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通关第05讲:记叙的顺序(精讲)(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通关第05讲:记叙的顺序(精讲)(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通关第05讲:记叙的顺序(精讲)(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通关第05讲:记叙的顺序(精讲)(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通关第05讲:记叙的顺序(精讲)(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通关第05讲:记叙的顺序(精讲)(解析)考点05:记叙的顺序

(

考点说明

)

记叙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顺序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序可以丰富文章结构,增强文章感染力;插叙可以补充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补叙可以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常考题型

)

本文是采用什么顺序?

本文第X段是什么顺序?

本文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第X段和第X段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

真题链接

)

年份地区题目能力要求题干

2022年内蒙古·赤峰《老舍的父子情》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文章第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2年湖北·鄂州《一碗“雪花”面》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文中第⑨⑩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2年黑龙江·绥化《私人定制怀旧路线图》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读全文,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022年四川·遂宁《老祝》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2021年四川·广安《与母亲相守50天》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019年辽宁·鞍山《旧屋里的宝物》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选文第⑩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技巧点拨

)

顺叙

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内在逻辑顺序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

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

是为了表述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解释、说明。

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补叙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意:倒叙与插叙的区别:

插叙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倒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一。

插叙一般位置居中;倒叙常常在文章的开头。

插叙的是为了对某事件做解释、说明,有时是为了突出主题;倒叙是为了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例文鉴赏1:(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

老舍的父子情

舒乙

①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

②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

③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对我父亲说,14号那天,往小胖子(我当时比较胖)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父亲却听从了老道的安排。他说:“二看小胖子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二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

④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

⑤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离不开书桌,写《四世同堂》。

⑥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我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级时被选为小学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傻小子!

⑦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后来他去了美国。

⑧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⑨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测试,父亲很高兴。他三次到苏联去,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来看我。他很少给我写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木头里炼酒精!”

⑩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可惜,后来条幅遭到了意外破坏,残破不堪,但却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那夜,______。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笔墨华夏》,有删改)

问题:文章第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判断手法通过第④段中“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的内容可知,采用了插叙的记叙手法。

结合全文,分析作用根据表述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联系第⑤段中“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的内容可知,为下文做了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

答题锦囊:判断结果+作用分析Step1:根据顺序定义,判断所属文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常考:插叙和倒叙);Step2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作用。

解析第④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例文鉴赏2:(2022·江苏·九年级期末)

哥哥的妹妹

崔立

①妹妹有一个哥哥。妹妹从来没见过哥哥。妹妹只在母亲的说话中,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哥哥。

②母亲说,你哥哥,高高的个儿,可帅气了。

③母亲说,你哥哥,学习成绩特别好,每次测试,都是一百分。

④母亲说,你哥哥,从小就特别懂事,经常帮我干活,可勤快了!

⑤母亲的话儿,说得11岁的妹妹一愣一愣的。

⑥中午,坐在饭桌前的妹妹,看着手上的碗儿,还有母亲面前的碗儿。妹妹用响亮的声音,说,妈妈,令天我来洗碗吧。母亲说,好啊,好啊。你真像你哥哥一样懂事呢!母亲脸上笑着,笑得额头上都是皱纹。

⑦妹妹说,妈妈,那我的哥哥——他去哪儿了呢,我怎么从没看见过他呢?

③母亲说,哦,你哥哥出差去了,他,他很快呀就要回来的,对,早上你记得吗?电话铃响过,他还给我打电话呢,他在电话里说呀,妈妈,你要好好的,我在外地呀,我很快就要回来了,帮我。帮我也向妹妹问个好……

⑨妹妹楞了半晌,早上她可一直在客厅呢。电话根本就没有响过啊,妹妹看着母亲,母亲的脸上都是快乐。

⑩妹妹走到了大街上,好多人和妹妹打招呼,比如黄伯。妹妹说,黄伯,你知道我哥哥吗?黄伯说、当然——

黄伯说,你哥哥呀,是个好小伙。有一次呀,我搬个液化气罐,从自行车上拿下来,往房间里搬,但在卸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没办法弄。你哥哥看到了,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还喊着,黄伯,等等,我来………你哥哥到了后,帮我扶住了自行车,让我可以把液化气罐拿下来,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说,不用客气的。

妹妹说,黄伯,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黄伯愣了愣,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妹妹还碰到了周阿姨。妹妹说,阿姨,你知道我哥哥吗?周阿姨说,当然——

周阿姨说,你哥哥啊,真的挺不错的,有一个大夏天,连空气都是烫的。我有一份文件忘在了单位,但我又要照顾家里的孩子。我和你哥哥说了。你哥哥说,没问题,我去拿。过了一会儿,你哥哥回来了,满头大汗。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说,不用客气的。

妹妹说:阿姨,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周阿姨愣了愣,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妹妹又碰到了刘阿婆。妹妹说,阿婆,你知道我哥哥吗?刘阿婆说,当然——

刘阿婆说,你哥哥呀,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你哥哥看我买菜不方便,经常上门来。说,阿婆,你要买菜吗?我可以帮你去买的。你哥哥帮我买了好多次菜,买的莱儿,既便宜又好。我还问你哥哥,你是不是往里贴钱了?你哥哥说,哪有呀,阿婆。你哥哥呀、肯定是往里贴钱了,他还真以为我是老糊涂了呀!

妹妹说,阿婆,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刘阿婆犹豫了一下,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妹妹回到屋里时,母亲躺在沙发上,正在睡午觉。母亲睡得很香。妹妹蹑手蹑脚地进了屋,又进了哥哥的房间。

房间里,有一个大箱子,母亲说过,这是哥哥的箱子。妹妹一直都很好奇。今天,妹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箱子。箱子里,妹妹翻到了哥哥的许多东西,也翻到了几张发黄的报纸。

其中一张,是一场大火的报道,有消防兵在大火中不幸遇难,有一张帅帅的年轻的消防兵的脸……还有一张,是失去消防兵儿子的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可爱女儿的报道,有一张母亲抱着婴儿的照片……

妹妹轻轻地合上了箱子,揉了揉湿湿的眼睛。

妹妹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叫思思了!

问题:第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判断手法通过妹妹的角度交代小说的结局,又是小说的高潮,可得知这段是顺叙;根据段“其中一张,是一场大火的报道……有一张母亲抱着婴儿的照片……”这段文字是补叙(插叙)。

结合全文,分析作用从结构上来看这段文字出现在文章结尾部分。从妹妹的角度看,她找到了哥哥出差哪里的解析,使故事情节完整。从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哥哥的角度来看,这段文字在内容上交代了哥哥牺牲的经过,使得哥哥这一形象更加高大,是小说的高潮。从记叙顺序和内容来看,交待了哥哥壮烈牺牲的经过,使“哥哥”的形象瞬间高大且深入人心,使故事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令文章情节浑然一体,更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答题锦囊:判断结果+作用分析Step1:根据顺序定义,判断所属文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常考:插叙和倒叙);Step2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作用。

解析这段文字在小说中既是小说的结局,又是小说的高潮;从妹妹的角度,这段是顺叙,在妹妹的不断追寻下,哥哥“出差”有了解析,使故事情节完整;从哥哥角度(其实是主人公),这段是补叙(插叙),交待了哥哥壮烈牺牲的经过,使“哥哥”的形象瞬间更加高大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例文鉴赏3:(2022·江苏·九年级期末)

稠李子花,稠李子果

朱明东

①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

②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还结果呢,那果就是稠李子。

③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

④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

⑤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果。

⑥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

⑦雨后出彩虹,北山公园越发清新。沿着林荫小道,我拾阶而上。静穆中,我发现北山公园除了郁郁葱葱的樟子松、落叶松等树外,还生长着一棵棵稠李子树。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

⑧稠李子本属落叶乔木,学名达乌里鼠李果,有药用功效。稠李子清热解毒,止咳祛痰。那年,母亲牙痛。邻家大姐告诉母亲,用温酒泡稠李子喝能止疼,一试,牙果然不疼了。打那以后,母亲每年秋天都要采一些稠李子,晾晒成干放入玻璃罐里以备药用。

⑨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放下电话后我才反应过来。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

⑩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

(选自202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问题:结合选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明:我认为第④、⑤段关于铁道兵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觉得呢?

小红:我不这样认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判断手法通过我不喜欢稠李子树,要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于是给我讲了有关铁道兵与稠李子果的故事。因此第④⑤段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结合全文,分析作用根据选文第④段“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等内容可知,本段插叙补充交代了铁道兵们奋不顾身、一心为国的故事;根据第⑤段“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可知,我开始不喜欢稠李子树,听了父亲的故事后,我非常感动,对稠李子树有了一种崇敬之情:稠李子果就像铁道兵一样,他们坚强、有毅力,扎根故乡,为故乡、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据此可知,插叙部分也交代了自己对稠李子树果由讨厌到喜欢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旨。因此这一部分不能删去。

答题锦囊:判断结果+作用分析Step1:根据顺序定义,判断所属文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常考:插叙和倒叙);Step2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作用。

解析我认为有必要写。文章第④、⑤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铁道兵们奋不顾身、一心为国的故事。也交代了自己对稠李子树果由讨厌到喜欢的情感变化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旨:我们要向稠李子果一样坚强有毅力,扎根故乡,为故乡、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例文鉴赏4:(2022·江苏·九年级)

风雪亥时归

①腊月廿八,风舞雪花。列车上,连过道里都塞满了人。陈星身穿旧棉袄,头戴针织帽,还是觉得有些发冷。他手里拿着一张“徐州——信阳”的火车票,满怀心事地在座位上发呆,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回家,还是不回家?

②几个月前,一个哥们儿出狱时,把在信阳的住址告诉了他。哥们儿说:“外面不好混,需要帮忙的话,就来这里找我。”陈星没有作声。哥们儿拍了拍他的肩膀,很诚恳地说:“我是说真的。我们这些人,出去就比人低一等。但在我那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会有人看不起你。”陈星听了有些心酸,默默地把地址背了下来。

③昨天,他去劳务市场打探行情,立刻明白了那哥们儿所言非虚。周围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发亮的光头和额头上的刀疤,他被盯得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从那里出来后,他直奔火车站买了车票,又在边上的小商场买了顶帽子,把刀疤遮了起来。

④火车在漫天风雪中慢吞吞地行进。邻座是一对带着小男孩的年轻夫妇,那孩子十岁光景,一会儿玩小火车,一会儿玩纸飞机,一刻也闲不下来。

⑤“嗖”的一声,纸飞机越过陈星的头顶飞上了行李架,小男孩向他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他起身站到座位上,从行李的缝隙中找出纸飞机递给小男孩。

⑥“谢谢叔叔。”小男孩说。

⑦“叔叔,你要去哪里?”小男孩问。“信阳。”他迟疑了一下说。

⑧“我们也去信阳。你家是在信阳吗?”“不是。”

⑨“那你为什么要去信阳?你过年不回家吗?”小男孩抛出来一连串问题。他有点心烦,没有回答,闭上了眼睛。

⑩“叔叔,你是哪里人?”小男孩继续问。“别吵叔叔了,人家要休息。”孩子母亲说。小男孩很不情愿地抿住了嘴巴。不一会儿,他又自顾自玩起了溜溜球。

陈星继续想着心事。信阳,那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却将成为他的归宿。他曾听哥们儿讲起过在信阳的经历。他们有很多人住在一起,通过内部渠道获得一些重要的投资信息,因此想多拉一些人入股。凭着过去混江湖的经验,他觉得多半是非法的传销。但他还是打算去看一下,万一不是呢?眼下,他太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了,否则自己就要在大年三十晚上流落街头了。

当然,现在还来得及补票,直接回到在孝感的老家。但是,他不确定父亲是否会接纳自己,毕竟他犯事进了牢房,给当村支书的父亲丢了脸。这么多年来,都是姐姐陪着母亲去徐州看他,父亲一次也没去过。虽然他洗心革面,在狱中通过自学还获得了中文本科文凭,但昨天的经历让他认清了现实。

“叔叔,能帮我捡一下溜溜球吗?”小男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他弯腰去座位底下查看。就在这时,“咣当”一声,一股温热的液体从头顶沿着帽子流了下来。是牛奶打翻了!孩子母亲连忙递过来一叠纸巾,陈星本能地摘下帽子去接。照面的那一瞬间,他看到她愣了一下,手有点发抖。他垂了眼接过纸巾,默默地擦着头。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

“咦,叔叔,你头上怎么有个疤?是不是小时候打架把头打破了?”小男孩指着他的额头问,“上学期我和班上的小虎打架,还把手臂抓破了,也有个疤。不过现在快好了。”小男孩捋了一下袖子,露出淡淡的疤痕。“后来我们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说同学之间不要打这么凶。”陈星想起那个被自己一时冲动伤害了的年轻人,下意识地摸了下额头上的刀疤。

“后来我们就不打架了。老师说,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是啊,知错能改就好了。”他喃喃地说。

“叔叔,对不起,我把你的帽子打湿了,天气那么冷,你会着凉的。”他突然有些感动,安慰小男孩说不要紧的。

“妈妈,我们还有帽子吗?”小男孩转过头去问母亲。小男孩的母亲连忙从包里拿出了一顶深灰色的针织帽。

“这、不、不,没事,不用在意。”他结结巴巴地说。小男孩拿起帽子塞到他怀里。孩子父亲笑着对他说:“拿着吧,这个是新的。我们是做小商品批发的,成本价拿的。外面很冷,真感冒了,我们会过意不去的。”

他揉了揉眼睛,把新帽子戴到头上。

火车继续行驶着,前面就将到信阳站了。他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觉得身上开始暖和起来了。

他想,等会儿就去找乘务员,补个票到孝感。辰时出门亥时归,刚刚好。

问题:指出文章②③段的记叙顺序,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判断手法②③段是陈星回忆的内容,与开头写的坐火车情节中断,因此是插叙。

结合全文,分析作用根据第③段中“昨天,他去劳务市场打探行情,立刻明白了那哥们儿所言非虚。周围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发亮的光头和额头上的刀疤”,交代了陈星出狱后打工作之难,为第①段中“他满怀心事地在座位上发呆,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回家,还是不回家”解释了原因。第③段结尾的“又在边上的小商场买了顶帽子,把刀疤遮了起来”为至段小男孩和他关于帽子的故事作了情节上的铺垫。

答题锦囊:判断结果+作用分析Step1:根据顺序定义,判断所属文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常考:插叙和倒叙);Step2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作用。

解析交代了陈星蹲监狱后找工作碰壁的经历,说明他满怀心事情绪低落的原因,为后文他和小男孩的故事做铺垫。

例文鉴赏5:(2022·江苏·九年级)

小铁锤

张中杰

①“砰!”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了下来。

②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一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③“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

④“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⑤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⑥“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能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汗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

⑦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⑧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岗位。

⑨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

⑩七岁时,你老家的邻居是一个虎背熊腰的壮年铁匠。胆小的你捂着耳朵躲在一边,只见壮汉左手拉着呼呼作响的风箱,右手握一把铁铲不断往蹿起的火苗上送煤块,红彤彤的杂铁块几欲烧成流质时,左手飞快地换了铁钳夹出来,右手早变戏法似的举起一把铁锤。有时他的儿子抡起大磅锤,与他的小锤形成黄金搭档。铿锵嘿呦,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

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

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

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结婚那天,你把小锤悄悄装进梳妆台的小抽屉里。

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里边附了你写的一首清代诗人郑燮的七绝《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个月后,儿子的信来了。他的字一个个排列整齐,力透纸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后,有一个明显的小锤印。你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拧紧的眉毛舒展开来。

军营锤炼三年回来,儿子一进门竟然给你和丈夫一个温暖的拥抱。儿子坐下来,一边削好苹果递到你手里,一边汇报自己的进步。原来,儿子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看书学习。由于训练表现突出,入了党;还由于见义勇为被表彰,立了二等功;如今又提了干,做了军官。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喜不自胜,心里涌起好奇。“每天读书两个小时,坚持做好事。这样,天天有收获,有进步!”儿子自豪地说道。你惊喜地瞪大了眼睛。

儿子用从部队学到的厨艺,为你和丈夫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儿子给你和丈夫讲述部队里的故事。

你弟弟擦窗户玻璃,意外跌伤肋骨。儿子开车送舅舅去医院。舅舅让儿子坐车上等。可他还是规规矩矩地把车停到车位,非扶着舅舅走不可。拍片、查结果,楼上楼下地陪检,细心照料舅舅。

“我这个外甥变化真大!”弟弟高兴地给你打电话。

那个喜欢与你顶牛儿的青涩少年走远了,你有点儿怅然若失。但最后,你幸福地笑了。泪眼蒙眬中你忽然觉得,当初的选择,是一个美好的插曲,就像那把小铁锤,真的很美!

(选文有删改)

问题: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判断手法根据“⑨回到家,你辗转反侧,想起了那把小铁锤”、“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当作包裹邮给儿子……”可知,⑩─段为插叙部分。

结合全文,分析作用(1)根据⑩段“只见壮汉左手拉着呼呼作响的风箱……火钳左旋右转,铁锤上下翻飞,火花四溅”可知,这些内容描写的是壮汉与他儿子互相配合打铁的过程。结合段“敦厚的铁砧板上躺着黑乎乎的杂铁,忍受着大小锤的打击,不曾呻吟。丢进水盆中‘嗞啦’一声响,杂铁块竟神奇地变成了一把锋利的镰刀,一柄锃光瓦亮的锄头……”可知,“一把镰刀、一柄锄头……”的成型需要经过千锤万击、忍受痛苦与煎熬。(2)根据段“你总是在想,杂铁被敲打时身上疼不疼,好似砸在自己心上。邻家壮汉看你对打铁好奇,为你打了一柄小巧玲珑的铁锤儿,一斤多重,一拃多长”可知,壮汉之所以为“我”打一柄小铁锤儿,是因为看“我”对打铁好奇。写出了小铁锤的来历。根据②段“学习疲倦时,你喜欢用这把小锤砸小石子,锤面闪光,咚咚响亮”、段“后来,这柄锤伴随着你,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城重点高中,又伴你考入大学,直到有了工作”可知,这一柄小铁锤伴随“我”成长,鞭策着“我”努力前行,成人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根据段“你细心地找来一个小盒子,把小铁锤装进去……”可知,“我”之所以把小铁锤并附诗邮寄儿子,就是因为小铁锤有着一段不一样的故事,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希望以此来鼓励儿子,希望儿子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改变自我、锤炼自我,成就自我。因此,插叙部分起到了为下文“我”用小铁锤鼓励儿子及儿子之后的变化做铺垫的作用。

答题锦囊:判断结果+作用分析Step1:根据顺序定义,判断所属文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常考:插叙和倒叙);Step2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作用。

解析①借对打铁过程的描写,说明杂铁块只有经过不断锤炼才能最终成器的道理。②交代小铁锤的来历和它在“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③为下文写“你”用小铁锤鼓励儿子及儿子之后的变化做铺垫。

例文鉴赏6:(2022·江苏·九年级)

齐白石的人格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问题:文章第⑩段和第段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表明态度首先,要表明观点态度,不能颠倒。

结合全文,分析作用其次,结合内容阐明理由。由第⑩段“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可知,这段主要写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然后例举了他敬仰的“徐渭(号青藤),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由段“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可知,这一段侧重写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这两段是由古到今,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体现文章的逻辑严密,结构清晰,颠倒后就出现结构混乱的问题,故不能颠倒。

答题锦囊:判断结果+作用分析Step1:根据顺序定义,判断所属文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常考:插叙和倒叙);Step2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作用。

解析不能颠倒。因为第⑩段写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第段写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两段从古到今,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所以不能颠倒。

1考点05:记叙的顺序

(

考点说明

)

记叙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顺序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序可以丰富文章结构,增强文章感染力;插叙可以补充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补叙可以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常考题型

)

本文是采用什么顺序?

本文第X段是什么顺序?

本文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第X段和第X段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

真题链接

)

年份地区题目能力要求题干

2022年内蒙古·赤峰《老舍的父子情》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文章第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2年湖北·鄂州《一碗“雪花”面》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文中第⑨⑩两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2年黑龙江·绥化《私人定制怀旧路线图》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读全文,本文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022年四川·遂宁《老祝》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2021年四川·广安《与母亲相守50天》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019年辽宁·鞍山《旧屋里的宝物》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选文第⑩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技巧点拨

)

顺叙

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内在逻辑顺序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

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

是为了表述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解释、说明。

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补叙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意:倒叙与插叙的区别:

插叙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倒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之一。

插叙一般位置居中;倒叙常常在文章的开头。

插叙的是为了对某事件做解释、说明,有时是为了突出主题;倒叙是为了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例文鉴赏1:(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

老舍的父子情

舒乙

①父爱如山,多年以后回忆起来,仍然令我泪流。

②我的父亲,既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他是个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人,所以他比较复杂,当然也是个复杂的父亲。

③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那是在青岛,门外来了个老道,对我父亲说,14号那天,往小胖子(我当时比较胖)左手腕上系一圈红线就可以消灾,我当时吓得哇哇大哭,父亲却听从了老道的安排。他说:“二看小胖子手腕的红线,我觉得比写二本伟大的作品还骄傲。”

④父亲在后来写的幽默小文中,多次提到他的一女一儿“均狡猾可喜”:他常常要当马当牛,在地上爬来爬去,还要学牛叫,小胖子常常下令让他“开步走”,可是永远不喊“立正”,走起来没完。无数个刚想起来的好词好句就在这些“命令”中飞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至今也没有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

⑤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南下武汉加入抗战洪流。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8岁。见头一面时,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阑尾,腰直不起来,我怯生生地喊了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我发现,在家里他很严肃,并不和孩子随便说笑,也没有什么特别亲昵的动作。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离不开书桌,写《四世同堂》。

⑥当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的话才多了起来,变得非常健谈,往往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我总是静静地在一旁听,也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我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完全不放在心上。他十分欣赏我对画画有兴趣,对刻图章有兴趣,对收集邮票有兴趣,他知道我上五年级时被选为小学学生会主席时,禁不住大笑起来,以为是件很可乐的事,而且还是那句评语:这傻小子!

⑦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后来他去了美国。

⑧15岁时,他从美国回来,给我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

⑨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测试,父亲很高兴。他三次到苏联去,都要专程到列宁格勒来看我。他很少给我写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木头里炼酒精!”

⑩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婚礼当天,他请了两桌客,招待亲家和老友,他还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可惜,后来条幅遭到了意外破坏,残破不堪,但却是我最珍贵的宝贝。

父亲死后,我一个人曾在太平湖畔陪他度过一个夜晚。那夜,______。

我很悲伤,我也很幸运。

(选自《笔墨华夏》,有删改)

问题:文章第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鉴赏2:(2022·江苏·九年级期末)

哥哥的妹妹

崔立

①妹妹有一个哥哥。妹妹从来没见过哥哥。妹妹只在母亲的说话中,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哥哥。

②母亲说,你哥哥,高高的个儿,可帅气了。

③母亲说,你哥哥,学习成绩特别好,每次测试,都是一百分。

④母亲说,你哥哥,从小就特别懂事,经常帮我干活,可勤快了!

⑤母亲的话儿,说得11岁的妹妹一愣一愣的。

⑥中午,坐在饭桌前的妹妹,看着手上的碗儿,还有母亲面前的碗儿。妹妹用响亮的声音,说,妈妈,令天我来洗碗吧。母亲说,好啊,好啊。你真像你哥哥一样懂事呢!母亲脸上笑着,笑得额头上都是皱纹。

⑦妹妹说,妈妈,那我的哥哥——他去哪儿了呢,我怎么从没看见过他呢?

③母亲说,哦,你哥哥出差去了,他,他很快呀就要回来的,对,早上你记得吗?电话铃响过,他还给我打电话呢,他在电话里说呀,妈妈,你要好好的,我在外地呀,我很快就要回来了,帮我。帮我也向妹妹问个好……

⑨妹妹楞了半晌,早上她可一直在客厅呢。电话根本就没有响过啊,妹妹看着母亲,母亲的脸上都是快乐。

⑩妹妹走到了大街上,好多人和妹妹打招呼,比如黄伯。妹妹说,黄伯,你知道我哥哥吗?黄伯说、当然——

黄伯说,你哥哥呀,是个好小伙。有一次呀,我搬个液化气罐,从自行车上拿下来,往房间里搬,但在卸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没办法弄。你哥哥看到了,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还喊着,黄伯,等等,我来………你哥哥到了后,帮我扶住了自行车,让我可以把液化气罐拿下来,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说,不用客气的。

妹妹说,黄伯,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黄伯愣了愣,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妹妹还碰到了周阿姨。妹妹说,阿姨,你知道我哥哥吗?周阿姨说,当然——

周阿姨说,你哥哥啊,真的挺不错的,有一个大夏天,连空气都是烫的。我有一份文件忘在了单位,但我又要照顾家里的孩子。我和你哥哥说了。你哥哥说,没问题,我去拿。过了一会儿,你哥哥回来了,满头大汗。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说,不用客气的。

妹妹说:阿姨,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周阿姨愣了愣,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妹妹又碰到了刘阿婆。妹妹说,阿婆,你知道我哥哥吗?刘阿婆说,当然——

刘阿婆说,你哥哥呀,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你哥哥看我买菜不方便,经常上门来。说,阿婆,你要买菜吗?我可以帮你去买的。你哥哥帮我买了好多次菜,买的莱儿,既便宜又好。我还问你哥哥,你是不是往里贴钱了?你哥哥说,哪有呀,阿婆。你哥哥呀、肯定是往里贴钱了,他还真以为我是老糊涂了呀!

妹妹说,阿婆,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刘阿婆犹豫了一下,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妹妹回到屋里时,母亲躺在沙发上,正在睡午觉。母亲睡得很香。妹妹蹑手蹑脚地进了屋,又进了哥哥的房间。

房间里,有一个大箱子,母亲说过,这是哥哥的箱子。妹妹一直都很好奇。今天,妹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箱子。箱子里,妹妹翻到了哥哥的许多东西,也翻到了几张发黄的报纸。

其中一张,是一场大火的报道,有消防兵在大火中不幸遇难,有一张帅帅的年轻的消防兵的脸……还有一张,是失去消防兵儿子的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可爱女儿的报道,有一张母亲抱着婴儿的照片……

妹妹轻轻地合上了箱子,揉了揉湿湿的眼睛。

妹妹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叫思思了!

问题:第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鉴赏3:(2022·江苏·九年级期末)

稠李子花,稠李子果

朱明东

①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

②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还结果呢,那果就是稠李子。

③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果,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

④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

⑤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果。

⑥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

⑦雨后出彩虹,北山公园越发清新。沿着林荫小道,我拾阶而上。静穆中,我发现北山公园除了郁郁葱葱的樟子松、落叶松等树外,还生长着一棵棵稠李子树。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

⑧稠李子本属落叶乔木,学名达乌里鼠李果,有药用功效。稠李子清热解毒,止咳祛痰。那年,母亲牙痛。邻家大姐告诉母亲,用温酒泡稠李子喝能止疼,一试,牙果然不疼了。打那以后,母亲每年秋天都要采一些稠李子,晾晒成干放入玻璃罐里以备药用。

⑨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放下电话后我才反应过来。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决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

⑩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

(选自202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问题:结合选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明:我认为第④、⑤段关于铁道兵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觉得呢?

小红:我不这样认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鉴赏4:(2022·江苏·九年级)

风雪亥时归

①腊月廿八,风舞雪花。列车上,连过道里都塞满了人。陈星身穿旧棉袄,头戴针织帽,还是觉得有些发冷。他手里拿着一张“徐州——信阳”的火车票,满怀心事地在座位上发呆,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回家,还是不回家?

②几个月前,一个哥们儿出狱时,把在信阳的住址告诉了他。哥们儿说:“外面不好混,需要帮忙的话,就来这里找我。”陈星没有作声。哥们儿拍了拍他的肩膀,很诚恳地说:“我是说真的。我们这些人,出去就比人低一等。但在我那儿,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会有人看不起你。”陈星听了有些心酸,默默地把地址背了下来。

③昨天,他去劳务市场打探行情,立刻明白了那哥们儿所言非虚。周围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发亮的光头和额头上的刀疤,他被盯得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从那里出来后,他直奔火车站买了车票,又在边上的小商场买了顶帽子,把刀疤遮了起来。

④火车在漫天风雪中慢吞吞地行进。邻座是一对带着小男孩的年轻夫妇,那孩子十岁光景,一会儿玩小火车,一会儿玩纸飞机,一刻也闲不下来。

⑤“嗖”的一声,纸飞机越过陈星的头顶飞上了行李架,小男孩向他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他起身站到座位上,从行李的缝隙中找出纸飞机递给小男孩。

⑥“谢谢叔叔。”小男孩说。

⑦“叔叔,你要去哪里?”小男孩问。“信阳。”他迟疑了一下说。

⑧“我们也去信阳。你家是在信阳吗?”“不是。”

⑨“那你为什么要去信阳?你过年不回家吗?”小男孩抛出来一连串问题。他有点心烦,没有回答,闭上了眼睛。

⑩“叔叔,你是哪里人?”小男孩继续问。“别吵叔叔了,人家要休息。”孩子母亲说。小男孩很不情愿地抿住了嘴巴。不一会儿,他又自顾自玩起了溜溜球。

陈星继续想着心事。信阳,那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却将成为他的归宿。他曾听哥们儿讲起过在信阳的经历。他们有很多人住在一起,通过内部渠道获得一些重要的投资信息,因此想多拉一些人入股。凭着过去混江湖的经验,他觉得多半是非法的传销。但他还是打算去看一下,万一不是呢?眼下,他太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了,否则自己就要在大年三十晚上流落街头了。

当然,现在还来得及补票,直接回到在孝感的老家。但是,他不确定父亲是否会接纳自己,毕竟他犯事进了牢房,给当村支书的父亲丢了脸。这么多年来,都是姐姐陪着母亲去徐州看他,父亲一次也没去过。虽然他洗心革面,在狱中通过自学还获得了中文本科文凭,但昨天的经历让他认清了现实。

“叔叔,能帮我捡一下溜溜球吗?”小男孩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他弯腰去座位底下查看。就在这时,“咣当”一声,一股温热的液体从头顶沿着帽子流了下来。是牛奶打翻了!孩子母亲连忙递过来一叠纸巾,陈星本能地摘下帽子去接。照面的那一瞬间,他看到她愣了一下,手有点发抖。他垂了眼接过纸巾,默默地擦着头。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

“咦,叔叔,你头上怎么有个疤?是不是小时候打架把头打破了?”小男孩指着他的额头问,“上学期我和班上的小虎打架,还把手臂抓破了,也有个疤。不过现在快好了。”小男孩捋了一下袖子,露出淡淡的疤痕。“后来我们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说同学之间不要打这么凶。”陈星想起那个被自己一时冲动伤害了的年轻人,下意识地摸了下额头上的刀疤。

“后来我们就不打架了。老师说,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是啊,知错能改就好了。”他喃喃地说。

“叔叔,对不起,我把你的帽子打湿了,天气那么冷,你会着凉的。”他突然有些感动,安慰小男孩说不要紧的。

“妈妈,我们还有帽子吗?”小男孩转过头去问母亲。小男孩的母亲连忙从包里拿出了一顶深灰色的针织帽。

“这、不、不,没事,不用在意。”他结结巴巴地说。小男孩拿起帽子塞到他怀里。孩子父亲笑着对他说:“拿着吧,这个是新的。我们是做小商品批发的,成本价拿的。外面很冷,真感冒了,我们会过意不去的。”

他揉了揉眼睛,把新帽子戴到头上。

火车继续行驶着,前面就将到信阳站了。他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觉得身上开始暖和起来了。

他想,等会儿就去找乘务员,补个票到孝感。辰时出门亥时归,刚刚好。

问题:指出文章②③段的记叙顺序,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鉴赏5:(2022·江苏·九年级)

小铁锤

张中杰

①“砰!”随着儿子猛关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了下来。

②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呵护,儿子却长了一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有一次儿子跟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你真的担心学习成绩平平、养的一身贼膘的儿子将来难有出息,更别说为你养老了。

③“再不听话,我送你去当兵!”你咬牙切齿。

④“当兵就当兵!”儿子居然不屑一顾。

⑤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犹豫摇摆许久,你终于狠狠心,送高中毕业的儿子去当了兵。

⑥“十公里拉练咋能跑得动?两米高的障碍物咋能翻过去?”听说新兵蛋子拉练最苦,你常常眼睛盯着天花板,彻夜无眠。三个月后,新兵集训结束。儿子来信说,他被分配到了炊事班,当了伙头兵。还有,他训练时因为紧张,扔手榴弹意外脱手,班长扑在他身上,受了点儿轻微伤。你听得汗毛直竖。当个伙头兵,能有什么出息?手榴弹爆炸威力很大,儿子真的没受伤?你焦虑不安,更加忧郁了。

⑦无尽的牵挂,促使你与丈夫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戈壁滩看望儿子。

⑧寒冬腊月,北风刺骨。你站在儿子面前时,儿子正在炊事班轧煤饼,手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儿子高大了,脸上泛着红润的光;明显黑了瘦了,但浑身肌肉更结实了。你抚摸着儿子粗糙的手,心里隐隐作痛,又一次泪光闪烁。临走时你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想方设法换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