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重庆市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重庆市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重庆市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重庆市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22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化学

(本卷共24小题,满分70分,与物理合堂共用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0-16C-12S-32N-14Na-23

第I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水的沸腾

2.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

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3.重庆的春天,桃杏樱梅竞相开放,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

4.水是生活中最常见与最重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必须:水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剂B.生活的必须:由汽油引起的大火用水来扑灭

C.实验的必须: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D.实验的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H2与02组成的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6.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

7.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青少年应关注营养与健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氟能防治弱齿,补充越多越好B.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可取代水长期饮用

C.油脂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可大量食用D.糖类是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之一,每天应适量摄入

8.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3+

A.2Fe:两个铁离子B.O2: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2He:2个氮元素D.dio: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9.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蕴含了如

图所示三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

C.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D.反应③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

10.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

组是()

A.ZnCb、KNO3、KMnO4B.K2so4、A1(NO3)3>BaCh

C.Na2co3、NaNCh、KC1D.Na2so4、KNCh、MgCh

11.下列图示实验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C0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B.用硝酸钾和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棉球酸水的

棉球

-浓硫酸

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r

水||

红黑水

12.《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

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三七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三七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

1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

的是()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14.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煮沸的方法将水杀菌①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②高层楼房着火时立即乘电梯逃离

③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健康D.化学与社会

①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①干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②无机盐和水不属于营养物质②陶瓷、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③添加过量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④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风能、氢能属于新能源

15.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高温

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

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16.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DF

十化合价«

4..........二..---

-C……-

B

有氧酸盐物羸别

A.A点可能是CH4B.B点对应的物质充分燃烧可得到D点对应的物质

C.某化合物的化学为CaCCh,它对应的点是FD.C点对应的物质与水反应可得到E点对应的物质

第n卷(非选择题,共38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7.(3分)用适当的化学号或数字填空:

(1)2个氢分子。(2)3个镁原子。

(3)高铁酸钠由Na+和FeCV-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

18.(4分)人体中质量分数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图表示部分元素在人体中的质量分数及有

关元素信息。

(1)图1中钙元素为(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图2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最外层电子数为o

(3)以铁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生铁比纯铁硬度(填“大”或“小,')。

(4)钾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超氧化钾(KO2)的化学方程式为。

19.(4分)持续防疫,化学助力。

(1)上学时,佩戴口罩。制作口罩用的无纺布面料主要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

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午餐时,合理膳食。若午餐食谱是:米饭、炒鸡肉、骨头汤。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o从

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补充的食物是。

(3)放学后,消毒杀菌。用于教室消毒的过氧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C2H4O3=2C,H4O2+XT,则X的化学式为。

20.(4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2)t2℃时,将6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3)t2°C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4)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1.(6分)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KOH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

先将干燥的木头烧成灰(含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石灰即可。下图为模拟该法制取KOH的工

艺流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桂林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o

(2)实验室里进行操作②、操作③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0

(4)“制浆”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o

(5)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6)“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煨烧和操作(填“①”、"②”或“③”)利用。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2.(4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1装贸2

装理3装贸4

(1)装置1常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2中的活性炭有性,可用于净化水;

(3)装置3常用于实验室电解水,此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

(4)装置4可用于研究C02与NaOH溶液的反应。关闭弹簧夹K,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

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形成美丽喷泉。

23.(7分)化学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探究实验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1)写出锌粉与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探究蓝色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蓝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Zn(NO3)2;猜想二:Zn(NCh)2和CU(NO3)2;猜想三:

上述猜想中,该小组有同学直接判断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猜想,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相关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

②___________猜想三成立③__________

管中,滴加①______

(结论分析)猜想三成立,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下面实验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滴加待测稀较酸至

滴加几滴无

色酚献溶液溶流红色拾好消失

红色身

20g2Q0%的NaOH溶液无色溶液40g

(忽略酚酎溶'液质量)

请完成下列分析与计算:

(1)反应中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

(2)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胆研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了新物

质,属于化学变化;C.水的沸腾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D.石墨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

化。故选B。

2.【答案】A

【解析】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从环保的角度看,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选项

符合题意;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较清洁的燃料,选项符合不题

意;c.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较清洁的燃料,选项符合不题意;D.汽车使用汽油作为燃料会产

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会随汽车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

选项符合不题意。故选A。

3.【答案】B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

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

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

因与分子大小无关,故选项A错误;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

项B正确;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C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构成无关,故选项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A.水是人体中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之一,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汽油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不能用

水来灭汽油引起的火灾,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溶液的溶剂通常是水,还有可能是汽油、酒精等,说法

错误,不符合题意;D.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C

【解析】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正确;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只是溶剂水的

质量增加,氯化钾的质量不变,正确;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减

小C02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

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6.【答案】B

【解析】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是因为酒精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食醋洗

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氢氧化镁、碳酸钙发生反应,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C.清水洗涤

衣服上的泥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

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D

【解析】A.微量元素氟能防治制齿,补充太多反而会损害健康,故A错误;B.奶茶具有良好的口感,奶茶

中有多种添加剂,而且不能替代水,因为人体需要补充的水分无法从奶茶中获得,长期饮用有害健康,故B

错误;C.油脂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质,大量食用会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影响健康,故C错误;D.糖

类是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之一,每天应适量摄入,故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A.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2”表示两个铁离子,正确;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

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2中的“2”表示1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正确;C.标在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2He中的2表示2个氮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错误;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符号中“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正确。故选C。

9.【答案】D

【解析】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由钙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B.“烈火焚烧若等闲”

描述的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也就是反应①的变化,正确;C.反应②发生时,氧

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正确:D.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钙的反

应,不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错误。故选D。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即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存在大量H+,而且溶

液是无色透明的。A.溶液中含有KMnOa,含有高镒酸钾的溶液是紫色的,此选项错误;B.K2s。4能与BaCL

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C.Na2co3能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Na2cCh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D.Na2s0八KNCh、MgCL三者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此选项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溶于水和水反应,通过对比实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得

更扁,说明CCh与NaOH能发生反应,正确;B.硝酸钾和水不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C.干棉球燃烧;湿润的棉球中水蒸发使温度降低棉球不燃烧;对比实验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温度达到着

火点,正确;D.验证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装置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U型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

升,能验证,正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由三七素(C5H7N2O5)化学式可知,三七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A不符合题

意;符合题意;B.由三七素(C5H7N2O5)化学式可知,三七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5):(16x5)=3:4,B

不符合题意;

C.由三七素(C5H7N2O5)化学式可知,三七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氮的氧化物生成,C符合题意;

D.由三七素(C5H7N2O5)化学式可知,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

个氧原子,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3.【答案】A

【解析】A.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

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②生成了铜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③通过加水溶解,得到硫酸铜

溶液,溶液不一定饱和,不符合题意;D.④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了

出来,不是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故

选Ao

14.【答案】A

【解析】A.用煮沸的方法将水消毒杀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点燃并闻气味可以

区分棉线和羊毛线,该选项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B.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高层楼房着火时不可以乘

电梯逃离,密闭空间容易窒息;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时,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该选项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C.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

血病;无机盐和水属于营养物质;添加防腐剂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但是添加过多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该选项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D.波干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陶瓷、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化

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氢能属于新能源,该选项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氧化铜不反应,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

化铜,不符合题意;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是因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

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一氧化碳还原

氧化铜,符合题意;C.加热炭粉过程中,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c+co2—2C0,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

中,会污染空气,气球可以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A点对应物质为含-4价碳元素的有机物,有机物为含碳化合

物,CH4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则碳元素化合价为-4,正确;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

物,D点对应的+4价碳元素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为碳单质,充分燃烧可得到D点对应的

物质二氧化碳,正确;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镂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CaCO3属于盐且其中碳元

素化合价为+4,故它对应的点是F,正确;D.C点对应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7.【答案】(1)2H2(2)3Mg(3)Na2FeO4

【解析】(1)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填:2H2。(2)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填:

3Mg。(3)钠元素+1价,高铁酸根带两个单位负电荷-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Na2FeC>4,故

填:Na2FeO4o(4)钾元素+1价,氧元素-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铭元素化合价为x,故(+1)x2+xx2+

(-2)x7=0,4+6,故填:+6o

A

18.【答案】(1)常量(2)8(3)大(4)K+O2=KO2

【解析】(1)图1中人体内钙元素质量分数为2.0%>0.01%为常量元素;(2)图2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在粒子的电子层排布中第一层一般为2个电子,因此n=2,因此最外层电子数为4n=8;(3)生铁是铁碳合

A

金比纯铁硬度大;(4)钾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超氧化钾(KCh),其化学方程式为K+C)2=KO2

19.【答案】(1)1:2(2)米饭维生素⑶02

【解析】(1)远远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2)由化学式可知,

聚丙烯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n:6n=1:2。(3)米饭富含糖类、炒鸡肉富含蛋白质、骨头汤富含无

机盐和水,故该食谱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米饭。从营养均衡上看还应补充的食物是维生素。(4)化学反应

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8、6,反应后碳、氢、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8、

4,则X的化学式为02。

20.【答案】(1)trC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均为20g(合理即可)(2)1:3(3)增加

c(或蒸发溶剂)(4)a>b>c

【解析】(1)由图可知,t「C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是:t「C时,A、C两

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均为20g;(2)t2°C时,A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将6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

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50g,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50g:150g=1:3;(3)t2℃时,要使接

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C恒温蒸发溶剂;(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蠹米0gX100%,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t2℃时,溶解度:a>b>c,故该温度下,等质量

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o

21.【答案】(1)碳酸钙(2)玻璃棒(3)Ca(OH)2+K2CO3=CaCO,I+2KOH(4)化合反应(5)

碳酸钙和水(6)③

【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2)操作②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操作③将溶液变为固体,

是蒸发,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操作②、操作

③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3)反应池”中发生主要反应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

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kCaCO,J+2KOH;(4)“制浆”中发生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

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5)由图可知,碳酸钙和水既是反应物,又

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6)“燃烧窑”中产生的热量可供煨烧和操作③利用,操作③是蒸发,需要加热,

操作①②是过滤,无需加热。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

22.【答案】(1)4P+5O2些2P2O5(2)吸附(3)氢元素和氧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