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第一课时_第1页
道士塔第一课时_第2页
道士塔第一课时_第3页
道士塔第一课时_第4页
道士塔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士塔——余秋雨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于《文化苦旅》的第一篇。背景知识介绍

莫高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石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一大宝库。艺术的瑰宝-----------敦煌壁画文殊坐狮特写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东南,在鸣沙山东麓50多米高的崖壁上,洞窟层层排列。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迄今保存有北凉至元代多种类型的洞窟700多个,壁画50110平方米,彩塑2700余身。莫高窟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

藏经洞中有4至11世纪(西晋至宋代)的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和绘画作品等四万余件,汉文字写本3万件以上,另有少量刻印本。其中大部分后被外国盗宝者劫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跟本课有关的几个知识

1.圆寂塔

藏传佛教佛塔王圆箓墓塔北海公园白塔2.王圆箓3.王道士能够住持莫高窟千佛洞的原因首先,王道士是千佛洞自西夏年间封洞以来唯一一个认认真真清扫石窟内积沙的人。第二,当时的敦煌寺院只有两座且都是藏传佛教所属的喇嘛庙。第三,在咱们国家,佛教、道教、儒教三家难分彼此的情况十分多见。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情况

从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中国文物流失的序幕开始,咱们国家的文物就经受了帝国主义强盗一次更甚一次的劫掠。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园内四五十处殿堂文物进行了空前洗劫,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所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自此悉失,圆明园文源阁所藏《四库全书》包括《永乐大典》,被掠到海外。

接着是1900年八国联军在北京纵兵三日,紫禁城、中海、南海、北海、颐和园全部被劫。自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情况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仅以6包劣质石蜡为代价,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敦煌藏经洞珍贵写本5大包。1907年3月,斯坦因以约200两银子盗走精美的佛经和绢画上千件,共29箱。此后,斯坦因又第二次来到敦煌,以500两银子换取了570多个名贵手卷。后来的法国人伯希和以500两银子的代价,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计约6000余卷,10大木箱。道士王圆箓伯希和在藏经洞斯坦因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情况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又用特制的化学胶液,黏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与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极大的是损失。

知识卡片: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研究对象包括敦煌石窟、敦煌遗书和敦煌史地(实即丝路史地)三大领域。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

以及文物流失过程

农历的五月二十六日也就是1900年6月22日凌晨,杨某在16号洞窟甬道内的北墙上磕烟袋锅的时候,发现身后的墙壁所发出的声响似乎表明里面是空的。于是他马上告诉了王道士。王道士起身凿开墙壁,果然在里面发现密室,里面堆满了经卷、写本、画幡、等宝物。

敦煌县令全家福外国文物强盗和清朝官员合影盗贼伯希和王道士盗贼华尔纳我们的情感“我好恨!”三位不能不提的先生段文杰樊锦诗常书鸿常书鸿先生,留学法国的杭州人,只因为在异乡偶然见到伯希和整理的一本关于敦煌壁画的图录,惊叹之余,义无反顾地回到中国,来到敦煌。是他于1943年促成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成立,就是现在的敦煌研究院。作为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在这里呆了几十年,直到晚年他不得不调回北京。但敦煌显然融入了他的生命,他视莫高窟为"家","敦煌守护神"--这5个字就镌刻在常书鸿先生的墓碑上。段文杰先生是研究院的第二任院长。这位四川人,几乎和常书鸿前后脚来到异乡敦煌。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前后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创下了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多个第一。他所临摹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更是复原临摹的典范之作,称得上传世之作。樊锦诗是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自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所坚持工作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樊锦诗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