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心理学理论生物学模型1思考:
1.人的心理是否遗传?2.遗传的方式是什么?3.遗传度(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是多少?4.当两个血缘相近的人处于同样的生活环境,如果他们有着相同的行为障碍,这种行为障碍是否就可明确地归因为遗传的影响?5.什么情况下才能为遗传传递提供最牢固的可能性依据?6.依据生物学模式,人们是如何对心理障碍进行治疗的?2一、遗传学基础
遗传问题是病因学探讨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存在三种临床遗传学研究:1、谱系研究(家庭研究)2、血缘研究(1)双生子研究(孪生对研究)(2)寄养子研究(收养研究)3、当今的研究进展31、谱系研究(家庭研究)家庭研究是基于我们对不同类型家庭关系包含不同程度的遗传相似性的认知。所有的孩子都从父母那里各自得到一半的遗传基因,因此,父母与子女有50%相同的遗传物质。亲缘关系更远些的阿姨和叔叔相对侄女和侄子而言,其大约有25%相同的遗传物质。亲缘关系再远一步,其表兄妹则12.5%的基因相同。41、谱系研究(家庭研究)遗传不仅影响人的生理特征,而且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人的某些体征是由单一基因所控制,如头发或眼睛颜色。但是大多数遗传特征是多基因性的,如性格、智力等。按目前的研究估计,大约30-50%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能力能找到基因基础。IQ表现相关性最高,其遗传系数约0.70。其他精神特征,如人格变量、社会态度、以及兴趣爱好,也都表现为高相关。许多精神疾病在发病原因上,遗传因素确定有着明显的作用,基因的变异就构成了心理异常的基础。其中,精神分裂和躁狂抑郁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最大。52、血缘研究
(1)双生子研究(孪生对研究)同卵(MZ)的基因相似性是异卵(DZ)的两倍,所以,同卵(MZ)同病一致率(同病率)远远高于异卵(DZ),有研究显示:同卵(MZ)同病一致率(同病率)31-78%(20世纪30年代60-80%,;60年代:25-40%);而异卵(DZ)同病一致率:0-28%(20世纪30年代20-40%;60年代5-15%)。但是,多动症却相反,即同卵孪生子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异卵孪生子明显增高。许多精神疾病患者的亲属的患病率都高于一般群体。亲属的亲缘关系越近,则患病风险率越高。62、血缘研究(2)寄养子研究(收养研究)为了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有人进行了“寄养子”研究。当两个血缘相近的人处于同样的生活环境,如果他们有着相同的行为障碍,则这种行为障碍不能明确地归因为遗传的影响。但是如果通过收养,环境因素的影响将被分开。从而在行为病史中任何显著的相似性则应当完全是遗传影响的结果。7但是,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行为变异性中的影响占很大部分,即使在不同环境中抚养,也不能完全消除环境的影响。因为相同的基因型的人们倾向于寻求或处于相同种类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寻找自己所适宜的环境,而这是受我们个人的遗传特性所影响的。并不能影响相似精神特征的形成。83、当今的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揭示了遗传影响的物质基础,并已有可能去阐明遗传的具体机制,遗传的作用已是有充分科学根据的事实。9致病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如为显性则在相继的一代即可出现症状,如为隐性即可能在隔代才会产生症状。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可归纳为三大类,一类只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称为单基因遗传病;一类是由染色体畸变而引起的,且与环境因素有关称为多基因遗传病。10遗传通过多种基因对于心理障碍产生作用,每种基因为此作出相应的小部分贡献。但是我们认为精神疾病是由多种基因与环境经历因素相结合所导致的,每个因素都有小的多个基因的影响,而不是有很大影响的单个基因。遗传研究结论是:部分精神疾病由许多基因交互作用控制的,同时也受躯体化学因素以及经验的影响。11二、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一)病理形态学的研究脑结构病理学布罗卡(1861):言语运动中枢(运动性失语症)维尔尼克(1874):言语感觉中枢(接受性失语症)布洛德曼(1919):47个分区克雷斯特(1934):皮层机能全面定位斯培利(1970):大脑半球机能不对称、定侧化121314(二)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脊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大脑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脊髓脑
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引起行为、人格的巨大的改变。15三、神经生化基础
(一)中枢神经递质与中枢神经系统之内的生物化学物质,具有传导和阻抑神经冲动的作用。这类物质有50余种,这些物质代谢异常,可能是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161、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Ach):是最早发现的神经递质。参与向全身骨骼肌传递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它参与了注意的历程、睡眠障碍。能控制神经活动能量的转变过程,并对神经冲动的传导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它是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递质。注入Ach,引起紧张综合征,如果同时注入胆碱酯酶,紧张症状可以消除。172、儿茶酚胺(CA)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与情绪活动关系密切的重要生化物质。如果脑内CA机能增强,就会出现躁狂症状,反之,就会出现抑郁症状。CA的代谢障碍与精神异常也有密切的关系。老年性痴呆和先天愚型患者的肾上腺素排除量低于正常水平。183、去甲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NE);是交感神经系统的传递物质。该物质参与了产生“对抗或逃走”反应,如增高心率和血压。在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活化对危险的警觉性以及可能与恐慌症和抑郁症有关。研究发现,在重度抑郁障碍时可能存在中枢NE功能不足。19
4、多巴胺(DA)多巴胺(DA):该物质对调节运动行为和奖赏相关的行为非常重要。某些经常滥用的药物,如兴奋剂,就是作用于多巴胺系统。人们认为多巴胺活性的改变与帕金森氏病和精神分裂有关。黑质-纹状体系统通路功能减弱时引起帕金森病,功能亢进(NE、DA的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则出现多动症。20
4、多巴胺(DA)研究表明,海洛因自身诱导的复吸也和DA系统奖赏环路相关,成瘾期海洛因引起DA的大量释放。在3周以上的戒断性停药后,DA的间接激动剂如可卡因、苯丙胺等都能引起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215、5-羟色胺(5-HT)5-羟色胺(5-HT):该神经递质在抑制中有重要作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严重的抑郁,以及一些其他疾病,包括焦虑症、强迫症、进食障碍、攻击性、自杀、精神分裂、及酗酒。其主要生理功能与情绪以及自杀和暴力等行为有关。
225、5-羟色胺(5-HT)有人认为躁狂抑郁症的出现与5-HT的浓度(功能低下)减少有关,它是机体处于情绪易激惹状态,这时如果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或去甲肾上腺素在突触部位的功能亢进)升高,就会出现情绪高涨(躁狂状态),反之就会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状态)。研究表明,5-HT的异常代谢物,如蟾毒色胺、毒蕈素、内叶芸碱等,都可引起精神症状。精神药理学研究提示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以及进食障碍都与中枢某些通路5-HT功能不足有关。236、r-氨基丁酸(GABA)r-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一种几乎只在大脑发挥作用的神经递质,可以抑制神经元发动冲动。一些抑制焦虑的镇静药物就是通过提高GABA的活性起作用的。其生理功能与焦虑、惊厥、内分泌调节等有关。r-氨基丁酸含量显著减少,就可以引起神经机能障碍。有报道,分裂症与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过度被激活有关。
247、神经多肽类激素脑啡呔:该物质似乎能够与脑中阿片受体相作用。药物治疗是在纠正不同程度上的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如果目的是增高某种神经递质的功能,所用的药物则应是增高突触间神经递质的水平——例如,通过放慢其重摄取。如果目的是抑制神经递质的作用,可用药物吸附于突触上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的部位,从而阻断他们。25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种类:1.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如百优解等。2.万拉法新,米氮平3.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4.单胺氧化酶(maoi)抑制剂:吗氯贝胺26(二)神经内分泌神经内分泌:神经细胞(元)具有把神经信号转变为激素传递信号功能,成为神经内分泌作用。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作用方式不同,激素一般行程较远,历时较长,以扩散的方式作用,往往影响整体行为。271、指挥中心:下丘脑2、产物:神经内分泌激素3、流程:下丘脑的某些区域所产生的肽类激素,可以进入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并作用于腺垂体细胞,对垂体激素其促进或抑制作用。神经内分泌激素——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垂体前叶——垂体促激素(CRH,TRH)——血液——靶腺体(靶器官,内分泌腺)——相应激素——情绪与行为。4、影响:性功能、食欲、睡眠、生长和发育、能量的利用、情感的反应。5、激素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心理障碍有关。28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主要功能是参与应激反应过程。并且参与觉醒、感觉、疼痛、睡眠和记忆等过程。HPA轴功能异常可能与原发性情感障碍的发病有关。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尿中游离皮质激素含量比精神分裂症和康复后的抑郁症患者都高。处于躁狂症状态时皮质激素分泌较低,而处于抑郁状态时分泌较高。29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部分进食障碍、分裂症、酒精中毒患者也可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卵巢轴和睾丸轴):同性恋。性激素可用于治疗产后精神病、月经周期相关的精神障碍、难治性抑郁症和经前紧张综合征等。30四、变态心理学的生物医学观点
1、观点:在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里,起决定作用的是生物学因素。2、定义: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并加以消除。(症状与生物学病源,如肺结核、哮喘)3、代表人物:克雷丕林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4、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1目前药物是治疗精神障碍最常用的形式。某些时候它们非常有效,但是它们常有不需要的的副作用。他们也引发了这样的问题:是否药物仅仅是一种对症治疗,而非对因治疗。目前常用的五大类药物分别是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要,精神抑制药,抗抑郁药,抗躁狂/情绪稳定药。32
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心理学理论33一、精神分析心理学
心理动力学派在人格和变态心理学研究中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他们相信,一个人的行为无论正常与否,大部分都是由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所决定的,他们把这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动力。心理异常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无意识领域内的内心冲突对造成心理异常起着重要的作用,认为人的内心矛盾冲突或情绪扰乱是精神疾病的根源。34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心理异常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1)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2)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力比多libido)35362.异常心理的原因
依据上述假定,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是由以下缘由造成的:(1)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因此,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上,接受的刺激过分或接受的刺激太少,就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那么就会造成性心理的发展“固着”。这种“固着”,就会造成了未来人格的异常。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20岁)372.异常心理的原因
(2)焦虑。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地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焦虑症状:①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客观对象和具体固定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②精神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③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气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等。382.异常心理的原因
(3)压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性冲破防线,我们就会体验到痛苦;如果冲不破防御,我们虽然意识不到的痛苦,但并不是冲突和痛苦就会彻底消失,他们只是隐藏到潜意识之中而已。躲藏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以扭曲的形式变相地表达自己,这就产生了异常心理和行为。39生活事件(常型)
面对代价::现实焦虑道德冲突异常活跃、随时有返回意识层面的倾向
满足条件:无现实联系无道德色彩疾病症状(变形)获得关注免除责任(继发性获益)通过压抑缓解焦虑(原发性获益)前意识意识潜意识
失落厌倦愧疚强迫躯体形式障碍癔症403、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的潜意识,渴望保护自我的统一性不受威胁,并使自己从未解决的挫折和冲突中得到解脱的手段。按照对现实歪曲的程度,可将防御机制分成三大类:A、造成较大现实歪曲的机制:否认、投射、隔离和曲解等;B、造成中等现实歪曲的机制:压抑、倒退、转移、反向形成、理想化和合理化等;C、造成轻度现实歪曲的机制:补偿、升华和幽默等。41
4、防御机制的分类(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在婴儿期即已被使用,正常成人虽然有时应用,但多为短时的;精神病人常常极端地应用。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机制。(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于婴幼儿期,在成年期则多被较轻的精神病人使用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少儿期得到充分应用,在成人期则常被神经症病人采用。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隔离和转移等机制;(4)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较晚的、成功的和有效的适应方式。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机制。425、心理分析的主要治疗技术自由联想:是弗洛伊德1895年创立的。他让病人很舒服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出来。梦的解析:弗洛伊德1900年出版了《梦的释义》一书。梦的工作通过凝缩、置换、视像化和再修饰,才把原来杂乱无章的东西加以整合成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回忆起来的显梦。435、心理分析的主要治疗技术阻抗分析。阻抗是指病人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某些敏感问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移情作用。在心理分析中,移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一些问题只有在移情中才能表现出来。即病人会把早年对别人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等,称之为移情。解释。解释是心理分析中最常用的技术。解释的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他的无意识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44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将人格分成自我、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部分,提出了荣格心理疗法。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不是性驱力,而是为了获取个人目标和克服“自卑情结”。霍妮注重人际关系、文化因素、基本的焦虑,以及实际生活环境问题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沙立文注重人际关系在心理障碍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人际关系理论和沙立文疗法。埃里克森首次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6、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45(1)他使变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从生物学转向动力学方面的内容,从病人的内心深处挖掘精神疾病的原因。(2)他强调本能冲动和欲望是人的心理动力。(3)他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概念,即认为人有一种自发的心理调整机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内心矛盾得以缓和,烦恼和不安得以减轻或消除,使人的心理活动恢复到并保持为某种稳定的状态。(4)他创立了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引导患者认识自己的潜意识,这对于重建个人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7、对弗洛伊德观点的评价46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出生后获得新行为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模仿学习,其中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巴甫洛夫)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471、行为主义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实验,认识到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后,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巴甫洛夫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分:在于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神特征性上的区别。巴甫洛夫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481、行为主义如何解释异常行为
巴甫洛夫认为,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于是我们大脑两半球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发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神经过程的平衡将被打破,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或精神病。他认为,同样的刺激对神经系统较强的人来说,并不引起这类疾病后果。巴甫洛夫认为:神经衰弱与癔病有不同的神经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的薄弱;而后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过程的薄弱。
492、行为治疗的主要技术
行为治疗,就是要“利用通过各种实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行为疗法的目的就是要找出问题行为,然后运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或观察学习的原理,让患者建立更适当的行为来代替那些问题行为。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503、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评价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外显行为,而不注重内在心理过程。它把人看成是外在环境塑造的产物,人只能对呈现于面前的环境被动地作出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变态心理学的贡献:(1)为心理障碍提供了一种全新理论解释(2)倡导了对心理现象的客观研究,从而使研究更加客观和精确。(3)为心理障碍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51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关注人类经验中对成长或异常行为有重要贡献的人性部分。这一理论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等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三、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52理论解释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潜能”概念,并同时赋予“潜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他认为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责任”的冲突。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所以“责任”便成为“存在”得以实现的阻碍因素。
53
罗杰斯认为,人们出现心理问题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他指出,我们都有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获取积极关注的需要。有些个体在成长早期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可能发展出无条件的自我关注。这样的个体能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去实现潜能。1、罗杰斯的人本理论与治疗54
存在主义认为,心理功能失调是由于个体逃避生命的责任,认识不到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根据存在主义的说法,很多人屈从于社会压力,经常难以作出自己的选择,也习惯了失去自己选择的自由,从而逃避人生的责任。2、存在主义的理论与治疗55
人本—存在主义强调很多其他理论忽视的心理生活内容,如自我接纳、个人价值、生活的意义和自由选择等,这些也的确是有心理障碍的人所缺乏的。3、人本—存在主义理论的评价56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两位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Ellis)和亚伦·贝克(AaronT.Beck)提出,认知过程是一个人行为、思想和情绪的中心,要了解患者最好去了解他们的认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态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观点。四、认知理论57
根据认知理论家的观点,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对这件事作出反应。一个功能正常的人会正确地认知这一事件,因此不会为其所困扰;一个功能失常的人可能产生很多消极的认知,从而产生痛苦的情绪。
1、认知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58
改变效能预期改变消极评价改变归因长期信念的改变
2、认知的治疗59
从某种角度讲,认知疗法是针对心理动力治疗的缺点发展起来的治疗学派,认知疗法不用去探讨早期经验,也不用担心潜意识的状况,它只需探明患者的认知状况,从中找出消极、扭曲的看法和想法,并加以纠正。3、认知理论的评价60
一、社会文化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社会文化理论家把个体的行为看成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他们认为,如果要理解个体的异常行为,就必须考察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变态心理和行为的根源是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社会文化理论对异常行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五、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理论61
家庭系统理论强调,家庭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依靠家庭各个成员的互动维持平衡。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以一致的方式与其他成员互动,并遵循家庭的独特规则。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好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能够正常发展。(一)家庭结构和沟通62
社会文化理论家也关注个体的社会关系和职业关系,例如,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他人从个体身上得到什么信息,或者个体给他人传达了什么信息等。
人际交往朋友圈的大小职业性的互动(二)社会网络的支持63
特殊的社会条件,比如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低下,可能产生特殊的压力,从而增加某些社会成员心理异常的可能。例如,有研究者发现,心理异常,尤其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在较低的社会阶层中更常见。
高危人群高压力高职位(三)社会地位低下64
社会文化理论家相信,给心理障碍患者贴标签和分配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文广局深化文化体育建设计划
- 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 有关于计划生育的工作计划
- 2024年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 年学生会社联工作计划范文
- 弟子规教学计划
- 公司行政部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
- 物业主管工作计划
- 食药监年度电子政务工作计划
- 司法部门主题活动计划
- “书香润心”心悦读书活动方案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讲座课件
- 现浇简支梁施工方案
- 体育经济学概论PPT全套教学课件
- 全球标准食品安全BRCGS第九版文件清单一览表
- 医疗器械-员工手册
-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
-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诫子书-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 路基二工区涵洞施工台账
- 2022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招聘应届生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单位负反馈系统校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