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二_第1页
辽宁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二_第2页
辽宁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二_第3页
辽宁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二_第4页
辽宁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二一、基础知识。1.请用正楷字抄写下面汉字,注意书写行款整齐、正确、美观。

心平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拼音,写词语。ránfàngfángyùjuécháyīwēixìtǒng3.选择词语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A.间断(jiān) B.徘徊(huí)C.凹陷(āo) D.钵子(běn)4.选择词语全部正确的一组()A.书藉流落资格处境 B.唯恐赤裸裸倾覆拔弄C.幼雅建树牺牲证实 D.苦刑彩绘解释草丛5.把加点字错误的解释找出来()A.泣涕零如雨(零碎) B.粉骨碎身浑不怕(全)C.昔我往矣(去从军) D.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具、俱、惧”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B.“弗”字共五画,第三笔是竖折折钩,按部首查字法应查“弓”部。C.“熬”是一个形声字,下面“四点底”说明这个字与“水”有关,D.“惶”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H”,再查音节“huang”。7.根据解释填写四字词语。(1)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2)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3)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8.按要求写句子。(1)运用夸张的写法,发挥想象,写出下面词语表现的情景。盼望:(2)仿照“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3)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把这句名言用转述的语气引用在习作中是:。(4)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共5处错误)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和黑帽子,可是没带眼镜。我看到了他乱蓬蓬的头发下面平静而慈详的脸。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16年后,为了表达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含泪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9.积累填空。(1)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会想起古诗句中那些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来勉励自己。比如“,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竹石,“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的。(2)当遇到有人说学习太拼没有必要时,可以借用《长歌行》中的“,老大徒伤悲”来告诫他。(3)《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宋朝诗人王观抒发对友人真挚美好的祝愿,写了诗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关于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还有“,。”(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因为“,一字值千金”;如果平日读书学习不认真,考试的时候就会想到“书到用时方恨少,”。(5)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正所谓“,,又日新”。二、阅读鉴赏文言文阅读争雁ㅤㅤ昔①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②烹宜,翔雁燔③宜。”竞斗④而讼⑤于社伯。社伯⑥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⑦雁,则凌空远矣。ㅤㅤ[注释]①昔:以前。②舒雁:鹅的别称。③燔:烤。④竞斗:争吵。⑤讼:裁决。⑥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伯,长者;社伯是一社之长。⑦索:寻找。10.写出加点字的意思。①昔人有睹雁翔者 ②将援弓射之 ③获则烹 11.故事中,兄弟两人争论大雁的吃法:哥哥想,弟弟想。(运用文中的字回答)社伯为他们想到的吃法:(画线句子的意思) 。故事的结局是: 。12.故事让我们明白的道理是()填序号。A.与人争辩时要把观点说清楚。 B.做事不要因为无意义争论而错过时机。 C.不能射杀野生动物。课内阅读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为人民服务》节选)13.摘录选段中的关键词句填写。

①这一段提出的观点是:。②作者说明观点的方法:说明“死”的不同;Ⅱ对比两种不同“死”的;Ⅲ举事例赞扬张思德的“死”。14.“为……而死”和“替……去死”中的加点字表达作者的情感是不同的,“为”表达的是;“替”表达的是 。15.提出一个观点,可以仿照本段的方法,也可以只选取具体事例来说明。不少于6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糍粑ㅤ①“咚咚”,岁末年终,会听到一个个院落、一处处厅堂传来浑厚有力的声音。是谁在敲大地的门吗?不。“腊月二十八,家家舂糍粑”,这句俗语告诉我们,是大家在舂糍粑,迎接新年的到来。ㅤ②那时候,我们年年聚在老三姨妈家的大厅堂舂粗粑。一家家排了顺序,依次蒸糯米。当热腾腾的一大盆糯米饭倒进大石臼,舂粑人便举起杵木舞动起来,一上一下,反复舂打,将糯米饭舂成白白嫩嫩的糯团团。舂糍粑的大叔喘着气,额上的筋鼓胀着,那满是老茧的大手紧握杵木,一上一下,放大炮仗一样的“咚咚”声,响彻屋宇。ㅤ③猛听一声:“起!”杵木便伸到老三姨妈面前。老三姨妈把沾了细米粉的粽叶绳绕上杵木,一圈一圈刮下糯团儿,将糯团儿一个滚又一个滚地拍实,接着再用有力的大手一掐,右手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倏地冒出小糯团。随后,大家忙团起糍粑来,将小糯团揉呀揉,捏呀捏,一个个圆滚滚、雪白的糍粑便做了出来,散发着糯米香。ㅤ④这些人中,要数老三姨妈烤糍粑的方法最好。她把糍耙放在灶火边,慢慢烤着。糍粑逐渐变软,清香扑鼻。终于,糍粑肚子鼓胀了起来。她用铁钳夹起来,用竹筷子在槛粑边沿挑出一道缝儿,灵巧地放入白砂糖。待融化后,一吃,又香又甜又软。ㅤ⑤斗转星移,岁月如梭,____。(摘自《少年文艺》有删减;作者:陈静)ㅤㅤ[注释]1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食品。2舂:捣碎。3大炮仗:大的鞭炮。16.文章围绕“糍粑”写了舂糍粑、、、吃糍粑。17.第②自然段中对“舂糍粑”写得 ,第④自然段中 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18.根据①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把文章结尾补充完整,并写出好处。补充句子: 这样补充结尾的好处: 19.写出第③自然段描写老三姨妈动作的词语: 20.文中还有些写法值得我们习作时借鉴,请写出这些写法。①第①自然段中运用了设问、方法引起下文。②第④自然段中“糍耙肚子鼓胀了起来”运用的方法是。③找出3个对食物外形、颜色及味道描写的词语抄下来。、、三、习作天地21.习作在六年的小学生活里,我们一定参加过很多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总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甚至一个普通的场景让我们心生美好。请结合自己参与学校活动时的经历,把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①题目自拟,与所写内容相符,不少于450字。②语句通顺,字迹工整。③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心平气和【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的句子,补充完整时,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注意布局合理,行款整齐,书写“心平气和”,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心平气和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答案】燃放;防御;觉察;依偎;系统【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燃放”都是左右结构,“燃”偏旁是:“火”,不要写成“然”;“防御”都是左右结构,“御”偏旁是:“彳”,不要写成“卸”;“觉察”的“察”部首是:宀,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查”;“依偎”偏旁都是:亻,都是左右结构;“系统”的“统”是左右结构,偏旁是:纟,不要写成“童”。

故答案为:燃放、防御、觉察、依偎、系统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3.【答案】C【解析】【分析】A.有误,“间断”的“间”应读“jiàn”,指隔开;不连接。读“jiān”时,指中间。

B.有误,“徘徊”的“徊”应读“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C.正确。

D.有误,,“钵子”的“钵”应读“bō”,指一种用陶瓷、硬石或金属制成的类似盆而略小的器皿。用来盛放东西或研磨药物。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4.【答案】D【解析】【分析】A.有误,书籍:书的统称;装订成册的著作。因此,“书藉”应是“书籍”。

B.有误,拨弄:来回拨动。因此,“拔弄”应是“拨弄”。

C.有误,幼稚:形容缺乏经验;不老练。因此,“幼雅”应是“幼稚”。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5.【答案】A【解析】【分析】A.有误。泣涕零如雨: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落下。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诗歌词句理解。做此题要先理解诗歌词句大意,再根据诗歌词句意思理解做题。诗歌词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积累,做题时方便搜索调取。遇到不确定的字词,也可联系诗歌词句整体进行分析解释。6.【答案】C【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

C.错误,“熬”是一个形声字,下面“四点底”说明这个字与“火”有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形近字、同音字、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偏旁部首、基本笔画。结合平时对于汉字的学习与积累选择。完成本题的关键是加强汉字知识的积累,做到厚积薄发。7.【答案】(1)万不得已(2)司空见惯(3)见微知著【解析】【分析】(1)万不得已: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已:如此。

(2)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司空:古代官名。

(3)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微:微小。著:显著。

故答案为:(1)万不得已;(2)司空见惯;(3)见微知著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诱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8.【答案】(1)我盼着过年,都望眼欲穿了。(2)花儿在朝我微笑。(3)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4)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戴着黑帽子,可是没戴眼镜。想不到!16年后,含泪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解析】【分析】(1)据此句子仿写、夸张。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2)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拟人手法,据此仿写。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可知,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结合自己的习作经历中引用过的名人名言,写出即可。

(4)考查修改病句。戴眼镜:戴着眼镜。故“带”应改为“戴”。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故“详”应改为“祥”。都属于错别字。“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文章篇目名,故应该将引号改为书名号。属于标点错误。第一处病句搭配不当,不能“穿着黑帽子”,故应将“和黑帽子”改为“戴着黑帽子”去。第二处病句缺少主语,故应该在“含泪写下”前加上主语“我”。

故答案为:(1)我盼着过年,都望眼欲穿了。(2)花儿在朝我微笑。(3)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4)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戴着黑帽子,可是没戴眼镜。想不到!16年后,含泪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

【点评】考查情景写话、改写句子、句子仿写、修改病句、夸张。情景写话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情景写话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9.【答案】(1)千磨万击还坚劲;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2)少壮不努力(3)不知秋思落谁家;千万和春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读书须用意;事非经过不知难(5)苟日新;日日新【解析】【分析】(1)考查古诗文默写,“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为:在经历了无数磨难和打击后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也表达诗人不屈不挠,坚定执着,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

(2)考查古诗文默写。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出自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3)考查古诗文默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此诗描写的是中秋节,习俗是赏月。“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出自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4)考查谚语。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5)考查名言警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这句话是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以及由此引申而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

故答案为:(1)千磨万击还坚劲、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2)少壮不努力;(3)不知秋思落谁家、千万和春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读书须用意、事非经过不知难;(5)苟日新、日日新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答案】10.看见;指飞翔的大雁;得到11.烹;燔;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大雁飞走了12.B【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10.考查字词解释。①昔人有睹雁翔者:从前有一对兄弟看见天上飞着的大雁。睹:看见。②将援弓射之: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之:指飞翔的大雁。③获则烹:射下来就煮着吃。获:得到。

故答案为:看见;指飞翔的大雁;得到11.考查内容理解。由“获则烹”“舒雁烹宜,翔雁燔宜”可知,哥哥想烹,弟弟想燔。由“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可知,社伯为他们想到的吃法是: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由“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可知,故事的结局是:大雁飞走了。

故答案为:烹;燔;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大雁飞走了12.考查情感主旨。故事通过兄弟两争论怎么烹饪大雁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将时间花在无谓的争论上,不如多干实事;做事要分清主次,分轻重缓急,先解决主要的问题。故选B。

故答案为:B【答案】13.①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②开篇点题;意义;比泰山还要重的。14.主动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主动赴死;被动的,被胁迫、被威胁代替别人去死15.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被军阀绞杀在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神色未变,第一个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浩然正气。李大钊同志为了中国的自由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失去了生命,他的死是有意义的。【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选段论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赞美了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3.①考查了文章的论点。根据“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可知答案。②考查了文章的论证方法。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作者开篇点题,指出人死的意义有所不同,然后用司马迁的话作为论据进行分析,在句末通过张思德的事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故答案为:①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②开篇点题、意义、比泰山还要重的。14.考查了字词的理解与赏析。从这两个字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分析,“为………而死”是主动地,自愿的,无怨无悔的赴死。“替……去死”是被动的,不情愿的,有种被胁迫的意思。

故答案为:主动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主动赴死;被动的,被胁迫、被威胁代替别人去死。15.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然后从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与张思德类似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事例还有很多,结合李大钊、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雷锋等英雄人物。写一写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死,对待困难,对待同志的。

故答案为: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被军阀绞杀在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神色未变,第一个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浩然正气。李大钊同志为了中国的自由解放,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失去了生命,他的死是有意义的。【答案】16.捏糍粑;烤糍粑17.详细;吃糍粑;详略得当18.这“咚咚”声时常在我耳畔回响;使文章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19.沾了、绕上、刮下、滚滚、拍实、一掐、冒出20.引用;拟人;圆滚滚;雪白;又香又甜又软【解析】【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糍粑》这篇短文记叙了“我”的家乡的传统习俗,“做糍粑”的过程,作者围绕“糍粑”写了舂糍粑、团糍粑、烤糍粑、吃糍粑的过程,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1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短文可知,文章围绕“糍粑”写了舂糍粑、捏糍粑、烤糍粑、吃糍粑。

故答案为:捏糍粑;烤糍粑17.考查文章结构及详略安排。通读第②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可知,第②自然段中对“舂糍粑”写得详细,第④自然段中“吃糍粑”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

故答案为:详细;吃糍粑;详略得当18.考查句段作用和补充句子。通读短文可知,根据第①②自然段中的“‘咚咚’,岁末年终,会听到一个个院落、一处处厅堂传来浑厚有力的声音”“放大炮仗—样的‘咚咚’声,响彻屋宇”这两句话的意思,文章结尾处可补充句子为:这“咚咚”声时常在我耳畔回响。这样补充结尾的好处:使文章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故答案为:这“咚咚”声时常在我耳畔回响;使文章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19.考查找出关键词句。通读第③自然段内容可知,从文中的“老三姨妈把沾了细米粉的粽叶绳绕上杵木,一圈一圈刮下糯团儿,将糯团儿一个滚又一个滚地拍实,接着再用有力的大手一掐,右手拇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倏地冒出小糯团”中可找出描写老三姨妈动作的词语,如:沾了、绕上、刮下、滚滚、拍实、一掐、冒出。

故答案为:沾了、绕上、刮下、滚滚、拍实、一掐、冒出20.考查写作手法。①通读语段可知,第①自然段中运用了设问、引用方法引起下文。设问:是谁在敲大地的门吗?引用:“腊月二十八,家家舂糍粑”。②通读语段中的第④自然段可知,文中的“糍耙肚子鼓胀了起来”这句话,运用的方法是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