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邯郸市2023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中国的国家力量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在谋求发展、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将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惠及普通国
民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已成为一项亟待取得突破的事业,
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推动这一事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如何
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
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
积极探索。东方卫视出品的节目《这就是中国》,紧扣时代脉搏,
积极传达民族自信的精神。《上新了•故宫》以勃发创新的时代力
量,让文物活起来。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已经建成多语种电
视频道,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实现了节目制作与播出。与传统媒
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
的壁垒。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
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人民日报》、
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提高
及时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
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
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
能性与挑战性。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
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
我们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
键在于如何讲。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叙事资质,不
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有
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有的凸显“煽情陈述”,有的注重“理
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
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
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
稳固娴熟的政治、学术话语,还是鲜活灵动的网络、生活语言,
都可以在多元话语的融通中为讲述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传统的言
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图像、声音、音像、超文本等
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类媒体应深挖故事内容的表达方
式,以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呈现多姿多彩
的画面,打造独特的感官盛宴;注重共情、共动、共享,让受众
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体验者,这
种参与、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于中国故事的感性认识;在
叙述的主体上,多元主体共同讲述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无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
甚至也可以搭建与不同国别媒体的合作,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
述中国的故事。
(摘编自史卫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
材料二:
陈贝儿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由她主持的“扶贫攻
坚”纪录片《无穷之路》在香港和内地广受好评,这部纪录片成
本很低,摄制团队仅有5人,它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制作者在地域选择上很成功。他们从精准扶贫政策入手,挑选了
最有特色、港人最少接触的主题,比如“易地搬迁”"产业带动”
“教育扶贫”“企业帮扶”等,然后根据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脱
贫地区,且尽量展现各地不同的地貌风光。观众看到的,不仅是
国家的脱贫奇迹,更有各地令人惊叹的壮美山河。
“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密不可分。《无穷之路》的制作者
说,脱贫最大的受益人是普通老百姓,因此他们尽量选择一线村
民作为受访者,这些村民朴实的讲述是扶贫工作最有力的见证和
回应。为了承诺坚守近40年的“溜索医生”邓前堆,《山海情》
中“马得福”的原型谢兴昌,带领乡亲致富、为妇女争取权益的
低族咖啡农叶萍……他们的善良和奉献、勤劳和拼搏,闪烁着人性
的光辉,构成这个时代最温暖的底色。
主持人陈贝儿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她的采访像聊家常,她态度
真诚,说话接地气,访谈有人情味儿,当地人很自然地向她敞开
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而最打动受访者和观众的,是陈贝儿及
摄制组脚踏实地的真实体验。《无穷之路》之所以能感动无数观
众,包括部分过去对内地有偏见的港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
是港人亲自去看、亲自去听、亲自见证的扶贫记录。在3个月的
时间里,摄制组辗转数千里,跨越6个省份,深入探访了十几个
曾深度贫困落后的地区。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陈贝儿攀爬四川“悬
崖村”1500米钢梯时的颤抖、在云南海索渡怒江时的惊惧、在宁
夏荒漠戈壁上“吃沙”的狼狈……她真实自然的感受和反应会观众
瞬间“代入”,更体会到扶贫的艰难和意义。
(摘编自流景《〈无穷之路〉:令港人重新认识祖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飞跃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推动
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国家形象传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B.新媒体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它淡
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让传播更加快捷、多样。
C.不同媒体类型有不同的叙事资质,多模态叙事就是要充分利用
不同模态的不同资质,打破言语交流媒介的绝对支配地位。
D.陈贝儿以平实的语言风格,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在与百姓的亲
切交流中表达最真实的感受,让《无穷之路》极具共情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体既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冲击,也丰富了它们的传播模
式;既给讲好中国故事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B.根据尚克和艾贝尔森的观点,叙事非常重要,讲述中国故事就
是在构建外部世界对于中国的具体认知、理解和认同。
C.我们要打造中国媒体海外布局,借力海外媒体宣传中国,让更
多的外国人为中国故事代言,让中国故事更具说服力。
D.《无穷之路》没有聚焦政治热点,而是以平视的角度观察生活,
这样的讲述方式赢得了香港、内地观众的理解、信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
的一项是(3分)()
A.冬奥会开幕式通过电视直播,以虚拟影像与场景演员表演互动
的方式,展现中国的力量,演绎中华文化之美。
B.孔子学院创办10多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10万余场,已
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C.纪录片《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展现了一个守正创新的新黄山,
先后在法国电影节、纽约电影节中收获大奖。
D.《做客中国》节目,邀请三位外国主持人做客中国乡村,在同
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讲述中国的乡村文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紧紧围绕论题展开论述的。(4分)
5.学校团委拟开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研讨活动,并希望
你能以《无穷之路》为例来发表演说。请根据材料内容,列出发
言要点。(4分)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
丁玲
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
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都吞灭了一
切的怕人的大水,那还是逞着野性,在向周围的斜斜的山坡示着
威的大水,而且还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
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
经了那么一个夜晚的一渡口,也还逃出了一些人,赵三爷和侄儿
大福也踉踉跄跄逃了出来,又在一个路口遇着了,还遇着了一群
又一群已经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邻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
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见了都抱头大哭,都为过分的悲痛
和恐慌压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大家都更觉得亲切了,都不愿分开,
都集在一团,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
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
水在他们后面,有的房屋还半睡在水里,大树的梢也从水里伸出
来映在太阳底下,摇摆着茂叶,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从那里传
出来,一些求援的声音。他们也涉过几处渍有浅水的地方,一群
人这么慢慢地走去。
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
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走了一会,因
为几个女人和孩子都嚷着走不动,于是便停了下来,坐在一块有
坟的乱岗上。
天空没有云,蓝粉粉的,无尽止地延展开去。下面是水,黄滚滚
的,无穷尽地涌了来。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着残留的生命,
无力地爬着又爬着。
这坐在乱坟岗上的一群,约莫有三十多个人,一半女人和小孩,
一半是男人。坐了一会又向前走,沉默的时候比说话的时候多,
女人们啜泣的时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地时时吵饿;
"妈呀!胜子饿!…….”
“我走不动了呀……”
“快到了!没有好远了!到了买馍馍给毛毛吃……”
吵饿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着要妈要爹的,这些情景真能使一
个强壮的人听着也伤心,何况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
从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
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
“狗狗妈妈在前边,妈妈替狗狗买耙耙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
“张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妈抱不起他了……”
“唉,三爷!你放宽心些吧。我看见你家三姆早就带着龙儿走了
的,她们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陈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
壮的农人会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地叹气和揩眼泪,不觉忘
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
这里面有一个年轻的汉子王大保,和一个四十多岁,在三富庄上
做了二十年的长工的李塌鼻。他们没有失去一点勇气,也没有失
去理智,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
起来了。
“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转来吗?不死的总得鼓着气想
法,未必也让他死去吗?”
“不要哭,跟着我来,到了长岭岗愁他们不给我们吃。这几个,
吃得起的,那里有三条街,有一百多家铺子,三富庄、马鞍山的
大户都有人在那里,有县里派来的镇长,有分局长,有兵警,有
学堂。哼,老子们家破人亡了,老子们就得留下这条命,还得算
算账呢!……哭什么,不要哭了,男子汉!日子还长呢,哭成得个
什么事……”
“别处我不晓得,三富庄我就清楚,打开他们的仓,够我们一渡
□的人吃几年呢。看他们就真的不拿出一点来,忍心让我们饿
死?……”
“我们一定不要哭,快点走,到了长岭岗我们去找他们的局长,
或是团上的人,有人问话,塌鼻你答应……"
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到望
见那长岭岗的炊烟的时候,是快吃午饭的时候了。他们又遇着从
汤家阙逃来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块向前进。
长岭岗的镇外上,已经挤满了一群群的携儿带女的家族,饥饿把
他们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树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块上,望
着来的一群新的逃来的人。
“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
“你们是哪里的?来了好久了吗?”
他们再往前进,朝镇里走去。
越去越看见那越黄瘦的人,那些与他们同运命的人越多了。从脸
上的颜色可以辨别来到的新旧,来得越久的,就越憔悴。
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预感着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
为一种火燃烧着,他们只得又鼓着力往前走。
“喂,你们往哪里去?”憔悴了的群里有人在问了。
“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
昨夜晚上遇难的。”
“他该管你吗?我们的人都不准上街,他们比防土匪还怕我们呢!"
“真的吗?那我们怎么得了呢?……”
小孩吵着,女人们又哭起来了。
街的两头站了许多刚刚从县城里添来的荷枪的兵士。也有一些是
镇上团防临时加的团丁。
墙上贴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认得字的人便解释着给其他的人
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空间变化来展开叙述和描写,既符合了人物逃难者的身
份,也为小说铺设了宏阔的社会背景。
B.逃难过程中,沿路有些人家虽然报以同情的目光,但都不愿施
以援手,这也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C.李塌鼻主动站出来为同行者加油鼓劲,他的话虽然有一定的虚
夸想象的成分,但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D.小说不以细节刻画为主,而是粗笔勾勒,以深沉厚重的笔触关
注现实,这种现实主义风格带有时代性。
7.关于文中灾民们在镇上的所见、所闻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先来的灾民对后来灾民的询问和劝告,既是对命运相连者的关
切,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情绪的宣泄。
B.后来的灾民对先来灾民的回答,表现出他们单纯的愿望无法实
现时,既失落又仍存有幻想的心理。
C.告示旁边许多荷枪的兵士,与前面李塌鼻对镇上的美好想象形
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D.根据前文内容可以推知,小说结尾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镇里对
灾民的安抚,以及临时安置的办法。
8.在往长岭岗镇一路走来的过程中,灾民们的心绪发生着变化。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选文和下面一段文字在人物群像的刻画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
析。(6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
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
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暧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楼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
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
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
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
鸳鸯二人掌着。
(节选自《红楼赞》第40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明孝宗弘治)三年春三月,中言乞鹰坊、牧马场千顷。户部尚
书李敏言:“场止二百余顷,余皆民业,安得夺耕种之地以为飞
走之所!”上从之。六年秋七月,京师大雨雹。礼部尚书倪岳疏
弭灾急务,劝上黜奸贪,进忠直,上嘉纳之。八年三月,中官传
旨命内阁撰《三清乐章》。大学士徐溥等上言:“三清乃邪妄之
说薮于祭祀时谓勿钦且设内阁者实欲其议政事论经史弼正得失奈
何阿顺邪说以取容悦也‘乃止。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
黎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皈。上悟,纳之。三月,上御文华
殿,召大学士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议政事,赐茶而退。东
阳谓"自天顺末,至今三十余年,尝召内阔,不过数语即退。是
日经筵罢,有此召,因得见帝天资明睿,庙算周详”云。十七年
六月,小王子寇宣府,刘大夏请屯兵喜峰口、燕河营以备之。太
监苗逵谋帅师捣其营,上召大夏问以王越威宁之捷,大夏日:“臣
闻之从征将士,当时所俘获妇稚十数耳。幸而大寇方深入,不相
值,值之则无噫类矣。”上曰:“即尔,太宗何以屡得志?”大
夏日:“陛下神武故不后太宗,而将领人马,不能什二三拟也。
且其时淇国公一小违节制,而举十万众悉委之沙漠,奈何易言之!
度今上策,惟有守耳。”而戴珊亦从旁赞其语。上遽曰:"微二
人,吾几为人误。”事遂止。秋九月,清宁宫未完,旨下兵部拨
军工万人。刘大夏知工少人多,中官有所利为此也,上言减去十
分之五。督工者诉于上,上令内阔拟旨切责之。大学士刘健曰:
“爱惜军人,兵部职也。大夏每以老辞位,温旨勉留,犹未已。
若切责旨下,彼将以不职辞。”上欣然纳之,用军夫卒如所裁之
数。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清乃邪妄之说/黜于祭祀/时谓勿钦/且设内阁者/实欲其议政
事/论经史/弼正得失/奈何阿顺邪说/以取容悦也/
B.三清乃邪妄之说/黜于祭祀时/谓勿钦/且设内阁者/实欲其议政
事/论经史弼正/得失奈何/阿顺邪说/以取容悦也/
C.三清乃邪妄之说/黜于祭祀时/谓勿钦/且设内阁者/实欲其议政
事/论经史/弼正得失/奈何阿顺邪说/以取容悦也/
D.三清乃邪妄之说/黜于祭祀/时谓勿饮/且设内阁者/实欲其议政
事/论经史弼正/得失奈何/阿顺邪说/以取容悦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户部是古代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饷等的机构,它的最高
长官称为户部尚书。
B.内阁是从明朝开始设立的国家议政、辅政机构,内阁成员由六
部最高长官组成。
C.经筵既是古时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也是帝王接受教
育的一种形式。
D.“奈何易言之”的“易”是轻易的意思,与《六国论》中“或
未易量"的"易"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敏反对中官的观点,认为不能随便从老百姓手中夺取正在耕
种的土地,用来扩建皇家鹰坊、牧马场。
B.皇帝在经筵结束后召集大学士们议事,并且赐茶,李东阳认为
这能看出皇帝的天赋和谋划朝政的能力。
C.刘大夏认为,当时朝廷的各方面实力都不如太宗朝,因此不能
轻易出击,而应该即刻屯兵以做好守备。
D.刘健认为,刘大夏请求将修造清宁宫的军工减半的谏言,是爱
惜军人的体现,如果责备他,他可能会请求辞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礼部尚书倪岳疏弭灾急务,劝上黜奸贪,进忠直,上嘉纳之。
(2)上遽曰:“微二人,吾几为人误。”
14.如果要研究弘治年间的君臣关系,你能从选文中得出什么结
论?请从明孝宗的角度简要分析一下。(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节选)①
李白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2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云山③
杜甫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
神交④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
白鸥元水宿,何事有余哀。
【注】①写于公元756年,屏风叠,在江西庐山下。②济代:济
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③写于公元760
年作者寓居四川成都时。④神交:梦魂相交会。形容思慕深切。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体现了时间的变化,诗人先写过往之经历,再写此时心绪,
最后写未来期许。
B.杜诗体现了空间的转换,诗人身在蜀地遥望京师,京师音断故
而详叙蜀地之漂泊。
C.这两首诗与黄庭坚的《登快阁》,都有“鸥”这一意象,但表
现的情感截然不同。
D.李诗换韵恰切,杜诗对仗工稳,这两首诗共同展现了古体诗和
近体诗的不同美感。
16.这两首诗都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诗人对战乱时局的态度同中
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
安石认为“”,其原因在于二人
所持的政治主见大多是不相同的。
(2)《古文观止》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做了这样一处注解:
“二句言不欲为官,亦不能为仙,唯能如下文所云,得日过日,
快然自足也。”据此推断,其中的“二句”是指"
(3)面对短暂而又飞逝的生命时光,古人曾作过许多精妙的比喻,
如曹操的""0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小,我对雪是①的,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
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
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
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②,
与众不同。
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大雪③,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大地被迅速淹没。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
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再啄一下。只有
喜鹊依然兴高采烈,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穿着黑白相间的衣
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的喜鹊。它们经过时,快如
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
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
力量?生命的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
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
其表达效果。(4分)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最后时刻,①。一组部
件是“伽马刹车指令员",它位于返回舱底部,负责利用伽马射
线测量返回舱距离地表的高度。在接近地面时,②,然后快
速捕获反射回的射线,并做出精确测量,精度达厘米级。另一组
部件就是“着陆反推发动机”,“伽马刹车指令员”计算出着陆
的最佳距离和时机后,③,得到指令的“着陆反推发动机”
立即点火,大量燃气积聚在燃烧室内,形成高压,最终从尾部的
喷口中喷出,以反推力来减缓降落速度,提高返回舱降落的安全
性。作为飞船上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伽马刹车指
令员”在此次返回舱顺利着陆中,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2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3分)()
A.人怎么还不来?B.他人在心不在。
C.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在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时,
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在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
时,他说:“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健全的双腿,可以继
续为梦想奔跑;我虽然失去了双眼,但我有信仰的明灯,可以继
续照亮我前行。”在获得的荣誉面前,他说:“我是一名普通的
扫雷兵,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
誉二”杜富国的话对于我们青年学生如何正确认识“我”,颇具
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邯郸市2023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试卷
语文全解全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1.CC项“打破言语交流媒介的绝对支配地位”错误。根据材料
一第三段内容,传统的言语交流媒介失去绝对支配地位,是作者
提出多模态叙事的背景和前提,而不是多模态叙事的目的。
2.D“没有聚焦政治热点”错误。《无穷之路》关注的就是国家
扶贫攻坚战略,它只是在讲述时没有采用宏大叙事策略。
3.B材料一最后一段论述的是利用媒体特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
策略,而“孔子学院”不属于媒体。
4.【解析】题目考查“材料一是如何紧紧围绕论题展开论述的”。
作答时首先需要明白材料一的论题是什么;然后从整体上观照整
个文本的论证结构,看文本的论证是“如何展开”的,并结合具
体的论证思路分析每一部分分别论述了论题的哪一方面。
答案:①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
开论述的。②开篇提出论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③接下来分析
媒体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的做法和面临的挑战。④最后论述利用媒
体的不同叙事资质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每点1分。意思答对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解析】根据题目情境,发言的要点必须要围绕“如何讲好中
国故事”展开,而且要以《无穷之路》为例。从两则材料的关系
来看,材料一侧重从理论上阐述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讲好中
国故事”,材料二则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因此作答本题,
可以先从材料一中提炼理论观点,然后到材料二中进行比照,把
能找到验证的部分作为要点进行作答;也可以先从材料二中分析
《无穷之路》取得成功的具体因素,然后与材料一的理论观点进
行比照。
答案:①多元话语的融通。例如《无穷之路》表现扶贫攻坚的政
治主题,却采用了聊家常的生活化语言。②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
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例如《无穷之路》除了讲述故事,还在拍
摄中注重展现各地不同的地貌风光,呈现视觉美感。③注重共情、
共动、共享。例如《无穷之路》中陈贝儿实地体验中真实自然的
感受和反应令观众瞬间“代入”,更能体会到扶贫的艰难和意义。
④叙述主体多元化。例如陈贝儿是香港人,让港人亲自去看、亲
自去听、亲自见证祖国的发展和变化。(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6.BB项“都不愿施以援手”错,根据原文无从判断“愿”与“不
愿”。
7.D根据前文对话内容以及荷枪的兵士可以推知,镇上没有“临
时安置的办法”,告示应该是对老百姓的欺骗和警告。
8•【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特征的概括,但要注意题干的情
境限定------“在往长岭岗镇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根据原文“慢
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
皮的一群”,不难概括出他们内心的绝望,•根据原文"他们心痛,
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以及“不
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可以
概括出他们在绝望中互相鼓舞,相互安慰的心理状态,•根据原文
“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
以及“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
可以看出他们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增添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答案:①绝望无助。从“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
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可知,他们是在饥饿的驱
使下无助前行的人。②互相宽慰。他们不觉忘记了自己刚刚失去
亲人的苦痛而去安慰别人,互相鼓舞。③燃起希望。王大保、李
塌鼻的话让大家对镇上产生了幻想,燃起了希望。(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描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考
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效果。作答时首先需要明确
人物描写的手法有哪些,并能综合小说文本和《红楼梦》片段,
找出在塑造群像方面的共同点,然后分条作答。
答案:①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②通过特定场景
(典型环境)来刻画人物。《水》表现苦难,选择的是逃难的场
景;《红楼梦》选段表现欢乐,选择的是宴会场景。③点面结合,
既注重群像刻画,又突出人物个性。如《水》在刻画难民群像的
同时,写活了陈大嫂的朴实善良,李塌鼻的自信乐观、信口开河;
《红楼梦》在刻画大观园女子群像时,也突出了史湘云的爽朗、
林黛玉的娇弱等个性特征。④以衬托(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
物。如《水》中难民在路上的相互劝慰,体现了人物的性情和处
境;《红楼梦》中,宝玉滚到贾母怀里、惜春拉着奶母、王夫人
指着王熙凤等,体现了人物关系的亲疏。(每点2分,答出任意
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A"时谓勿钦”的“时”是指“当时的人",也就是“时人",
这句意为“时人都说不应当钦敬他们”,可见“时”之前应该断
开,据此排除B、C两项;“议政事”与“论经史”对举,后面均
应该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11.B早期内阁是由大学士组成,后来各部尚书和侍郎也可兼任
大学士;另外,从原文来看,文中提及的内阁成员都是大学士。
12.C“各方面实力都不如太宗朝”错误,刘大夏只是认为兵力
不足。
13.(1)礼部尚书倪岳上疏,提出消弭灾祸应当措办的紧急事务,
劝勉皇帝罢黜奸邪贪婪之徒,奖掖提拔忠心耿直之臣,皇帝赞许
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译出大意给2分;“弭”“嘉”两处,每
译对一处给1分。)(2)皇帝马上省悟说:“如果没有两位爱卿,
我几乎被他人引入迷途。”(译出大意给2分;“微”“为”两
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从选文中概括弘治年间的
君臣关系,君臣关系是相互的,因此作答时不能单从君主或者大
臣的某一角度概括出如“虚心纳谏”“敢于直言”等观点,而是
要概括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的“君臣关系”。第二问要求从明孝
宗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作答时需要注意语境,审准题意。
答案:①结论:君臣关系融洽。②分析:明孝宗广开言路,虚心
接纳大臣的谏言;明孝宗关爱大臣,处理政事体恤臣下。(结论
2分;分析1分,考生只要从明孝宗角度分析出一层意思即可得
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附【参考译文】
(明孝宗弘治)三年春三月,皇帝内宫官员为鹰坊、牧马场乞请
征用土地千顷。户部尚书李敏说:“场地只有二百余顷,其余的
都是百姓的祖业田产,怎么可以(随便从百姓手中)夺取正在耕
种的土地来作飞禽、走马的活动场所呢!”皇帝采纳李敏的意见。
六年秋七月,京师下大雨、冰雹。礼部尚书倪岳上疏,提出消弭
灾祸应当措办的紧急事务,劝勉皇帝罢黜奸邪贪婪之徒,奖掖提
拔忠心耿直之臣,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八年三月,中官
传出圣旨命内阁大学士撰写《三清乐章》。大学士徐溥等上疏说:
"三清本是虚妄邪说,亵渎神灵祭祀,时人都说不应当钦敬他们。
而且,朝廷之所以设置内阁,实际上是想让内阁学士们聚议政事,
讲论经学和历史,辅佐陛下匡正得失,怎么可以(让这些人)去
阿谀顺从虚妄邪说,来讨取陛下的欢心呢!”这件事由此作罢。
十年二月,皇帝屡次游宴于后花园,侍讲王黎在讲解经学时,讲
了周文王不敢贪恋游猎的事。皇帝深有所感,采纳他的意见。三
月,皇帝在文华殿,召见大学士徐溥、刘健、李东阳、谢迁议论
朝政,向大学士们赐茶后离去。李东阳说了"自从天顺末年,直
至今日,已有三十多年,皇帝每次召见内阁,不过只讲几句话就
离去。今天,皇帝是听过讲解经学之后有了此次召见,从这件事
可以看得出皇帝天资聪敏而英明,对朝政筹谋划策也够周详的了”
这样的话。十七年六月,小王子(达延汗)带领兵马侵犯宣府(今
河北宣化),刘大夏请求屯兵喜峰口和燕河营以防备小王子。太
监苗逵想要带领官军直接前去捣毁小王子的军事大营,皇帝为此
召见刘大夏,问到王越当年取得威宁大捷的情况,刘大夏说:“臣
从当年跟随王越出征的将士口中得知一些情况,当时所俘获的只
有十几个妇女和小孩。所幸的是寇贼兵马刚刚进入境内,与官军
相比众寡悬殊,如果双方兵力差不多的话,那时官军就没有活人
了。“皇帝说:"既然是这样,那么太宗(成祖朱棣)为什么还
常常以此得意呢?”刘大夏说:“陛下的神智武略固然并不比太
宗差,可是所带领的兵马数目,与太宗相比仅有他的十分之二三。
况且,那时由于淇国公一个小小的违背节制的行动,就使十万之
师尽丧于沙漠,怎么能谈得上他们是轻而易举地就获得胜利呢!
依臣揣度,我们今天用兵,应以采取守势为上策。”戴珊在一旁,
也很赞成刘大夏的这个说法。皇帝马上省悟说:“如果没有两位
爱卿,我几乎被他人引入迷途。”苗逵直捣贼营的想法就被禁止
了。秋九月,修缮清宁宫仍未完工,皇帝传旨于兵部,令拨军工
万人充其役。刘大夏知道用工本不多,而调用的人却不少,这都
是由于中官贪图取利才这么干的,于是,刘大夏上奏,提出减去
人力十分之五。监督工程的人向皇帝控诉,皇帝便下令内阁草拟
诏旨,严厉谴责刘大夏。大学士刘健说:“爱惜军士,这是兵部
的职责。刘大夏每每以年老辞职,陛下每次都下旨温语劝留,(可
是刘大夏)还是求退不已。如果这个切责的诏旨一下,他将会以
不称职(的理由)辞官。”皇帝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意见,所用军
卒数目仍按刘大夏的意见减去一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C项,“表现的情感截然不同”错误。李白和黄庭坚的诗歌
尾联,都运用“鸥”这一意象,表达了渴望归隐的情感。
1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态度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李诗
第1、2句以比喻写出时局的变化,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切之情,•第
3、4句表面上写自己没有才华无法济世,实则使用反语,表现自
己内心的不平;最后两句是写自己想要远离时局,过自由放达生
活的隐逸情怀。杜诗写自己与京师音信全断、作客蜀地思念故乡,
这都与时局战乱有关;诗人既挂念京师(朝廷)又心系亲友,表
现出心系家国的忧国忧民之情。
答案:①两人都表现了对时局的关心。李诗首联“割鸿沟”“扫
秋叶”写出了叛军侵占地方之广和为害之烈;杜甫对云山而望京
师,体现了对朝廷的关心。②李诗还隐含着激愤、洒脱的矛盾心
境。“吾非济代人”使用反语,表现渴望济世却怀才不遇;尾联
又表现出远离时局、心向自由的旷放。③杜诗重在表现自己寓居
蜀地,漂泊孤苦而又心系家国的忧国忧民之情。(每点2分。意
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
空不给分。)
(3)示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
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n分)
18.【解析】第①空,根据语境,此处应该填写“我”从小以来
对雪的态度,根据后文来看,作者对雪非常喜爱。第②空,根据
前文,此处表现雪与“沾了尘世气息”的草木的不同特点;根据
后文,还要体现它“与众不同”,因此应该是“超凡脱俗”。第
③空,根据语境,所填成语应作为句子的谓语,来描写下暴雪的
样态。
答案:①情有独钟②超凡脱俗③纷纷扬扬(每空1分,有错别字
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9.【解析】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先提取句子主干单独成句,
再分别把复杂成分(多层定语、状语等)抽出来作为句子或者短
语,最后排序。本题中主干句为“我常看到两三只喜鹊”;其他
成分,“在大雪时”为状语,这个成分可以与主干句合为一句;
剩余内容为“喜鹊”的多层定语,我们只需要根据语意拆分出来
即可。
答案: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喜鹊,它们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
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每小句1分,满分4分。)
20.【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在修辞上,
问句可以分为设问和反问。设问句: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
出问题不需回答的“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
发思考。反问句: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
用肯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
在问句之中;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增强语气。
答案:第一处是反问句,强调雪的气质与“尘世气息”的不同,
增强语气。第二处是设问句(选择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对喜鹊
穿越风雪的原因的思考,发人深思。(每点2分,满分4分。)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C画横线处的“人”是一个代词,代指每个人,或者是指一
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A项的“人”是指别人、他人,B项的“人”
是指"身体",D项的"人"是指夜归的主人。
22.【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
据句间结构,①所在的句子与后文“一组部件……另一组部件……”
是总分关系;从内容上看,此处需要填写这两组部件在“最后时
刻”的作用。第②处,根据后文“然后快速捕获反射回的射线”
可知,机器要完成精准测量,需要首先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第
③处,根据后文“得到指令”可知,“伽马刹车指令员”计算出
着陆的最佳距离和时机后需要及时发出点火指令。
答案:①有两组部件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它向地表发射伽马射线③
就会发出点火指令(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
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写作提示】试题材料以“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的话语
为主体,展现了他在不同的人生情境下对“我”的认识。杜富国
在面对危险时的话语表现了一个在危险面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
的“我”,•在英勇负伤后的话语表现了一个面对自己身体的残疾,
仍坚定信仰、乐观前行的“我”,•最后一句话表现了一个在荣誉
面前不居功自恃、谦恭自守,对党和人民心怀感恩的“我”。综
合来看,这几句话共同体现了杜富国以个体“自我”融入家国“大
我",追寻局尚"真我"的崇身精神。
试题有明确的“任务”限定,要求考生谈“如何正确认识‘我’”,
因此,考生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必须要基于这个“任务”;试题
也有一定的开放度,考生可以围绕其中一句话来谈,也可以综合
立意。参考立意:(1)敢于担当见真我;(2)有光有梦想,我
自有方向;(3)以国为名,我将无我;(4)融入大我,方成真
我;(5)让小我在大我中成长。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
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S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
条件。这就是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
结构。在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
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制约,孕育了伦理型的中国传统文
化。
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德摄智的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
国文化十分注重二者和谐统一,几乎到了有一种伦理关系在其中
的地步:人,出于自然,以天地为父母,以万物为朋友,其精神
可与天地相通。人的“德”亦出自于天地自然,人与天地自然可
以“合其德”。因此中国古代有“天命有德”的观念。把人伦的
观念,贯彻到天地万物之中,这正典型地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伦理
型特色。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天地合德的伦
理类型。
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
宗法体系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与世界各国不同,中国是在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的情况下步入文
明社会的,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法体系。与之相联系,血亲意识,
即所谓“六亲""九族”的观念继续构成社会意识的轴心,经过
历代统治者及其士人的加工改造,宗法体系下的血亲意识有的甚
至转化为法律条文(如“不孝”成为犯法的“首恶”),更主要
的是形成宗法式的伦理道德,长久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
为规范。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其
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这一系统不仅如同世界诸
多民族一样纵向区分辈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长幼序等等
横向方面也有极严格的规定。与此相联系,中国人往往怀有浓烈
的“孝亲”情感,所谓“百善孝为先”。在中国文化系统内,孝
道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忠君、敬长、尊上等等,
都是孝道的延伸。
作为社会心理状况的理论升华伦理道德学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华
学术的首要重心。在古希腊、罗马,人们关注的重心不是人际伦
常关系,而是大自然和人类思维的奥秘,主体与客体二分、心灵
与物质对立的观念深入人心,宇宙理论、形而上学得到较充分的
发展。到近代,西方以“求真”为目标的学术范式一脉相承,宇
宙论、认识与道德论各自独立发展,虽有联系,但从未混淆不分。
中国则不同,人伦效法自然,自然亦被人人之间攀上了血亲关系,
君王即“天子”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主客混融的观念。中国古
代的知识论从未与道德伦理学说明晰地区分开,为学的目标固在
于求“真”一一探索自然奥秘,而更在于求“善”一一追求道德
觉悟。外在的自然界既未被当作独立的认知对象与人伦相分离,
以外物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便遭到冷遇和压抑,自然科学、分析哲
学因此难以获得充分的发展,伦理道德学说却延绵不断,甚至成
为众多学科门类的出发点和归宿。
宗法社会特定的伦理型文化,自有其正面的积极效用。其强调道
德面前人人平等,都肯定凡夫俗子也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
界。伦理型文化对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德制约和
严格要求。自周朝开始,帝王死后有谥号,群臣根据其德行政绩
加一概括语。这种人格评判式的道德制约,在缺乏分权制的古代
中国,所发挥的社会调节功能不可低估。伦理型文化在特定历史
条件下,还能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
侵略,保持高风亮节。当然,伦理型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它
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以致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人身压迫、
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我们要对它进行具体分析,批判地继承其
中优秀的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的新文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有“天命有德”、人与天地自然可以“合其德”的观念,
因此人们开始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的精神可与天地相
通。
B.历代统治者出于政权考虑,将一些血亲意识加工改造,转化为
法律条文,加深了其对人们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的影响。
C.在学术研究上,近代西方以“求真”为目标,而中国以“求善”
为目标,这是由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征决定的。
D.古代为加强对后世帝王的道德制约,发挥伦理型文化的社会调
节功能,在帝王死后,群臣通过加封谥号的方式对其进行人格评
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这一论题,继而着重分析
其形成的社会根源。
B.文章通过中西学术研究的比较,论证了宗法社会伦理道德学说
严重阻碍中国学术发展的观点。
C.尾段从正反两面论证伦理型文化的影响,进而引至如何对待的
问题,具有辩证性与现实性。
D.在论证过程中,文章使用“几乎到了”“主要源于”等表述,用
词严谨周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将人伦观念贯彻于天地万物,
这种伦理型的文化特征与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农业经济格
局等因素有关。
B.英语中的uncle和aunt,在汉语中却有伯父母、舅父母等多种
对应,这种汉语语言表现的背后是宗法式的伦理道德对社会心理
的影响。
C.“首孝悌,次见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这种德育居首的教育理念与中国道德伦理学说的绵延
有很大关系。
D.在当下时代,我们如果能继承伦理型文化,将其中的正面积极
效用发挥出来,就能创造性地建设中国的新文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农业部门因其兼具碳汇和碳源的双重属性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利用农田等生态系统的光合
作用进行生物固碳,每年吸收全球约30%的人为碳源排放。另一
方面,农业生产活动引致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约占全球年均碳排放总量的25%0如中国土地利用及变化在2014
年贡献了约11.51亿t的碳汇,相当于抵消了当年约9%的温室气
体排放总量,而当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则占全年温
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活动
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仍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
总量的40%和60%。这与中国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如农业化
学品投入过量、农地利用方式转变频繁、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
紧密相关。
【注】①碳中和:国家、企业、活动等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
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
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摘编自林斌《中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
材料二:
农业是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主要排放源。甲烷的农业排放
源主要包括:一是稻田长期处于淹水条件下,产甲烷细菌分解土
壤中活性有机物质,产生甲烷,进而排放到大气中。稻田淹水时
间越长、投入的新鲜有机物料越多,甲烷排放则越多。二是动物
(主要是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在消化道中经特殊微生物发酵会
产生甲烷,然后通过打嗝和肠道排放到大气中。三是畜禽粪便在
贮存和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甲烷。
农田土壤是最大的氧化亚氮释放源。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是硝化和
反硝化作用过程的中间产物。化学氮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可提高硝
化和反硝化率,进而增加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同时,土壤氧化亚
氮排放还与灌溉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
淹水稻田在中期落干会大大刺激氧化亚氮的排放。与土壤类似,
粪便贮存和管理过程中其所含的氮也会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产
生氧化亚氮。
除上述直接排放,农业生产还有一些“隐藏”的排放。农作物种
植过程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等,这些农业生产资料在生产过
程中也会排放温室气体。在畜禽养殖过程中,饲料的生产、养殖
场日常水电消耗等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
(摘编自程琨《农业与碳中和》)
材料三:
常见的生物质废弃物主要是生物体死亡、收获、加工利用后残余
的生物质。生物质废弃物可能存在各种有害物质,所以农业生物
质废弃物处理应基于农业固碳减排和环境健康风险的双重考量。
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炭化工艺技术符合有机质转变以及去除有害物
质环境风险的要求。它的基本原理是在限氧或无氧条件下,生物
质在250~750C。发生热化学反应,生物质中碳化合物发生热解反
应,通过固液气分离而产生生物质炭、木醋液和可燃气。
生物质热解炭化工艺的核心是实现生物质中有机碳和养分最大限
度地循环利用。其中,产生的可燃气可作为能源用于生物质原料
的烘干和热解炭化系统热源,剩余能量可代替化石燃料用于外部
能源供给。经过冷凝获得的液体产物即木醋液是一种兼具药和肥
特性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根施和叶面喷施稀释后的木醋液,可
促生、抑病和增产。生物质热解炭化的主要产物是生物质炭,一
种富含稳定有机质并包含矿质养分的固体炭质。它能产生有益效
果,源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在高温无氧条件下作物秸秆等
生物质废弃物中有机质发生崩解和炭化,但大部分物理结构被保
留,形成了疏松多孔性的特征。炭质稳定、多孔疏松特性、环境
友好是生物质炭的主要特征。
(摘编自卞荣军《生物质废弃物处理与农业碳中和》)
4.下列有关“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炭化原理与产物应用途径”的图解
中,最符合材料三的一项是(3分)
[供热供暖
可燃气
热解炭化窑〔井网发电等
淅点弃物—(提供四温、足ht木醋液/叶而调理剂
1物1愎轼气等特定条CI)I天然杀菌剂等
生切洛由嫩魏歌
J炭又肥料
可燃气〔环境材料等
热解炭化窑
r本乔物一(提供高温、及M木罐液1供热供暖
,|。盟”口气等特定条件)I并网发电等
生物质炭叶而调理加
眼信京颊然絮甯株
供热供暖
可燃气
(去除污染物与病M)并网发电等
生物质废弃物一热解炭化窑木航液叶面调现剂
(转变有机质9养分)天然杀菌剂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林业大学《西方文化文学社会研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微机与接口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昌学院《水文学与水资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大学《计算机网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密码体制浅析
- 上海市人行钢结构天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具备目录一键到达功能】
- 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全解全析)(新疆专用)
- 《谷类和豆类A》课件
-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深远海养殖装置行业市场全景调查、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硫酸钠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云南省昆明滇中新区公开招聘20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巴旦木行业市场分析及竞争形势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Unit 3 Fascinating Parks单词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100MWp户用光伏发电EPC总承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GB 44495-2024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5年全年日历含农历(1月-12月)
- 跨学科视角下中学物理实践活动设计
- 设计师助理工作合同
-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