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基础数据和耕地需求量预测教材_第1页
规划基础数据和耕地需求量预测教材_第2页
规划基础数据和耕地需求量预测教材_第3页
规划基础数据和耕地需求量预测教材_第4页
规划基础数据和耕地需求量预测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土地需求量预测1、概述2、基础数据预测3、土地需求量预测【内容提要】土地需求量预测是确定各部门未来用地数量,为合理配置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依据,也是土地供需平衡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各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土地供需问题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内容】掌握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找出供需问题。1.1预测的基本知识一、预测的概念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和估计。预测概念五要素:人(预测者)、知识(预测依据)、手段(预测方法)、对象(事物未来)、结果(预先推知和判断)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定量预测、综合预测现有预测方法达100多种,常用方法有回归预测、特尔菲法、指数平滑法、经济计量模型、灰色系统模型、趋势预测法、投入产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二、预测程序:1)确定预测的目的2)制定预测计划3)收集基础资料4)检验现有资料5)实施预测过程6)分析预测误差7)提交预测成果1.1预测的基本知识1.2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掌握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计划安排各项用地提供科学的依据。

任务:根据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条件,研究分析远景土地利用总的趋势,对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对总用地规模进行测算。

1)以人口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影响土地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2)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影响土地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3)规划地区土地资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土地条件也是影响土地利用需求量的一个因素。1.3影响土地需求量的因素1)基础数据预测:包括人口预测、城市化水平预测、消费水平预测、作物产量预测;2)农业用地预测: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及水产养殖用地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取决于人口发展规模、消费水平变化及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量。3)建设用地预测:按用地类型分为城乡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矿山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用地、风景旅游用地、军事用地等。4)未利用地预测1.4土地需求预测的内容2.1人口预测——人口统计指标人口预测是指对规划地区人口将来发展变动的趋势性估计。人口预测包括总人口预测、人口性别年龄预测、人口社会经济特性预测(学历、婚姻、行业、收入等)。

1)总人口: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的有生命的个人总和。包括年初人口、年末人口、年中人口。

2)平均人口数:指某一时期内各时点人口的平均数

3)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4)人口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2.1人口预测——人口统计指标

5)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是指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包括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及由他们抚养的人口。非农业人口是指依靠农业以外的职业维持生活的全部人口。

6)市镇人口:指按国务院批准的市和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镇为标准进行统计的人口。城市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县人口。城市人口和集镇人口之和即为城镇人口。

7)劳动人口(基本人口):指能参加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或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性劳动的人口。2.1人口预测——人口统计指标

8)抚养系数(负担系数):指劳动年龄人口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9)机械增长:指由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其数量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城市建设环境条件和国家的城市发展政策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城市人口的发展规律,在经济超长发展的城市化地区,年人口机械增长率一般可达15‰-30‰。一般地区低于此值。2.1人口预测——人口统计指标

10)流动人口:指本市无固定户口而滞留下来的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一般可分为长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长住流动人口是指外地和外国来本市从事较长一段时间公务、商务的人员,也包括外来的临时工、机械工、借调和支援人员等。

11)临时流动人口:指前来开会、参观学习、工作出差、休闲游览和路过短时间停留的人口(一般1-3天)。目前我国12多亿人口中有5%处于流动之中,总数达6000万人。流动人口的影响2.1人口预测——预测方法1、综合增长率法2、带眷系数法3、剩余劳动力转移法4、劳动力需求法5、回归分析法6、GM(1,1)灰色模型法7、经济弹性系数法8、城市等级—规模法9、帕克曼定律1、综合增长率法适应范围经济发展稳定,人口增长率变化不大的城市(注意人口基数的增大和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对增长率的影响)。基本原理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m、k!预测步骤

1、确定该城市近几年的m、k;

2、确定该城市规划期内的m、k;

3、利用m、k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实例Pn-规划末年的人口数;Po-规划基年的人口数;n-规划年限;m-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年平均机械增长率;m+k-年平均综合增长率。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医疗条件婴儿成活率高、老人死亡率低福利条件劳保条件、产假、脯乳期计划生育政策五十年代关于人口的争论、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认识观念多子多福—一个子女—不要子女影响机械增长的因素国民经济发展要求50年代大发展,60年代初调整,改革开放国家政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回城,农转非1、综合增长率法

例:某县2000年有100万人,2006年110万人。如2007-2010年人口增长速度保持2000-2006年的水平,2011-2015年、2016-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0.01和0.008的水平,机械净增长规模分别控制在1万人和2万人。请计算该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总人口。解:2000-2006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P(2006年)=100×(1+K)6=110万人,K=0.016P(2010年)=110×(1+0.016)4=117.21万人

P(2015年)=117.21×(1+0.01)5+1=124.19万人

P(2020年)=124.19×(1+0.008)5+2=131.24万人1、综合增长率法2、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适应范围城市人口数据变动平稳,直线趋势较为明显。基本原理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预测步骤

1、确定回归的变量(年份、GDP);

2、收集相关资料(GDP)至少连续5年的城市人口和GDP历史数据;

3、将历史数据和GDP做数据散点图,判定其是否具有相关性,不具相关性则另取参数;

4、具有相关性前提下,做两则数据见的相关分析,并用拟合度判定拟合度接近1.0则相关性高,反之则低;

5、求出a、b待定系数后,再预测规划年的人口规模。y-人口规模;x-回归变量;a、b-待定系数。年份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19908665201548497116711991877213156839720374199289388020352869035119939160602337176823431994932184263307668877199595135728931866203819969613003050006563001997976660335887640773199898566535096363470119999984583727576257002000100619442027858591620011011896416102595794200210127984305005822972003101460043390058070020041015062434809580253

根据历史数据拟合历年的总人口与年份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画散点图,依据散点图特征,建立以人口为因变量,年期为自变量的预测模型,并将需要预测的年份相对值带入预测模型,预测目标年的总人口。某地区1990-2004年人口数据表3、带眷系数法适应范围

建设项目已经落实,人口机械增长稳定,去估算新建工业企业和小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基本原理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a、带眷比!预测步骤

1、根据职工需求P1、P2及P3;2、确定带眷系数;

3、将值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Pn-规划末期人口规模;P1-带眷职工人数;a-带眷系数;P2-单身职工人数;P3-城市其他人口数。3、带眷系数法实例某一工业新镇,规划末期需要职工10000人,单身职工6000人,带眷职工4000人,带眷系数2.5,城市其他人口2000人,预测规划末期工业新镇的人口规模。

工业新镇规划末期人口规模22000人!4、剩余劳动力转移法适应范围具有剩余劳动力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基本原理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Z、P1、b!预测步骤

1、收集整理城市、农村人口及农村耕地面积数据(P0、P1、s);2、确定其他参数(k、m、Z、V、f、b);

3、将值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Pn-规划末期人口规模;P0-规划基年人口规模;K-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Z-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比例;V-农村转移劳动力包含自身的带眷系数;f-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P1-城市周围现状农村总人口;m-城市周围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s-农村耕地面积;b-每个劳动力额定担负的耕地面积;n-规划年限。5、劳动力需求法基本原理

关键是科学合理的确定Y、β、EL、

K0/Kn

!预测步骤

1、收集近期至少5年连续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

2、确定其他参数(Y、β、EL、K0、Kn);

3、将值带入上述公式计算即可。Pn-规划末期人口规模;P0-规划基年人口规模;n-规划年限;EL-劳动贡献率;Y-经济增长率;β-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K0-规划基年劳动力系数;Kn-规划末期劳动力系数。6、GM(1,1)灰色模型法适应范围通过4~12年的历史人口数据,预测未来5~10年人口规模较为准确。基本原理

6、GM(1,1)灰色模型法基本原理

6、GM(1,1)灰色模型法预测步骤

1、历史数据收集,5~15年连续的历史数据;

2、将数据整理运算成相关数列;

3、将数列参数带入上述公式进行运算,求出参数u、a;

4、残差检验;

5、确定模型后,预测规划年的城市人口规模。6、GM(1,1)灰色模型法实例

7、经济弹性系数法基本原理预测步骤

1、收集至少连续5年内的人口和GDP

数据,并确定其平均增长速度;2、根据人口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确定K值;3、确定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得到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速度;4、按上述公司将值代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Pn-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P0-基准期城市人口规模;n-规划期;ν′-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速度。ν′-规划期内的人口增长平均速度;V′-规划期内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K-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7、经济弹性系数法实例

现已收到某城市在1991-2000的人口和GDP数据,预测未来该城市2020年的城市人口规模。

1991-2000年的GDP的年均增长率:

1991-2000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年份91929394959697989900GDP亿元163208270372473580710802881950人口万人5275305335375425435505535575627、经济弹性系数法实例

经济增长的人口弹性系数:

根据该城市国门经济发展

规划推算该城市2001-2020

年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为10%,

所以同期人口增长平均速度为:

所以该城市的人口规模为:2020年该城市人口规模为613.58万人!8、城市等级—规模法适应范围在已知城市体系中其他城市的人规模及其排列位序。基本原理预测步骤

1、确定预测城市在地区(国家)城市体系

中的规模位序(K);2、收集其他城市人口规模(预测首位城市,

应收集2、3、4位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非首位

城市,一般收集首位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8、城市等级—规模法实例

已知某城市都市圈包含了7个城市,2001年都市圈各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如下表。

预计2020年城市A的人口规模为430万人,预测2020年城市F的人口规模?

预测城市F在2020年的城市人口规模为71.7万人!城市A城市B城市C城市D城市E城市F城市G人口规模(万人)2091346348373522位序(R)12345672.2城市化水平预测——概念1、人口城市化的观点将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2、空间城市化的观点认为城市化是指一定地域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服务设施、环境条件和人们生活方式和水平由小到大、由粗到细、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从组的动态过程。

3、乡村城镇化的观点强调乡村和城市的对立和差距,认为城市化即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2.2城市化水平预测——概念城市化应包括三层意思:1)一定地区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的增加。2)城市居民点数量日益增加。3)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2.2城市化水平预测——指标单一指标法:1)城市人口比重法2)非农业人口比重法3)城镇用地比重法综合指标法:1)日本的19项指标法2)我国9项指标法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2.2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1、数学模型法:(1)趋势外推法—按历年的城市化水平外推到未来进行测算:

Y=-1219.59+0.6262x(2)相关分析法—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测算:

Y=-56.628+10.835Ln(x)式中,y—城市化水平,x—人均GNP(元/人)2.2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2、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此法的理论依据是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商品率。预设粮食年增率为5%、4%、3%三种方案,据以推算预测期的粮食总产量,再选取粮食商品率为20%,城镇人口平均每人消费粮食300公斤,据此可以得到目标年的非农业人口。根据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预测城市化水平。(吴友仁)2.2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3、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此法的理论依据是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相应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相关性。根据有关参数建立回归模型,借以预测城市化水平,回归模型(周一星1996)为Y=40.551lgx-74.96,式中Y—城市化水平,x—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人),相关系数r=0.9079,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美元时,城市化水平平均超过40%。2.2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4、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此法根据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机械迁移人口数和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数进行推算,其公式为:式中Yn—规划年城镇人口;Y0—基期年城镇常住人口;C—机械迁移量;n—预测年限;r—人口自然增长率;A0—基期年农业总人口;d—劳动力系数;S—规划年耕地面积;t—每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β—剩余劳动力转化率;R—带眷系数。2.2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5、联合国法—按城乡人口增长率差推算根据已知的两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在预测期间保持不变,则外推可得到预测期末的城镇人口比重。6、多指标综合预测法在应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对其预测结果加以综合处理得到高、中、低三种方案,在结合考虑其它相关因数最终预测城市化水平。2.3消费水平预测消费水平预测归结为人口对食品需求量的预测,有两种表示方法(1)实物型确定每人每天为维持正常生活所需要的食品数量,如粮食、蔬菜、肉、鱼、蛋、油等。(2)热量型确定每人每天所需热量(千卡)、蛋白质(克)和脂肪(克)在依据各种食物的营养成份(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折算成粮食、肉类、蔬菜等数量。2020年人均口粮和粮食转化品的消费应在400kg2.4农作物单产预测——方法2.4农作物单产预测——方法采用灰色模型GM(1,1)方法进行预测建立GM(1,1)模型:

将2010年和2020年相对年期14和24带入方程,得到2010年粮食作物播面单产水平为421公斤,2020年为450公斤,转化为单位公顷播面单产水平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6315公斤、6750公斤。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粮食单产(公斤/亩)4454534754724744264044532.4农作物单产预测——方法3.1土地需求量预测3.1土地需求量预测耕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3.2耕地需求量预测——粮食安全法过程?3.2耕地需求量预测——粮食安全法1.粮食需求量的预测

规划期人口预测粮食消费水平预测商品粮调入调出量预测根据粮食市场情况,估测规划期间的粮食调入调出量。商品粮生产基地、自给型粮食主产区、调入型粮食产区方法:趋势外推法、增长率法、比例法粮食需求总量预测

粮食需求总量=人均粮食需求量×总人口+(调出-调入)3.2耕地需求量预测——粮食安全法2.土地生产能力预测

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预测方法:灰色预测模型法、增长率法、匀速递增法复种指数预测粮经比预测

粮经比是指某地区在特定年份里粮食作物占总的耕种作物的百分比(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比),包括面积比和产值比,一般多用面积比表示。3.主要粮食作物对耕地的需求预测

根据上述主要粮食需求总量、单产水平及复种指数预测成果,采用下式计算耕地的需求总量:耕地需求量=粮食总需求量/(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经比)人口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调入调出量粮食总需求耕地生产能力单产水平复种指数粮经比湖北省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二级区中稻小麦油菜鄂豫皖丘陵区12.564.97沿江平原区13.065.09西部丘陵山地区14.657.36盆周秦巴山地12.635.01川鄂湘黔浅山区13.084.13耕地需求量3.2耕地需求量预测——粮食安全法规划年总人口城镇人口粮食消费水平商品粮调出量20101097287547424380386668202011848416583824004487231、基础数据预测2、粮食需求总量预测本地区人口粮食需求量=总人口*粮食消费水平

注意区分:粮食自给类型、城乡粮食消费类型对粮食需求量计算的影响。粮食需求总量=本地区人口粮食需求量+商品粮调出量结合人口预测结果,计算得到2010年粮食需求总量为803637吨,2020年为922659吨。粮食安全法案例分析单位:人、公斤/人、公斤/亩、吨3.主要粮食播面单产水平预测采用灰色模型GM(1,1)方法进行预测建立GM(1,1)模型:

将2010年和2020年相对年期14和24带入方程,得到2010年粮食作物播面单产水平为421公斤,2020年为450公斤,转化为单位公顷播面单产水平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6315公斤、6750公斤。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粮食单产(公斤/亩)445453475472474426404453粮食安全法案例分析4.复种指数预测

复种指数:某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它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反映了本地区的种植业生产发展水平。年份农作物复种指数%1997210.11998215.61999209.22000206.82001196.62002194.32003194.12004196.6

根据〈潜江统计年鉴〉得到近年来农作物复种指数情况,农业种植面积复种指数基本稳定在195.0左右。根据潜江市的农业发展水平现状及其光热条件,分析确定在规划期内全市复种指数应大体稳定在200.0为宜。1997-2004年潜江市农作物复种指数粮食安全法案例分析5.粮经比预测

粮经比反映了种植业结构与布局状况,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业结构调整而确定的。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粮经比2.042.282.241.972.092.371.831.77

潜江市“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实现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0万吨,棉花4万吨,油料11万吨。结合基年的粮经比1.77,由此确定潜江市规划期间2010年粮经比为2.07,至2020年逐步调整为2.67。方法:趋势外推法、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测算法粮食安全法案例分析6.耕地需求量预测

其中:S–

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公顷);

E–

规划目标年粮食需求量(公斤);

P–

规划目标年粮食调出量(公斤);

L–

规划目标年粮食播面单产(公斤/公顷)

F–

规划目标年耕地复种指数

D–

规划目标年粮经比。规划年期耕地总需求量(公顷)201097132.93202097638.29粮食安全法案例分析

计算不同条件粮食自给率和耕地粮食单产的耕地需求量如下表,通过与现有的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集约程度的可能性选择适宜的耕地需求量方案。

方案

粮食自给率

低自给高自给90%95%粮食耕地单产低增长422方案1方案3高增长429方案2方案4基于粮食需求的耕地需求量多方案粮食安全法案例分析

粮食自给率

低自给高自给粮食耕地单产低增长方案11方案13高增长方案12方案14

开发整理复垦投入

中适度高投入生态退耕适度方案21方案23全面方案22方案24

社会生态目标

方案1222方案1324经济目标中集约度方案32321222321324高集约度方案33331222331324?

生态目标

方案22方案24社会目标方案12方案1222方案1224方案13方案1322方案1324经济目标低集约度方案31中集约度方案32高集约度方案33社会方面生态方面经济方面1)人均耕地和总人口预测人均耕地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匀速增长法、灰色预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