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眼球中能感受刺激的结构是()A.巩膜 B.脉络膜 C.视网膜 D.虹膜2.食物的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下列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A.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B.胃肠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C.小肠内胰液消化瘦肉片D.肝脏分泌的胆汁消化脂肪3.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产生了两个子细胞,以下关于子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能继续分裂 B.可以持续长大C.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D.结构和功能始终相同4.动脉血是指()A.动脉中流动的血液B.含养料少,颜色鲜红的血C.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D.含氧少,含养料多,颜色鲜红的血5.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下列哪种血细胞中含有哪种物质所致()A.白细胞,纤维蛋白原 B.红细胞,纤维蛋白原C.血小板,血红蛋白 D.红细胞,血红蛋白6.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7.皮肤不具有下列哪项功能:()A.调节体温B.气体交换C.免疫D.排泄8.关于造血干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和受精卵一样,是一种没有分化的细胞B.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C.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D.人的骨髓和脐带血中有造血干细胞9.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B.过程②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C.血液中的氧气经过的气体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D.通过过程④,可把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10.下图是反射弧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某人因意外事故,导致视神经受损,请你以图片示例为模型分析伤者可能的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当灰尘落入此人眼中时,他不会眨眼B.当引人发笑的画面出现时,他看见画面,但不会因此而笑C.当引人发笑的画面出现时,他看不见画面,也不会因此而笑D.当引人发笑的画面出现时,他看不见画面,但会因此而笑11.正常情况下心脏四个腔中相通的是()A.左心房和右心房 B.左心室和右心室C.左心房和右心室 D.左心房和左心室1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B.反射弧是一种神经结构C.反射要受大脑的控制 D.反射活动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13.下列关于人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是细胞 B.人的胃只有肌肉细胞构成C.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 D.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形成的14.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合理的是A.均衡膳食,注意营养搭配B.劳逸结合,科学安排时间C.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D.大声喊叫,促进声带发育15.合理的饮食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下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饮食方式是A.不吃早餐 B.用碳酸饮料代替饮用水C.只吃鱼、肉,不吃蔬菜 D.每日三餐定时定量,注意均衡营养16.2017年农业部联合中国奶业协会在北京启动了“中国小康牛奶行动”,牛奶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是()A.维生素A和钙 B.蛋白质和钙C.维生素A和糖类 D.蛋白质和糖类17.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B.胃只有储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18.为了探究种子植物萌发的最适条件,晓峰同学通过实验记录了以下实验数据,并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该植物种子在40℃以上的条件下不能萌发B.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C.表一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D.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19.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20.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神经两部分B.神经系统由脊髓和它所发出的神经组成C.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D.若④受损伤,刺激①后有感觉但不能运动21.下列行为能有效保护环境的是()A.在田间燃烧农作物秸秆B.毁林造田,扩大粮食中种植面积C.回收废旧电池,废旧塑料等D.大量使用农药,消灭害虫22.既能体现心理健康又能体现社会适应状态的一项是()A.我的食欲很好B.我能原谅别人的缺点或错误C.我早上起来感到身体很舒服D.当我受到挫折时,我会向我的朋友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23.下列由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是①贫血②糖尿病③佝偻病④侏儒症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24.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花生种子所含能量”的实验,他们测得,一粒花生种子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从15℃升高到了35℃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这粒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A.小于3150焦B.等于3150焦C.等于4200焦D.大于4200焦25.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里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粒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A.口腔→咽→小肠→胃→大肠→肛门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咽→胃→大肠→小肠→肛门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26.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视野一(1)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_____]_____;有输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作用的是[_____]_____。(2)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_____]_____。(3)A和B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4)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_____]_____中的_____呈红色。27.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图中的[_____](填图中编号)组成的;图中的[5]表示_____,其壁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进行_____。(2)图中[6]表示毛细血管,如果它内部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图中左侧流向右侧,则右侧流出的血液是_____血。28.图是心脏解剖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心脏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与它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2)肺循环的起始部位是[]___________。终止部位是[]___________。(3)血液进行___________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填“体循环”或‘肺循环”)29.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甲肝。(1)甲肝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的特点。(2)引起甲肝的病原体是________。(3)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开,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________。(4)人类可以通过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甲肝,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甲肝疫苗”属于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30.科普文阅读新一期的《养生堂》节目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病例:2016年的一天,身体一向倍儿棒的孙先生中午起床突然感觉胃疼,在吃了胃药和速效救心丸没有缓解的情况下,他和夫人一起乘公交车去了医院,没想到做完检查就因为病情严重被医生“扣下”了。随后不久,失去意识的孙先生经历了紧急转院,一场长达12个小时的手术、40多天ICU重症加强护理……苏醒过来的孙先生终于知道,原来自己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心梗,是心脏中的“承重墙”坍塌,把自己置于生死的边缘!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险境?心外科专家张永解释说:室间隔就相当于心脏中的“承重墙”,一旦发生破裂穿孔,患者的心脏功能将迅速衰退,术后恢复也是非常困难,所以手术成功了也不能立刻确定患者是否脱险,要马上转运到ICU进行护理和观察。而导致室间隔破裂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前降支堵塞造成的。“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的一个分支。左心室的血液供应有50%来自于左前降支,左前降支主要供血区域为左室前壁和室间隔。因此前降支一旦发生心梗,影响面积大,造成后果严重,抢救不及时往往致人死地(如图2所示),如何更早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呢?心脏“承重墙”倒塌这种危急情况青睐的人群:①身体较好的中年人和老年人;②第一次心梗患者;③心梗之后症状特别严重的患者;(如心脏杂音、胸疼、胸闷、呼吸变快、大汗淋漓等)。作为预防,除了避免饮食和生活不规律,也应该积极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帮助身体打开和建立侧支循环。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心脏的“承重墙”破裂或穿孔就会出现左心室的_______血和右心室的_______血的混血现象。(2)120急救车到来之前孙大妈找到速效救心丸,喂孙先生舌下含服。药物被舌下毛细血管吸收,经过血液循环,首先到达的是图1中心脏四个腔的[_____](填字母)中,为其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3)结合图1、图2可以得出:“承重墙”倒塌大多是因为左冠状动脉出现堵塞,从而影响心脏壁最厚的[_____](填字母)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缺少_______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供血。(4)医生再手术过程中发现孙先生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的________也有损伤,使得血液从_______流向_______,从而出现了倒流现象。(5)孙大爷康复出院,养生厨房给他推荐了护心凉菜“花椒芽拌竹笋”,这个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护心血管弹性有重要作用,我们人体的三种血管中______血管壁的弹性最大。(6)以下生活习惯不利于孙大爷身体健康的是(_____)A.均衡膳食B.适量运动C.高盐饮食D.戒烟限酒31.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输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为75次/分,血量是4000毫升,那么体内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多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心率加快到100次/分,血液循环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意义?_____

参考答案1、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含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眼球中的视网膜.故选C2、C【解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性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物质状态或形状上的变化为物理变化。【题目详解】A.牙齿将食物咀嚼,食物只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属于化学性消化。故A不符合题意;B.胃肠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属于化学性消化。故B不符合题意;C.瘦肉片主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必须经过胃液的初步消化才到达小肠,最终被胰液和肠液分解成氨基酸再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故属于化学性消化。故C符合题意;D.肝脏分泌的胆汁将大的脂肪乳化成小的脂肪颗粒,只发生了形状上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属于化学性消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考查化学性消化和物理性消化的区别。3、A【解题分析】动物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可以进行细胞生长,但不能无限制地长大,部分细胞长大到一定大小,会进行分裂,故得到的子细胞不能继续分裂,A正确,B错误;细胞分裂得到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母细胞的相同,如果发生了细胞分化,结构和功能可能会不同,C、D错误。故选A。4、C【解题分析】

(1)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

(2)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也就是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中的含氧量和血液颜色有区别。【题目详解】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题目点拨】关键点: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5、D【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血液呈红色的原因,可以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特点方面来切入。【题目详解】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人体的血液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所致。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红细胞的结构特点。6、C【解题分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题目详解】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7、B【解题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皮肤不具有气体交换的作用,B符合题意。8、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也就是说,细胞的全能性是相对于已经分化的细胞而言的,造血干细胞就是已经分化的细胞,A错误;造血干细胞是指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B正确;造血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干细胞移植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C正确;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内,只有一小部分存在外周血液中,D正确。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9、C【解题分析】

如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全过程包括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题目详解】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A正确;

过程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通过过程②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B正确;

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氧气由这种细胞携带,经过③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间,通过过程④进入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C错误;

通过过程④组织间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把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和呼吸作用的概念。10、C【解题分析】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如图所示: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题目详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如果眼球结构完整,视神经或者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仍然可以导致失明的。视神经发生病变使物像的刺激传递不到大脑,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不能形成视觉。此人因视神经受损,当引人发笑的画面出现时,他看不见画面,也不会笑。故选C。【题目点拨】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11、D【解题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题目详解】心脏的四个腔中,上面的两个腔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的两个腔是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如图所示:。D正确。【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心脏的结构:心脏有四个腔,上面的两个腔是左、右心房,下面的两个腔是左右心室。12、C【解题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题目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正确。B、反射弧是一种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正确。C、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复杂反射受大脑的控制,而不是反射要受大脑的控制,错误。D、反射活动需要多个系统的参与如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3、B【解题分析】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四种,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由八大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题目详解】A、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B、胃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B错误。C、人体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形态、生殖系统,由八大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C正确。D、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能灵活解答。14、D【解题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因此,均衡膳食,注意营养搭配、劳逸结合,科学安排时间、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青春期声带处于变声期,大声喊叫,不利于声带发育,还有可能导致声带受损。因此,有关青春期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合理的是大声喊叫,促进声带发育。故选D。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名师点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15、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合理,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不吃早餐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只吃鸡、鸭、鱼,不吃蔬菜水果,易导致维生素、无机盐缺乏,饮料不能代替水,其中的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所以此题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合理营养。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要求。16、B【解题分析】

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不同的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题目详解】牛奶中主要含蛋白质和钙,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的是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17、D【解题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题目详解】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A错误。B.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错误。C.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可以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消化酶,C错误。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8、C【解题分析】

从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同学探究的是温度和种子的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表一数据表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低于和高于该温度,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表二数据表面:种子的含水量在70%~80%之间,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低于和高于该数值,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题目详解】A、从表一可知,该同学并没有探究在40℃以上的条件下种子是否能够萌发,因此结论不能毫无根据的得出,A错误;B、从表二可知,种子的含水量在70%~80%之间,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低于和高于该数值,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B错误;C、从表一实验数据可知,该植物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低于和高于该温度,种子的萌发率都降低,C正确;D、该同学所做的两个实验都是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设计以氧气为变量,他并没有探究氧气的浓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不能得出结论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无关的结论,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考查了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的认识,关键是熟记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19、D【解题分析】

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其中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题目详解】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好好学习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所作为。【题目点拨】关键是掌握青春期生理的发育,理解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20、D【解题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观图可知,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题目详解】A.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A错误。B.如图,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错误。C.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被破坏,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即不能运动,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21、C【解题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是人类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题目详解】在田间燃烧农作物秸秆,杂草,会造成大气污染,对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A不符合题意;

毁林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造成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B不符合题意;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如:回收废旧电池,废弃纸张和塑料等,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有利于生物圈的保护,C符合题意;

大量使用农药,消灭害虫,不利于生物圈的保护,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理解保护生物圈的意义。22、D【解题分析】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题目详解】食欲很好体现的是身体上的健康,A不符合题意。能原谅别人的缺点或错误,体现的是心理上健康,B不符合题意。

早上起来感到身体很舒服体现的是身体上的健康,C不符合题意。当受到挫折时,会向朋友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既能体现心理健康又能体现社会适应状态,D符合题意。【题目点拨】只要熟练掌握了健康的概念,就能做出正确的答案。23、B【解题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题目详解】①贫血属于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引起的;②糖尿病属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③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④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所以②糖尿病、④侏儒症,是由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B正确。【题目点拨】关于激素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对比掌握。24、D【解题分析】1mL水每升高1℃需吸收4.2焦热能,根据热量公式Q=cm△T。花生仁燃烧释放的能量═4.2×50×(35-15)═4200(焦)。一粒花生种子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从15℃升高到了35℃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这粒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最可能大于4200焦,因为在测定的过程中可能读数,燃烧是否充分等都可能造成散热,引起误差。故选D。25、B【解题分析】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正确。26、C血小板A红细胞B白细胞A无细胞核,B有细胞核。A红细胞血红蛋白【解题分析】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题目详解】(1)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因此,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C血小板;有输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作用的是A红细胞。(2)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因此,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B白细胞。(3)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体积小,数量最多;白细胞有细胞核,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因此,A红细胞和B白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A无细胞核,B有细胞核。(4)红细胞细胞核,细胞体积小,数量最多,红细胞中富含铁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因此,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A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呈红色。【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识图作答能力。27、3肺泡气体交换动脉【解题分析】

观图可知:1是喉、2是气管、3是肺、4、5是肺泡、6是肺部毛细血管。【题目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3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5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

(2)6代表肺泡外毛细血管,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后,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图中[6]表示毛细血管,如果它内部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图中左侧流向右侧,则右侧流出的血液是动脉血。【题目点拨】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8、B左心室a主动脉D右心室A左心房肺循环【解题分析】

观图可知: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g下腔静脉、d上腔静脉、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f是房室瓣,e是动脉瓣,解答即可。【题目详解】(1)心脏的四腔中,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心脏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B左心室,与a主动脉相连,进行体循环,输送血液路线最长。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起始部位是D右心室,终止部位是A左心房。

(3)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血液经过肺循环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路线。29、流行性甲肝病毒切断传播途径抗原【解题分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题目详解】(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甲肝是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