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根芦柴花(秧田歌)_第1页
拔根芦柴花(秧田歌)_第2页
拔根芦柴花(秧田歌)_第3页
拔根芦柴花(秧田歌)_第4页
拔根芦柴花(秧田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拔根芦柴花(秧田歌)拔根芦柴花《拔根芦柴花》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曲调,原流传于江苏扬州一带的地方民歌,因曲调优美、歌词上口,现广为流传,代表传唱者有雪飞。《拔根芦柴花》曾在1956年7月的全国民间文艺调演上演出,雪飞在大会上演唱该曲,受到了热烈欢迎。知识链接

这是流传在江苏北部的秧田歌。秧田歌:也称田秧歌,主要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稻农为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便以歌寄兴,所唱的内容有很大的即兴性,而曲调和衬词衬腔则是相对稳定的。在中国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大约有三种:一种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爱,如《茉莉花》和“花儿”令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一种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如各地的一些《对花》;另有一种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的媒介,而花本身无特定的含义。如山西北部的“开花调”和这一首《拔根芦柴花》等等。知识链接

歌中运用“芦柴花”、“芙蓉”、“牡丹”、“玫瑰”等花名做衬词,既美化歌曲,又显现了纯朴的乡土气息,还隐喻着美好的爱情。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容江南和江北、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点,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作品赏析

此歌50年代初由音乐家费克记录下来,它有两种乐谱,一种是本书所收的这一种;另一种是舞台用谱,为了加强抒情性,记录者在倒数第6小节处增加了两小节的短句,并再反复一次,使音乐产生了复沓缠绵的新意,而且还使曲体因扩充而取得平衡,使原来不规则的三句变为四句,扩充句起到了“转”句的作用。作品赏析

课堂探究《拔根芦柴花》与其他民歌不同音乐风格的形成主要因素:歌词、衬词、曲调、节奏、结构、调式等方面。影响的其他因素:受民族语言、民族风格、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影响。小结无论在有文字或无文字的民族中,作为一种即兴的口头艺术,民歌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生活,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拔根芦柴花》就是在劳作时演唱提神的一首歌。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