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5土壤修复-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第一部分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现状 2第二部分重金属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3第三部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机制 5第四部分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7第五部分物理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10第六部分化学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11第七部分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15第八部分多元复合修复技术及案例 17第九部分修复效果评估与监测 19第十部分未来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 22
第一部分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中低产田地区,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持续升高,严重影响了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因此,对于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状况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根据相关研究数据,中国中低产田地区的土壤中,镉、铅、锌等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镉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在部分重灾区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数十倍。
2.污染范围广泛:目前,中国的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已经波及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受到污染的农田面积较大。
3.污染源复杂多样:造成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矿山开采等活动的排放,以及大气沉降等因素。
4.影响农业生产能力:重金属污染对中低产田的农业生产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由于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因此,如果污染严重的农田继续种植粮食作物,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综上所述,中国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加强城市垃圾管理,实施严格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以及开展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重金属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重金属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在中低产田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中,由于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农业施肥和农药使用等)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升高。这些重金属元素包括镉(Cd)、铅(Pb)、铜(Cu)、锌(Zn)、镍(Ni)、汞(Hg)等,它们能够对土壤和作物产生严重的影响。
一、重金属对土壤的影响
1.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影响其渗透性、孔隙度以及持水能力。例如,当铜离子浓度过高时,会降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进而影响土壤的酸碱平衡和肥力水平。
2.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土壤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重金属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其活性,从而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3.土壤养分失衡:重金属与土壤中的其他金属元素竞争结合位点,干扰了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例如,镉可以替代钙、镁和钾等金属离子的位置,导致植物缺乏这些必需元素。
二、重金属对作物的影响
1.作物生长受阻:过量的重金属通过根系被作物吸收,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例如,镉能干扰植物叶绿素合成过程,造成叶片黄化;铜和锌则会影响植物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限制作物生长速度。
2.作物产量下降: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往往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根据研究数据,镉污染程度较高的土壤,水稻产量可降低30%以上。
3.食品安全风险增加:重金属积累在作物体内,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中镉的安全限量为0.4mg/kg,而我国部分地区土壤中镉含量超标,导致稻米镉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长期暴露于重金属环境中的人群易患多种疾病,如肾病、肝病、神经系统损伤等。此外,重金属还可以通过大气沉降、水体迁移等方式进入食物链,最终威胁到整个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之,重金属对土壤和作物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实施土壤修复和治理过程中,应注重减轻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第三部分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机制重金属污染是土壤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了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中低产田,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来源与机制。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沉降、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环境。
2.农业活动: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以及使用过的农具等都可能含有重金属元素,其中一些元素可能会在土壤中积累。
3.自然因素:地壳中的自然矿物质、岩石风化、火山爆发、洪水、地震等地质灾害也可能导致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环境。
二、重金属污染的机制
1.物理吸附:土壤颗粒表面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使其在土壤中固定下来,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2.化学沉淀:某些重金属离子会与土壤中的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其在土壤中的浓度。
3.生物富集:植物可以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元素,并将其转移到地上部,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4.微生物转化:微生物可以参与重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其化学形态和毒性,影响其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
5.酸雨影响:酸雨可以降低土壤pH值,使某些重金属离子从不溶性形式转化为溶解态,增加其在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性。
总之,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而污染的机制也十分复杂。要治理中低产田的重金属污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减少污染源排放、改善农业管理方式、优化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同时,也要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新型高效的土壤修复技术,以期达到长期稳定控制重金属污染的目标。第四部分土壤修复技术概述土壤修复技术概述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中低产田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元素如镉、铅、铜、锌等在自然环境中不易降解,且具有生物累积性,对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因此,针对中低产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发和应用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至关重要。
1.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翻耕、换土和热脱附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机械手段改变土壤结构,使得重金属得以分散或富集,从而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
(1)土壤翻耕:通过对受污染土壤进行深度翻耕,将表层污染土壤与下层未受污染土壤混合,以减少重金属在作物根系中的浓度。然而,这种技术可能会导致重金属进一步扩散,并造成土壤结构破坏。
(2)换土法:将受污染土壤挖出,替换为干净土壤,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但换土工程量大、成本高,且可能存在施工难度和场地限制等问题。
(3)热脱附:利用高温蒸汽或其他加热方式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挥发出来,再进行捕集和处理。该技术适用于有机物和某些金属污染物,但对于大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有限。
2.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价态和形态,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常见的化学修复剂包括稳定剂、改良剂和螯合剂等。
(1)稳定剂:常用的稳定剂有石灰石、磷酸盐和硫化物等。这些物质可以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从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和生物有效性。
(2)改良剂:改良剂主要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均匀分布。常用的改良剂有粘土矿物、有机质和复合材料等。通过改良剂的作用,可以使土壤更加疏松,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能力。
(3)螯合剂:螯合剂如EDTA、DTPA等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但是,螯合剂也可能导致重金属从土壤固相转移到液相,增加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与重金属发生反应,实现重金属的稳定、固定、提取和转化等过程。
(1)微生物修复:某些微生物能够分泌多种代谢产物,如有机酸、氨基酸、多糖等,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毒性。此外,某些微生物还能够积累大量重金属,成为"超积累物种",可用于重金属的原位或异位移除。
(2)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稳定、植物萃取和植物挥发等方法。植物稳定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并将其储存在体内,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植物萃取则是指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并将重金属转移至地上部分,以便于收割和处理;植物挥发是指植物通过气孔将土壤中某些挥发性重金属排放到大气中。
4.综合修复技术
单一的修复技术往往不能完全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因此需要结合使用不同的修复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例如,土壤翻耕配合稳定剂的使用,既可通过翻耕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差异,又可通过稳定剂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而植物修复则可以作为化学和物理修复技术的补充,提高整体修复效率。
总之,在选择土壤修复技术时,应根据具体场地条件、污染程度和修复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针对性强、经济可行的修复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未来还将出现更多高效、环保的土壤修复技术,为我国中低产田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有力保障。第五部分物理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物理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或移动到其他地方。根据处理方式和效果的不同,物理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热解吸、电沉积、磁分离等。
热解吸是一种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它可以通过加热的方式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气态或液态,从而将其从土壤中移除。该技术的处理效率高,但能耗较高,对环境污染也较大。
电沉积是一种利用电流作用于土壤,使重金属离子在阳极或阴极表面沉淀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将重金属离子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是,电沉积需要较高的电压和较大的电流,因此耗能较大,而且处理速度较慢。
磁分离则是一种利用磁场作用将重金属粒子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处理速度快,操作简单,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然而,由于受到磁场强度和颗粒大小的影响,磁分离对于某些类型的重金属可能不太有效。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外,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和方法也可以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如生物炭吸附、纳米材料吸附等。这些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总之,物理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手段,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都可以发挥出良好的处理效果。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种物理修复技术,以提高其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为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第六部分化学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化学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中低产田土壤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镉、铅、铜、锌等重金属元素由于其毒性大、生物富集性强、难以降解等特点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恢复和改善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化学修复技术在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稳定化/固化、淋洗、电镀修复、纳米材料修复等方法。
1.稳定化/固化技术
稳定化/固化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修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添加具有吸附或络合作用的稳定剂,使重金属元素与稳定剂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或弱溶解性的沉淀物,从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活性和迁移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性,并限制其向食物链转移。
稳定化/固化的稳定剂种类繁多,包括铁、铝、硅酸盐、磷酸盐、石灰石、黏土矿物等无机物质以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不同的稳定剂对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效果。例如,磷酸盐对镉的稳定效果较好,而铁、铝氧化物则对铜、锌等金属离子的稳定效果较好。研究发现,在适宜条件下,使用适当的稳定剂处理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使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大大降低。
2.淋洗技术
淋洗技术是指通过注入化学试剂(如硫酸、柠檬酸、草酸等)或其他溶液,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从土壤颗粒表面转移到溶液中,然后通过冲洗的方式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溶液从土壤中移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的土壤修复。
淋洗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但同时也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流失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和重金属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淋洗剂和淋洗条件,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3.电镀修复技术
电镀修复是一种新兴的化学修复技术,其原理是在土壤中插入一对电极,通过外加电压的作用,使重金属离子从污染严重的土壤区域向电极方向移动,最终沉积在电极表面。这种方法适用于深部污染土壤的修复。
电镀修复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到土壤表层以下进行修复,避免了传统修复方法中存在的土壤挖掘问题。此外,电镀修复还可以实现重金属的回收和再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纳米材料修复技术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化学修复技术。研究表明,某些纳米材料(如纳米零价铁、纳米二氧化钛等)可以通过吸附、还原等方式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有效去除。
纳米材料修复的优点在于高效、快速、无需大规模翻耕土壤等优点,但由于纳米材料可能对环境产生潜在风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纳米材料的使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化学修复技术作为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有着显著的效果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如修复成本高、影响土壤结构、可能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修复技术和方案,确保修复效果的同时兼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第七部分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降解或吸收,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和毒性,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1.微生物降解技术:某些微生物能够分泌有机酸、醇、酮等物质,将不溶性重金属转化为可溶性的形态,再通过细胞膜将其吸收到体内,并通过各种机制将重金属排出体外。例如,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将镉离子转化为CdS沉淀,减少镉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毒性。
2.微生物吸附技术:微生物细胞壁中含有丰富的功能性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等,这些官能团能够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其固定在细胞表面,降低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流动性。例如,细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和Bacillussubtilis等能够有效地吸附铜、锌、铅等多种重金属离子。
3.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产生具有更强金属吸附能力或金属抗性能力的菌株。例如,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E.coli菌株改造为能够吸附和积累大量铅离子的“超级细菌”。
二、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1.植物提取技术:选择一些能够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如禾本科植物(如狗尾草)、菊科植物(如铁苋菜)等,通过种植这些植物,让它们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重金属,然后收割植物,将含有重金属的部分运出农田,实现重金属的去除。这种方法适用于低浓度、大面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2.植物稳定技术:选择一些能够使重金属在其根部形成稳定的固相态的植物,如某些豆科植物(如豌豆)、十字花科植物(如芥菜)等。这些植物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或其他化合物,改变土壤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促进重金属与土壤颗粒的结合,从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毒性。
三、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土壤修复的效果。例如,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和运输重金属,同时植物也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生长条件。因此,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土壤修复方法。例如,在铜污染土壤中,通过接种铜还原菌和种植铜耐受植物(如草莓),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铜的含量和毒性。
四、结论
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经济等特点,已经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究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机理,优化生物修复技术和工艺,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八部分多元复合修复技术及案例多元复合修复技术是近年来针对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一种新型方法。该技术结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实现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高效去除和稳定化。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多元复合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
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1)离子交换法:通过添加具有吸附性强的离子交换剂(如沸石、粘土矿物等),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在这些物质上,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表明,在湖南某中低产田,采用离子交换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镉、铅等重金属的浓度,提高土壤质量。
(2)化学沉淀法:利用化学药剂(如石灰、磷酸盐等)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可迁移性。研究显示,在江西某水稻田,使用磷酸钙作为处理剂,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铅、镉的可用性,并且改善作物产量。
(3)纳米材料修复法:运用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如高比表面积、强吸附性能等),将纳米颗粒添加到土壤中,以捕获并固定重金属。一项实验表明,在广东某农田,施用含有纳米零价铁的复合材料,能够明显降低土壤中铜、锌等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并提升植物生长性能。
2.生物修复技术
(1)植物修复法:选择能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如紫花苜蓿、蜈蚣草等)种植于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中低产田,通过吸收、积累重金属达到减毒的效果。例如,在湖北某农田,种植蜈蚣草后,土壤中镉、铅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5%和60%,作物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2)微生物修复法:利用某些微生物(如放线菌、真菌等)代谢活动产生的一些有机酸、氨基酸等物质,促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络合和溶解,使重金属形成可移动状态以便从土壤中移除。实验证明,在浙江某地块,引入特定的微生物后,土壤中锌、铜等重金属的活性显著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3.混合修复技术
(1)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同一个修复系统中同时使用植物和微生物,二者协同作用来加速重金属的修复过程。例如,在江苏某中低产田,同时种植锌超积累植物白茅和接种具有促生性的根际细菌,结果显示土壤中锌的去除率提高了35%以上,而农作物产量也有所增加。
(2)物理-化学-生物综合修复法:通过多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土壤中不同形态和分布的重金属进行全面、高效的修复。在湖南某污染区,研究人员采取离子交换、化学沉淀、植物修复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多种方法,成功地减少了土壤中多种重金属的含量,并提升了农产品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多元复合修复技术能够灵活应对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的各种情况,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对于不同的重金属污染场景,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修复技术和方案,确保治理效果的同时兼顾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第九部分修复效果评估与监测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通过科学的修复效果评估与监测来确保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土壤修复中的评估和监测内容。
1.治理目标的确定
在进行修复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治理的目标。这通常包括降低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根据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修复技术和方法。
2.样品采集与分析
样品采集是评估修复效果的关键环节。应根据目标和治理方法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样品类型和数量。常用的样品类型包括表土、耕作层土壤、根际土等。对于重金属污染,一般采用湿法消化或干灰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并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技术进行分析。
3.修复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
修复效果评价指标是指用来衡量治理效果的具体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反映重金属污染水平的指标,如重金属总量、可迁移量、可提取态等;另一类是间接反映重金属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指标,如植物生物量、作物品质、土壤微生物活性等。
4.监测周期和频次的选择
为了获得准确的评估结果,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周期和频次。一般来说,在治理开始时,应立即进行一次监测,以了解初始状态。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时间间隔,如每季度、半年或一年一次。同时,还应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适时调整监测时间和频次。
5.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评估修复效果的重要步骤。通常需要进行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工作。数据清洗主要包括剔除异常值、缺失值填充等内容。统计分析则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最后,应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和总结,为治理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6.长期监测与管理
修复工作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管理,以确保治理成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农作物产量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此外,还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避免再次引入污染物,保持土壤健康和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土壤修复中的评估和监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根据目标、治理方法和实际第十部分未来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未来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中低产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土壤修复工作,以下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进行了梳理。
一、未来研究方向
1.深入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和迁移规律
进一步探讨重金属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的稳定性和可移动性,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用抚养费承担确认合同一
- 2024年商业空间装修工程设计合同一
- 2024城区建筑垃圾专项清理协议一
- 二零二四年度影视版权授权合同:电视剧版权授权播放协议3篇
- 2024年协议欺诈责任及赔偿额度指南版B版
- 江南大学《常微分方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湿地科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公共体育1》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西方哲学与人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务化作业指导书线路工
- 更换高爆开关安全技术措施
- 中山大学推荐信
- 卷扬机施工方案方案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生字教学课件 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 《红色的画》说课稿
- 发动机机械系统2.0升ltg9.65维修指南车上
- 架线施工导地线展放作业指导书
- GB/T 1871.5-2022磷矿石和磷精矿中氧化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容量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YS/T 630-2016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GB/T 24425.1-2009普通型钢丝螺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