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知识结构时空坐标1古埃及唐明1928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草纲目》明末鼠疫牛痘接种法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17世纪中国西方扁鹊四诊法战国6世纪欧洲黑死病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18C晚期屠呦呦团队分离出青蒿素“麻沸散”《伤寒杂病论》东汉14世纪《千金方》《唐本草》《心血运动论》费莱明发明青霉素时空观念

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爆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有效防治。(一)疫病的含义原因:政府腐败,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气候导致的灾害灾荒及不良旧俗,公共卫生条件差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防疫措施不健全的情况下,人口的流动促使疫病流行一、历史上的疫病疫病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疫病”≠“疾病”疾病:各种病的总称。特点:(1)突发性、持续性;(2)传播速度快、时间长;(3)危害大、范围广、死亡率高;(4)时空分布不均衡。(二)古代疫病的表现天花鼠疫黄热病斑疹伤寒全球大流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古埃及时期18世纪中国清朝6世纪地中海沿岸暴发鼠疫,人口大量死亡,拜占庭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17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17-19世纪墨西哥暴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20世纪早期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1918-1919年全球暴发大流感,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一、历史上的疫病①政治: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影响政治走向。②经济: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③思想:带来精神冲击,出现信仰危机

④军事:削弱军队战斗力,影响战争局势⑤直接:导致大量人口死亡,严重威胁人们健康;1、消极:①思想:促进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人文主义)②医学:客观上推动了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③政治: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历史上的疫病(三)影响:2、积极:1.(2022重庆卷)如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详解】根据《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可知,两汉时期、北宋、元朝以及明朝时期是疫病高发期,同时这些时期出现了许多中医理论,这说明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C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波动状态,并非不断上升,排除A项;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历代疫病流行频数越高,人口数量越低,二者是呈反比,排除B项;仅从图示信息不能得出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排除D项。故选C项。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C跟踪练一、历史上的疫病1.古代(1)重视公共卫生①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②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

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四)对疫病的防治(2)采取防治方法①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②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人痘接种法在明朝中期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3)建立救治机构①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②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③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2.近代(1)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2)19世纪,细胞与细菌学说发展迅速(3)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4)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二、中医药的成就(二)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1、中医学成就:(1)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时间成就战国战国至西汉东汉晚期唐朝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医家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华佗创制了“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一)地位: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二、中医药的成就(三)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1、中医学成就:(2)针灸学的发展:

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很大作用,以经络学为基础,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了中国人的欢迎,也被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所接受。(两宋时期针灸学成就显著,出现针灸铜人,使针灸在人体的穴位上更为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后世针灸研究奠定了基础。)2、中药学成就:时间成就唐朝明朝《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集明朝以前本草之大成,创立先进的药物分类法2.(2018·全国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详解】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B跟踪练中医药1.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临床经验丰富(3)强调整体观,辨证施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4)在用药上以草药为主,讲究药食同源,注重养生(5)人才辈出,成果显著,影响深远。(6)形成了独特的医学遗产;(如针灸、推拿、食疗)(7)留下了大量的中医典籍。2.原因:(1)经济:农耕文明的影响(2)政治:政府的鼓励与支持(3)文化: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儒家经世致用、明德修身以及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4)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

二、中医药的成就(四)现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1、背景:

①中西医结合,使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②全国广泛设立中医院和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③中医药工作者不断整理中医典籍,开发中成药制剂。2、成就:

屠呦呦团队受《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素抗疟的启发,从青蒿中分离出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影响:

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1.西医的发展(1)背景: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2)成就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2.西医传入中国(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鸦片战争后①西式医院建立,凭借医疗设备进行诊断、治疗。②医疗技术传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③西医院校建立,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④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及措施传入中国,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⑤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西医传入中国背景:①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

②西医在实验医学及医学分科上的优势③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

④适应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需要⑤受到日本的影响。影响:(1)积极:①推动了中国医学事业的近代化;②促进中国公共卫生观念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变化)③有利于中医自我革新与科学化。(2)消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中医的传统地位;

传教士在中国发展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为西方殖民入侵服务(文化侵略);

部分西医拥护者过于否定中医,甚至提出废除中医,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识之士积极支持和提倡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是为了推动国人素质的提升,从而唤起民族的强健意识,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政府的政治改革,排除A项;有识之士是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而非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排除B项;有识之士更多的是促进民族意识的改变,而不仅仅是提升居民的个体素质,排除C项。故选D项。3.(2021·河北卷)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D跟踪练4.(2020·海南卷

)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详解】材料“微生物”、“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体现的是近代科学卫生观念在清末瘟疫防治中得到了传播,B正确;A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D.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B跟踪练5.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舞狮图,图中按语为:“迎神舞狮之所,祓除不祥,此乡愚为,为有识者所哂。西人谓时疫由于地方不洁、华人不讲究卫生所致,殆近理哉。”该画的创作寓意是(

)A.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B.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D.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06年中国。舞狮图中按语大意是:中国人有迎神舞狮来祛除疫病的传统,这是封建迷信,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西方人认为疫病产生是由于环境污秽和中国人不卫生,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可见该画的创作寓意是破除迷信,提倡讲卫生、讲科学的文明新风,D项正确;画报内容意在提倡讲究卫生、讲科学,与“唤醒救亡图存意识”关系不大,排除A项;画报内容除了提倡讲卫生以外,还主张破除迷信、科学防疫,“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不能完整概括其创作寓意,排除B项;画报主张摒弃迎神舞狮来祛除疫病的迷信做法,而非弘扬舞狮等传统民俗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跟踪练【详解】在鼠疫肆虐之时,《大公报》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并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民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官方的影响,故A说法错误;“开启了”说法欠妥,材料信息无法确定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是从此时开始的,故B错误;报刊宣传无法控制疫情的爆发,故D错误。6.(2020·天津卷)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C跟踪练项目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内容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究不够(应用科学)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逻辑体系相结合(属理论科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注重理论研究与观察实验目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发展趋势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小结:中国古代科技三个特征:

①重实用、轻理论;

②重经验、轻实验;

③重综合、轻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7、(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