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_第1页
当前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_第2页
当前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_第3页
当前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_第4页
当前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老河口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老河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大坝下游。东依中原,西望武当,北枕秦巴,南眺荆襄;襄渝要道,秦楚通衢;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发源地,是“汉水连天河”奇情胜景的实景地。趋势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出台,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同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下发了指导未来五年红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要求。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上,更是明确提出了旅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与理念。201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文化旅游业已经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上升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2009年,襄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成立襄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0年6月1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培育,努力实现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发展”;2011年,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襄阳”口号,我市第九次党代会也提出了建设“文化老河口”的目标。“文化活市”已成为当今各城市发展的战略与思想风标。据统计,文化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经济增长产生乘数效应。因此旅游业是有着经济与社会双重功能的综合性产业,越来越成为事关区域整体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也已经成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方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重要突破口的一种趋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上下共识!优势文化旅游业正以“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成为各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老河口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政策扶持保障,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教咸集,尤其是清真寺建筑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影响甚远。3、文物古迹资源。悠久的历史遗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密集地分布在我市城区及周边。全市现有文物点420处,其中地下311处,古遗址246处,古墓葬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地级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9处。这些文物古迹涉及古建筑、古遗址、石刻、古墓等。形成于清道光六年的太平老街,是最早的商埠街市,共有38家店行,房屋大都是三四进院落,北风南韵,风格迥异,凸显出老河口地承南北的属性。位于我市仙人渡镇的霸王坟墓群,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地,距今约二千三百余年,墓地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堪称我市的一座"地下宝库"。对探索汉水中游的文明起源,揭示与楚文化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这些众多的文物古迹为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4、名人名士文化(人文)资源。老河口古老、神奇的土地如参斗高悬,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慕名前来。古代有伍子胥、萧何、张良、欧阳修等,现代有胡绳、恽代英、碧野、臧克家、姚雪垠等,他们的诗,词、书、画是我们的文化宝藏。抗战时期,爱国将领李宗仁率部在老河口坚持抗战达六年之久,保卫了鄂北豫南大片国土。也是在那个时期,一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人士云集河口,使老河口的抗战文化宣传活动空前活跃,成为抗战时期继桂林后的第二个文化名城。还有众多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历史文化名人,深得本土文化精髓。张光年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作为世界著名文化名人、诗人,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被誉为“中华民族不屈的呐喊”、“团结的战歌”、“永不熄灭的火炬”,不知激励了多少热血男儿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5、汉水民俗文化资源。老河口因汉水故道而得名。洪武开埠、乾隆中兴,因水而生,靠水而兴,是我国较早的移民城市。南北文化承接,东西习俗融汇,风情四季、乡音八方,演绎积淀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我市“上接关陇、旁通巴蜀、界连邓淅”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南北文化在老河口兼容并蓄,为民间文化的孕育、成长提供了土壤。清末民初是老河口民间传统文化繁荣、兴盛时期。这里曾有22座码头、72条街、82条巷、16家会馆,乃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重要物资集散地,绘就出一幅“五方杂处、南北交汇、商贾辐辏、烟火万家”的繁荣景象,俗有“小汉口”美誉。盛唐文豪王维的《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意了这座小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意境。以老河口丝弦、老河口木版年画、赞阳锣鼓、抬妆故事、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异彩纷呈:民间艺术的奇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木版年画栩栩如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丝弦柔情似水;古老雄壮、自成一派的赞阳锣鼓;新奇玄妙、堪称中国一绝的抬妆故事;浑朴天然、农味十足的曹桂英剪纸,它们是我市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3项、地级11项、市级21项。从总体上看,我市的文化资源呈现出“主体突出、可持续性强、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特征。三是旅游资源丰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并结合老河口市的实际状况,老河口的旅游资源类型可分为地温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7个主类,16个亚类,其中有115项旅游资源单体,呈现出“自然与人文平分秋色”的特点,其中自然景观以“水域风光类”为主,人文景观以“建筑设施类”为主,多为历史古建筑与遗址遗迹,全市共有文物点420处,其中古遗址246处。四是政策扶持保障。自旅游局和文化体育局合并成立文化体育旅游局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务院41号和省委11号文件精神,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作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文化旅游专题调研会,助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先后出台《中共老河口市委老河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河文[2010]35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老河口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河政规[2011]1号)、《中共老河口市委老河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老河口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发[2012]14号)等重要文件,从政策上保证了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发展前景广阔。老河口紧连南水北调工程的取水口,南水北调这个举世瞩目工程的修建,将会引来新的旅游热潮。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河谷组群”发展的核心城市,老河口应立足于过境休闲游,依托梨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优势,凭借洪山嘴梨桃园、王甫洲梨桃园、春雨苗木合作社三个梨桃基地,重点开发以水上休闲、湖泊观光、滨水度假和生态农业体验为主导方向的旅游产品,辅助开发以红色旅游、商务旅游、宗教旅游的旅游产品,加快完善旅游基础配套,通过快捷的旅游交通,覆盖光化黉学、陈义文巷、李宗仁长官司令部旧址、抗战文化广场、滨江景观带、中山公园等人文旅游景点,建成为鄂西北旅游集散中心之一。借南水北调之势,大打南水北调这张牌,乘势而上,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逐步实现老河口文化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目前已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