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求平均数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郑口第一小学袁宝华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班级下册第五单元53页、54页、55页
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
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进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
沟通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特点、能利用这些特点解释生活实际中的问
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教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沟通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发现法和讨论法等
一、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意义
1、情境引入、激发爱好师: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生:(齐)喜
师:由于场地有限,我们不能把比赛搬到课堂上来,但老师可以
带大家看一场有意思的投球比赛,想看看去么?生:想。
师:操场上有几个同学,他们相约来一场规定时间内的投球比赛,
分成了两个小组,摆开了一副两军对垒的阵势。首先上场的是一组同
学,一起看看他们成绩如何!期待吗?
生:恩。
师:看一组投球成绩。
课件出示:张华8个、王云7个、李英6个、赵明7个。
师:一组成绩还真不错,发挥比较稳定,四名同学投的不相上下。
师:一组投罢,换二组同学登场了,想看看二组投得咋样么?生:想,
想。
师:第一个出场的是女同学刘杰,竟然投中9个,杨立也投中了
8个,二组开场就如此厉害,真为一组同学捏把汗呀,你们觉得二组
能赢么?
生:不好说。
师:那我们接着看!
出示:孙梅5个,(学生唏嘘)王丽3个,(学生"啊"?)丁鹏5
个。师:两组同学都投完了,这时赛场上两组同学为谁输谁赢起了
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一起去听听。
师:二组刘杰说:"我一人投中9个,你们一组都没我多,所以
我们二组胜。"同学们以为呢?生:不能这样比,比得不是个人赛,
要看整个小组的水平,更何况二组王丽同学还投了3个呢!
师:是呀,老师也觉得不能比个人成绩。这时王丽又说话了"不
比个人的,就比总数,我们二组一共投进了30个球,而你们一组才
投是28个,所以还是我们二组胜。”同学们这次觉得可以么?
生:不公平,二组5个人,一组才4个人。欺负人。
师:真是的。5个人打4个人,是不公平。那该怎么比呢?生:(茫
然)!师: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数反映两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呢?
先看看一组的具体投球情况!
出示:第一组同学投球成绩统计图。
2、介绍“移多补少''法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组投球数量都接近几个?用哪个数来代
表一组的整体水平呢?
生:7个。
生:8和6都接近7个,所以用7表示。师:怎样让他们投的
数量匀一匀呢?
生:把8里面多的1个送给6,这样就都是7个了。演示:移
多补少的过程。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
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移完后,一组
同学看起来好像都投中了几个?
生:(齐)7个。
师:能代表一组的整体水平吗?生:(齐)能!
师:接下来看一下二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3、介绍求平均数的公式。
出示:第二组投球成绩统计图。
师:能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一找二组同学的整体水平吗?生:
前后桌四人一小组互相说一说。
生:好像是6个。9个给3个3个,8个分别给两个5一个。都
是6个了。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样二组同学看起来好像都投了几个?生:6个。
师:用6代表二组同学投球的整体水平合适么?生:合适。
师:这次移多补少的过程有什么感觉?生:很麻烦。
师:有没有别的方法很快的求出6个?
生:我先把5个人投球的个数相加,得到30个,再用30除以5
等于6个。师板书:(98535)+5
=30+5=6(个)师:像这样先把每次投中的个数合起来,然后再平
均分给这5人(板书:合并平分),能使每一次看起来一样多吗?
生:能!
师:其实,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一
生: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
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在这里(二
组图),我们就说6是
9、
8、
5、
3、5这五个数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出示一组图),哪个数是
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同桌说说。
生:在这里,7是
8、
7、
6、7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师:能用算式求出它们四个的平均数
吗?生:(8767)4-4
=28+4=7(个)
为什么同样是求平均数,却一个除以3,一个除以了4呢?(因
为他们的人数不一样)第一组中平均每人投中7个,是不是每人都投
中7个?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6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第一组要除以
4?第二组要除以5呢?让学生理解“总数量"和"总份数"的意思。师:
现在能判断哪个组胜利了吗?(一组)这就是有理不在声高,最后见
输赢!师:这个7能代表赵明投的那7个吗?生:不能。
师:能代表张华投的那6个吗?生:更不能!
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7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个人的个数呢?生:
这里的4代表的是一组四人次投球的平均水平。生:是一组投球的
整体水平。(师板书:整体水平)
二、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1、练习1:求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带着我们掌握的平均数的知识来看帮助亮亮家遇到的问题吧!
呈现亮亮家一周丢弃塑料袋统计图。完成以下问题:问题1:从图
中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环保教育,少用塑料袋,多提竹篮。)问
题2:猜猜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塑料多少个?(3个)
问题3:为什么不猜1个?6个?(1个最少多的移过来肯定比1
个多。最多的才6个移给少的后就不够6个啦!)
师: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
的平均数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一一
生:小一些。
生:还要比最小的数大一些。生: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师:"平均数总是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这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
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还可以大概地估量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问题4:计算一下平均数是多少?(1323264)4-7
=21+7=3(个)
师:能指出平均数所在的位置吗?(找一名同学来指一指)问
题5:找一找平均数上面超出几个塑料袋?(4个)下面不足几个塑
料袋?(4个)
师:我们发现不足的和超出的正好一一(相等)。问题6:为什
么它们会相等?
生:它们若不相等,多出的移给少的就不够,或分不完了。
师:对,超出部分就像山峰,不足部分就像山谷,削平山峰才能
填满山谷?师:其实,像这样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
一样多,这是平均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把握了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巧
妙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小结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你有什么收获?(其实,
移多补少也好,先合再分也好,都是为了使他们同样多,进而得出了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同学们有信心将知识活学活用吗?那就让我们一
起来闯关吧!
2、练习2:冬冬下河会不会有危险?
师:一起看冬冬遇到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图
师: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低头一看,发现了什么?生:平均水
深110厘米。
师: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是130厘米,下水游泳一
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冬冬的身高不是已经超过平均水深了吗?
生: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池塘里每一处水深都是110厘
米。可能有的地方比较浅,只有几十厘米,而有的地方比较深,比如
150厘米。所以,冬冬下水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师:说得真好!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出示池塘
水底的剖面图生:真的有危险!
师:提示同学们,一定不能到不熟悉的河边、池塘边玩耍游泳!
(一)第一关:小试牛刀。
1>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1)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进
行思考吗?
(2)追问:哪一种方法简单?(移多补少)
4、拓展延伸:
(1)如果任意变动笔筒中铅笔的枝数,平均数会变化吗?为什
么?(2)如果去掉一个笔筒,平均数会变化吗?为什么?(3)小
结:平均数与总个数和份数有关。
小结:求平均数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三、深化理解,延伸思维
1、彩带问题。
课件出示如下三条彩带。师:老师大概估量了一下,觉得这三
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大约是10厘米。不计算,你能根据平均数的特点,
大概地判断一下,老师的这一估量对吗?
生:我觉得不对。因为第二条彩带比10厘米只长了2厘米,而
另两条彩带比10厘米一共短了5厘米,不相等。所以,它们的平均
长度不可能是10厘米。
师:照你看来,它们的平均长度会比10厘米长还是短?生:应
该短一些。生:大约是9厘米。
师:它们的平均长度到底是多少,还是赶紧口算一下吧。,,,,
如果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就是刚才老师估量的10厘米。那么第
三条彩带应该多长呢?
(1)12-10=210-7=33-1=1101=11(2)10x3=3030-7-12=11
五、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刚才我们利用平均数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很
多问题都需要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想一想,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实
例吗?看谁是有心人,试着说一说。
2、春暖花开北京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超过10队
2、求各组数的平均数。(1)7和314和6
(2)
6、7和5
3、2和13
6、6和6(平均数相同,几个数可能不同)(3)
7、
1、6和2
如果把7增加4,其它数字不变,平均数是多少?如果减少4呢?
师: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
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生:有)
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
要特点。就像我们有月考中的平均成绩一样,只有每个同学都多考一
点,平均分才会大幅提高。
四、看书质疑、不留死角。师: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
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下课!
板书设计:平均数
移多补少
合并平分
一组:(8767)4-4二组:(98535)+5
=28+4=30+5=7(个)=6(个)
第2篇:求平均数教学反思
求平均数教学反思
求平均数,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
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
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
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情境导入。
根据教材选择的4名男生和5名女生进行套圈比赛的情景作为教
学素材,观察条形统计图得出信息:4名男生套中28个,5名女生套
中30个,由此,老师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
得准一些?"促使学生产生求平均数的心理需求。
二、探索新知。
学生由小组讨论得出:要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
个圈?以"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为例进行重点教学,可以用移
多补少法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接着求得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这时进行比较,得出男生套得准一
些。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理解了平
均数的意义,体会到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平均数比一
组数据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三、练习巩固。
1、想办法求出3个笔筒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可
选择动手操作,可选择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平均
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估测和计算3条带子的平均长度,既帮助学生理解平均
数的意义和特点,又巩固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判断对错:继续让学生巩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4、解决问题:巩固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1、首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一一求平均数,说说求平均数的两
种方法和平均数的特点。
2、进行拓展,读一读生活中的平均数一一7句话,让学生感受平
均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进行延伸,留给学生一道生活中关于平均数的思考题:评委
给歌唱比赛选手打分的题目。
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仔细地反思,下面我主要从本节课的
优点、存在问题和我的收获三方面来谈一谈对本节课的反思内容。
优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不管是探索新知部分还是练
习巩固部分,都为"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一重、
难点展开,力争每个教学内容都踩在教学目标的点上。
二、练习安排充分让学生参加,并加入判断题练习。练习1:笔
筒操作题,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练习2:估算3条丝带的
平均长度,注重学生动脑思考根据平均数的规律解决问题;练习3:
判断对错,注重学生的动口说,让学生的学习外显于语言;练习4:
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计算,注重学生的独立动手解
题能力。总之,练习的设计充分让全体学生参加,使每一个学生对教
学重难点都得到巩固、深化。
三、问题设计细化,引导自然到位。上这节课之前的每一天,教
案都在不断修改,问题的设计都在不断改变、改进,总在思考,某一
个问题到底怎样提出,学生会更明确,引导会更到位,对问题的揣摩
细化到每一个词、每一个字。例:在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运用移多补
少法求出男生套圈的平均数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用移多补少法,因
为还没学,
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可以用这种方法,再总结出移多补少法。那
么这个问题到底该怎样引导提出呢?我反复揣摩、思考,最后对学生
提出:我们怎样移动方块能一眼看出4名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知道要用移多补少法。确实,问题设计细
化,能够使引导自然到位。
存在问题:
一、注重培育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但不要急于求成。
本节课在教学"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时,经讨论、探究得
出4名男生套圈的平均数是7,接着让学生讨论平均数"7"和每个男生
套圈个数间的关系。学生说到:7是中间数、7比9小比6大。学生
说到这里,其实已经把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的规律说的很清楚了,但
作老师的却还不满足,总想让学生总结的和老师教案所预设的准确的
数学语言一样,实际上,又喊了两个学生总结,也还是不能像老师所
想像的一样能够准确运用难度较大的数学语言。其实这时,学生表达
完正确的规律意思后,老师接着出示准确的数学语言规律,让学生大
声读一读,教学效果就会很好,不应急于求成。因此,有难度的数学
语言,对学生的培育一定要循序渐进。
二、在教学过程中没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本。
由于上课时使用的预案是多次修改后形成的,所以在上课时感到
自己的思想不够灵动,不敢对教案擅自改动,一旦教学实际与原来的
教学设计有出入,心中就有些紧张着急。
在进行练习2时,请学生估测三条丝带的范围,学生估测的数值
不对,不符合平均数的规律。这时,老师就有些紧张,因为备课时根
本没有想到学生对此题的估测会出现问题。其实,这时,老师正好可
以借机再强调平均数在一组数据中的规律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估测,
这样,既能起到强调难点的作用、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解答此题,使
难点迎刃而解。结果呢,老师因为教学实际和教学预案不一样,一着
急,草草了事,
这一环节就略显紧张和不踏实。
我的收获:
一、培育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要循序渐进,学生对本节
课的数学语言表达运用,老师也要有一定的预设,学生能说到什么程
度,老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高质量的教案与高效的课堂之间是有差别的,有时这种差别
还十分巨大。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为了完成教案而上课,而要
追求做到胸有成竹、顺势而为的境界。课堂是一个活生生的学习过程,
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没有谁能完全知道下一个学生会说什么,但老师
只要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了然于胸,在课堂上把精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思学生之所思、
想学生之所想,,与学生平等和谐地沟通,顺势而行不断将教学推近
教学目标,直至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必
须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认识到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如果是上公开课,更应认识到课
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沟通勾通的过程,我们的课是为学生而上的,与
听课老师无关。其次,老师必须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灵敏的
教学机智,非凡的驾驭课堂和学生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每一堂
课中的思索与积累。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努力,
仔细设计每一份教案、设计出高质量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根
据学生状况对教学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努
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我所上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高质量、高效
率的40分钟,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第3篇:求平均数教学反思
四班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
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
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
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本
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什么是平均数,
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
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对于这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观性。
如:我们班男生平均身高143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等,引出
143厘米、140厘米都是平均数、从而激发了什么是平均数即怎样求
平均数的需求,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保持浓厚的爱好,感悟到数学源
于生活,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在寻找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时,给
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沟通,教学时,
我利用教材中收集矿泉水的情境,提出问题,虽然每个同学收集的瓶
子数不一样,但如果假设每个同学都收集了同样多个,该怎么办?学
生乐观探索,想出了精彩的解决方法,"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等数学思
维方法,接着,我又创设了比较两队踢腿子的情境,该怎样比较两队
的成绩?让学生猜想,出现不同意见,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在独
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再沟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最终探索出用平
均数来比较。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他们参加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理解。教学中既重视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更重视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在
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
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
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
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存在问题:
1、过于重视概念的教学。在教学平均数的过程中,我对它的概
念和意义的教学太多,反复讲解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作用,
却忽略了本课的重点内容那就是平均数的求法。
2、学生对于平均数的应用掌握的不好学生对平均数是反应一组
数据的平均值或总体水平,理解的不够深。
总之、在以后的备课中,我将仔细的讨论教材,选择适合本班学
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4篇:《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L理解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平均数的意义;
2.理解平均数算法的多样性,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
学活动的阅历,养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并能正确、全面的看待
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获得乐观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建立平均数的概念。
2、学生会解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乒乓球板和球各2付。统计表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构建平均数的概念:
1、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1)、师:今天老师想组织同学们进行一场小小的球赛,有没有
信心?生:(有信心)
师:既然是比赛就有比赛规则,请听好:全班同学分成两队,一
二2组为甲队;三四2组为
乙队,每队挑选若干名选手来参加拍球比赛。比赛规则是:在规
定时间内哪个队拍的
个数多哪个队获胜。(注意:时间到或球离板后都表示结束比赛)
(给10秒时间商量派谁来参加比赛。)
师:好,甲队老师选4名参赛者;乙队老师选5名参赛者。
生:学生选派选手,编号后上台排好队伍。
备注:如果在这里有学生说出人数不同比赛不公正,老师随即提
问: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
生:只要算出2队拍球的平均数。(老师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来讨论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刚才同学们全都认为求出每一队拍球的平均数是最公平、公
正的。
说得一点没错,老师决定采纳同学们的建议。下面我们首先进行
拍球比赛。
师:为了节省时间,每次2个选手一起比,另外1名选手和各队
的同学们可以一起数数。并
记好所拍的个数。
2、设疑:
师:两个队拍球个数已经公布,可结果还未决定,猜猜看假如你
是裁判,你会依据什么来决定哪个队获胜呢?(学生沟通,口答一一
平均数)
生:只要算出2队拍球的平均数。(老师板书:"平均数"。)
3、师:为什么用平均数?求出总个数不行吗?平均数有什么好
处?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沟通,互说回答。因为求平均数公正,
又能反映一个队的整体水平)
师:说得真好。边说边板书:公正、代表整体水平
师:怎样来计算平均数呢?谁来说说看?
生:学生说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老师板书)注意:若出现除
不尽可以保留整数。
师:好,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甲队平均每人拍()下,
代表甲队整体水平,乙队
平均每人拍()下,代表乙队整体水平。现在老师宣布:本次
拍球比赛X队获胜。同学们
你们还有意见吗?
2、联系生活,深化感知
A、出示一组题目: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请同学们对下面3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1)小华班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
是138厘米。
(2)小华班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8厘米,小勇班的同学的平
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身高一定比小勇高。
(3)出示一副图:(图略)一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米,,
小芳身高1.35米,她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不会有什么危险。
B、学生沟通看法,并说明理由。L2米是一个平均水深,深的地
方一定比1.2米深,甚至于有2米,而浅的地方一定比1.2米浅。
师:是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不是一个
实实在在的量。
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平均数的吗?谁能举
个例子来说说看。
生:汇报。(3-4个学生)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个例子,请看。
三、平均数算法的探究。
(1)出示题目:这是四(4)班同学上学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情
况一览表:□代表10本。
师:现在王老师想了解四(4)班同学平均每组借阅图书多少本?
先独立思考,再到小组里沟通想法,可以用算式或图示来表示你
的想法。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沟通汇报。(选择学生上黑板板演)
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生1:(我是用图来表示的,只要把第2组的一个个框移给第一
组1个,
再把第3组的一个框移给第4组1个,这样每组都是三个框,就
是平
均每组30本。
师:喔,根据图你一眼就看出来了,其实你就是就把多的移出来,
补到少的里面去。这个过程就是“移多补少”。(板书)
生2:我是用(20+40+40+20)4-4=30(本)我是先求出四组一共
借阅的总本数,再除以组数就是每组的平均分。
师:噢,你是先把四个组的总本数合起来再平均分。这个过程就
是"先合后分”的过程。(板书)大家认可他的想法吗?(生:认可)
生3或生4:我的做法其实与生2一样,(40+20)x2+4=30(本);
60x24-4=30(本)……
师:这2种方法只是求总数的方法不同,其实也是先求出总数再
平均分这也是“先总后分”。
如果出现:(20+40)4-2=30(本)
师:这个算式是谁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由于
一、二2组和
三、四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防护用品知识》课件
- 财务会计实训报告范文
- 部门调研报告范文
- 《微生物遗传实验》课件
- 孤独的小熊中班课件
- 聘请人力资源顾问咨询合同书2024年度:某企业与人力资源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议
- 挖掘机转让合同协议书 3篇
- 版个人简单的施工协议标准版可打印
- 2024版工程材料循环运输协议3篇
- 《β受体激动药》课件
- 母校回忆录PPT模板课件
-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及译文
-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培训课件
-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保障制度范本(二篇)
- 大学摄影教程-课件第一章
- 2023北京海淀区八上初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 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手册=防渗漏篇
- 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学习任务三:分析戏剧冲突,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名师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
-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郑州大学
- 互联网导论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室内分布设计(室分)设计零基础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