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年,“内卷”一词成为风靡一时的“时髦”词汇,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当下,这一概念已被运用到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泛指这些领域中消耗性的、过度的竞争现象。近日,知乎社区话题“怎样通俗易懂地解释内卷是什么意思”的访问流量已超过500万,回答超过1000条,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回答:一种情况是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内部人浮于事,没有业务,员工在大量表面工作上浪费时间,呈现出一种低水平状态里循环往复的样貌。另一种情况是本来某团队每天工作八小时,准点下班,然而其中有一人因想多赚点钱,开始加班一小时。每月都能涨工资的梦想计划使得大家都开始效仿加班一小时、两小时,由此便诞生了所谓的“996”(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工作制。分析这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员工每天看似忙于复杂化、精细化的工作,实则没有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没有带来收入的大幅上涨。所以“忙而无用”“穷忙糊口”虽在形式上表现为青年群体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一种生活样态,实质上却反映出青年群体面对自我价值实现、工作制度、社会环境等问题时所做出的妥协,表现了青年群体中低效率或无效率化的“内卷”特征。有学者提出“过度竞争造成了产业内的生产能力大面积闲置,阻碍了稀缺经济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产业部门转移”。过度竞争影响了有效竞争的效率,打破了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从而造成生产力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低下,最终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青年“内卷化”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并具有“过度竞争化”的本质特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认为:“这群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正面临着普遍的困境: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筋疲力尽。”这句话戳中了无数大学生的泪点,道破了高校大学生的生存困境。青年大学生为追求短期功利的高绩点,而沦陷在无休止的竞争中。他们整天忙于各种竞赛、评比、实习、保研又或是出国,看似忙碌而充实,却无长远规划。总之,部分青年群体把自我需要的满足作为一切行动的最高宗旨与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争抢式的努力之中。青年“内卷”现象表现的是部分青年缺乏科学认知及理性思考,转而在网络世界中逃避社会现实,本质上是对主流精神文化的一种反叛与挑战。首先,因为青年群体的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发生转变。部分青年追求一种通过否定他人来成全自己的优越感,表现出与追求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价值取向。其次,另一部分青年群体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社会文化、经济结构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自我重复、自我内耗、无法向外拓展的状态,又或是因互相之间的比拼而遭到失败,表现出不思改变、不谋开拓的状态,与主流价值中的富有创造性、敢试敢为、敢于正视挫折绝缘。他们利用多媒体,通过语言、文字、图画、视频等表达集体焦虑的情绪。加之,青年群体由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他们只能用自嘲、调侃的语言表达不满,这也是强压之下的一种反抗。处在人生发展期与社会转型期叠合的新时代青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下,一方面要为青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增强青年的创造力和抗逆力,推进青年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内化,使其顺应新时代的召唤,扛起时代之重任。(摘编自卢晓雯《壁垒与破壁:当代青年“内卷”现象的现实表征与规避之道》)材料二:在三十而立、成功学等思维模式的鞭策下,大家紧绷着,心累却不敢停,也因为害怕下坠,只能在抱怨内卷中继续内卷。而受够了在成功学指导下内卷的年轻人开始质疑“成功”的定义,接纳自己成为不一定要“冒尖”的普通人,也更乐于发现和欣赏细碎的日常生活。正如作家弗洛克所说:“有意义的交谈、深思熟虑的思考、无拘无束的笑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少发生在单调乏味的工作之中。”让人松弛舒适的细碎日常与休闲不是放纵与偷懒,而应是生活之必需。作家梁文道在谈话类节目《圆桌派》中曾说过:“农民的累,更多是体力上的劳累,不是被虚无感、空虚感驾驭的累。现在年轻人的累除了赚钱之外,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寻求什么。”相反,也有人可以“007”(从0点到0点,每周工作7天)却不觉得卷,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赛道,即使累也乐在其中。清楚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的人,盘算过需要为此付出多少努力之后,更能做出自己的选择,而非随波逐流地内卷。其实,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但在这个信息量庞杂的时代,很容易被外界的噪声淹没而迷失方向。拒绝噪声的影响,忠于内心的理想,健康地与这个世界连接,找到自己想要什么且坚定地付出行动,才是反卷之根本。(摘自耗耗子《都在说反卷,你却还不知道为什么被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群体的“内卷”是由消耗性竞争和过度竞争等因素造成的,体现了青年对社会环境等的妥协。B.青年群体价值观处于不稳定期,部分青年容易形成与追求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相反的价值取向。C.成功学等思维模式助推青年陷入“内卷”,而部分“内卷”青年已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D.让人松弛舒适的细碎日常与休闲是人们的生活必需,青年只有找到自身方向才能满足这一需要。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忙而无用”“穷忙糊口”是青年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生活样态,体现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低下。B.部分“内卷”青年一切以自我满足为先,和他人处于不断争抢的状态中,对自己的人生缺乏长远规划。C.部分“内卷”青年利用多媒体,表达在现实生存状态下的集体焦虑,是对主流文化的逃避。D.梁文道认为,农民的累更多是身体上的累,而现在年轻人的累则是充斥着空虚感的精神上的累。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反卷”的一项是()A.2021年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不出所料,“躺平”一词上榜。B.某中学一名高三学子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C.蔡志忠面对漫画行业的激烈竞争,转换思路,创作内涵丰富的哲学漫画,最终脱颖而出。D.多位“反卷”人士给在校大学生做《编制你的梦,大学生活“心”适应》的心理健康讲座。〖答案〗1.D2.B3.B〖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青年只有找到自身方向才能满足这一需要”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接纳自己成为不一定要‘冒尖’的普通人,也更乐于发现和欣赏细碎的日常生活”和第二段“让人松弛舒适的细碎日常与休闲不是放纵与偷懒,而应是生活之必需”可知,文中只提到了“让人松弛舒适的细碎日常与休闲是人们的生活必需”,而“青年只有找到自身方向才能满足这一需要”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忙而无用’‘穷忙糊口’是青年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生活样态”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所以‘忙而无用’‘穷忙糊口’虽在形式上表现为青年群体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一种生活样态”可知,“忙而无用”“穷忙糊口”是在形式上的一种表现,只是属于青年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一种生活样态,属于以偏概全。C.“是对主流文化的逃避”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四段“青年‘内卷’现象表现的是部分青年缺乏科学认知及理性思考,转而在网络世界中逃避社会现实,本质上是对主流精神文化的一种反叛与挑战”可知,应是“对主流精神文化的一种反叛与挑战”,而不是“对主流文化的逃避”。D.“而现在年轻人的累则是充斥着空虚感的精神上的累”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三段“现在年轻人的累除了赚钱之外,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寻求什么”可知,青年的累既包括身体上的累,也包括精神上的累。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躺平”属于以消极的方式来反抗“内卷”;B.这名学生的思维停留于考大学,进城工作,拱白菜的层面上,这种拼尽全力过独木桥单一的人生规划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属于“内卷”,不能体现“反卷”;C.蔡志忠转换思维做法属于正面突破“内卷”;D.叙述了“反卷”的具体事例。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足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蹴即踢,鞠即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蹴鞠就成为流行的体育活动。如《战国策》卷八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踏鞠者。”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宫廷活动中,均包含了蹴鞠内容。如东汉文学家李尤撰《鞠城铭》,其中载“圆鞠方墙”(圆形的鞠,方形的赛场)“二六相当”(双方各六人)等内容,又如《新唐书》载“寒食献球”,北宋《宋太祖蹴鞠图》描绘太祖、太宗和臣子们蹴鞠的场景。故宫为明清皇宫,蹴鞠亦为宫廷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中,明代宫中的蹴鞠多为娱乐活动。清代宫廷蹴鞠则以冰上竞技为主,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旨在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摘编自科技日报《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材料二卡塔尔世界杯是动人心魄的足球比赛,也是各国文化的秀场。巴西、西班牙、日本三国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足球风格,折射着不同的风情和理念。巴西街头足球非常普遍,海边沙滩、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见三五人在踢球,偶尔还有经过的路人加入踢上一脚。作为一项平民化运动,足球深受巴西人喜爱,更有不少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即便在泥巴地、打着赤脚踢球,他们也会拼命地拼抢进攻。在平民化的背景下,巴西足球独创了一种契合巴西人乐观开朗精神的任加踢法,敏捷又灵气十足。任加踢法是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后的足球技巧:一种是名为“卡波耶拉”的巴西武术,另一种是桑巴舞。日本队在卡塔尔世界杯打败强队西班牙队,但之后与克罗地亚点球大战失利,止步16强。在赛场上,日本队员技术表现比较一致,执行度高,集体荣誉高于个人的自由展示。在赛绩外引起外界注意的是,日本队赛后收拾整洁的更衣室和表达谢意的11只千纸鹤。在日本,球员从小就被要求训练结束后必须整理好训练场地才可以解散,比赛后不论输赢,都要向对手鞠躬以示感谢与尊重。纸鹤寓意着人生有上升也有低谷,在体育比赛中也被用于祈祷胜利。西班牙球员有着“斗牛士”之称,他们注重个人表现,以斗牛士的精神在球场上驰骋战斗,有一种属于斗牛士的勇敢、自信、高贵,优雅地展现“暴力美学”。(摘编自环球时报《卡塔尔世界杯,也是各国文化秀》)材料三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来为职业联赛与国家队后备人才提供保障。针对上层政策,各省市县中小学开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竞赛,挑选出足球“优等生”,趋向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这种“大跃进”的发展模式狭窄单一,已经逐渐脱离校园足球发展的真正目的。(摘编自吴相雷等《汉、唐蹴鞠镜鉴:校园足球多元化发展路径探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蹴鞠运动诞生之后广受民间及宫廷欢迎,研究者可从历代流传下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图画作品中得到启发。B.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已成为一种文化,街头足球随处可见,任加踢法也充分显示了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特质。C.卡塔尔世界杯中日本队赛后留下的千纸鹤,既向对手表达了尊重,更隐含着他们对此次比赛失败的深刻反思。D.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为此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但发展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有待解决。6.为建设好体育强国,我们在发展校园足球方面应该有怎样的作为?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答案〗4.D5.C6.①改变单一培养模式,既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又推动全员参与,通过不同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运动。

②培育足球文化精神,帮助学生享受足球,突出乐观自信、团结勇敢、优雅自律等品质培养。

③回归足球育人根本目的,通过严格训练提高学生的足球技巧并磨砺其胸襟气度。〖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催生有‘暴力美学’之称的斗牛士精神”错误,原文“以斗牛士的精神在球场上驰骋战斗,有一种属于斗牛士的勇敢、自信、高贵,优雅地展现‘暴力美学’”可知,“暴力美学”是形容西班牙足球,而非形容“斗牛士精神”。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更隐含着他们对此次比赛失败的深刻反思”错误。原文“纸鹤寓意着人生有上升也有低谷,在体育比赛中也被用于祈祷胜利”可知,没有反思失败的意思。故选C。【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巴西街头足球非常普遍,海边沙滩、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见三五人在踢球,偶尔还有经过的路人加入踢上一脚”“针对上层政策,各省市县中小学开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竞赛,挑选出足球‘优等生’,趋向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这种‘大跃进’的发展模式狭窄单一,已经逐渐脱离校园足球发展的真正目的”可知,改变单一培养模式,既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又推动全员参与,通过不同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运动。由原文“作为一项平民化运动,足球深受巴西人喜爱,更有不少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即便在泥巴地、打着赤脚踢球,他们也会拼命地拼抢进攻”“在平民化的背景下,巴西足球独创了一种契合巴西人乐观开朗精神的任加踢法,敏捷又灵气十足。任加踢法是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后的足球技巧:一种是名为‘卡波耶拉’的巴西武术,另一种是桑巴舞”“日本队员技术表现比较一致,执行度高,集体荣誉高于个人的自由展示”“以斗牛士的精神在球场上驰骋战斗,有一种属于斗牛士的勇敢、自信、高贵,优雅地展现‘暴力美学’”可知,培育足球文化精神,帮助学生享受足球,突出乐观自信、团结勇敢、优雅自律等品质培养。由原文“这种‘大跃进’的发展模式狭窄单一,已经逐渐脱离校园足球发展的真正目的”“……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旨在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在赛场上,日本队员技术表现比较一致,执行度高”可知,回归足球育人根本目的,通过严格训练提高学生的足球技巧并磨砺其胸襟气度。(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儿子的敌人莫言一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正在噩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声响。她想,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吧。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炮声停止了,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刮风般的枪声,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军号的声音似乎漂浮在枪声和人声之上。她知道,只要有号声,就说明儿子还活着。小林是个号兵。中午时分,又一阵枪声响过,但这一次她没有听到军号。她浑身打着哆嗦,飞快地跑出去。她看到了一些穿着灰色军衣的兵,她知道他们是和儿子一伙的。没等她跑出村子,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就挡住了去路。担架队漫长得像一条河。她哭嚎着,跟着往前跑。一个女卫生员拉住她的胳膊,粗声粗气地说:大娘,您就不要添乱了!她把哭声强压下去,悲哀鼓得胸腔疼痛难忍。黄昏时刻,做完手术的伤兵都抬走了,神情疲惫、胸前血迹斑斑的医生和嗓音嘶哑的女卫生兵也走了,留在场院里的,是死去的士兵。后来,村长和民兵架着她的胳膊把她送回了家。一路上她像撒泼的女孩,身体往下打着坠儿。民兵把她抬到炕上,村长大声说:睡吧,老婶子,小林没死,你就等着享福吧!她嗫嚅着:不,你们骗我,小林死了,小林……她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二她刚刚闭上眼,就听到胡同里一阵喧哗。一个清脆的声音问讯着:“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她大声答应着坐起来,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随即她就看到,那个昨天见过的女卫生兵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带子上栓着一个伤痕累累的塘瓷缸子,还有一条洁白的毛巾,清脆的声音就从她口里发出:“这里是孙小林家吗?”女卫生兵表情严肃。两个青衣民夫抬着担架站在身后,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兵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孙大娘,您的儿子孙小林,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烫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她把烫人的铜号紧紧地接在怀里,就像接住吃奶的婴儿。“孙大娘,您的儿子牺牲在冲锋的队列里,他的死是光荣的。请您赶快验收,我们去送别人的儿子回家。”村长歪过头吩咐民兵队长:“把席子解开,让大婶看看儿子。”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泻出来。她的哭声一下子堵住了。她看到,一个身穿绿衣的士兵鲜明地出现在她的眼前。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儿子!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她把头低下去,一直低到离那个士兵很近的地方。她嗅到了像结了冰的糖葫芦散出的甜丝丝的气味。死者很年轻,跟她的儿子同样年轻,肯定也没超过二十岁。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一层深红的蜡光,两道浓眉下,漆黑的睫毛交叉在一起。这是一张年轻漂亮的脸,脸上凝固着甜蜜的微笑。女卫生员眼里跳动着惊恐不安的光芒:“这怎么可能?我亲眼看着他卷进席筒的,他没穿敌人的衣服。”民兵队长冷冷地说:“好啊,你们把一个敌人抬了回来!你们把烈士的遗体抛弃了!”女卫生员大喊着:“胡说!”“别急,”村长老练地说,“也许是临时换了套衣服?这种事情打扫战场时经常有。大婶子,你好好认认,这是不是小林?”她把眼睛几乎贴到了青年的脸上,唤到一股熟悉的奶腥气。她将死者额上那缕头发拢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这时,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她找出一条新的毛巾,蘸了热水给他擦脸。她将小林与眼前的士兵进行了对比,越来越感到他们相似,简直就像孪生兄弟。她找出小林的衣裳,给他换上。她想,无论如何也得弄副棺材。她把墙根那个木柜拖出来,将破衣烂衫揪出来。她嘟哝着:“孩子,委屈你了……”三她听到有人在胡同里大声喊叫:“这是孙小林的家吗?”她急忙从炕上爬起来,到了大门外,看到那个女卫生员提着一盏马灯,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伤痕累累的搪瓷缸子和一条洁白的毛巾——急匆匆地走过来。女卫生员身后,两个青衣民夫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员满面悲凄,低声问讯:“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冲出来的医生、声音哑的卫生员的描写,体现出伤亡的严重、战事的惨烈残酷。B.孙大娘认下眼前的士兵,是在儿子生死未卜的悲痛中将其认作了儿子的“替身”,找到了自己情感倾泻的对象。C.小说兼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刻画了鲜明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D.小说运用幻觉现实主义手法,以虚写实,以梦境折射出孙大娘真实而丰富内心世界,强化了主题的呈现。8.小说中颜色的描写多次出现,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更有助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请据此梳理小说第二部分中孙寡妇的心理变化过程。9.莫言对诺贝尔委员会将自己的风格定义为“幻觉现实主义”的说法表示认可,他说:“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谈谈莫言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答案〗7.B8.①孙寡妇先看到“黄色的马灯”“金黄色的铜号”,这些本是暖色,这里却反衬出孙寡妇失去儿子的悲凉和痛苦。②后来打开席筒看到的是一道“灿烂的绿光”,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孙寡妇发现死者不是儿子的激动和惊喜。③然后孙寡妇仔细端详士兵的脸,“深红的蜡光”是死者生命力的余晖,“蓝色的洞眼”残酷冷峻,由此而转为母性的慈爱和悲悯。9.①立足现实:小说借助孙寡妇的悲惨遭遇反映现实,揭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幻灭与苦痛(孙寡妇的两个儿子都在战争中牺牲);同时也表现了血腥战争年代人性的美好(看到死去的“儿子的敌人”,孙寡妇同样同情这个年轻人,对他的死感到悲伤)。②变形夸张:如“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一道灿烂的绿光随席筒的张开流泻”;“他双眉间蓝色的洞眼”等。③想象虚构:第二部分孙寡妇的梦境;还有文中的一些细节如“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都是想象虚构。〖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是在儿子生死未卜的悲痛中将其认作了儿子的‘替身’,找到了自己情感倾泻的对象”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等内容可知,孙大娘认下眼前的士兵是出于一个母亲对不幸孩子的同情和悲悯,并不是找一个替身来倾泻情感。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描写特色及人物心理的能力。首先,依据原文“那个昨天见过的女卫生兵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女卫生兵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等内容可知,“黄色的马灯”“金黄色的铜号”都是暖色的;但是女卫生员告诉她儿子小林牺牲了时,“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烫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这些暖色调反衬出孙寡妇失去儿子的悲凉和痛苦。其次,依据原文“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泻出来”等内容可知,“绿光”是因为死者穿的衣服是国民党的绿军装;而“灿烂”反映出孙寡妇发现死者不是儿子的激动和惊喜:“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儿子!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最后,依据原文“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一层深红的蜡光”等内容可知,“深红的蜡光”是死者生命力的余晖;依据原文“她将死者额上那缕头发拢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等内容可知,“蓝色的洞眼”透漏出残酷冷峻;看到的这些唤起了孙寡妇的母爱,“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由此而转为母性的慈爱和悲悯。【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变形夸张:如“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她把烫人的铜号紧紧地接在怀里,就像接住吃奶的婴儿”;“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泻出来”;“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等。其次,想象虚构:整个第二部分都是孙寡妇的梦境;细节如“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最后,立足现实:小说运用超越现实的描写,借助孙寡妇的悲惨遭遇反映现实,“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但从小说第三部分来看,小林应该也牺牲了;小说也表现了现实血腥黑暗的战争年代中人性的美好,如第二部分孙寡妇的梦境,看到死去的是“儿子的敌人”,但她同样同情这个年轻人,对他的死感到悲伤,“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总之,文章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幻灭与苦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时在东都。因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待冬中。”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班旅退,佯为蹇步。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脚疾,愿独奏事。”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将欲驾幸,焉用择时?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蠲免沿路租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上大悦,自此驾至长安,不复东矣。旬月,耀卿、九龄俱罢。(节选自《唐国史补》卷上)材料二:韩太保皋,生知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叹曰:“妙哉嵇生者也。为是曲也,其当魏晋之际,《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者也。其音主商,商为秋声,天将肃杀,草木摇落,其岁之晏乎?此所以为魏之季也。慢其商弦,与宫同音,是臣夺其君之位乎?此所以知司马氏之将篡也。广陵,维扬之地,散者流亡之谓也;扬者,武帝后之姓也。言杨后与其父骏之倾覆晋祚也。《止息》者,晋虽兴,终止息于此。”韩太保皋之为御史中丞、京兆尹,常有所陈,必于紫宸对百僚而请,未尝诣便殿。上谓曰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延英议及大政多匡益之。亲友咸谓公曰:“自乾元以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公何独于外庭对众官以陈之,得无不慎密乎?”公曰:“御史,天下之平也。摧刚直枉惟在公,何在不可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节选自《大唐传载》卷上)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上谓曰A我与卿B言C于此D不尽E可F来延英G议及大政H多匡益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幸”指皇帝到某处去,与《促织》“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中“幸”的含义不同。B.“晏”指迟,晚,与《氓》“言笑晏晏”中“晏”的含义不同。C.“流亡”指危亡,与《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中“流亡”的含义不同。D.“倾覆”指覆灭,与《出师表》“后值倾覆”中“倾覆”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裴稷山、张曲江以耽误农时为由劝阻玄宗回驾西京,玄宗并未听从。后来,二人都被免除宰相职务。B.韩皋通晓音律,能听出乐曲弦外之音,他认为《止息》与《广陵散》虽都出自嵇康,但其中意蕴并不相同。C.韩皋任御史中丞、京兆尹时,经常向皇帝上奏,难免有未说完之时,皇帝表示让他可在延英殿继续奏事。D.韩皋的亲友觉得群臣偏殿奏事已成惯例,对他坚持在紫宸殿面对着百官向皇帝奏事的做法表示并不理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蠲免沿路租税。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2)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答案〗10.AEH11.D12.B13.(1)如果会妨碍百姓们收割,就单独免去沿路百姓的赋税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指示有关部门,说皇上马上就回驾西京。(2)后来臣僚到便殿,多数是因为私心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迎合君主的旨意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求取官位,我怎么会把这个当成声誉呢!〖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皇上对韩皋说:我和你在这说不完时,可以到延英殿去谈论国家大事,对没谈完的话大可匡正补益。“曰”字后领起下文所说内容,其后断开,即A处断开;“我与卿言于此不尽”构成句式完整的主谓句,“于此”作状语,“不尽”是补语,其后断开,即E处断开;“多匡益之”是对前句的说明,即去延英殿谈论国家大事有益,其前断开,即H处断开。即在AEH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幸”在《促织》“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中指侥幸,幸而,二者含义不同。句意:皇帝要去哪儿。/幸而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B.正确。“晏”在《氓》“言笑晏晏”中指和悦的样子,二者含义不同。句意:这是到了年岁结束的时候吗?/说说笑笑,和柔温顺。C.正确。《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中“流亡”指随流水消逝,二者含义不同。句意:散表达的就是危亡啊。/宁愿立即死去随流水消逝。D.错误。《出师表》“后值倾覆”中“倾覆”指覆灭、颠覆,二者含义相同。句意:说的是杨后和她的父亲杨骏覆灭晋朝啊。/后来遭遇失败。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止息》与《广陵散》虽都出自嵇康,但其中意蕴并不相同”错误。依据“《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者也……《止息》者,晋虽兴,终止息于此”可知《止息》与《广陵散》出处是一样的,都是嵇康所作,所表达的情感也相同,都表达嵇康对魏国、晋朝危亡、朝代更迭的慨叹。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假”,如果;“刈获”,收割(稻麦);“蠲免”,免除;“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2)“诣”,到达、来到;“干求”,求取;“望”,声誉。参考译文:材料一: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当时在东都洛阳居住。因为宫中闹鬼怪,第二天,玄宗召集宰相们上朝议事,说自己想回驾西京长安。宰相裴稷山(裴耀卿)、张曲江(张九龄)劝阻说:“老百姓现在正忙于收割打场,请皇上等候到冬闲时再回驾西京吧。”当时,李林甫刚刚升任宰相,他心中暗暗体察到玄宗欲回驾长安的原因,等到退朝时,他假装脚瘸留在后面。玄宗皇帝问:“脚怎么瘸了?”李林甫回答说:“我的脚没有病,我是想单独向皇上上奏事情。”于是李林甫对玄宗皇帝说:“洛阳、长安二京,是皇上的东宫与西宫。皇帝要去哪儿,难道还用选择时间吗?如果会妨碍百姓们收割,就单独免去沿路百姓的赋税就可以了。请允许我指示有关部门,说皇上马上就回驾西京。”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就在这一天回驾长安,再也没有上东都洛阳来。过了十多天,裴耀卿、张九龄都被免除宰相职务。材料二:太保韩皋天生知晓音律,曾经欣赏客人弹奏《止息》,于是赞叹道:“嵇康所作的这支曲子,太精妙了。创作这首乐曲时,正值晋魏交替之际,《止息》与《广陵散》出处是一样的,只是名字不一样。它的音律主要为商调,商音有秋天的悲凉意味,与天气将要寒气逼人,草木凋残零落相应,这是到了年岁结束的时候吗?(晋朝正值金运,商又是金声,)这是用来影射魏国将要结束将被晋朝代替吧。商的音律缓慢,和宫调同音,这是臣子要夺取君主的位置吧?这是用来影射司马氏将要篡夺君位啊。广陵就是现在的维扬,散表达的就是危亡啊;扬是晋武帝王后的姓氏的谐音。说的是杨后和她的父亲杨骏覆灭晋朝啊。《止息》表达的是晋朝虽然兴盛,但最终快要灭亡了啊。”韩皋担任御史中丞、京兆尹时,常向皇帝奏事,每朝见皇帝一定在紫宸殿,面对百官进行陈述,未曾到便殿去上奏。皇上对韩皋说:“我和你在这说不完时,可以到延英殿去谈论国家大事,对没谈完的话大可匡正补益。”韩皋的亲友都对韩皋说:“自乾元以来,群臣启奏政事都到延英殿去,如此才能详尽。您为什么只是在外朝面对百官向皇帝陈述呢,恐怕不谨慎保密吧?”韩皋说:“御史这个官职,意味着国家的公平。不畏强暴,明辨是非,只有在公开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吗?为什么请求去便殿,躲避百官私语,以国家法律为自己谋私利?况且设置延英殿的本意是肃宗皇帝因为苗晋卿年老走路困难,所以才特意建这座宫殿。后来臣僚到便殿,多数是因为私心想达到自己的目的,迎合君主的旨意希望得到皇上的恩宠,求取官位,我怎么会把这个当成声誉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席间再作葛立方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②举。〖备注〗①水芝,荷花异名。②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既写荷花颜色之美,也写荷花开放之盛;“袅袅”写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表现出其体态之轻盈。B.“西风”“淡烟”“疏雨”等既交代荷花生长的自然环境,又衬托出荷花“袅袅”“盈盈”的生动情态。C.“展杯觞”“盈盈女”两句表现了词人面对美丽的景色和多情的女子,急不可耐地举杯畅饮的勃勃兴致。D.词的上片写荷花,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下片写人物的活动,同时将写荷花和写饮酒结合了起来。15.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叠词运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相同点: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不同点:①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声声慢》则在起句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②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本词通过叠词的运用,表达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声声慢》则用叠词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面对美丽的景色和多情的女子”错误,词中的“盈盈女”借指荷花。故选C。【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词大量使用叠词,全词共四十四字,其中叠字竟占了九组共十八个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后文“到黄昏点点滴滴”又用了两组。可见,这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点,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相互映衬,无不自然妥贴,渲染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而《声声慢》则在起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使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让人回味无穷;后文“到黄昏点点滴滴”的雨声,则渲染了词人此时的不尽愁绪。从表达情感的角度看,本词用来写荷花形象的有“袅袅”、“脉脉”、“盈盈”、以至于“叶叶”(红衣),写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风)、“淡淡”(的烟)、“疏疏”(的雨),写词人动作情态的有“草草”、“细细”。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声声慢》则用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到黄昏点点滴滴”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可见,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现代人常通过饮酒排遣心中的郁结,这可以用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表达。(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问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阿房宫中“桥”和“复道”的宏伟壮观。(3)亚运会期间,杭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搜集与杭城有关的古典诗词,请你献上两句描写西湖名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未云何龙不霁何虹(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诸多重要成就。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①的“小儿辩日”问题,(①);再如,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为了解决浑盖之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得以实施的;还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②;……类似例子,③,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②)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作为(③),浑盖之争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7.①赫赫有名/众所周知/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家喻户晓;②息息相关;③不胜枚举/举不胜举/数不胜数/恒河沙数/比比皆是18.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19.①在浑盖之争中得到了合理解答(解决)②时间长、影响大(范围广)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论争〖解析〗【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小儿辩日”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故此处可填“赫赫有名/众所周知/耳熟能详/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赫赫有名:形容名声极盛,非常有名气。众所周知:指大家都知道。耳熟能详:听得久了,熟悉了,也就能够详尽地说出来。妇孺皆知:比喻某事物广为人们所知晓。家喻户晓:家家明白,户户知晓。形容人人皆知。第②处,前面列举的“勾股定理”“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都与浑盖之争有关,据此可知此处说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关系密切,故此处可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比喻关系或联系非常密切。也比喻有着一致的利害关系。第③处,结合前面的各种例子,此处应该是说类似例子非常多,举不胜举,故此处可填“不胜枚举/举不胜举/数不胜数/恒河沙数/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不能逐个列举。形容数量或同类事例极多。举不胜举:列举不尽。形容类似或同样的事物很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极多,难以统计。恒河沙数:像恒河中的沙子那样多。形容数量多得无法计算。比比皆是:形容到处都是同类事物或现象。【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介词残缺,“它贯串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发展过程之中”中应在“贯串”的后面添加介词“于”。二是语序不当,应将“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诸多重要成就”改为“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故正确语句应该为: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结合“小儿辩日”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以及前面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后文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