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指南_第1页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指南_第2页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指南_第3页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指南_第4页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指南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环境标准化的管理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5.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2018.12.29施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10.1施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2017.11.22施行)《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原环境保护部部令第48号,2018.1.10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93号,2018.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18.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18.10.26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2018.12.29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7号,2016.11.7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2019.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11.1施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2014.12.29施行)《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2015.1.1施行)注:上述文件中凡是有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采用最新版本。3术语与定义3.1环境管理标准化(environmental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环境管理标准化是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标准化管理方案,并管理其重要环境因素,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定和保持环境标准化管理方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达到预防污染、保护环境持续改进的目的。3.2绩效评定(assessperformance)绩效评定是指企业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确定环境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24核心要求企业应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保责任人,并设有环保职能部门,配备专(兼)职环境管理人员。专(兼)职环境管理人员应经过环保技术培训,具备专业技能。企业应建立环境管理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各项环境管理台账和资料规范、齐全。落实完善建设项目管理、排污许可管理、环保税管理、污染防治责任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环境信息公开管理等相关工作。4.1建设项目管理4.1.1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企业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新、改、扩建及搬迁项目应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并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中的相关环保措施。4.1.2“三同时”验收管理企业应落实建设项目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及风险防范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等的相关要求,完成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4.1.3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企业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A。4.2排污许可管理4.2.1排污许可证管理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不虚报、瞒报或者拒报排放污染物情况,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必须按照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控制指标和规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定期开展监测并编制、上传执行报告。4.2.2排污许可证管理程序排污企业开展排污许可证申报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B。4.3环境保护税管理4.3.1环境保护税管理排污单位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依法向税务部门及时、足额缴纳环保税。34.3.2环境保护税管理程序企业开展环境保护税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C。4.4污染防治管理4.4.1水污染防治管理水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建立水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制度,保证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建立并保存水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台账。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并做好雨水的收集及监控排放管理工作。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应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应设置规范的排放口,按照相关规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落实定期监测,并保存监测记录。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企业开展水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D。4.4.2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大气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制度,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建立并保存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台账。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应设置规范的排放口,按照相关规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落实定期开展,并保存监测记录。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E。4.4.3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噪声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建立噪声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厂界噪声达标排放,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规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落实定期监测,并保存监测记录。噪声污染防治管理程序企业开展噪声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F。4.4.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制度,明确固体废物管理的部门与责任人。固体废物需实行申报登记制度,如实申报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信息。企业应设置规范的固废暂存场所。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制定和报备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按管理计划要求落实危险废物处置机构,办理转移手续。建立、健全规范的危险废物产生、收集、暂存、转运及处置的记录台账。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企业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G。4.4.5土壤及地下水防治管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重点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建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按照相关规定制定自行监测方案,落实定期监测,并保存监测记录。在隐患排查、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迹象的,及时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应当在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开展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编制调查报告。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前,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及时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重点企业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规范化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H。4.4.6放射性辐射防治管理放射性辐射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涉及放射性辐射污染的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建立放射性辐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企业应定期监测放射性辐射污染排放情况,对照国家标准做合规性评价,制定放射性辐射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演练。辐射设备的防护隔离设施完好有效,取得相应许可证,使用辐射源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放射性辐射防治管理程序企业开展放射性辐射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I。4.5环境应急及风险防控管理4.5.1环境应急管理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等相关规定,需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企业,应按相关规定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建立健全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企业应落实各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建设必要的环境应急设施,储备必要的环境应急装备和物资,落实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及演练,保留培训及演练记录。4.5.2环境应急及风险防控管理程序企业开展环境应急及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J。4.6环境信息公开管理4.6.1环境信息公开管理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相关规定,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开企业环境管理信息。4.6.2环境信息公开管理程序企业开展环境信息公开管理工作程序参见附录K。5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5.1绩效评定企业进行内部审核时可参照表L.1《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评价表》,以此作为绩效评定的依据。5.2内部审核企业自行或委托专业第三方开展定期审核,验证环境管理目标的达成情况,确保环境管理标准化得到有效实施。5.3持续改进企业应根据环境管理标准化的审核结果,并结合最新的环境管理要求,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绩效。6(资料性附录)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A.1基本要求A.1.1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第六十三条规定: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A.1.2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处分。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备案,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A.1.3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除按照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验收报告。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或者在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中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报告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A.2工作程序A.2.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综合考虑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建设项7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组织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A.2.1.1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登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系统填写项目信息,提交后自动生成备案号,同时对外公示,单位/个人打印表单并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备查。A.2.1.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a)按照图A.1的流程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8b)公众参与: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c)审批:将符合审批要求的环评文件报送至具有审批权限的行政审批部门进行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批具体流程见图A.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审批具体流程见图A.3。9d)建设单位收到审批部门做出的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进行信息公开后,方可开工建设。10A.2.2验收程序a)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无行业验收技术规范的项目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的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具体流程见图A.4。11b)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查验、监测、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调试情况,编制验收监测报告。建设单位不具备编制验收监测报告能力的,可以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机构编制。建设单位对受委托的技术机构编制的验收监测报告结论负责。建设单位与受委托的技术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受委托的技术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可以通过合同形式约定。c)需要对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的,建设单位应当确保调试期间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许可等相关管理规定。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的,或者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但未取得的,建设单位不得对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d)验收监测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验收监测报告结论,逐一检查是否存在验收不合格的情形,提出验收意见。存在问题的,建设单位应当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提出验收意见;e)为提高验收的有效性,在提出验收意见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可以组织成立验收工作组,采取现场检查、资料查阅、召开验收会议等方式,协助开展验收工作。验收工作组可以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12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机构、验收监测报告编制机构等单位代表以及专业技术专家等组成,代表范围和人数自定;f)除按照国家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设单位应当通过其网站或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相关信息;g)验收报告公示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建设单位应当登录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平台(网址为http://05/#/pub-message填报建设项目基本信息、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情况等相关信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上述信息予以公开。A.3台账管理A.3.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A.3.1.1环境影响登记表:法人签字后的登记表A.3.1.2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技术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报告、评审意见、修改清单、技术委托合同、立项文件、环评批复、总量平衡表等A.3.2竣工验收台账:A.3.2.1竣工验收及试运行公示网址、截图及张贴公示照片A.3.2.2验收监测委托合同、验收监测单位资质及验收监测报告、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报告(表)A.3.2.3验收评审会议现场记录、验收通过意见及验收工作组签名表。13附录B(资料性附录)排污许可证管理程序B.1基本要求B.1.1排污单位应当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第五十七条规定:排污单位存在以下无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情形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依法应当申请排污许可证但未申请,或者申请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后未申请延续排污许可证,或者延续申请未经核发环保部门许可仍排放污染物的;——被依法撤销排污许可证后仍排放污染物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B.1.2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安装或者使用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规定的监测设备,按照规定维护监测设施,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进行监测,或者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未按照规定安装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或者未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B.1.3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过相关标准,且符合总量控制要求。【《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第五十八条规定: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排污单位,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B.2工作程序B.2.1申报程序:a)实行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在提交排污许可申请材料前,应当将承诺书、基本信息以及拟申请的许可事项向社会公开。公开途径应当选择包括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时间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b)排污单位应当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填报并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同时向核发生态环境14主管部门提交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印制的书面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应当包括:——排污许可证申请表,主要内容包括: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主要生产设施、主要产品及产能、主要原辅材料,废气、废水等产排污环节和污染防治设施,申请的排放口位置和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照排放口和生产设施或者车间申请的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执行的排放标准;——自行监测方案;——由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的承诺书;——排污单位有关排污口规范化的情况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号,或者按照有关国家规定经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处理、整顿规范并符合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排污许可证申请前信息公开情况说明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还应当提供纳污范围、纳污排污单位名单、管网布置、最终排放去向等材料;——本办法实施后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排污单位存在通过污染物排放等量或者减量替代削减获得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情况的,且出让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应当提供出让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证完成变更的相关材料;——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c)核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排污许可证申请的决定,同时向排污单位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受理单或者不予受理告知单。d)核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自作出准予许可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核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向排污单位发放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排污许可证。e)核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将排污许可证正本以及副本中基本信息、许可事项及承诺书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告。f)首次发放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延续换发的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B.2.2变更程序:B.2.2.1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下列与排污单位有关的事项发生变化的,排污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核发环保部门提出变更排污许可证的申请:——排污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等正本中载明的基本信息发生变更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因排污单位原因许可事项发生变更之日前三十个工作日内;——排污单位在原场址内实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在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后,排污行为发生变更之日前三十个工作日内;——新制修订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前三十个工作日内;——依法分解落实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发生变化后三十个工作日内;15——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限期达标规划实施前三十个工作日内;——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施后三十个工作日内;——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变更的其他情形。B.2.2.2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变更排污许可证申请;——由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的承诺书;——排污许可证正本复印件;——与变更排污许可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B.2.2.3申请延续排污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延续排污许可证申请;——由排污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的承诺书;——排污许可证正本复印件;——与延续排污许可事项有关的其他材料。B.2.3自行监测程序排污单位应按照排污许可证中载明的自行监测的要求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监测点位及示意图、监测指标、执行标准及其限值、监测频次、采样和样品保存方法、监测分析方法和仪器、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企业按照监测方案开展监测活动,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利用自有人员、场所和设备自行监测,亦可委托有资质的检(监)测机构开展自行监测。B.2.4维护程序排污单位应当每年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填报、提交排污许可证年度执行报告并公开,同时向核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通过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印制的书面执行报告。书面执行报告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或者盖章。季度执行报告和月执行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根据自行监测结果说明污染物实际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及达标判定分析;——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或者污染防治设施异常情况的说明。年度执行报告可以替代当季度或者当月的执行报告,并增加以下内容:——排污单位基本生产信息;——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自行监测执行情况;——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执行情况;——信息公开情况;——排污单位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其他排污许可证规定的内容执行情况等。B.2.5排污许可证发生遗失、损毁的,排污单位应当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向核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补领16排污许可证;遗失排污许可证的,在申请补领前应当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发布遗失声明;损毁排污许可证的,应当同时交回被损毁的排污许可证。B.3台账管理B.3.1排污许可证正本、副本B.3.2生产设施运行管理台账B.3.3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台账B.3.4自行监测相关材料B.3.5重点管理企业排污许可证申领信息公开情况说明表17附录C(资料性附录)环境保护税管理程序C.1基本要求C.1.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环境保护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二条规定】。C.1.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缴纳相应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四条规定】。C.1.3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缴纳的,可以按次申报缴纳。纳税人申报缴纳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报送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十八条规C.1.4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其当期应税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作为固体废物的排放量:——非法倾倒应税固体废物;——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C.1.5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计税依据,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其当期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产生量作为污染物的排放量:——未依法安装使用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将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篡改、伪造污染物监测数据;——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稀释排放以及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方式违法排放应税污染物;——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C.2工作程序C.2.1征收对象和依据C.2.1.1征收对象:——大气污染物是指向环境排放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物质;18——水污染物是指向环境排放影响水环境质量的物质;——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和医疗、预防和保健等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固体废物;——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C.2.1.2计税依据:——应税大气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应税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应税固体废物按照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确定;——应税噪声按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确定。纳税人申报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交送的相关数据不一致的,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交送的数据确定应税污染物的计税依据。C.2.1.3计税方法——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应税水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应税固体废物的应纳税额为固体废物排放量乘以具体适用税额;——应税噪声的应纳税额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对应的具体适用税额。C.2.1.4污染物排放量核算依据:——纳税人安装使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监测规范的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按照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计——纳税人未安装使用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按照监测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的监测数据计算;——因排放污染物种类多等原因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计算;——不能按照本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方法计算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的抽样测算的方法核定计算。C.2.2纳税申报纳税人应当依法如实办理纳税申报,对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环境保护税纳税人可登录江苏省电子税务局,按照指定途径,完成环境保护税纳税申报;也可以携带相关资料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纳税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缴纳的,可以按次申报缴纳。按季申报(含采用抽样测算方式)的纳税人在首次申报前,须按规定进行基础信息采集,采集完成后方可正常申报。《环境保护税申报表》分为A类和B类:采用自动监测数据、监测机构监测数据、产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的纳税人填写《环境保护税申报表(A类)》;采用抽样测算方法和按次申报的纳税人,填写《环申报顺序详见下图C.1:19C.2.3缴纳纳税人按季申报缴纳的,应当自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纳税人按次申报缴纳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环境保护税的税目、税额,依照《环境保护税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执行。C.2.4税收减免C.2.4.1暂予免征环境保护税的情形:——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纳税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国务院批准免税的其他情形。C.2.4.2减征环境保护税的情形: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减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环境保护税。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五十的,减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环境保护税。C.2.5征收滞纳金:纳税人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环境保护税法》的情形,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加处罚款以及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C.3台账管理C.3.1纳税人申报环境税的依据及证明材料C.3.2申请享受减免税政策的依据及证明材料C.3.3纳税人缴纳环保税证明材料附录D(资料性附录)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D.1基本要求D.1.1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D.1.2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对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二条(一)规定: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监测,或者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D.1.3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定期排查地下管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三)规定: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D.1.4水污染物各项污染因子排放指标均能达到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二)规定: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D.1.5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二条(二)规定:未按照规定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或者未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D.1.6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1)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2)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3)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4)向水体排21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5)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6)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7)未采取防渗漏等措施,或者未建设地下水水质监测井进行监测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有前款第三项、第四项、第六项、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D.2工作程序D.2.1生活污水管理程序D.2.1.1生活污水排放口设置生活污水排放标志牌(详见图D.3.1),并定期检查,当发现标志形象损坏、颜色污染或有变化、褪色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排放口设置需规范,便于采集样品、监测计量和公众参与监督。D.2.1.2企业食堂废水需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D.2.1.3企业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D.2.1.4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要求制定监测方案,定期开展监测,并保留监测记录。D.2.2生产废水管理D.2.2.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水污染防治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D.2.2.2对建成投运的水污染防治设施需要进行提标改造,项目改造前(必要时开展专项技术论证)需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D.2.2.3生产废水排放口设置排放标志牌(详见图D.3.1),并定期检查,当发现标志形象损坏、颜色污染或有变化、褪色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排放口设置需规范,便于采集样品、监测计量和公众参与监D.2.2.4水污染物排放的各类污染因子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要求。D.2.2.4重点排污单位应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企业需按照要求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维护(维护台账详见D.3.4保证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D.2.2.5水处理工作人员定期对水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巡检,填写《水污染防治设施巡检表》(详见表格D.3.2.1)。D.2.2.6水处理工作人员每月对药剂使用情况、污水处理情况及污泥产生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填写《水处理情况月报表》(详见表格D.3.2.2)。D.2.2.8企业应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及《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制定监测方案,22定期开展监测,并保留监测记录。D.2.2.9制定完善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操作规程,设施现场应设置污染设施处理工艺流程示意图,水污染防治设施操作人员应进行相应培训,具有熟练掌握水污染设施运行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D.2.2.10对于输送生产废水的架空明管需按照《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设置管道标识。D.2.2.11企业应定期开展对水污染治理设施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并做好记录台账。D.2.3雨水管理D.2.3.1雨水排放口设置雨水排放标志牌(详见图D.3.1),并定期检查,当发现标志形象损坏、颜色污染或有变化、褪色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排放口设置需规范,便于采集样品、监测计量和公众参与监D.2.3.2雨水排放口应设置应急截流阀及监视设施。D.2.3.3按行业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要求制定雨水监测方案,定期开展监测,并保留原始监测记录。D.2.3.4对有初期雨水收集要求的企业,需做好雨水收集和监控排放管理工作。D.2.4清下水管理D.2.4.1清下水(是指装置区排出的未被污染废水,如间接冷却水等)管道需按照《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设置管道标识。D.2.4.2清下水排放去向需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环评批复、环评文件及地方要求。D.2.5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环评批复及地方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D.2.6对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管网、工业废水管网定期维护检查,杜绝“跑冒滴漏”和偷排、漏排行为。D.2.7企业应遵守最新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最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2.8定期对水污染防治设施操作人员进行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D.3台账管理D.3.1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排放口标志牌1、标牌尺寸颜色字体颜色:白色2、排放口编号: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编3、材料采用1.5-2mm冷轧钢板。231、标牌尺寸颜色字体颜色:白色2、排放口编号: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编3、材料采用1.5-2mm冷轧钢板。1、标牌尺寸颜色字体颜色:白色2、排放口编号: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编3、材料采用1.5-2mm冷轧钢板。D.3.2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账D.3.2.1《水污染防治设施巡检表》表D.3.2.1水污染防治设施巡检表日点检点检项123456789111213141516171819212223242527283031管道是否正常电机和链条是否正常提升泵是否正常放流泵是否正常加药泵是否正常污泥泵是否正常搅拌机是否正常药槽加药泵是否正常刮泥机是否正常鼓风机是否正常空压机是否正常污泥压滤机是否正常保养人备注:.点检状况栏除特殊说明外,其余项“√”表示正常,“X”表示异常,“O”表示维修中,“/”表示未上班注:水污染防治设施点检表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以上为参考内容25D.3.2.2《水处理情况月报表》表D.3.2.2水处理情况月报表基本情况备注污水处理量工业废水比例(%)工业废水性质排放量排放去向回用量用电量运行情况正常药剂名称及用量(吨/月)药剂名称1药剂名称2药剂名称3药剂名称4污泥产生量含水率(﹪)处置量(吨/月)处置方法处置单位药剂名称及用量(吨/月)再循环/再利用其他有机物在线监控设备运行(停运)情况﹕与环保部门联网情况﹕水污染物排放量(公斤/月)氨氮注:水处理情况月报表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D.3.2.3《水污染防治设施保养记录表》表D.3.2.3水污染防治设施保养记录表设备位置维护保养内容执行情况(季度)一二三四污泥压滤机房A污泥泵膜片检查沉淀池A污泥泵膜片检查沉淀池B污泥泵膜片检查沉淀池C污泥泵膜片检查污泥压滤机房污泥压滤机液压油更换空压机房空气压缩机润滑油更换皮带松动及磨损鼓风机房鼓风机润滑油更换皮带松动及磨损1号药罐超声波液位计功能测试2号药罐超声波液位计功能测试3号药罐超声波液位计功能测试4号药罐超声波液位计功能测试调节池超声波液位计功能测试放流池超声波液位计功能测试备注:注:水处理设施保养记录表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以上为参考内容D.3.2.4水污染防治设施操作规程及工艺流程图D.3.3废水检测报告D.3.4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台账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台账包含在线监控仪清单、在线监控仪验收台账、定期比对报告、自检报告、废液处置手续、药剂及易损件更换记录等。27附录E(资料性附录)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程序E.1基本要求E.1.1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未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未采取减少废气排放措施的;——工业涂装企业未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或者未建立、保存台账的;——石油、化工以及其他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未采取措施对管道、设备进行日常维护、维修,减少物料泄漏或者对泄漏的物料未及时收集处理的;——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和油罐车、气罐车等,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并正常使用油气回收装置的;——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制药、矿产开采等企业,未采取集中收集处理、密闭、围挡、遮盖、清扫、洒水等措施,控制、减少粉尘和气态污染物排放的;——工业生产、垃圾填埋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未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未进行防治污染处理,或者可燃性气体回收利用装置不能正常作业,未及时修复或者更新的】。E.1.2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对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E.1.3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各项污染因子均能达到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E.1.4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E.1.5涉及VOCs气体排放的企业,需在密闭空间进行生产,若不具备封闭条件的,采取措施减缓废气的排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未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未采取减少废气排放措施的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E.2工作程序E.2.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E.2.2大气污染物排放口设置排放标志牌(详见图E.3.1),并定期检查,当发现标志形象损坏、颜色污染或有变化、褪色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排放口设置需规范,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参与监督。E.2.3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各类污染因子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要求。E.2.4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应定期进行巡检,填写《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点检表》(详见表格E.3.2.1),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E.2.5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工作,填写《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维修保养记录表》(详见表格E.3.2.2)。E.2.6企业应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制定监测方案,定期开展监测,并保留监测记录;E.2.7企业食堂应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使油烟废气达标排放。E.2.8重点排污单位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企业需按照要求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对在线监控设备进行维护(维护台账详见E.3.4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E.2.9定期对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操作人员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E.2.10企业应遵守最新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最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E.3台账管理E.3.1大气污染物排放口标志牌1、标牌尺寸颜色字体颜色:白色2、排放口编号: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编3、材料采用1.5-2mm冷轧钢板。E.3.2大气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账E.3.2.1《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点检记录表》表E.3.2.1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点检记录表序号点检项目/内容点检要求/方法点检频率12345678911121315172122232527311基础设施系统阀门配电设施管路目测有无堵风机运行集气罩目测是否脱落2废气处理设施洗涤塔/活性炭……目测喷嘴喷淋效果/定期更换活性炭……视实际情况而定3标识牌标识牌目测是否掉落、破损点检人确认签名记录14本月点检发现问题处25本月维修解决问题处36其他检查方法:看、试、听检查周期:每天工作前对自己操作的设备进行全面点检,并准确作好记录符号。记录符号:正常√异常×修机△已修好○休息☆“记录”内应填写异常情况处理结果及更换零配件的规格型号及日期注: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点检表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以上为参考内容30E.3.2.2《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维修保养记录表》表E.3.2.2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维修保养记录表序号设备名称维保内容维保更换备品(名称、数量)维修人记录人备注注: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点检表需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以上为参考内容E.3.2.3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操作规程E.3.3废气检测报告E.3.4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运维记录自动监测设备运维台账包含在线监控仪清单、在线监控仪验收台账、定期比对报告、自检报告、及易损件更换记录等。31附录F(资料性附录)噪声污染防治管理程序F.1基本要求F.1.1建设单位对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项目,必须按照环评技术文件和批复提出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要求,落实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或者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F.1.2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F.1.3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保持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设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条规定:未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F.1.4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的种类、数量、噪声值和防治设施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及时申报,并采取应有的防治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F.2工作程序F.2.1噪声排放源设置排放标志牌(详见图F.3.1),并定期检查,当发现标志形象损坏、颜色污染或有变化、褪色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F.2.2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F.2.3企业应定期开展对环境噪声污染治理设施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并做好台账记录。F.2.4企业应按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制定噪声监测方案,定期开展监测,并保留监测记录。F.2.5企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设备。F.2.6定期进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F.2.7企业应遵守最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最新环境噪声污染物排放标准。32F.3台账管理F.3.1噪声标志牌1、标牌尺寸颜色字体颜色:白色2、排放口编号: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3、材料采用1.5-2mm冷轧钢板。F.3.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维护及保养记录F.3.3厂界噪声检测报告33附录G(资料性附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程序G.1基本要求G.1.1建设项目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G.1.2固体废物实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未建设贮存的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未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G.1.3固体废物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申报制度,如实地申报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处1~10万罚款】。G.1.4危险废物严格执行年度管理计划制度,制定内容齐全的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危险废物的产生环节、种类、危害特性、产生量、利用处置方式描述清晰,报环保部门备案并及时申报了重大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或者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的,处1~10万罚款】。G.1.5危险废物全部提供或委托给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并与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签订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戒者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处1~10万罚款】。G.1.6转移危险废物时,在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系统如实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转移联单保存5年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不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转移危险废物的,处1~10万罚款】。G.1.7一般工业固废与危险固废分区储存,不得混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处1~10万罚款】。G.2工作程序G.2.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的验收应当与对主体工程的验收同时进行。34G.2.2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场所需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储存场所禁止混入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G.2.3一般工业固废储存场所设置一般工业固废标志牌(详见图G.3.1)。G.2.4危险废物暂存场所需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应建造专用的危险废物暂存场所,也可利用原有构筑物改建成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危险废物暂存场所符合“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要求,用以存放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容器的地方,必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应设计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所围建的容积不低于堵截最大容器的最大储量或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暂存场所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隔离间隔断。G.2.5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详见图G.3.2、G.3.3并定期检查,当发现标志形象损坏、颜色污染或有变化、褪色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G.2.6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报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若申报事项或者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内容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及时申报。G.2.7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G.2.8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贮存。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确需延长期限的,必须报经原批准经营许可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G.2.9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转移危险废物的,应当向危险废物移出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G.2.10危险废物产生、经营企业在省内转移时要选择有资质并能利用“电子运单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比对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承运危险废物。G.2.11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G.2.12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危险废物暂存场所应配备计量工具,建立《危险废物出入库台账》(详见表格G.3.8),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产生环节、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台账记录在危险废物出库后应继续保留5年以上,并在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如实规范申报,申报数据应与台账、管理计划数据相一致。G.2.13定期进行危废专项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应对能力,并保留应急演练记录。G.2.13定期对涉及生产相关部门负责人、各生产工段岗位负责人、固体废物储存运输人员等工作人员进行35固体废物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G.2.14企业应遵守最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G.3台账管理G.3.1一般固体废物标志牌1、危险废物标签尺寸颜色字体颜色:白色2、排放口编号:当地环保局统一编制。3、材料采用1.5-2mm冷轧钢板。G.3.2危险废物标签G.3.2.1粘贴式危险废物标签牌1、危险废物标签尺寸颜色字体颜色:黑色2、危险类别:按危险废物种类选择。3、材料为不干胶印刷品。G.3.2.2系挂式危险废物标签牌(当采取袋装危险废物或不便于设置险废物标签时)1、危险废物标签尺寸颜色字体颜色:黑色2、危险类别:按危险废物种类选择。3、材料为印刷品。G.3.3危险废物警示标志牌G.3.3.1独立式危险废物标志牌361、危险废物警告标志规格参数:外檐:2.5cm;颜色:背景为黄色,图形为黑色;材料:采用1.5-2mm冷轧钢板,或者采用5mm铝2、设置位置:立式固定在每一处储罐、贮槽等不适合平面固定的贮存设施。G.3.3.2平面固定式危险废物标志牌1、危险废物警告标志规格参数:尺寸:100cm×120cm;外檐:2.5cm;颜色:背景为黄色,图形为黑色;材料:采用1.5-2mm冷轧钢板,或者采用5mm铝2、设置位置:平面固定在每一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外的显著位置。G.3.3.3贮存设施内部分区警示标志牌1、危险废物警告标志规格参数:尺寸:75cm×45cm;外檐:2.5cm;颜色:背景为黄色,图形为黑色;材料:采用5mm铝板,不锈钢边框2cm压边。2、设置位置:贮存设施内部分区,固定于每一种危险废物存放区域的墙面、栅栏内部等位置。G.3.4固体废物申报登记资料G.3.5危险废物转移联单G.3.6危险废物委外处置合同G.3.7危险废物接受单位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37G.3.8《危险废物出入库台账》G.3.8危险废物出入库台账XXXX年XXX(HWXX)危险废物出入库台账产废部门入库量(吨)包装形式容器数量存放位置接收人签字出库(吨)厂商经手人签字转移联单编号库存量(吨)38附录H(资料性附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H.1基本要求H.1.1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未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或者未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H.1.2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当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未按年度报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情况,或者未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H.1.3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委托他人代为履行,所需费用由土壤污染责任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承担;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未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未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未按照规定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未按照规定实施修复的;——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完成后,未另行委托有关单位对风险管控效果、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的】。H.2工作程序H.2.1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包含但不限于:——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曾用于固体废物堆放、填埋的;——曾发生过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中应当纳入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开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其他根据有关规定纳入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企事业单位。39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应依照《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H.2.3重点单位应按照《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在隐患排查、监测等活动中发现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迹象的,应当排查污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根据调查与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H.2.4重点单位新、改、扩建项目,应当在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开展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并按规定上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重点单位应当将前款规定的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H.2.5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前,应当参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及时上传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将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H.2.6企业应遵守最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H.3台账管理H.3.1土壤及地下水监测报告H.3.2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H.3.3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资料性附录)放射性辐射污染防治管理程序I.1基本要求I.1.1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生产、销售、使用、贮存、处置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的场所,以及运输放射性物质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I.1.2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后,送交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并承担处置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I.1.3未建造放射性污染防治设施、放射防护设施,或者防治防护设施未经验收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I.1.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中文警示说明的;——不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或者应急措施的;——不按照规定报告放射源丢失、被盗情况或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I.1.4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许可证;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贮存和处置放射性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