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的期盼与国家的未来紧mì相连。发展蓝图里有青年,国家进步是离不开青年。青年是光,是电,是力量,是国家发展之所系。青年怎样,未来中国就怎样。青年流多少汗,未来中国就多好看。挥洒青春的朝气、锐气、志气、才气,用脚步丈量大地,高擎青春火炬,在时代hóng流中出最好的自己。

前行的路上,难免遇到各种挑战。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一帆风顺的,真正的强者总是在磨砺中昂扬奋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山巅的风、海里的浪、彼岸的云,征途上最美的风景,属于不畏艰辛的人。

青春的梦想格外绚丽,怀揣梦想一起去拼搏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之手。握紧它,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

1.给选段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密liàng鸿chuāiB.蜜liàng鸿chuǎi

C.蜜liáng洪chuǎiD.密liáng洪chuāi

2.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A.更拼能就B.还拼会只

C.更拼会只D.还拼能就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语段中“一帆风顺”和“昂扬奋起”两个短语都是递进关系。

B.“征途上最美的风景,只属于不畏艰辛的人”一句的主干是“风景属于人”。

C.语段中划线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D.“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1.D2.C3.A

此题考查字音字形。

紧mì(密):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丈量(liáng):测量。

hóng(洪)流:巨大的水流。

怀揣(chuāi):胸怀里藏着。

故选D。

此题考查词语选用。

第一空:“更”包含递进发展的含义,而“还”包含转折变化的含义。“国家进步离不开青年”比“发展蓝图里有青年”更进一层,所以应该用“更”;

第二空只有一个备选词:拼;

第三空:“会”表示可能性,“能”表示可以。这句话意义是前行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所以用“会”;

第四空:“只”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仅仅,唯一;“就”表示在某种条件下自然发生某种结果。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仅仅是不畏艰辛的人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所以应该用“只”。

故选C。

此题考查语法。

A.有误,“一帆风顺”是主谓短语,“昂扬奋起”是并列短语。

故选A。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路跑、广场舞,到滑雪、冲浪、飞盘,运动变成越来越多人的习惯乃至社交方式。

B.在这场“春天里的约会”中,不少像朱悦萌一样的年轻代表委员为全国两会带来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

C.在追梦路上,只要努力过、拼搏过,就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魅力,醒目而令人动容。

D.截至目前,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经超过740余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多以上。

B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句式杂糅,将“到”去掉,“飞盘”后逗号去掉,加“等”。

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D.重复赘余,将“余”去掉。

故选B。

5.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该书的第四十回。

B.《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属于国别体史书。

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用“庙堂”代指朝廷,用“桑梓”代指乡野,用“汗青”代指史册。

D.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都是现代诗;郭沫若的《屈原》是话剧剧本。

C

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C.“桑梓”代指家乡。不是“乡野”。

故选C。

默写。(8分)

6.语文老师让班级准备以“文人‘夜’之思”为主题设计本次展示的展板导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或。

诗文名篇中的“夜”寄寓着文人的情思,“夜”也是他们情思奔涌的灵感之源。远离亲人朋友时,李白在秋日夜感“(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静夜思》),借月表述了对故乡的思念;孤枕难眠时,李商隐“抚鬓自伤”,写下“(3)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从青春易老到顾影自怜,道尽相思之苦;登楼远眺时,(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在遭遇贬谪的月夜依然咏叹“浮光跃金,(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只因心中尚有“春天”;深冬雅兴起,张岱泛舟西子,独赏“(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的西湖雪景。

①举头望明月②低头思故乡③晓镜但愁云鬓改④夜吟应觉月光寒⑤范仲淹⑥静影沉璧⑦雾凇沆砀⑧上下一白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⑤空填写人名及易错字词“鬓、吟、觉、淹、璧、凇、沆砀”等的正确书写。

综合性学习(7分)

7.小说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我校初三年级将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以小组活动策划人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1)

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想要将曾经读过的小说汇集成册,请你参照示例,任选一组小说给该版块命名,并说明理由。

示例:小说篇目——《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

版块名称:《小说天地·见证少年成长》

理由:这三篇都是涉及少年成长这一主题的小说,讲述成长中的美好情感、苦涩滋味和无奈叹息,展现世间百态,表述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备选小说:A组:《流浪地球》《海底两万里》

B组:《范进中举》《刘姥姥进大观园》

我选择_____组

版块名称:《小说天地·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部分同学对阅读小说兴趣不大,觉得小说篇幅长、人物多,尤其是某些小说,因读者对其故事背景不熟悉,读起来费劲。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针对这些问题的活动,来激发他们阅读小说的兴趣。

示例:活动一(针对背景问题):查阅简介和写作背景,制作手抄报等

活动二(针对篇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针对人物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A组②畅游科幻天地③理由:这些作品都是科幻小说,用文字带领读者在科幻的海洋里畅游,感受未知世界的美好,表述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

B组:走进名著世界理由:这两部名著都是古代章回体小说,用文字给读者描绘出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表述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①活动二(针对篇幅问题):绘制情节思维导图、开展“重点情节我来讲”故事大赛等。②活动三(针对人物问题):制作人物小传卡片、排演课本剧等。

本题考查综合读写。仿照示例,从给出的选项中,任选一组小说给该板块命名,并说明理由。言简意赅,表述清楚。

A组中的《流浪地球》是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的是地球陷入危险境地,受到一颗异常大小的小行星的侵扰,地球很脆弱,面临生存威胁的故事。人类为了拯救家园,采取了紧急措施,将地球“流浪”到另一个宇宙中以避免灾难。最终,地球免遭一劫,人类获得了新生,但获救的后果可能更加残酷:面临种种变数,地球和人类在宇宙中流浪很久,直到最终在一个可以安定生活的星系找到居住。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凡尔纳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在这里,有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在尼摩船长的引领下,进行海底狩猎,参观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等种种险象环生的情节,显示了人类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人类不懈的开拓精神。他提出了开发深海的可能性,鼓励人们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可见《流浪地球》和《海底两万里》都是科幻小说,都表现了一个神奇科幻世界。据此可设计名称为《小说天地·畅游科幻天地》。

示例:《小说天地·畅游科幻天地》,理由:用生动的文字展现了一个科幻的世界,启发读者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对科学的探索。

B组中的《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测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刘姥姥进大观园》讲述刘姥姥带着板儿又来到贾府,这次还拿了些瓜果蔬菜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贾母喜欢热闹,见了刘姥姥,还留她在府里住一两天。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妇人,却生来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也经历不少,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与贾母,见贾母高兴,哥儿、姐儿的都爱听,说到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正合了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意。次日,贾母带了一大群人游大观园,凤姐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刘姥姥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在秋爽斋晓翠堂早已摆下了早饭,凤姐和鸳鸯商量好吃酒时拿刘姥姥取笑玩儿。席上,刘姥姥因多喝了些黄酒,且吃了许多油腻东西,多喝了几碗茶,饭后走在园中,不觉通泻起来。她蹲了半日,忽一起身,只觉得眼花头眩,酒意上涌,辨不出路径,顺着石子甬路和游廊走去,见有一房门,便走了进去。里面就像到了天宫一样,不知什么去处。刘姥姥此时已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不由自主一歪身睡在华丽的床上。她被找来的袭人叫醒,才知这是宝二爷的卧室,吓得不敢作声。次日,刘姥姥告辞了贾母,带着姑奶奶、姑娘们送的银子和衣物满载回乡去了。《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无名氏,由高鹗,程伟元整理。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由此可知《范进中举》和《刘姥姥进大观园》都是古代章回体小说,都是经典名著。

示例:《小说天地·走进名著世界》,理由:底层人物的酸甜苦辣,这些作品写的都是社会底层人物,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起伏,反映当时的世态炎凉。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仿照示例设计,言简意赅,表述清晰,主题突出,符合中学生实际。

示例:

活动二(针对篇幅问题):压缩、精编故事、绘制有关故事情节的手抄报;

活动三(针对人物问题):举办小说人物讨论会、看有关电影。

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A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B诗酒趁年华。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

8.下面对甲、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

B.甲词“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C.乙词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D.乙词“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心旷神怡。

9.甲、乙两词都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人生态度。请结合A.B两处画线句具体阐述。

8.D9.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A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B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作诗饮酒都要趁年华尚在,表明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

本题考查诗词理解和赏析

D.“春水”“春花”“烟雨”触动了的乡思,结合下片“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可知引出了下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心情应当是黯然的、苦闷的,而不是心旷神怡,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A.“谁怕?”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诗人不惧困难,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表现了顺应自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B.“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作诗饮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要有所建树的积极心态。“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句同样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0.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秋天

B.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罚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遗憾

1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悉以咨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B.可计日而待也往来而不绝者

C.则汉室之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以物喜

12.翻译下列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下面对《出师表》全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述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14.诸葛亮和刘邦在用人方面有着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明。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0.A11.B

12.(1)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或说话不恰当),从而(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13.C

14.相同点:根据甲文第③段“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第④段“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第⑤段“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根据乙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可知,诸葛亮与高祖能够知人善用,用人所长,给与其妥当的安排,能重用人才。

不同点:根据选段“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第④段“性行淑均”,第⑤段“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知,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根据链接材料中“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此三杰,吾能用之”可知,高祖强调知人善用的好处,强调只有善待人才,知人善用才能取得天下。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A.句意: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秋:时候,时刻;

故选A。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代词,他/助词,的;

B.而:都是连词,表承接;

C.则:连词,表顺承,那么/动词,表判断,是;

D.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介词,因为;

故选B。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中重点词语有:宜:应当;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

(2)中重点词语有: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所以:……的原因;兴隆:兴旺昌盛。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结合文章内容“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意思是: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由此可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选项涉及的“五月渡泸”不是刘备寄托给诸葛亮的“大事”,而是诸葛亮为完成“大事”所采取的行动。

故选C。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相同点:根据甲文第③段“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第④段“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第⑤段“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知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的人,认为宫中大小之事,都拿来问问他们;诸葛亮知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诸葛亮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认为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可使汉朝复兴。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能够知人善用,用人所长,给与其妥当的安排。根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其意思是: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由此可看出高祖能够知人善用,用人所长,给与其妥当的安排,能重用人才。

不同点:根据文段第③段“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第④段“性行淑均”,第⑤段“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以看出,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根据中“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此三杰,吾能用之”可知,高祖强调知人善用的好处,强调只有善待人才,知人善用才能取得天下。

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能,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

高祖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乡村意象是旅游者对乡村的记忆,是促成旅游者怀旧情怀的情感记忆与生活经验,是对过去的生活方式等事物的情感意向。这些情感意向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演变成了乡愁情感。乡村旅游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怀旧的情怀来缓解城市化和工业时代的各种焦虑,本质上是一种怀旧。乡村旅游是“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理念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乡村性和现代性有效结合的特点,使其成为慰藉中国人乡愁的最佳途径。一般我们谈到乡村性,主要是指乡村的田园风光、村落景观和乡土文化。与乡村性相对应,乡愁文化载体则具有传统村落、乡村记忆、文化传承几个元素。

②传统村落是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部分村落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意味着村落要彻底消失。一些村落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家族历史、祖训族约、民间风俗,延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根源流脉,代表着几辈人浓浓的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这种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传统村落中的乡愁元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景观映像方面如地形地貌(山、水、气候、植被),这是乡愁文化元素孕育和发展的根脉;二是建筑风貌格局上,如建筑材质、建筑风格、民居形式、营造技艺等。如荻浦村保存着典型民居、古井、古戏台、古树群、古造纸遗址和猪栏、牛棚,以及祠堂庙庵、族谱牌匾、孝子牌坊和生活用具、农耕器具等,正是记录和延续乡愁的好方式。近年来,全国各乡村旅游地的政府和村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对老物件进行修复和收藏,恢复了多处文化古迹。

③乡村记忆是乡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中体验生活化的主要对象。乡村记忆主要寄存于生活方式、实景收藏和实物遗存上。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方言、饮食习惯、劳作方式、童年回忆;实景收藏是所有保存下来的乡人生活、农耕文化、劳作和乡间习俗等;实物遗存则指将农耕生产的犁、耙、锄等农具老物件及乡村风貌等实景记录下来,配以图片,还原先人们的生活场景。

④乡村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学和民俗风情中。乡村文学主要是由当地乡绅、乡贤撰写的反映时代变迁的散文诗歌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由乡人用大量文字记载甚或是流传于乡人口中的乡愁信息。这些内容既广泛又丰富,有散文、诗歌、传说、方言、俗语、音乐、故事等,为人们喜闻乐见并散传于民间。民俗风情是以乡风民俗、乡土故事人物、乡村逸事及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记录古村里及流传于民间的民俗风情。

(摘编自顾雅青、郭聪《乡愁文化:乡村旅游之魂》)

15.通读全文,分析第一段和其余各段的关系。请简要回答。

16.嵩山铜峪村规划乡村旅游,请你负责乡村记忆项目规划,请结合本文阅读,简要回答将作出哪些方面的调查?

17.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通读全文,梳理出本文论证的主要观点。

15.总分关系。

16.三方面:生活方式、实景收藏和实物遗存。

17.乡愁文化是乡村旅游之魂

本题考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第①段“与乡村性相对应,乡愁文化载体则具有传统村落、乡村记忆、文化传承几个元素”与第②段“传统村落是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③段“乡村记忆是乡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中体验和活化的主要对象”,第④段“乡村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学和民俗风情中”可知,第①段提出了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②③④是文章的分论点。所以第①段和其他各段在逻辑上是总分关系。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③段“乡村记忆主要寄存于生活方式、实景收藏和实物遗存上”可知,嵩山铜峪村规划乡村旅游可以从生活方式、实景收藏和实物遗存三个方面进行。

本题考查对文章论点的提炼。

根据文章标题“乡愁文化:乡村旅游之魂”,第①段“乡村意象是旅游者对乡村的记忆,是促成旅游者怀旧情怀的情感记忆与生活经验,是对过去的生活方式等事物的情感意向。这些情感意向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演变成了乡愁情感”,第②段“传统村落是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第③段“乡村记忆是乡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中体验和活化的主要对象”和第④段“乡村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学和民俗风情中”可知,本文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乡愁文化是乡村旅游之魂”。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树桩

阿城

①街的东首一有阳光,便会长出矮矮的一截树桩。赶街的年轻人们并不奇怪在意,说笑着过去。山中来的男女肩了多半人高的短柴,麻带缚住头顶,不便巡视,也快快地过去。那树桩冒出一股烟子,有老人见了,背着手立下,哑哑地问一声:“可吃了饭了?”树桩点点头,虚虚笑一笑。以问作答,再不言语,慢慢看人赶路。

②树桩无姓,亦无名,人只唤大爹,年轻时认不得,只知现时是如此。树桩多少年纪?认不得,只听街中老幼皆呼大爹,爹爹相加,又爹爹相减,算不清辈份,只认得老。老,笑是慢慢地笑,烟是慢慢地吃,手慢慢举起来,慢慢抹一把脸,几乎透明的枯肉又慢慢复位。大爹竟如一段无字残碑,让人读这条街子。

③街子极老极旧,铺面虽宽,进身却窄,仅容一个扁扁的货架。这街子是在重重大山之下,经济,无非是柴米土产,些微百货。文化,却一言难尽。然而这条街子上最得意的是出有名的对歌手。滇中多山,常常人走比肩,却拉不起手来,原来当中隔一道深谷。若要汇在一起,非绕半日不能。人在山中走闷了,遇见人自然欢喜,于是要聊。无奈扯起嗓子对嚷,一是不能持久,二是近乎争嘴,少趣味。于是就唱,有腔有调,话也说了,乏也解了。

④只可惜这歌子断了,代之以全国唱什么,街子里就唱什么。

⑤赛歌会不再有,自然高手空了如许年。

⑥不料忽然传来消息:昆明有人又唱了,而且成千上万人在一起唱,还要对,很是热闹。

⑦街子里闹闹地说了半月,就到了旧时赛歌的这一天一传十,十传百,天知道竟百里之内无人不晓,近万数赶了来,坐满四面山上,哄哄的象起雷。县上专区都来了干部,在街口置几张桌,放一排缸子,摆一溜坐头,真正一个大会。

⑧先由街上出人唱了,一曲刚了,对面山中人就起了对。漫声过来,万颗人头立刻又都摆过去。街上人不服气,又作出对,歌声才落,对方又逼过来。人头摆来摆去,渐渐热烈起来。

⑨唱着唱着,却发现有些奇妙,原来尽是四十多岁的人起歌对歌,年轻人只听只笑只嚷只拍掌,却不会唱;有略会的,自知词不多不妙,不敢起对,怕在万人前失了面子。专区来的一个老文化干部就叹了,说自己三四十年前某年在此赶这个会,曾听到一个男子极是会唱,敌了无数歌手,对了半个月,赢到高手。再打听名字时,百姓眼里就喷出火来,嚷:“你!李二都认不得?"老干部叹说不知这李二如今可在。这时有一个街上陪着的干部迟疑起来,白着眼想想,说:“莫不是大爹吧?”

⑩话一传出去,果然得到证实:大爹就是姓李行二。年轻人都呆了,悔自己平日不常与大爹招呼,这时就急急地帮着寻大爹。

大爹就在山上人里,括住耳朵听对歌,烟子一筒接一筒地吃,慢慢地笑。有那眼尖的,领了人挤上山去请大爹。远远只见数十人围了一个老爹,周围山上的人以为出了坏人,都可惜这赛会不容易,歌声也就停下来。等到消息传过来,说是找到一个当年的高手叫李二,万人不由轰动起来。有那上了岁数的婆婆们,竟哀哀地哭着,挤下山去,说是要会当年的汉子,问问他可还认得自己某年某日与某女子对过歌?那说词可又还认得?

不料大爹都认得,一个个叙话。原来婆婆们当年也都是有名有姓的歌手呢。干部们忙把坐头让出来,请老人们坐了。一个人站出去向四面唱说了此事,上下远近的鼓掌,将一群过路的鸟惊散开,却又找不到落脚之地,慌慌地飞过山去。

四下里自然要请大爹唱,大爹笑了,笑纹不再收回去,慢慢地说:“有对才好。”回身请了一个婆婆。那婆婆轻轻盈盈地出来,擦一把泪,请大爹起。

大爹合了眼,发一个长音,万人立刻静下来,天似乎也退远了。大爹久不运嗓,粗粗嗄嗄,情韵风趣却在。

四面山上早轰出一片采来。看那婆婆,女子到底不一样,也是一个长音,尚存清亮,四面先就喝采,婆婆早有了对。

四面山上又轰出一个好来。年轻人都呆了,想不到人老了,风趣依旧,更显老歌一股风韵,醇厚幽默,当下就有人记住会了。

大爹不在意输赢,又与其他几个人对了几首。婆婆们脸上泛光,万人面前,荣耀至极。随婆婆们来的儿孙们,也被人围着,象是什么都知道,指手划脚,得意非凡。

自此,这街子,这山里,又唱起了自己的歌子。李二的名字,被年轻人记在心里,见了外地来人,便说李二。人人都觉得,大爹替这街子、这山里立了一个碑。

18.“题好一半文”,简要分析文章以“树桩”为题的妙处。

19.为提高写作水平,你所在的班级编辑了“好词好句大家赏”手册,以下是某同学读完本文后的记录,请你帮其补充完整。

重点语句赏析

老,笑是慢慢地笑,烟,是慢慢地吃,手慢慢举起来,慢慢抹一把脸,几几乎透明的枯肉又慢慢复位。(1)该句运用了________的(描写方法),好在:_____________。

一传十,十传百,天知道竟百里之内无人不晓,近万数赶了来,坐满四面山上,哄哄的象起雷。(2)该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0.仔细阅读文章第⑤段,分析该段的作用。

21.文章主要讲述大爹和婆婆们对歌的故事,但段最后对“随婆婆们来的儿孙们”进行了描写,有何用意?

18.①直接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即“树桩”;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爹比作“树桩”,生动形象:③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①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②以“形”传“神”,表现了大爹的年迈,同时运用“笑”“吃”“举”“抹”等动词,突出了大爹的朴实和亲切。③比喻④将人们的欢闹声比作雷声,突出了赛歌会场面的盛大,表现了人们对赛歌会的重视

20.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歌子断了”这一内容,所以赛歌会不再有,很多年没有出过高手,又为下文引出大爹是唱山歌的高手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1.通过对“随婆婆们来的儿孙们”的描写,一方面从侧面衬托出大爹及婆婆们唱歌技艺的高超,另一方面丰富了故事情节,同时也暗示了山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结合第①段“街的东首一有阳光,便会长出矮矮的一截树桩”,第②段“树桩无姓,亦无名,人只唤大爹,年轻时认不得,只知现时是如此”,第⑩段“话一传出去,果然得到证实:大爹就是姓李行二。年轻人都呆了,悔自己平日不常与大爹招呼,这时就急急地帮着寻大爹”,第段“自此,这街子,这山里,又唱起了自己的歌子。李二的名字,被年轻人记在心里,见了外地来人,便说李二”可知,小说的主要人物就是大爹,即李二,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爹比作“树桩”,显得生动形象;以“树桩”为题,直接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以“树桩”为题,显得新颖别致,易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结合“老,笑是慢慢地笑,烟,是慢慢地吃,手慢慢举起来,慢慢抹一把脸,几几乎透明的枯肉又慢慢复位”可知,“笑”“吃”“举”“抹”是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老爹的和蔼亲切与朴实厚道;“几几乎透明的枯肉又慢慢复位”是外貌描写,生动形象表现了老爹的年迈;

结合“一传十,十传百,天知道竟百里之内无人不晓,近万数赶了来,坐满四面山上,哄哄的象起雷”分析,句子将近万人坐满四面山的欢乐热闹的声音比作是“哄哄的象起雷”,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赛歌会的盛大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此次赛歌会的重视。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第④段“只可惜这歌子断了,代之以全国唱什么,街子里就唱什么”,第⑤段“赛歌会不再有,自然高手空了如许年”可知,因为“歌子断了”,所以“赛歌会不再有”,很多年没有出过高手,故第⑤段起到了承接上文的作用;

结合第⑨段“专区来的一个老文化干部就叹了,说自己三四十年前某年在此赶这个会,曾听到一个男子极是会唱,敌了无数歌手,对了半个月,赢到高手。再打听名字时,百姓眼里就喷出火来,嚷:‘你!李二都认不得?’”第⑩段“话一传出去,果然得到证实:大爹就是姓李行二。年轻人都呆了,悔自己平日不常与大爹招呼,这时就急急地帮着寻大爹”可知,第⑤段又为引出下文大爹是唱山歌的高手做铺垫,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综上分析,第⑤段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写法用意。

结合第段“大爹不在意输赢,又与其他几个人对了几首。婆婆们脸上泛光,万人面前,荣耀至极。随婆婆们来的儿孙们,也被人围着,象是什么都知道,指手划脚,得意非凡”可知,文章主要讲述大爹和婆婆们对歌的故事,对“随婆婆们来的儿孙们”进行描写,这从侧面出大爹及婆婆们唱山歌的技艺十分高超;同时这样的描写也丰富了故事情节,使小说内容更丰富;同时“荣耀至极”“得意非凡”也暗示了山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三、表述与交流(共50分)

22.作文。

新时代我们都做这样的人!认真负责再多一分体贴,技术精湛再多一分关切,做好本职再多一分热心,敢拼敢上再多一分担当。比本分多一分,生活就会多一分幸福,多一分快乐,多一分温暖,多一分美好。

以“多一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例文:

多一分

这里是九年级的教室。单调的白色映衬着沉闷的气氛,封闭的环境让我头晕脑涨。成摞的书本下埋着一个个奋笔疾书的同学,偶尔有几个人踱来踱去,原来是在背诵。一切一切都提示着,这里是九年级的教室,九年级的!

我是被手下厚厚的试卷折磨得停不住笔的学生,难得的课间休息也被黑板上密密麻麻的作业挤满。我感到自己在试卷的海洋里挣扎,在题与题细密的夹缝中呼吸。这是九年级,乏味而沉重。

不知何时,上课铃响起,班里响起了读书声,带着九年级特有的疲劳、无奈。那天讲的是文言文《岳阳楼记》。

浑浑噩番地过了许久,老师突然问:“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谁能做到?”我陷入思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我这个背着重任的九年级学生对于这句名言就是渺若微尘的,是攀不上的。

“那么,他们以什么喜?以什么悲?”老师的声音清亮起来。

当我再次陷入思索,只听一个低低的声音:“以百姓安乐喜,以国破家亡悲。”

“是,尧、舜、禹以德禅让,鲁迅弃医从文,周恩来在与你们一样大时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只为分数吗?别把自己活小活窄了!”

那声音如此凌厉,刺痛我疲惫的心。我陷入最沉重的思索。九年级以前,我盲从他人,我曾告诉自己读书是为了爱我的父母,是为了辛苦教育我的老师不失望,是为了光明的未来。现在,我生活在九年级的重荷之下,我必须思索为什么读书。

我渐渐明白,读书是为了改变世界,带给世界一点点美好。这个社会、国家、世界不需要一个个复制品。这个时代,知识易得,见识难有。

我不能再苦于题海了,不能再对新闻漠不关心了,更应放开眼去关注世界,而不是活得那样窄。

这些,是九年级的重担下最深沉的思考,是以前的我从未得到过的,是压力、痛苦和智慧压着我,这时候的我,应该多一分思索,这些是九年级特有的。

我的耳边响起如鸣佩环的朗诵声,空气都清新了。思索,让我看清目标,让我开始成长,让我的羽翼更加丰满,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飞翔!

这一次,我多了一分深沉的思索!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本次写作有点不同,首先给出一段材料,是围绕“新时代我们都做这样的人!认真负责再多一分体贴,技术精湛再多一分关切,做好本职再多一分热心,敢拼敢上再多一分担当”而展开,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发现自己在知识、阅历、思想等方面的进步。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前面的提示材料可为我们提供好几个写作思路:可以补充幸福、热心、担当、快乐,另外还可以写多一分成熟、思索、宽容、自信、理智等。

第二,立意。我们可以围绕上面这几个思路来写。作文要表述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和珍惜,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等,但要注意,都应是充满正能量。

第三,选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回顾自己初中三年的经历,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写作内容来写。写作此文时,选择的事例要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多一分”,要扣住结尾补填的关键词来写。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注意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写记叙文时,可以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用议论文字来点睛,写议论文时,要善于举出相应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1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的期盼与国家的未来紧mì相连。发展蓝图里有青年,国家进步是离不开青年。青年是光,是电,是力量,是国家发展之所系。青年怎样,未来中国就怎样。青年流多少汗,未来中国就多好看。挥洒青春的朝气、锐气、志气、才气,用脚步丈量大地,高擎青春火炬,在时代hóng流中出最好的自己。

前行的路上,难免遇到各种挑战。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一帆风顺的,真正的强者总是在磨砺中昂扬奋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山巅的风、海里的浪、彼岸的云,征途上最美的风景,属于不畏艰辛的人。

青春的梦想格外绚丽,怀揣梦想一起去拼搏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之手。握紧它,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

1.给选段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密liàng鸿chuāiB.蜜liàng鸿chuǎi

C.蜜liáng洪chuǎiD.密liáng洪chuāi

2.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A.更拼能就B.还拼会只

C.更拼会只D.还拼能就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语段中“一帆风顺”和“昂扬奋起”两个短语都是递进关系。

B.“征途上最美的风景,只属于不畏艰辛的人”一句的主干是“风景属于人”。

C.语段中划线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D.“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路跑、广场舞,到滑雪、冲浪、飞盘,运动变成越来越多人的习惯乃至社交方式。

B.在这场“春天里的约会”中,不少像朱悦萌一样的年轻代表委员为全国两会带来青春的活力,蓬勃的朝气。

C.在追梦路上,只要努力过、拼搏过,就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魅力,醒目而令人动容。

D.截至目前,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经超过740余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多以上。

5.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该书的第四十回。

B.《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属于国别体史书。

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用“庙堂”代指朝廷,用“桑梓”代指乡野,用“汗青”代指史册。

D.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都是现代诗;郭沫若的《屈原》是话剧剧本。

默写。(8分)

6.语文老师让班级准备以“文人‘夜’之思”为主题设计本次展示的展板导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或。

诗文名篇中的“夜”寄寓着文人的情思,“夜”也是他们情思奔涌的灵感之源。远离亲人朋友时,李白在秋日夜感“(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静夜思》),借月表述了对故乡的思念;孤枕难眠时,李商隐“抚鬓自伤”,写下“(3)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从青春易老到顾影自怜,道尽相思之苦;登楼远眺时,(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在遭遇贬谪的月夜依然咏叹“浮光跃金,(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只因心中尚有“春天”;深冬雅兴起,张岱泛舟西子,独赏“(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心亭看雪》)的西湖雪景。

综合性学习(7分)

7.小说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我校初三年级将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以小组活动策划人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1)

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想要将曾经读过的小说汇集成册,请你参照示例,任选一组小说给该版块命名,并说明理由。

示例:小说篇目——《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

版块名称:《小说天地·见证少年成长》

理由:这三篇都是涉及少年成长这一主题的小说,讲述成长中的美好情感、苦涩滋味和无奈叹息,展现世间百态,表述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备选小说:A组:《流浪地球》《海底两万里》

B组:《范进中举》《刘姥姥进大观园》

我选择_____组

版块名称:《小说天地·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部分同学对阅读小说兴趣不大,觉得小说篇幅长、人物多,尤其是某些小说,因读者对其故事背景不熟悉,读起来费劲。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针对这些问题的活动,来激发他们阅读小说的兴趣。

示例:活动一(针对背景问题):查阅简介和写作背景,制作手抄报等

活动二(针对篇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针对人物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A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③后,酒醒却咨嗟④。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B诗酒趁年华。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②壕:护城河。③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④咨嗟:叹息、慨叹。

8.下面对甲、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

B.甲词“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C.乙词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D.乙词“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心旷神怡。

9.甲、乙两词都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人生态度。请结合A.B两处画线句具体阐述。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0.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秋天

B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罚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遗憾

1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悉以咨之齐国之美丽者也

B.可计日而待也往来而不绝者

C.则汉室之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以物喜

12.翻译下列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3.下面对《出师表》全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述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14.诸葛亮和刘邦在用人方面有着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明。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乡村意象是旅游者对乡村的记忆,是促成旅游者怀旧情怀的情感记忆与生活经验,是对过去的生活方式等事物的情感意向。这些情感意向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演变成了乡愁情感。乡村旅游的目的是通过一种怀旧的情怀来缓解城市化和工业时代的各种焦虑,本质上是一种怀旧。乡村旅游是“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理念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乡村性和现代性有效结合的特点,使其成为慰藉中国人乡愁的最佳途径。一般我们谈到乡村性,主要是指乡村的田园风光、村落景观和乡土文化。与乡村性相对应,乡愁文化载体则具有传统村落、乡村记忆、文化传承几个元素。

②传统村落是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部分村落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意味着村落要彻底消失。一些村落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家族历史、祖训族约、民间风俗,延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根源流脉,代表着几辈人浓浓的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体现了对这种传统“乡愁”文化的保护。传统村落中的乡愁元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然景观映像方面如地形地貌(山、水、气候、植被),这是乡愁文化元素孕育和发展的根脉;二是建筑风貌格局上,如建筑材质、建筑风格、民居形式、营造技艺等。如荻浦村保存着典型民居、古井、古戏台、古树群、古造纸遗址和猪栏、牛棚,以及祠堂庙庵、族谱牌匾、孝子牌坊和生活用具、农耕器具等,正是记录和延续乡愁的好方式。近年来,全国各乡村旅游地的政府和村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对老物件进行修复和收藏,恢复了多处文化古迹。

③乡村记忆是乡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中体验生活化的主要对象。乡村记忆主要寄存于生活方式、实景收藏和实物遗存上。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方言、饮食习惯、劳作方式、童年回忆;实景收藏是所有保存下来的乡人生活、农耕文化、劳作和乡间习俗等;实物遗存则指将农耕生产的犁、耙、锄等农具老物件及乡村风貌等实景记录下来,配以图片,还原先人们的生活场景。

④乡村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学和民俗风情中。乡村文学主要是由当地乡绅、乡贤撰写的反映时代变迁的散文诗歌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由乡人用大量文字记载甚或是流传于乡人口中的乡愁信息。这些内容既广泛又丰富,有散文、诗歌、传说、方言、俗语、音乐、故事等,为人们喜闻乐见并散传于民间。民俗风情是以乡风民俗、乡土故事人物、乡村逸事及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记录古村里及流传于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