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_第1页
论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_第2页
论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_第3页
论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_第4页
论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3论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这种“同步”不是机械的同向摆动,而是有机的协调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当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以后,如果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去,经济体制改革就会出现“中梗阻”现象,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无法得到巩固。因此,深入探讨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全面推行政治体制改革,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政治体制通常指统治阶级实行其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及有关制度。它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结构形式以及选举制度,人民行使政治权利等制度。它同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并因各国具体历史条件而有所不同。改革政治体制,就是要改变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选举制度、领导体制等。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实质是要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一九七八年以来,党中央就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一九八二年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国家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实际结果表明,这次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当时还缺乏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当经济体制改革未达到那种程度时,就不能随意改变原有的政治体制。因此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主观的东西,它是客观的需要。而经过几年的努力,当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尖锐问题,已经客观地把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推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的时候,才使我们看到当前所存在的政企分开同党政不分的矛盾,搞活经济同权力过分集中的矛盾,经济部门讲求效益与党政部门效率偏低的矛盾是当前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巨大的障碍。因此,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与之同步进行。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就同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而言,它既有领导规划、保证监督的重要作用,又有与经济管理体制共同作用、促进其发展的职能。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切政治变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都能够从经济中寻找出“终极原因”,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也能够从政治上得到反映和实现。因此,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譬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进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方式,需要解决好党政职责分开和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搞活经济需要权力下放、扩大企业自主权;由于社会主义法制不完备特别是经济立法、司法方面存在问题,坏人和投机商钻了这个空子,严重地干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新建立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生活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所有这些都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是完全必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原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或迟或早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必然带来上层建筑或迟或早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体制改革决定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又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全面胜利扫除障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一直提精简机构,但机构越“精简”越膨胀,人员越裁越多。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过去没有按照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来进行改革,导致不该精简的减了,后来又恢复;该减的减不了,或因职能不明确,减后又恢复了;裁下来的干部没处摆,只好因“神”设“庙”等等。这种改革当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层层集权,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不能改变“增加一个任务即增加一个机构”的局面。它势必造成机构臃肿、层次重叠、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老化、国家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文化知识结构水平偏低、官僚主义严重等弊端。还必须指出,我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具有极大的惯性和惰性,触动它很不容易,清除它更困难。搞得不好,在改革中出现“新灶旧弊”的情况是随时可能的。不拆“庙”就断不了“香火”。我们必须在总结以往历次机构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敢于在革除弊端的关键部位动手术、创新路。二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新中国建国以来,国家机构少则三至五年、多则五至七年,就要进行一次精简与改革,裁并机构与缩减编制齐头并进。过去历次改革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仅仅抓住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环节的改革,是难以成功的,甚至会出现顾此失彼、旧的弊端尚未被革除,新的弊端又丛生的现象。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体制同时并存,交互发生作用,新体制的因素在运行中日益增多,但还不能立即全部代替旧体制,旧体制的相当部分还不能不在一定的时间内继续存在和运用。这就决定了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问题和矛盾复杂纷呈的局面。因此,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不能孤军冒进。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首先要明确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的目标,就是要按照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通过改革,使国家机构精干、人员减少,职能得到转变,机构为基层和生产服务,干部为人民服务;民主化和高效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其次要弄清同步的目的,总的说来就是要造成一种和谐的环境,促进四化建设。具体地说,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要用经济、用发展生产力来检验;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要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得到确认、凝固、法制化。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每当经济形势出现一个好势头的时候,也往往是部分人担心“怕变”的时候。“怕变”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及时从政治体制上把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凝固化。当前社会上人们对我国自古未有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议论甚多,中心议题都是围绕着肯定还是怀疑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而展开的。理论工作者有责任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擂鼓助威,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澄清对改革的种种模糊认识,促进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认为“同步”应主要同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在改革领导体制,明确党政分工上“同步”。在这个问题上列宁的思想是极为丰富的。早在1919年召开的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根据列宁的提议,俄共(布)中央专门就党政分工问题作了规定。决议指出:“无论如何不应把党组织的职能和国家机关即苏维埃的职能混淆起来”。党要“努力领导苏维埃的工作,但不是代替苏维埃。”1《苏联共产党决议汇编》第1分册,第571页。在1920年召开的俄共(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