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解析)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高祖①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的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悉以咨之()

③晓畅军事()

④战胜而不予人功()

⑤镇国家,抚百姓()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汉高祖的取胜与项羽的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汉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汉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汉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异同?

青海西宁二十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①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视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视:贪求。③公仪休:战国时鲁相。公仪,复姓。休,名。

5.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臣之妻私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一朝彰露()

⑤性嗜鱼()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7.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8.请你分别谈谈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零

B.至于斟酌损益/益慕圣贤之道

C.进尽忠言/不敢出一言以复

D.深追先帝遗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诸葛亮写作这篇表文时的心情。

文言文阅读

宁戚①欲干②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③赁车④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⑤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①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②干:求见。③辟:同“避”,使……离开。④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⑤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赁车以适齐(到、往)

B.疾商歌(洪亮唱起、激昂唱起)

C.权用其长者(当权)

D.遂举,大用之(提拔)

1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14.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解释)①太牢具: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指丰盛的饭菜。②恶草具:指粗劣的饭菜。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久之,汉王患之

②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③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④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16.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②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17.阅读全文,你认为陈平是个怎样的人?他使用离间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小波、李顺起义

[清]毕沅

宋淳化间,青城县民王小波聚众起兵,谓众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贫民多来附。小波死,众推李顺为帅。顺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粟,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所向州县,开门延纳①。传檄②所至,无复完垒③。

(选自《续资治通鉴》)

①延纳:迎进,迎入。②传檄:传布檄文,即声讨官府的文件。③完垒:完整的营垒。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众推李顺为帅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据其生齿入据成都

C.归之者数万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顺悉召乡里富人大姓召令徒属曰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顺悉召乡里富人大姓

②存抚良善

③旬日之间

④遣兵四出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21.本文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和《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都得到了人民的拥护,队伍都不断壮大,但他们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辍耕之垄上:

②比至陈:

③小惠未偏:

④必以信:

23.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肉食者谋之B.杀之以应陈涉可以一战

C.陈涉乃立为王乃入见D.皆刑其长吏公问其故

25.“中国成语,自成语境。”请分别写—个出自(甲)(乙)文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①(甲)文:

②(乙)文:

26.(甲)文中陈涉最终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你认为陈步起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7.(乙)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8.从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和曹刿的政治远见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度已失期

②为天下唱

③陈胜佐之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⑤发闯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30.翻译下列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1.用原文语句填上空。

①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②“”是起义的第—步,接着他向士卒发出号召“”,并提出了“”这一千古流传的表现了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32.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33.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3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②窟室:地下室。③长铍:长矛。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同“佯”,假装。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王怫然怒怫然:

②仓鹰击于殿上仓:

③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使:

④酒既酣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3)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4)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3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诵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魏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素缟,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信陵君①杀晋鄙,救邯郸②,破秦人,存赵国,赵王③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加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加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令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④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节选自《唐雎说信陵君》)

①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②邯郸:赵国的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③赵王:赵孝成王。④卒然:“卒”同“猝”,突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

②长跪而谢之曰

③存赵国

④唐雎谓信陵君曰

(2)下列划线句子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秦王怫然怒/然则北通巫峡

B.自赵王自郊迎/自非亭午夜分

C.徒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D.之人之憎我也/聂政之刺韩傀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4)选文都是有关唐雎的故事,试从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的手法比较语段的异同。

3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于。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予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爱贪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之家风。

(节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或或遇其叱咤/或王命急宣

B.请俯身倾耳以请/战则请从

C.执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执策而临之

D.从当余之从师也/隶而从者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语段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什么?又对“同舍生”的穿戴做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4)两语段的用自身经历告诉年轻人如何做才获得成功。请结合语段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3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子鱼论战》)

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①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牺牲玉帛

②肉食者鄙

③门官歼焉

④公伤股

(2)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②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5)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趋百里外趋:

②媵人持汤沃灌汤: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敝:

④略无慕艳意略无: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4)从第①段看,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5)思索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3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丝带。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昔者舜工于使人工:

②然犹策之不已策:

(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4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事:

②饰名姝遗之遗:

③皆铠以习之铠:

④秋毫无犯犯: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4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

解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

②俟其欣悦

③少痊

④然则何以解忧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安陵君其许寡人

D.而病辄能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4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廖燕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阀,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明清易代。④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好饮酒,善衡文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

③或问“圣叹”二字何义

④因为诗吊之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二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除朋从淡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4)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①哪两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

②指出画线句子的作用。

(5)纵观全文,阐述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4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夸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②尝与鲍叔贾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④子孙世禄于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

4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被发行吟泽畔同“披”,披散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于是,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请简要说说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解析解答部分

1.给予;全,都;通晓,知晓;给予;镇守

2.①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②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3.C

4.相同之处:①都重视人才;②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不同之处:诸葛亮更强调品德的重要性,而汉高祖更看重才能。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比较阅读能力。为常考题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对文本要理解,要善于发现和归纳。

乙文文言文大意:

汉高祖刘邦说:“各位列侯及将领,不要对我隐瞒,都要说真话。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轻侮别人,项羽仁义而爱惜别人。但是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与下属共同分享利益。而项羽妒嫉有功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打了胜仗他不授功,攻占了土地也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不断绝运粮通道,我不如萧何。率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词义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要准确把握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①句意: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遗:给予;②句意:都有征询他们的意见。悉:都、全;③句意:了解通晓军事。晓:通晓;④句意:打了胜仗他不授功。予:给予;⑤句意:镇守国家,安抚百姓。镇:镇守。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以及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重点词语:举:推举;为:被。翻译:①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②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温暖,理解文意,对选项的说法要回归原文,找到相应的进行进行理解。C:有误。甲文中推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的是“宫中”的事,向宠管理“营中”之事。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文本,把握文意,找准异同点。相同之处:①都重视人才;②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不同之处:诸葛亮更强调品德的重要性,而汉高祖更看重才能。

5.偏爱;认为;土地方圆;有一天,一天;特别喜爱

6.①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②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7.甲文运用设喻的方式对齐王进行规劝,以自己所受蒙蔽为喻,悟出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的原因,由己及国,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乙文中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别人的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过度贪婪,贪婪则毁身。

8.示例:甲文启示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启示我们不能过度贪婪,因利令智昏而失去应有利益的行为是愚蠢的。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说理方式的理解。解答时要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答题步骤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

乙文文言文大意:

贞观二年,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曾说过贪婪的人并不懂得如何爱财,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俸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哪里是懂得爱财?(这是)因贪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特别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给他的鱼,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迁移,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②句意: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皆:都;③句意:现在齐国土地方圆上千里;④有一天事情败露。朝:有一天;⑤句意:特别喜爱吃鱼。嗜:特别喜欢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注意度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如:蔽:受蒙蔽。为:做。贪:贪婪。翻译:①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②如果做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贪婪,必定会丢掉他的性命。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说理方式的理解。解答时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说理,联系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文中邹忌采用设喻的说理方法,用语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并且颁布进谏的诏令,使齐国“战胜于朝廷”。文中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别人的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过度贪婪,贪婪则毁身。

8.本题考查学生感悟启示。解答此题要在理解两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感悟。甲文可以从人际交往来谈启示:和别人交往态度要诚恳,要尊重他人,使他人能够愉快接受。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文从唐太宗博引古例,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的道理,告诉我们不能过度贪婪,因利令智昏而失去应有利益的行为是愚蠢的。

9.C

10.①(我)只想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11.表述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和刘禅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所表述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的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文中直接表述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

参考译文: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9.A临近;面临。B兴办,增加;更加。C话语。D专指死人留下的;赠与;送给。

故解析为:C

10.关键词:①苟:苟且;全:保全。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②宜:应该。诹:询问,咨询。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倒装句,正常句式是:于乱世苟全性命,于诸侯不求闻达。

故解析为:①(我)只想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1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诸葛亮要完成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于是决定出师北伐。他出师之前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开张圣听;严明奖惩;亲贤远佞。按常理,这是一个皇帝应该深谙的治国之道,但这些却需要诸葛亮在出事前反复交代,因为他对刘禅这个皇帝没有自信,他担心自己去北伐后,刘禅治理不好蜀国。据此分析理解概括答题即可。

故解析为:表述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和刘禅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

12.C

13.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14.齐桓公求贤迫切,能够力排争议,正确地对待人才,不因为“小恶,亡人之大美”,能大胆地发挥人才的长处。

宁戚想求见齐桓公,因为(求仕不顺)处境困窘,没有办法推荐自己,于是做了商贩,租借牛车到齐国去,晚上在城门外住宿。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开城门,让租车马的商贩避开。(他们)火把燃得很旺,随从(齐桓公)的人很多。宁戚正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而心中悲伤,敲打着牛角,用洪亮激昂的声音唱起商调歌曲。齐桓公听了,拉着他车夫的手说:“奇怪啊,这位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啊!”(就)命令用侍从乘坐的车子把宁戚载上。

桓公返回到了宫廷,到达后,随从人员请示(如何安置宁戚)。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见他。”宁戚拜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来劝说他。第二天再拜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来劝说他。齐桓公非常高兴,想要任用他。群臣劝谏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距离齐国五百里,(路途)不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果真是贤人的话,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是这样的,派人去打听的话,恐怕他会有小的缺点,因为他的小缺点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就是国君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啊。况且人本来就很难十全十美,我们姑且用他的长处。”于是提拔重用宁戚,授给官职,让他担任卿大夫。在这件事上,齐桓公做得对,这是他称霸(的原因啊)。

(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重点是平时的积累,测试时具体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的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关键是抓对称句和相应的标志词,比如句末的“矣焉哉”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作答。

12.“权用其长者”的“权”是暂时、姑且的意思。

故解析为:C。

13.该句的意思是宁戚正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而心中悲伤,敲打着牛角,用洪亮激昂的声音唱起商调歌曲。

“宁戚饭牛于车下”是个完整的句子,主语是“宁戚”;事件是“饭牛”;“车下”是状语;“望桓公而悲”是宁戚的动作和情感表现,而他接下来的行为就是“击牛角疾商歌”。

故解析为: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14.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回归文本找到齐桓公“所以霸”的相关语句,从原文“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可以看出他的任人唯贤;从原文——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可以看出齐桓公力排众议,善于发掘人才的长处。

故解析为:齐桓公求贤迫切,能够力排争议,正确地对待人才,不因为“小恶,亡人之大美”,能大胆地发挥人才的长处。

15.担忧,忧虑;如果;派遣;详细

16.①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②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17.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陈平利用项羽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的弱点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从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归纳出相似内容即可。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陈平所居的库上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陈胜起兵后在陈县称王,派周市平定了魏国地区,立魏咎为魏王,在这以前陈平本已辞别他的哥哥陈伯,随一些年轻人去临济到魏王咎手下做事。陈平向魏王进言,魏王不听,有的人又说他的坏话,陈平只好逃离而去。后来楚军加紧进攻,切断了汉军的甬道,把汉王围困在荥阳城。过了好一段时间,汉王为这种困境而忧虑,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如此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对人爱护,具有清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吝啬这些爵邑,士人因此又不愿归附他。不过楚军方面有着可以扰乱的地方,项王那里刚直的臣子像亚父范增、钟离味、周殷之辈,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如果能舍得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国的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内部定会互相残杀。汉军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一定的。”汉王认为陈平说得对,于是拿出黄金四万斤给陈平,听凭他使用,不过问他的支出情况。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在众将中扬言钟离昧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打算跟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项王已经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汉王备下丰盛的酒宴,命人端进。见到楚王的使者,汉王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给楚王的使者。楚王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禀告给项王。项王果然大大地怀疑起亚父。范增想急速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任他,不肯听从。范增闻知项王在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的大事基本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我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他回乡还没有到达彭城,就因背上毒疮发作而死。

1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过了一段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患,担忧、忧虑。

②句意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诚,如果。

③句意为:派使者到汉王那里。使,派。

④句意为:详细的报告了项王。具,详细。

16.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听,采纳。亡,逃跑。句意: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

②重点词语:然,这样。乃,于是。句意: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

17.①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陈平说的话“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可知他少有大志。根据他利用反间计帮助汉王成功的打败了楚王,可知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②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文本中的“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可知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容易听信谗言,利用他的这一弱点,他先是散布钟离昧等人将要依附汉王的消息。又用计使楚王与范增之间产生了隔阂。最终兵败。

18.D

19.全,都;诚实善良的人;十天;派

20.我痛恨穷人和富人占有的财富不均匀,现在我替你们平均它。

21.王小波、李顺:大赈贫乏,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陈胜、吴广: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宋朝淳化年间,四川青城县平民王小波聚众起义作乱,他对大家说:“我痛恨穷人和富人占有的财富不均匀,现在我替你们平均它。”贫民们多来巴结他。王小波死后,众兵士推举李顺做统帅,李顺把乡里有钱有势的人召来,命令他们报出自己家中所有的钱财和粮食,然后根据他家的人口,除留足吃用之外,全部征收调用,大力救济贫苦人家。他录用有才能的人,保护和安抚善良的人。(他的军队)号令严明,所到的地方一点也不侵犯百姓。当时四川境内正大闹饥荒,十天之内,归附他的人达数万之众。攻占了成都,派兵分头出击,北面到达剑门关,南面到达巫峡。起义军所到的州县都大开城门请他们进去。起义军声讨官军的文告传到哪里,一经交战,官军就一败涂地,只能投降了。

18.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A:为:做/认为;

B:据:根据/攻占;

C:数:泛指多的意思/几;

D:召:都是“招”的意思。

故解析为:D。

1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李顺把乡里有钱有势的人召来。悉:全,都;

②句意为:保护和安抚善良的人。良善:诚实善良的人;

③句意为:十天之内。旬日:十天;

④句意为:派兵分头出击。遣:派.

2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句中重点词:吾:我,疾:痛恨,汝:你们。句意为:我痛恨穷人和富人占有的财富不均匀,现在我替你们平均它。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文章本文内容王小波、李顺“大赈贫乏。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结合《陈涉世家》中的内容可知陈涉“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即可解答。

22.停止;等到;“徧”同“遍”;实情

23.①于是冒充称自己为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顺应民意。②小小的信用不足以相信,神灵不会赐福(指保佑)的。

24.C

25.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26.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人民拥戴或人和。

28.必须取信于民,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的一些虚词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来解答。

(7)本题考查理解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重点是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回答问题的相关归纳点,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

2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句意为: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辍:停止

②句意为:等到到了陈县。比:等到

③句意为: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偏:通“遍“,遍及,普遍

④句意为:一定按照实情上报。信:实情。

2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重点词语有:“乃”,于是,就;“从”,顺从。句意为: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

②句重点词语有:“信”:信用;“福”,赐福。句意为: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2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①句意为: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动词,去,往;②句意为:等居高官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之:代词,指代齐师伐我这件事

B.①句意为:杀了他们来响应陈涉。以:来;②句意为: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以:凭借

C.①句意为:陈涉于是就自立为大王。乃:于是,就;②句意为:于是就进入朝廷拜见楚王。乃:于是,就

D.①句意为:都杀了他们的地方长官。其:他们的;②句意为: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其:代指曹刿

25.本题考查理解对文本的理解。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鼓作气,指做事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6.本题考查理解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重点是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回答问题的相关归纳点。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确天下形势,顺从民意,深得民心,得到了广贫苦农民的支持和响应。

27.本题考查理解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重点是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回答问题的相关归纳点。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28.“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或“以人为本”“民心所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取胜要善于抓住时机,周密筹划准备充分”等任意角度谈论均可

29.估计;通“倡”,首发;辅佐;假装;征发

30.①误期,按法律规定都要斩首。②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

3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并杀两尉;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2.甲: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33.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4)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阐述。注意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5)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参考译文: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