信号数字信号(3)数据通信模型

数据通信是通过某种传输媒介,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在两地之间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和交换的一种通信业务。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以及终端和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数据信息在数据通信中被传送的具有一定编码、格式和位长要求的数字信号称为数据通信。在网络系统中数据信息的传输实际上是信号(光信号、电信号)在传输介质的传输。数据终端设备(DTE)

通常指计算机或终端,它是数据通信的来源和目的地,产生和接收的都是数字信号。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调制解调器

是DTE与通信链路之间转换连接设备。如:编码解码器

通信链路

通信节点之间物理或逻辑的数据通道。可以简单的传输线路也可以是复杂的网络系统。常用的通信链路有:公用电话网(PSTN)、分组交换网(PSN)、数字数据网(DDN)、局域网(LA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按通信链路各数据终端节点的链接方式,分为点到点和多点共享方式。(见P12图)信道: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介质为基础传输信号的通道,由传输介质及其两端的信道设备共同构成。有线信道(电话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有形媒体作为传输介质)无线信道(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和卫星通信等,电磁波作为传输媒体)信道与链路的区别:信道与链路的区别:

信道:一般是用来表示某一方向传输信息的介质,一条信道允许一路信号通过。链路:通常包含一条发送信道,一条接收信道数据通信与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将模拟数据如语音、图像经数字化处理后用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称为数字通信。数据通信:数字数据如计算机数据不论用哪种形式的信号进行传送,都称为数据通信。2.数据通信的主要指标****************传输速率:

指数据在信道传输的速率。度量单位为比特率和波特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bit/s)波特率:信号的传输速率,是数字信号通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码元数。(2)误码率:指传输出错的码元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一般

误码率≤10-8。电话线传输速率在300~2400bps误码率在10-2~10-6;传速率在2400~4800pbs误码率在10-2~10-4

计算机通信的误码率在10-9(3)带宽:带宽信号带宽: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任何信号都有带宽,如声音信号的频谱在20HZ~2000KHZ,可用300~3400Hz之间很窄的频带宽度就能产生可接收话音的重现,因此话音信号的带宽为3100Hz,电视信号的频谱为0~4MHZ,其带宽为4MHZ。信道带宽:指信道能不失真地传输信号的频率宽度。例:模拟电话信道的带宽为4MHZ。系统带宽:指数据通信系统的DCE实际接入带宽,通常由链路的传输介质,接口部件、协议,及传输信息的特性等因素决定。在某些方面模拟通信中模拟信号的传输求接收端无波形失真,一般要求信道带宽大于系统传送带宽。3.数据传输技术信道宽度与数据传输率的区别:前者高速公路的车道数量,后者交通流量(每小时通过的车量数).3.数据传输技术数据通信按双方的分工和信号在信道传输的方向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基带、频带和宽带。(1)

单工通信:指信息只能由一方单向发送到接收方,没有反向的交互。例:无线广播与收音机、电视台与电视机、寻呼台与BP机、计算机与打印机、键盘的通信均属此类。(2)

半双工通信:指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通信双方都可发送和接收信息,但不能同时双向进行发送信息。只能交替有一个方向的发送存在。主要是通过通信息系统两端的发送和接收器由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路上,进行方向切换。如对讲机(3)

全双工通信:指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通信双方都可发送和接收信息,存在双向的发送。无需进行方向的切换。如电话线单双工原理图(4)基带传输基带:计算机或终端等数字设备直接发出的信号是二进制数字信号其频谱包括直流、低频和高频等多种成份。在数字信号频谱中,把直流(零频)开始到能量集中的一段频率范围(0~几MHZ)称为基带信号。基带传输:通过有线信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基带传输适用于传输距离较近的数字通信系统中。如总线拓朴结的局域网,在2.5km范围内,可达10mbps的传输速率。根据一次传输数位的多少,基带传输又分为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5)频带传输:是指将数字信号调制成音频信号(模拟电话提供的频带300~3400HZ发送,接收方将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信号。因此要求通信双方都需安装调制解调器。采用75Ω同轴电缆或光纤作为传输媒介,通过使用多路复用技术将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和数字信号这三个子频带同时进行传输。利用电缆调制解调器把数字信号调制成几十~几百MHZ的模拟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技术将整个带宽划分为若干个子频带,分别用这些子频带传送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数字信号,这样可以让多路通信信道同时共用一条链路以提高传输线路的利用率。宽带传输一般采用频带传输技术,但频带传输并不一定是宽带传输(如拨号上网).通常人们把骨干网传输速率在2.5G以上,接入网传输速率达1M以上网络定义为宽带网。宽带传输的特点:传输距离远,可达几十公里,而且同时提供了多个信道。但实现技术复杂传输系统成本高。(6)宽带输传:四、综合布线系统标准1.综合布线标准化组织(1)国外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美国通信工程协会(TIA)美国电子工程协会(EIA)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四、综合布线系统标准2.综合布线标准(1)1985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和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开始标准化制定工作。(2)1991年7月TIA/EIA颁布ANSI/TIA/EIA568(《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第一版。属奠基性标准。(3)TIA/EIA同时推出《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通道及空间标准》。(4)参考布线标准体系主要有:美洲标准、欧洲标准、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美洲标准主要由TIA/EIA制订,经历以下版本:

ANSI/TIA/EIA568-A《商业建筑通信布线标准》

TIA/EIA568B

2001年4月推出。

TIA/EIA569-A《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及空间标准》TIA/EIA570-A《住宅电信布线标准》国际标准2.综合布线标准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协会)11801

:1995《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AM1

:1999,AM2:1999(2002年修订为正式版)对

1995的修订。或称:ISO/IEC11801

:1999,ISO/IEC118012002欧洲标准EN50173《综合布线系统》该标准经历了以下版本:EN50173:1995EN50173al:2000EN50173:2001国内标准

YD/T926.1-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CECS1997.9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007.4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2007.10.1实施。

五、现状与发展1.综合布线的现状(1)国内市场潜力依然较大(2)布线产品国产化程度比较低目前国外主线产品为千家综合布线网公布的产品:

AMPSIEMONGCIMOLEX(莫仕)(3)布线施工需要注重实用有些项目需单独设计、单独施工、单独管理(如消防、安防等不适合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弱电系统具有自己的布线系统,一般采用总线拓朴结构,而综合布线采用星型结构。2.发展趋势(1)现场总线类智能家居综合布线成为主流(2)应用六类系统和整体集成方案增多(3)光纤到桌面的发展会大于七类五、现状与发展3.六类布线标准及特点六类布线提供两倍于超五类的带宽,大大提高了信噪比性能余量。六类标准还包括提高电磁兼容性时对线缆和连接硬件平衡建议。六类标准草案中的规定涉及到介质、布线距离、接口类型、拓扑结构、安装实践、信道性能及线缆和连接硬件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

4.七类布线七类标准是一套在100欧姆双绞线上支持最高600MHz带宽传输的布线标准。从七类标准开始,布线历史上出现了“RJ型”和“非-RJ”型接口的划分。七类布线有着较大的竞争优势。⑴至少600MHz的传输速率⑵低成本5.全光网布线5.光纤网全光网,原理上讲就是网中直到端用户节点之间的信号通道仍然保持着光的形式,即端到端的全光路,中间没有光电转换器。全光网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光网络层和电网络层。光纤用户网的主要技术是光波传输技术。全光网络逐步替代铜缆网络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这种替代会在一些细分的局部市场开始,包括:(1)重要政府单位和重大工程项目。(2)高档小区应用。第二章综合布线产品选用第二章综合布线产品选用1.双绞线2.光纤3.同轴电缆4.综合布线器材与工具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学习目的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综合布线技术

电子信息系1.掌握网络传输介质的种类和用途2.熟悉掌握各种网络传输介质的主要型号、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3.掌握综合布线工程常用的器材与工具,了解有关的厂商4.在工程设计中能正确使用、选购网络布线传输介质、器材及工具本章学习目的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综合布线技术

电子信息系一、双绞线一、双绞线

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铜导线扭绞而成。共四对,是一种平衡线路,对绞线通过的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脉冲信号。(降低信号对外干挠的程度,削弱外界干挠信号的影响可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价络低廉、布线成本低传输距离、信道宽度和速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按美国线规(AmericanWireGauge,AWG)铜芯线径有22、24和26等规格。常用为24AWG,最大传输距离为100M

大对数(25对、50对、100对)1.双绞线的种类与型号目前双绞线分为屏蔽和非屏蔽两大类,包括4对对绞电缆和大对数对绞电缆。每箱约305M。(1)屏蔽双绞线适用场合:主要用于电磁干挠或需要防止信息通过辐射泄漏的场合。屏蔽层的形式:屏蔽整个电缆、屏蔽电缆中的线对、屏蔽电缆中的单根线对;屏蔽双绞线主要有:

STP(ShiededTwistedPair)每对线对均有屏蔽

ScTP(ScreenedTwistedPair)又称FTP(FoilTwistedPair)整个电缆屏蔽,每对线对不再有屏蔽。注意接地(1)屏蔽双绞线(TwistedPair)(2)非屏蔽双绞线影响屏蔽作用的因素

环境噪声的级别和类型屏蔽层的厚度和所使用的材料接地方法屏蔽的对称性和一致性屏蔽双绞线

(2)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dedTwistedPair

)优点:无屏蔽外套,直径小,节省空间;质量小,易弯曲,易安装;将串挠降至最小或加以消除;具有阻燃性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适用于结构化综合布线;价格便宜。

适用场合:可用于语音、数据、音频、呼叫系统和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屏蔽双绞线与非屏蔽双绞线的比较

吞吐量

成本连接器

抗噪性

尺寸和可扩展性

STP

10Mbps

昂贵

类似于电话连接器和插孔

更好

最大网段长度是100米每个逻辑段最多仅能容纳1024个节点

UTP

10Mbps

便宜过滤和平衡技术抵消噪声

100Mbps(CAT5)非常昂贵

(CAT5、6)(3)大对数主要用于干线电缆,常用有25对,50对,100对三类见P3125对大对数颜色编码(4)常见双绞线的型号

(4)常见双绞线的型号

最高传输频率

最高传输速率

主要应用

最大网段长度

连接器采用形式

Cat33类双绞线16MHZ

10Mbps

语音和10Mbps的以太网

100米

RJ

Cat44类双绞线

20MHZ

16Mbps

语音传输

100Mbps的以太网

100米

RJCat55类双绞线

100MHZ

100Mbps

语音

100BASE-T以太网

100米

RJ

Cat5e超5类双绞线

200MHZ

1000Mbps

100米

RJ

Cat66类双绞线

250MHz100米RJCat77类双绞线

600MHZ

100米RJ2.双绞线的特性与参数NVP=电缆中信号传播速度/光速×100一般60%~90%之间(1)电缆长度电气长度(与电缆额定传速度NVP值有关)物理长度(以测量尺实测)(2)直流电阻:指一对导线电阻的和,各对导线电阻差异不能太大,一般应<0.1Ω(3)特性电阻:指链路在规定频率范围内呈现的阻抗.一般有100Ω、120Ω、150Ω。我国用100Ω衰减:指信号传输时在一定长度的电缆中的损耗。(5)近端串扰(NearEndCrossTalk):指信号传输时在一定长度的电缆中的损耗。衰减串扰比(ACR):指最近端串扰与衰减的差值,表示信噪比,越大对外界干扰的勉疫力越强。

Acr=衰减-近端串扰在几个db左右足够大些(7)回波损耗(ReturnLoss,RL):指在数据传输中,由于线路中阻抗不匹配造成部分能量返回发射端。(8)传输延迟(ReturnLoss,RL):指信号从信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3.采购注意事项(1)品牌:一个系统中尽量采用同一品牌产品(2)类别:综合布线系统中一般采用的是5类、超5类和6类系统,购置线缆时要与系统类别相符。(3)外观:护套、重量、应用场合中电磁辐射程度、消防等级(4)缠绕方向:逆时针(5)缠绕紧密程度:类别越高越紧密,四对线缆长度不同,是为了防止共振。二、光缆二、光缆什么是光纤:即光导纤维,是一种传输光束的细而柔韧的媒质。光纤的结构与原理结构:纤芯保护层保护层工作原理: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光发送机光发送机光纤2、光纤分类按照模数分:单模、多模;按照折射率分布分:跃变式光纤、渐变式光纤(1).单模(SMF:SingleModeFibre

)、多模(MMFMultiModeFibre

)单模光纤

标准中的单模光纤规格

多模光纤

属性值或特征主干段的最大长度3000米一水平段(到桌面)的最大长度不建议用于水平布线每段上结点的最大数目2最大衰减不高于0.5dB/Km缆线类型8.3/125μm连接器ST或SC连接器标准中的单模光纤规格

单模光纤的纤芯较小(直径约为9微米),用于传输红外激光(波长=1300到1550纳米)。室外超过2000米采用其所长多模光纤的纤芯较大(直径约为62.5微米),用于传输来自发光二极管(LED)的红外线(波长=850到1300纳米)。

(2).跃变式传播、渐变式传播渐变式光纤跃变式光纤3、光缆种类及主要性能

光缆:由一捆光纤(多芯)组成。(1)单双芯互联光缆适用范围:

适用于跳线、内部设备连接、通信柜配线面板、墙上出口到工作站的连接、水平拉线的直接端接、使用环氧树脂或LIGHTCRIMP(压接式光纤连接头技术)连接插头端接。单双芯互联光缆性能及特点:

高性能的单模和多模光纤符合所有的工业标准;900μm紧密缓冲外衣易于连接和剥除;Arimid抗拉线增强组织提高对光纤的保护;UL/CAS验证符合OFNR和OFNP性能要求;设计和测试均根据BellcoreGR-409-core及IEC793-1/794-1标准;对于双芯互联光缆还具有光纤之间易于区分的优点。

(2)分布式光缆(分为多单元分散型12芯和24—72芯)适用范围:

适用于多点信息口水平布线、垂直布线、大楼内主干布线、从设备间到无源跳线间的连接、从主干分支到到各楼层应用,胶水型光纤连接头以及LIGHTCRIMP光纤头端接。

性能及特点:高性能的单模和多模光纤符合所有的工业标准;

900μm紧密缓冲外衣易于连接和剥除;

按照EZA标准色码标识;

UL/CAS验证符合OFNR和OFNP性能要求;设计和测试验均根据BellcoreGR-409-core及IEC793-1/794-1标准;防护网可抵挡尖锐物损伤。(3)分散式光缆(分为2、4、6、8、12芯)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散光缆组合、多根光纤交叉连接、水平光纤到多站点出口、环氧树脂光纤连接头以及LIGHTCRIMP光纤头直接端接。

性能及特点:高性能的单模和多模光纤符合所有的工业标准;

900μm紧密缓冲外衣易于连接和剥除;

2.4mm独立光纤辅单元,允许带套连接头端接;

UL/CAS验证符合OFNR和OFNP性能要求;设计和测试验均根据BellcoreGR-409-core及IEC793-1/794-1标准;扩展级别62.5/125μm符合ISO/IEC11801(1995标准);走线方式高度灵敏。(4)室外光缆(有4、6、8、12、24、36、48、72、96和144芯)适用范围:适用于园区中楼宇间的连接、长距离网络、主干系统本地环路和支路网络、严重潮湿、温度变化大的环境、架空连接(和悬线缆一起使用)、地下管道或直埋以及悬吊缆

性能及特点:高性能的单模和多模光纤符合所有的工业标准;

900μm紧密缓冲外衣易于连接和剥除;

套管内具有独立TLA彩色编码的光纤;

轻质的单通道结构节省了管内空间,管内灌注了防水凝胶,防水渗入;设计和测试验均根据BellcoreGR-409-core及IEC793-1/794-1标准;扩展级别62.5/125μm符合ISO/IEC11801(1995标准);(4)室内/室外光缆(单管全绝缘型,有4、6、8、12、24和32芯)适用范围:适用于不需任何互联情况下,由户外延伸入户内,线缆具有阻燃特性、园区中楼宇之间的连接,本地线路和支路网络严重潮湿和温度变化大的环境、架空连接(和悬线缆一起使用)、地下管道或直埋以及悬吊缆。

性能及特点:高性能的单模和多模光纤符合所有的工业标准;

LSZH的设计符合低毒、无烟的要求;

套管内具有独立TLA彩色编码的光纤;

轻质的单通道结构节省了管内空间,管内灌注了防水凝胶,防水渗入;设计和测试验均根据BellcoreGR-409-core及IEC793-1/794-1标准;扩展级别62.5/125μm符合ISO/IEC11801(1995标准)。(5)光缆的几个关键性参数3.光缆的几个关键性参数(1).衰减:光在沿光纤传输过程中光功率的减少。(2)反射损耗(回波损耗):又称回波损耗,指在光纤连接处,后向反射光相对的比率的分贝数。越大越好(3)插入损耗:指光纤中的光信号通过活动连接器之后,其输出光功率相对输入光功率的比率的分贝数。越小越好三、同轴电缆(CoaxialCable)1.简介按连网方式可分为三类,主干网、次主干网和线缆;

按线缆粗细程度分为粗缆(0.7mm)和细缆(0.4mm);

按传输频带分有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按特征电阻有50Ω和75Ω;同轴电缆组网结构为总线型;同轴电缆组网遵循5-4-3-2-1即全网最多5个网段只能同时连接4个中继器,只有其中3个网段可以增加结点,所有网段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最大结点数为1024;全网直径最大为2500m(粗缆)。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系统和工业自动化行业中2.性能参数与组网特征(1).主要电气参数特性阻抗:平均为50±2Ω衰减:指500m长电缆段的衰减值。当用10MHz

的正弦波进行测量时不超过8.5db

用5MHz的正弦波测量不超过6db。传播速度:0.77c(c为光速)直流回路电阻: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电阻加上屏蔽层的电阻总和不超过10mΩ/m(2)同轴电缆的物理参数能支持254mm的弯曲半径;中心导体是直径为2.17±0.013mm的实心铜线;绝缘材料要求是满足同轴电缆电气参数的绝缘材料;外部隔离材料一般选用聚氯乙烯(如PVC)或类似材料。除此之外见教材P42线管四、布线材料及工具1、布线器材(1)线管与线槽混凝土管钢管塑料管具有屏蔽电磁干挠能力强,机械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弯、抗压、抗拉和密封性能,常用有φ16、20、25、32、40、50、63等。缺点:管材重、价格高、易腐蚀等。最常见为聚氯乙烯PVC-U管按长度有4M、5M、5.5M和6M,一般用于大型电信施工中。线槽PVC塑料线槽金属线槽常见有50×100mm100×100mm100×200、100×300mm和200×400mm一般有:20×12mm、25×25mm、30×15mm、40×20mm管槽选购注意规格、附件、防火、防毒管槽图(2)桥架

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方便、配线灵活、安装标准、整齐美观、防尘、防火易扩充和维修。广泛应用于:建筑群主干管线、和建筑物内的主干管线的安装施工。1)、桥架的分类

按组成材料来分:可分为中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玻璃钢的;

按样式来分:可分为槽式、梯式、托盘式、网格式等。桥架图桥架图

2)、桥架施工

A、桥架的安装方法主要分以下几种:

沿天花及管道支架安装、沿墙水平托装或垂直固定、沿竖井安装、沿地面安装

B、电缆桥架层次的排列是:弱电控制电缆在最上层,接着一般控制电缆、低压动力电缆、高压动力电缆,依次往下排列,这样排列有利于屏蔽干扰、通风、散热等。各层电缆的层间距离为:控制电缆>=200mm,动力电缆>=300mm,机械化敷设电缆>=400mC、桥架的安装要求:

电缆桥架安装时应做至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沿电缆桥架水平走向的支吊架左右偏差应不大于l0mm,其高低偏差不大于5mm;

(3)安装小材料:主要包括线缆保护产品,如螺旋套管、蛇皮套管、防腊管和金属边护套管等。线管固定和连接部件,如管卡、软管接头、接线盒等。线缆固定部件,如各种线卡、膨胀管、膨胀螺栓等。(4)机柜与机架(4)机柜与机架***19寸标准机柜内设备安装所占高度用一个特殊单位“U”来表示,1U=44.45mm。u是指机柜的内部有效使用空间,也就是能装多少U的19寸标准设备,使用19寸标准机柜的标准设备的面板一般都是按n个U的规格制造。机架和机柜的区别它们都是用来放置19寸设备的,但机架就是敞开式的,前后左右没有门便于相关设备的安装与施工,但防尘性比较差,机柜的物理宽度通常为600mm和800mm两种。高度一般从0.7M-2.4M,标准机柜有,47U机柜、42U机柜、37U机柜、32U机柜、20U机柜、12U机柜、6U机柜(5)面板、模块与底盒(5)面板、模块与底盒模块电源地插RJ11RJ45普通模块、紧凑式模块、免打模块ST/ST单模跳线光纤收发器图光纤收发器2、布线工具2、布线工具综合布线工具分类综合布线工具分类验收测试工具:主要有通断仪、福禄克(FLUKE)、美国理想(IDEAL)和安捷伦(AGILENT)等五金工具:线槽剪、台虎钳、钢锯、管钳、管子切割器、线缆端接工具:双绞线端接工具有剥线钳、打线工具;光纤端接工具有光纤剥离钳、光纤剪刀、光钎连接器压接钳、光纤接续端子、光纤切割工具及光纤熔接机等。管槽施工工具线敷设工具:穿线器、线轴支架、滑轮组及牵引机等,主要用于竖井或室内外管道中敷设线路用。电工工具:钢丝钳、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一字旋具、十字旋具、测电笔、电工刀、卷尺等。电动工具:充电旋具、手电钻、冲气钻、台钻等。五、有关网络互联设备

1.物理层设备:

(1)中继器: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

(2)集线器:又称多端口中继器,与中继器功能相同。

(3)调制解调器:

2.数据链路层设备:

(1)网卡:目前用PCI网卡、无线网卡、100M、10/100M自适应、1000M、10M/100M/1000M自适应。

(2)网桥:完成具有相同或相似体系结构系统的连接。

(3)交换机:相当于多端口网桥

六、综合布线厂商:国际:Lucent朗讯科技公司(AT&T)著名品牌标志为:AVAYA;AMP安普公司,生产电子、电器连接器的著名企业。IBDN丽特公司,北方电讯IBDN是新一代智能布线网络是遵循ANSI/TIA/EIA、加拿大CSA和SISO/IEC国际标准生产的产品。Siemeon

西蒙公司拥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全系列产品,包括屏蔽、非屏蔽双绞线缆、电缆、光缆等,涉及终端、跳线、保护、标识和测试各个领域。

国内:国内:WONDERFUL万泰(台湾);亚太地区重点布线生产商。Postel

南京普天公司,生产普天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产品。DINTEK鼎志公司(台湾)是通信器材边缘产品的制造商。在全欧州、韩国、北京等地都建立了分公司,提供DINTEK全系列网络配线器材及光纤产品。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东莞,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二十多个分公司,三个生产基地和四个工厂。开发生产的综合布线产品有5类超5类以及6类电缆;UTP、FTP、S-FTP室内外光缆和光纤等系列产品;布线系统配线架,

5类超5类、通用RJ-45插座,110插座RJ-45水晶头;5类超5类通用跳线和各式安装盒的系列产口品;网络布线所用剥线器、压线工具和打线系列工具推荐网站:P51千家综合布线网站()

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中国光纤在线网()第三章布线设计准备1.综合布线设计原则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需求分析及用户勘察3.布线系统结构、常见系统配置及各部允许长度4.图纸绘制本章主要内容:5.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文档编制1.掌握用户需求分析与现场勘察方法2.熟悉设计标准、设计原则、与设计等级按设计步骤用规范的术语组织设计3.熟悉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文档的组成,能进行设计文档编制4.能用Visio和AutoCAD绘制布线系统结构图与施工图本章学习目的一、布线总体规划一、布线总体规划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解设计步骤分析用户信用需求熟悉建筑设计图纸考察建筑物的环境考察布线产品市场确定布线系统结构绘制布线系统图和施工图。1。设计原则1.设计原则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水平布线、一步到位的原则。一般做到:(1)将综合布线系统纳入到建筑物总体规划、设计、建设中;(2)力求线路简洁、距离最短,低成本,高效益;(3)保持先进性,具有超前意识;(4)标准化、扩展性(5)灵活的管理方式,应采取星型或树状结构,层次管理的原则。同一级式间应避免线缆直接连通;(6)要得到用户和设计和单位各专业的密切配合和支持。2.设计步骤(1).分析用户需求,生成问题清单。(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进行现场勘察。(3).系统结构设计,生成物理拓朴技术文档。(4).布线路由设计,生成逻辑拓朴、插座、和电缆索引表、设备MAC地址和IP地址索引表等技术文档。(5).可行性论证。(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生成插座标号、布设电缆标号等技术文档。(7).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能知用户。2.设计步骤对设计人员的要求.确定用户的通信要求和计算机网络的要求;确定安装设施的实际建筑物或建筑群环境和结构;确定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楼宇控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将初步的系统设计方案和预算成本通知用户单位;在收到最后合同批准书后,完成系统配置、布局蓝图和文档记录。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3.需求分析(1)信息需求预测用户对语音通信的需求一般在建筑物内每个房间或办公室均要有一个电话信息点,特殊可达2-3个甚至更多。用户对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按目前一般每个房间或办公室内应有2-3个信息点,对于涉密单位要考虑内外网分离,信息点要另行考虑。用户对公共安全系统的需求如安防系统、监控系统、广播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等,有的可能采用同轴线缆总线型结构。有时还要根据房间面积、功能等按用户要求,还要预留。3.需求分析见P56智能化小区居住建用户信点的参考指标表(2).建筑物现场勘察工程负责人工地现场对照平面图查看建筑物确认以下任务:各楼层、走廊、房间、电梯厅、大厅吊顶的情况;计算机网络线路可与哪些线路共用槽道和管道,注意不要与电话线以外的线缆共用一个槽道,否则要进行隔离处理;对垂直布线若没有可用的竖井,与用户单位商定垂直槽道的材料、位置;设备间、楼层电信间要确定机柜的安放位置,要考虑所安放位置的地面或墙面的材料,确定到机柜的主干线槽的铺设方法;讨论大楼结构不清楚的地方(2).建筑物现场勘察(3).需要注意的事项用户单位要对自己的综合布线系统有所了解,提出切合实际的布线布点要求;用户单位要组织有关业务人员参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3).需要注意的事项二.布线工程类型二.布线工程类型1.布线种类应用对象的种类布线系统的种类商务办公建筑行政办公建筑金融办公建筑宾馆商场文化建筑会展中心媒体建筑影、剧院广播电视建筑体育建筑学校空港航站楼医院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综合考虑,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以下几个子系统的传输要求: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通信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可视对讲、巡更、门禁等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空调、通风、给排水、照明、变配电的自动控制与调解);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消防监视系统;非接触式智能卡(“一卡通”)系统。2.设计等级(1).基本型设计等级

特点是价格最低,经济有效的布线方案能支持语音或综合型语音/数据产品,并可全面的过渡到增强型或综型设计等级中去。其配置如下:每个工作区有1个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有1条水平布线;完全采用110A交叉连接硬件,与未来附件设备兼容;每个工作区的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双绞线;2.设计等级共分为三种不同的设计等级即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2).增强型设计等级(2).增强型设计等级特点是相对基本型提供了更高的功能扩充能力,它支持语音和视频应用,能过渡到综合型设计等级中去。其配置如下:每个工作区有2个以上的信息插座;工作区采用多媒体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座均有独立的水平布线(4对UTP);卡接式交叉连接硬件每个工作区干线电缆至少有3对双绞线;每个工作区建筑群干线电缆至少有2对双绞线(3).综合型设计等级(3).综合型设计等级将光缆纳入到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如下:在建筑群、干线或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置62.5/125μm、50/125μm多模或8.3/125μm单模光缆;工作区采用多媒体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有2个以上的信息插座;每个工作区干线电缆至少有3对双绞线;每个工作区对应干线光缆,推荐采用至少2芯光纤;3.应用级别ISO将综合布线定义为A~F共5个等级;TIA/EIA北美标准组织将铜缆定义为1~7类;等级的划分规定了每一对线缆所能支持的传输带宽。3.应用级别铜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以及布线等级与类别的选用表见P62三、布线设计初步1.布线系统的基本构成(1)系统部件分类建筑群配线架(CD);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建筑物配线架(BD);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楼层配线架(FD);配线(电缆、光缆);集合点(CP选用);信息点(TO)。2.综合布线基本构成(2)综合布线基本构成1)按国家用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的定义,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由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组成。一般情况下,单幢智能化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智能化小区则由三个子系统组成。2)三个子系统的各自构成建筑群子系统:指从建筑群配线架到各建筑物配线架。

包括: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及其在建筑群配线架和建筑物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端及建筑群配线架上的接插线和跳线;

一般易采用光缆,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也可用来直接连接两个建筑物配线架。干线子系统:从建筑物配线架到各楼层配线架的布线。包括: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及其在楼层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端、接插线和跳线。一般应直接端接到有关的楼屋配线架,中间不应有转接点或接头2)三个子系统的各自构成配线子系统包括:水平电缆、水平光缆及其在楼层配线架上的机械终端、接插线和跳线;水平电缆、光缆一般直接连接到信息插座。配线子系统:指从楼层配线架到各信息插座的布线。2.术语和符号:术语:共34P65符号与缩略词:27P66综合布线采用开放式星型的拓扑结构3.拓扑结构一个综合布线系统区域只含一幢建筑物,其主配线点就在建筑物配线架中,这时就不需要建筑群干线布线子系统。反之,一幢大型建筑物可能被看成一个建筑群,可以具有一个建筑群干线子系统和多个建筑物干线子系统。传统的星型网络结构:单幢智能化建筑内部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结构是以一个建筑物配线架BD为中心,配置若干个楼层配线架FD,每个楼层配线架FD连接若干个通信出口TO。P68图3-5分层(树型)有迂回路由的星型网络拓朴结构:多幢智能化建筑组成的智能化小区,其综合布线规模较大网络结构复杂,采用P68图3-6复杂、造价高、维护检修不利。分集连接法:增加冗余度,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特点是对于防火、通信中断事故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又具有结构复杂、工程造价高、维护费用增加的缺点。四、系统配置(1).单幢智能化建筑1)单幢中、小型智能化建筑以后不会发展为建筑群可以不设建筑群配线架;也可以不设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需设置两次配线点,即建筑物配线架和楼层配线架,只采用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这是一种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且使用比较普遍。P70对于单幢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的三种系统配置图示。4、系统配置2)不同功能、大规模、大面积单幢智能化建筑一般有两种配置方式:可将整幢建筑看作智能化建筑群,主楼、各附楼、楼层看作多幢智能化建筑物,可在智能化建筑的中心如主楼建筑设置建筑群配线CD,在各个附楼或楼层设置建筑物配线架BD,主楼的CD配线架可与BD配线架合二为一。P71图3-11综合建筑物FD-BD-CD结构如果当前信息点分布较稀,对以后发展还未确定,从节省本期工程的投资,可采用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相同的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划分两个区,分两路路由,采用分集连接方法。2)不同功能、大规模、大面积单幢智能化建筑1)单个建筑群配线方案选择位于建成筑群体中心位置的智能化建筑作为各幢建筑物通信线路和对公用通信网连接的最佳汇接点并在此安装建筑群配线架。适用于智能化建幢数不多,小区建设范围不大的情况下(2).多幢智能化建筑组成的智能化小区对多幢智能化建筑组成的智能化小区一般有以下几种配置方式2).多个建筑群配线架方案当智能化小区的建设范围较大、智能化建筑幢数多且分散,如果设置一个建筑群配线架可能造成如下缺点:设备容量过大且过于集中;主干线路长度增加;不便于维护管理。解决方法:根据平面布置适当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区域,设置两个或多个建筑群配线架。2)多个建筑群配线架方案(3).系统配置的几个要点根据楼层面积大小、用户信息点数量多少等因素来考虑电信间FD(楼层配线架)的配备。一般情况下,每个楼层通常在电信间设置一个楼层配线架,如楼层面积较大(超过1000m2)或用户信息点数量较多(超过400个)时,可适当增设楼层配线架。为了减化网络结构和减少配线架设备数量,允许将不同功能的配线架组合在一个配线架上。建筑物配线架到每个楼层配线架的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的主干电缆或光缆,一般采取分别独立供线给各个楼层的方式。在各个楼层之间无连接关系。综合布线系统总体中的主干线路连接方式均采用星型网络拓朴结构,主干电缆、光缆的交接次数不应超过两次(分集连接或分层星型网络结构除外)。(3).系统配置的几个要点五、线缆长度(1).信道组成:

根据GB50311-2007中关于系统分级与组成的规定,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面线缆、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线缆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线缆及3个连接器组成。对于F级的永久链路仅包括90m水平缆线和2个连接器件(不包括CP连接器件)。对于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5、线缆长度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到楼层电信间的光纤配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P76图3-19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P76图3-20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单模光纤;光纤类型的选用为:楼内宜采用多模光纤,建筑物之间可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纤,而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部门相连时易采用单模光纤。连接方式构成图见P75图3-17(2).信道总长:根据GB50311-2007中的“线缆长度划分”规定:1)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线缆与建筑物主干线缆及建筑群主干线缆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2)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BD、BD与CD之间)组成的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线缆的长度不应小于15m。3)配线子系统各线缆长度应符合下图所示的划分,并以符合下列要求:(2).信道总长:几点要求:

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100m;

工作区设备线缆、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线缆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线缆长度(90m)应适当减少。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线缆及工作区设备线缆各自的长度不大于5m。GB50311-2007按照《用户建筑综合布线》ISO/IEC(118012002-095.7与7.2条款与TIA/EIA568B.1标准的规定,在“线缆长度划分”中列出了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缆及水平线缆等的长度限值。详见Pp77100M、1G以太网中光纤的应用传输距离表(3).主干线缆及水平线缆的长度限值4.布线系统各部分线缆长度的关系(4).布线系统各部分线缆长度的关系根据GB50311-2007在“线缆长度划分”中列出的ISO/IEC118012002-09版中对水平线缆与主干线缆之和的长度规定,依据TIA/EIA568B.1标准列出布线系统和部分线缆长度的关系及要求见P78表3-7及图3-221.综合布线工程图一般包括5类图纸(1)网络拓朴结构图;1星型结构\.总线结构

3环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蜂窝拓扑结构(2)综合布线系统拓朴(结构)图;(3)综合布线管线路由图;(4)楼层信息点平面分布图;(5)机柜配线架信息点分布图。四、图纸设计2绘图软件简介网络拓朴结构图综合布线系统拓朴(结构)图综合布线管线路由图楼层信息点平面分布图机柜配线架信息点分布图机柜配线架信息点分布图AUTOCADVisio20031)进入:双击Visio2003图标进入集成编辑界面。2.绘图软件CAD及Visio20032)选择:左侧图形类别中的“建筑设计图”/选“电气电信规划”图标建筑设计图电气电信规划3)进入编辑状态界面,通过拖动形状窗口上的各类图标或从工具栏上点击绘图按钮或连线工具按钮等绘制各类图形绘图按钮形状窗口1.设计文档的构成和编制要点:(1)设计方案

1)用户需求分析工程总体概况;工程各类信息点数据统计;各建筑物信息点分布情况;各建筑物信息点平面设计图;现有系统的状况;设备间位置;

2)设计标准(国际标准ISO、北美标准TIA/EIA、欧州标准EN50173、国内标准GB等)

五、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文档的编制3)产品选型4)详细方案设计(各子系统设计、防雷和接地设计)5)施工组织(包括施工人员的组成、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系统总体施工方案、各子系统施工要点等。6)工程测试与验收(测试标准、测试内容、铜缆测试方法、光缆测试方案、工程验收程序等内容。7)工程设备清单及报价8)售后服务承诺(2)施工图纸1)系统图P86图3-302)平面图P86图3-312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文档样例P86--P89第四章布线设计实施第四章布线设计实施本章主要内容:工作区设计水平(配线)子系统设计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设备间与进线间设计管理设计防护系统设计本章学习目的熟练掌握综合布线各子系统设计的内容、要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电气防护要求并进行合理设计一间二区三系统组成工作区: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区,主要包括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线缆及适配器组成。配线子系统:应由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到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等组成。管理区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到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熔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组成。设备间: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所,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一起。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所管理: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一、工作区设计一、工作区设计

1.工作区设计要求

确定工作区的数量确定工作区的大小综合布线的标准与规范应安装的信息插座的数量进行总体设计(1)工作区面积的确定(1)工作区面积的确定目前建筑物功能主要可分为:

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住宅、通用工业等类型,

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做具体分析。可参照P92表4-1进行确定。(2)跳接软线制作(注意线序P93G表)

硬线用在配线布线系统部分,软线用在工作区对于UTP线缆,采用ANSEIA/TIA568规范RJ45插头的数量一般计算公式:

M=nx4+nx4x15%

其中m为RJ45总需求量,n为信息点的总量,nx4x15%为留有的富余量。568B、568A

如果是机器与交换机或hub相连,则两头都做568a,或两头都做568b如果是两台机器互连,则需要一头做568a,另一头做568b,也就是常说的1和3,2和6互换了另外,计算机通讯只使用1,3,2,6这四根线,因此,可以用其他4根作电话线,以节约布线成本2.工作区设备选用2.工作区设备选用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如工作区信息点为电端口时,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RJ45),光端口采用SFF小型光纤连接器及适配器RJ45----RJ11转换插座。(FA3-10型转换插座可实现RJ45—RJ114对线的转换)。(2)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器。(3)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4)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二、水平(配线)子系统设计二、水平(配线)子系统设计配线子系统区间楼层配线间FD(管理区)主要包括:工作区信息插座;配线布线系统的布线路由;管槽设计;线缆类型选择、线缆长度确定;线缆布放;设备配置等内容。水平布线子系统图交连方式下的线缆长度示意图设计要求(1)确定工作区信息点数量和位置(2)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确定配线子系统路由设计方案。配线子系统易采用在吊顶墙体内穿管或设置金属密封线槽及开放式(电缆桥架、吊挂环等)敷设。也可沿地面地板下进行布线。(3)配线子系统线缆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4)(4)配线子系统的布线电缆长度不应超过90m。光缆可适当延长。(5)连接至电信间的每一要水平电缆/光缆应终接于相应的配线模块。配线模块要与线缆的容量相适应,与相应所连设备需求相适应。具体可按以下原则选择:多线对端子配线模块可以选用4对或多或5对卡接模块,每个卡接模块应卡接1根4对对绞电缆。一般100对卡接端子容量的模块可卡接24根(采用4对卡接模块)或卡接20根(采用5对卡接模块)4对对绞电缆。x25对端子配线模块可卡接1根25对大对数电缆或6根4对对绞线缆。RJ45配线模块(由24或48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组成)每1个RJ插座应可卡接1根4对对绞电缆。光纤连接器件每个单工端口应支持1芯光纤的连接,双工端口应支持2芯光纤的连接。电信间FD采用的设备线缆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安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子进配置,比例范围为25%~50%。各配线设备跳线可按以下原则选择与配置:x电话跳线宜按每1对或2对对绞电缆容量配置,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或RJ45型。数据跳线宜按每根1芯或2芯光纤配置,光跳线连接器件采用ST、SC或SFF型。(6).为方便以后的线路管理,线缆布设过程中应在线缆两端贴上标签名册,以标明线缆的起源和目的地1.信息插座1.信息插座信息点数量按每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能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P96表4-3列出了信息点配置数量的其本依据。信息插座的类型主要是配子系统与工作区的连接件,由底盒、模块、面板组成。配装注意以下事项:工作区配接RJ45、RJ11、CATV信息插座,以满足计算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等设备的需求。信息插座必须具有开放性即能兼容多种系统的设备连接要求。根据要求可将信息插座安装在地板上,采用翻盖式跳起式等信息插座。x光纤纺息插座模式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终结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1根4对对绞线电缆,每一个双工或两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1根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结在1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上。不允许将1条4对对绞线缆终结在2个或2个以上8位模块通用插座上。x每个信息插座都应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色标应符合TIA/EIA606标准。信息插座类型的选配按应用等级进行配置:

3类支持16Mbps信息传输,适合语音应用;超5类支持1000Mbps信息传输,适合语音、数据和视频应用;光纤插座模块支持1000Mbps以上信息传输,适合语音、数据和视频应用。(2)信息插座的数量(2)信息插座的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N=INT(M/N),其中N为信息插座数量M为信息点数量,A为信息插座插孔数,考虑余量,总数P为P=N+N×3%(3)信息插座的安装位置(3)信息插座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暗埋式或明装式,采用防水和防压的接线盒.信息盒底部离地面的高度300mmo为宜。(4)考虑用电配置要求每一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暗装插座(RJ-45)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0mm的距离。2.连接方式配线子系统中电信间FD与电话交换配线及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