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导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IPE),是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首先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美国和欧洲,其主要任务是探索国际关系中经济与政治的互动机制,就是研究国际关系中追求财富和权力之间相互的动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权力的配置状况导致多种多样的产权模式,这些产权模式决定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另一方面,生产效率的变化以及对资源的获取,从长远来说影响到权力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指对国家经济事务的管理,一直主导着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它不仅是作为一种知识工具帮助理解人类社会生活具体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还是迫使人们思考使其状况变得更好的一种方式。第二讲古典重商主义2.1国家机器的强化2.1.1国家机器强化的背景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急需实现全国市场的统一。这就不仅要求统一商业往来的度量衡,还要求废除由于地方割据而导致的繁琐的、不合理的地方费税,并建立和改进相应的交通通讯设施。军事技术和军事组织的更新使战争的成本急速增加,而大多数封建领主和国王的传统财源越来越难以企及,从而导致日益频繁和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应对随时爆发的战争,必须建立新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形式。2.2.2国家机器强化的方式(1)官僚化:现代国家的本质在于,它由一套法律、信仰以及创设和运用法律的机构组成。通过出卖官职,既可以扩大统治基础和对社会的控制,又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还可以使这些官员依附于国王,从而削弱那些贵族或有权势家族对国王权力的制约。(2)军队的垄断:频繁的战争和技术进步,客观上提出了军事职业化的要求。以前那种军事采邑制下的平战结合的方式已不合时宜。招募雇佣兵,既可以增强国家权力,特别是对贵族的控制力;又可以增加就业,缓解社会危机;还刺激了与此相关的各方积极性,如雇佣军的组织者及其装备给养的提供者。(3)合法性的创造:国家合法性的创造,必然包括创建一种具有强大逻辑说服力和道德感召力的意识形态,使社会大众,特别是关键阶层或集团认同其权力的合法性。(4)人口的同化:为了加强对境内不同民族群体的直接统治,各主要王国都加强了对民众的文化同化。跨地域经济活动的急剧增加,促进了不同地域人民之间的接触和了解,为人口同化提供了必要前提。宗教改革、文化传播、人口普查和行政体系的普及等促进了共有文化、意识和情感的传播。(5)主权原则的逐步确立:早在16世纪中期,法国重商主义者、被誉为现代国家主权思想之父的让·博丹(JeanBodin)就主张,国家应该拥有绝对的主权以确保其领土安全。经过宗教改革和欧洲三十年战争之后,《威斯特伐利亚公约》(1648)确立了现代主权的基本原则,即对内至高无上,国家成为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者;对外,相互承认对方的独立自主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外来权威可以凌驾于一国之上。2.2古典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2.2.1从政治现实出发提出以国家为中心进行决策。古典重商主义认为国家的权力和财富是确保国内秩序稳定和公共福利以及避免外来侵略的基础,国家的一切内外经济活动都应服从于促进国家富强及战胜外国劲敌这一目标。为此,必须反对国内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散的封建经济,整合民族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国家实力。同时通过对外经济交往增进国家财富。2.2.2从财富的货币观出发提出通过对外贸易增加国家财富。重商主义者,特别是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财富的多少取决于所拥有的金银的绝对数量。除了开采金银外,对外贸易是获得财富的最有效手段。2.3古典重商主义的基本政策主张2.3.1“奖出限入”,保护国内工商业,确保贸易盈余。(1)奖励输出主要针对国内大多数出口产品或为出口而进口的某些产品,为此采取减税或免税、发放奖励金(出口补贴)等办法。(2)限制输入主要针对那些与国内存在竞争的产品,或国内能够生产的供国内消费的外国产品,一律征收重税,甚至直接禁止输入。总的目的是确保国家贸易盈余。2.3.2“奖入限出”,确保和维持本国的竞争优势。(1)奖励输入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国内需要而又供应不足或无法生产的原材料,通过关税优惠或奖励金鼓励进口。(2)限制输出的主要是针对那些确保国内产业优势的原料供应、技术人才和生产工具,通过重税、罚金和判刑等手段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其目的是确保和维持本国的竞争优势。2.3.3推行殖民政策,垄断海外贸易。(1)建立起一个排他性的、封闭的工商业帝国。不仅要使宗主国的货物和商人享有某些特权,而且往往使他们取得独占权,以确保稳定的原料来源和商品市场。(2)为了加强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各国大力发展海军和航运业,并采取相应措施排斥竞争对手。他们认为发展航运事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不仅由于强大的舰队给国家带来荣誉,而且运输收入也给国家带来直接的利益。2.3.4通过特许经营或与他国签署通商条约,为商品输出开辟道路。国家通过允许某些资本家成立公司和拥有出口某些产品的特别权力。为了降低海外贸易的壁垒,政府之间通过谈判签署通商条约,相互给予对方某类商品在进口时的优惠,以保证各自对该类商品的垄断权。通过有利的通商条约,本国的货物或商人在某一外国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货物和商人所不能享受的特权。亚当·斯密对古典重商主义的批评。在斯密看来,自由主义与重商主义在富国裕民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对于财富是什么和如何增进国民财富的途径上有不同主张。(1)对财富的认识:古典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取决于货币的多少,特别是金银等贵金属的数量。斯密认为,财富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而这些物品来自于劳动和土地,即“劳动和土地的年产物”。(2)增进财富的方式。重商主义者主张严格限制金银的流出和确保贸易盈余。斯密认为,只有劳动分工和交换(包括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增加一国的财富。3.3“绝对优势”与自由贸易国家财富不仅依赖于国家的经济力量,而且还依赖于自由贸易。斯密把分工和专业化的原则进一步推广到国际经济领域,提出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国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生所消耗的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各国都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那么各国都可以获得绝对好处。3.4自由贸易的例外a.基于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可以限制自由贸易。斯密强调国防比国富重要得多。b.为了避免给进口产品提供过分优势,可以对其课以等同于针对国内产品的国内税的关税。c.作为对在外国市场受到不公平限制的报复,可以施加关税,但仅仅是作为迫使其他国家降低关税的手段。报复本身的害处大于好处。d.自由贸易应该逐步实施循序渐进,以使国内工业和劳动力有时间做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3.5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然交换是人的自然本性中的倾向,分工是自然形成的,货币是自发发展起来的,由交换而形成的市场具有自我调节机制,政府除了提供以下公共服务外,不应该干预市场的运行。a.国防的需要: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为此,必须实行强制性军事训练,建立民兵,并建立和维持一支常备军。b.建立和维持社会公正: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或压迫,换言之,就是设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c.建立和维持特定的公众工作和公众制度:便利社会商业的道路、桥梁、运河、港湾等,以及各类教育设施和宗教设施。3.6“斯密悖论”:人性是“利己”还是“利他”?理性利己的“经济人”是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假设。他认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而在此之前,即1759年出版并经过5次修改的《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又提出“利他”的假设来。3.7大卫·李嘉图政策主张3.7.1基本主张一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关系;二是指出亚当·斯密“地域分工”的局限性,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论”;三是反对国家在货币流通问题上的有害干预,主张建立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3.7.2反对谷物法:农场主认为应该加强谷物法。其理由是,强大的农业对于英国的国防和传统的保护以及国家的繁荣是必要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土地的自然增长力。李嘉图站在工商业资产阶级一边反对谷物法。他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将推动地租和工资上涨,从而破坏工商业资本家的利润。3.7.3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不可或缺的条件,但不是价值的尺度;除了极少数商品是由于其数量的稀少性决定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3.7.4比较优势和对外贸易:李嘉图进一步维护了自由贸易原则,即使一国没有绝对优势,仍然能够从贸易中获得好处。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的思想比较相同点:都看到了经济政策背后的政治利益,都赞同个人自由选择、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反对政府过分干预。差异性:(1)方法上:斯密采取的是哲学的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将政治经济置于一个道德和历史的语境之内;而李嘉图的分析焦点相对狭窄,但更加严格细致。他将经济问题从政治和社会问题中分离出来,得出了更加有限的解释。(2)内容上:a.由斯密的“绝对优势”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增强了自由贸易理论的解释力,扩展了其适用范围;b.斯密认为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自然延伸,其所带来的市场扩大使所有的能力都能得到实现。而在李嘉图看来,国际经济学不像国内经济学。一国经济受其资源有限和利益冲突的限制,世界经济为各国的增长和扩张提供了不受限制的宽广大道。他没有思考全球性资源枯竭这个在当时看来还比较遥远的问题;c.斯密反驳重商主义商人,而李嘉图将地主的利益看作是对经济发展的更大障碍。
第四讲古典马克思主义4.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评价4.1.1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促进了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国内市场的形成。它使人口集中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地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关税的统一的民族。(3)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相互依赖的加深。不断扩大产品销售的需要,驱使资本家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放,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了世界的了。(4)在征服东方国家的同时,充当了推动其进步的不自觉的历史工具。一方面,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它破坏了殖民地原有的经济基础,从而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以武力实现了一些国家的政治统一,并以经济纽带将其固定下来;它促进了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为这些国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4.1.2资本主义存在的根本矛盾(1)在国内,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导致周期越来越短、破坏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并不断激化社会阶级和政治矛盾。(2)在国际上,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并将资本主义内的矛盾扩展到全球。4.1.3解决资本主义问题的途径(1)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革命。(2)生产关系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4.2工人无祖国工人没有祖国,绝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领导阶级,把自己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适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4.3如何处理民族解放与国际共运的关系
4.3.1无产阶级必须首先在民族范围内和自己的国度内组成为一个阶级,而它直接斗争的舞台就是自己的国度。4.3.2不恢复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能够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决的合作。4.3.3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4.3.4一个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其他民族的时候,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要使各国真正联合起来,它们就必须有一致的利益。要使它们利益一致,就必须消灭现存的所有制关系,因为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是一些国家剥削另一些国家的条件;先灭现存的所有制关系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也只有工人阶级有办法做到这一点。4.4列宁的帝国主义论4.4.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生产和资本集中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逐步取代过去的自由竞争:“生产和资本集中达到这样高度,产生了对经济生活起决定作用的垄断”。(2)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结合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之上,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合并创造了金融寡头(FinancialOligarchy)”。(3)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扩张的主要手段:“与商品输出相比,资本输出变得越拉越重要”。(4)国际资本主义垄断形成:“瓜分世界市场的国际垄断资本联盟出现”。(5)主要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4.4.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其必然规律(1)英国——殖民帝国主义(2)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3)德国——容克帝国主义(4)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4.4.3“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1)三类矛盾不断激化:a.西方各国内部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矛盾激化b.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矛盾激化c.帝国主义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2)解决途径:a.“战争引起革命”——一国胜利论b.“革命制止战争”——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第五讲相互依存理论5.1依赖依赖(Dependence)是指为外力所支配或受到其巨大影响的一种状态。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就是彼此相依赖(MultualDependence)。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赖,指的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5.2相互依赖5.2.1相互依赖定义:相互依赖源自于跨国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的交流。但是仅仅相互交流和联系并不等于相互依存,只有当相互交流发展到需要彼此付出代价的相互影响时,才能形成相互依存。5.2.2相互依赖的类型(1)均等依存:在某一领域具有同等资源的国家之间,如美苏之间的核均势;(2)绝对依存:在某一领域具有绝对不相称资源的国家之间,日本对美国在核安全;(3)相对依存:处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虽然存在不平衡,但又不像绝对依存的差距那么大。5.3相互依赖的性质(1)敏感性(Sensitivity)相互依存:在某种政策框架范围内做出反应的程度,即一国发生的变化导致另一国发生变化速度的快慢和付出代价的大小。衡量敏感性并非只有跨国交往规模一个尺度,交往变化所付出的代价对社会和政府的影响也是衡量尺度之一。(2)脆弱性(Vulnerability)相互依存:每个国家试图改变政策以减少外部事件强加的代价而遭受损失的程度。相互依赖的脆弱性程度取决于各种行为体为获得替代选择的相对能力及其付出的代价。从长期来说,取决于政治意愿、政府能力和资源能力。5.4复合相互依赖的特点(1)各国之间联系渠道的多元化,各种跨政府联系和跨国联系兴起。(2)问题之间没有等级之分,军事安全并非总是所有国家之间的首要问题。(3)军事手段的适用范围缩小,效用下降。5.5国际机制的涵义:“相互依赖关系发生在调节行为体行为并控制其行为结果的规则、规范和程序的网络之中,或受该网络的影响。我们将对相互依赖关系产生影响的一些列控制性安排(GoverningArrangement)成为国际机制”。
第六章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论:是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都强调霸权的存在与国际体制的稳定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必然联系。并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占有主导地位。霸权稳定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霸权稳定论;另一个是后霸权合作理论。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国际公共产品理论是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发挥和运用。(1)国际经济自由体制,包括自由贸易体制、稳定的金融货币体制、能纠正对外经济不平衡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以及公海自由航行和度量衡的标准化。(2)国际安全保障体系,国际政治安全与稳定,对冲突进行抑制和调解(3)国际经济援助体系,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提供有效和充分的经济技术援助。6.1理解霸权的三种模式6.1.1基本力量模式:霸权就是指在物质资源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包括原料、资本、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中的竞争优势。6.1.2力量行动模式:霸权国家应该具有基本的力量要素,同时应该具备使用它以确立和维持某种国际秩序的意愿。6.1.3马克思主义的霸权概念:霸权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国家体系之中的一种机制,一个大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文化上的原则和意愿强加于国家体系之中。6.2霸权和国际体系的稳定6.2.1世界经济领域的霸权:金德尔伯格人为,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经济需要一个居于霸主或主导地位的强国来维持,提供资本贷款,建立汇率机制、宏观政策协调、保持市场开放和充当“最后贷款者”,具体包括:(1)保持资本流向贫穷国家;至少使几种主要货币的汇率保持井然有序;使重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得到适度协调;(4)对呆滞产品开放市场,对紧缺商品提供额外供应,并进行统一分配;(5)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必须成为最后贷款者。6.2.2世界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霸权:(1)国际体系中政治联盟之间权力的分配:a.帝国结构:一个强国控制较多弱小国家;b.二元结构: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控制和调节各自势力范围内以及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c.均势结构:三个以上的国家通过施展外交、更换盟友以及挑起公开冲突来控制相互行为。(2)国际体系中的威望:威望,一个具有一定的特殊内容的命令将为一定的人群所服从的可能性。威望并不等同于实力,但最终取决于经济和军事实力,因此是实力的声望,是国际关系中的通用货币。(3)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规则:a.涉及外交和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b.涉及某些战争的法规;c.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和其他领域的交往。6.3霸权体系下的利益分配6.3.1霸权国家的利益吉尔平认为:a.领土征服,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安全和其他利益;b.扩大对其他国家行为的影响;c.对世界经济的控制或至少是施加影响。沃勒斯坦:有选择地干预市场,急速资本积累6.3.2国际体系的公共利益(1)自由的国际贸易体制(2)稳定的国际货币体制(3)国际安全保障体制6.3.3国际体系的相互受益相互收益是霸权国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国际体系稳定的基础。霸权的兴衰趋势(1).市场机制的竞争性使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2).边际成本与收益的反向运动(3).对“搭便车”行为的不满霸权衰落的对策1.消除增加成本的原因:削弱或摧毁挑战者2.界定一个廉价的防卫圈3.减少国际承诺和义务4.责任分担:“美欧平等伙伴关系”、“日美合霸论”5.国际机制第七讲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7.1依附理论的理论来源7.1.1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阿吉尔·伊曼纽尔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提出了“不平等交换”,解释国际剥削机制:(1)资本自由流动导致利润平均化;(2)劳动力非自由流动和不平的交换导致价值流向发达国家。7.1.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资本输出成为缓解资本与市场之间矛盾的必要手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周期性战争。7.1.3普劳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1)贸易条件恶化论:中心国家利用其政治霸权和经济技术优势,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中心国家的国际分工体系,并同外围国家的上层分子勾结,控制了外围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因此,中心国家比外围国家获得的收益大得多。(2)进口替代工业化理论:只有工业化才能纠正发展中国家资源过分集中于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状况,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根本上摆脱贸易条件恶化。而鉴于外围发展的历史性延误和资本主义的向心性质,适当地保护新的工业以补偿其较高的成本就成为必要。为此,积极提倡以进口替代为主要目标的工业化战略。7.2依附理论的类型及其政策主张7.2.1激进的依附理论(1)安德列·甘德·弗兰克(Andre·Frank)的“宗主—卫星理论”弗兰克在“不发达的发展论”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既是宗主国对殖民地剥削压迫的历史遗物,又是现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剥削和控制造成的。宗主——卫星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之中。通过这种双重的宗主——卫星关系结构,欧洲殖民者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强行植入了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并使之固定化。a.资本主义起始阶段:贸易的作用在于为宗主国的发展提供原始资本积累,对卫星国当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尚未构成实质性的影响;b.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卫星国作为宗主国的原料和初级产品产地而存在,形成了单一的生产结构;c.帝国主义阶段:贸易成为宗主国资本先卫星国渗透的工具,将资本投入到特定项目继续榨取卫星国的经济剩余,同时又与当地既得利益集团的纪念馆及需求相结合。(2)萨米尔·阿明(SamirAmin)的“中心—外围积累模式”阿明在《不平等的发展》中指出中心与外围国家之间的分工特点:a.外围国家的资本主义是中心国家通过殖民经济强加的;b.外围国家生产和出口结构单一畸形,缺乏自主发展所需动力;c.不平等国际分工和不平等交换是中心国家控制外围国家的基本手段。7.2.2正统的依附理论(1)“依附”的涵义:“依附是这样一种状况,即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制于它们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济之间以及这些国家的经济与世界贸易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但是结果是某些国家(统治国)能扩张和加强自己,而另外一些国家(依附国)的扩展和自身的加强则仅仅是前者扩展的反应”。(2)依附的形态:a.殖民地商业——出口依附: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殖民主义政府结盟,通过在殖民地占有土地、矿山和劳动力来主宰欧洲与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关系;b.工业—金融依附:形成于19世纪末,帝国主义霸权中心的大资本统治通过在附属国原料和农产品生产中的投资进行扩展,以满足霸权中心的消费需求,在依附国形成面向出口或外向型的单一生产结构;c.工业——技术依附:随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而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是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占领其国内市场,其控制手段已从自然资源、掠夺性贸易转向金融和高新技术。(3)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受到的限制:a.受中心发达国家消费需求的限制。因此,必须保留农业或矿业等传统部门,建立一个符合跨国公司利益而非国内发展需要的生产结构和技术结构;b.由于工业部门的技术和装备都要靠出口取得的外汇来提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要受制于国际收支波动的影响。c.受中心国家技术垄断的制约,工业部门资本密集型技术对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7.2.3改良的依附理论费尔南多·卡多索将“依附”与“发展”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提出“联系性依附发展理论”。指出,二者是共时并存的一个过程,而不是对立的。主张对不同的依附性社会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强调发展中国家要利用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得依附关系来发展壮大自己,由此摆脱依附,走向经济自主和政治独立。各派依附理论的共同特点a.都是探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建之间经济社会关系,寻求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走上自主发展的途径和方式;b.大体接受多斯桑托斯关于“依附”的定义,认为国际经济中相互依存关系得发展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和后果是不一致的;c.都认为不发达与发达、依附与霸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不发达的根源在于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及其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国际交换体系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d.除卡多索外,绝大多数依附论者反对发展中国家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主张根据自身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来制定合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e.都对西方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的现代化理论持反对和批评态度,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观点和方法。第八讲国际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分析8.1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8.1.1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见前述)。8.1.2大卫·李嘉图的的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的问题:(1)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分配的影响;(2)假设前提过于简单,优势静态化,限制了其解释力:a.完全竞争;b.单一要素投入8.1.3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1)任何产品的生产都需要资本、原料、能源、劳动力和技术等不同要素的投入,不同产品所需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是不一样的,从而将不同产品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等。(2)产品的产品取决于它所密集使用的那种要素的成本,而后者又取决它在本国的丰沛状况。国家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相对丰裕的树种要素的最佳组合。因此,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资源的产品。8.1.4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见前述)8.1.5克鲁格曼的战略贸易理论(1)战略贸易的涵义:战略贸易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和存在规模经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积极应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某些特定行业予以支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以期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其实质就是主权国家利用国家力量,为建立和形成比较优势而在国际贸易领域所作的努力。(2)战略贸易的目标: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既非源自于国家的资源禀赋,又非源自于规模经济的静态优势,而是由公司研发活动所产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所致。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国家之间的分工更具随机性。经验累积效益所带来的优势,可能使得最初偶然的优势变成永久性优势。(3)战略贸易的理论构成:a.利润转移理论:由于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超额垄断利润,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补贴、或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来加强本国厂商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从而使利润从国外厂商转移到国内厂商。b.外部经济理论:政府应该向特定产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提供各种补助和支持,使本国厂商最大限度地获得外部经济。这里包括经属性外部经济和收益性外部经济。前者是指获得技术知识,后者是指获得市场规范效益。二者都能使本国厂商提供生产率和降低成本。8.2关于贸易政策的争论8.2.1保护贸易的争论(1)保护贸易的理由:1.国防;2.收入再分配,保护低收入阶层就业;3.平衡国际收支,消除贸易逆差,增加盈余;4.战略贸易的溢出效应;(2)保护贸易的方式:1.关税;2.配额;3.规则壁垒;4.补贴;5.汇兑限制;6.人权、环保和健康等;7.自愿出口限制;8.有秩序的销售安排;。9.本地比例化要求。8.2.2保护贸易政策的成本收益(1)一般而言,保护贸易政策在经济上是以牺牲消费者和部分生产者利益为前提来支特定的生产者。(2)对国民福利的净影响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8.2.3保护贸易的政治分析(1)国内决策分析:公共选择(2)国际体系分析:外部性分析8.2.4贸易体系与国际政治格局(1)国家主要目标:1.政治权力;2.国民收入;3.社会稳定;4.经济增长。(2)国际目标与开发贸易的关系:1.国民收入与开放成正比,其程度与国家规模成反比;2.社会稳定与开放成反比,其程度与国家规模成正比;3.开发条件下,国家权力与其规模成正比;4.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复杂:使大国和小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快,但对中等国家既可能加快,也可能减缓。8.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链路层下》课件
- (高清版)DB21∕T 1455.10-2015 极轨卫星遥感监测 第10部分:植被含水量
- 《无机封装基板》课件
- 班主任工作详细计划范文材料
- 企业员工年度个人工作计划
- 2024年中学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全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计划
-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的教学计划范文
- 班主任培训计划及措施
- 2024年月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 应用文写作(潍坊学院)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高空救援能力培训课件
- 信息化管理与运作试题+答案
- 2024年度大学食堂餐饮服务承包合同
- (中级)数据安全管理员(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中(多选、判断题)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麻醉科数据管理制度
- 2024年秋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四史通讲》期末大作业试题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 2024美食城档口独家经营合作协议
- 2024年人教版初二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视频会议中心建设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