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科技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科技向善”理念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技术的尺度,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以造福人类为准则。科技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性之善”。中国发达的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满足国人粮食需求的同时还出口国外。这些都是“科技向善”给人民带来的福祉。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范科技伦理秩序、解决科技与伦理风险冲突,敬畏“人性之善”,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科技治理以社会为重心,彰显“治理之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上海努力打造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品牌让市民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一网通办”改革用科技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大大挤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上海的“两网”建设不只是技术手段创新,更是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将会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科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理解“科技向善”,才能创新治理体系,增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效能,从而提高国家和区域的创新能力与绩效,彰显“治理之善”。科技进步以人类为圆心,尽显“人类之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依靠科技,对全球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与世界各国共享病毒基因组信息,开展疫苗研发国际合作等,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2020年,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中国天宫空间站将在2022年正式运行,届时将为全球所有国家提供科研服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爱无疆”,充分展现了我国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人类的幸福和美好生活为目标,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科技进步展现的“人类之善”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福祉,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是,科技的高度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网络平台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外卖骑手被困于平台算法歧视、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让“超级智能”或多或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损害。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福祉的同时,也正在接受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的挑战。(摘编自周赛君《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向善”理念》)材料二:科技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露出它“恶”的一面。今天商业洪流裹挟着科技浪潮,如何有边界地创新,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这时,正向而善意的价值观力量正是我们需要的科技向善:为创新搭建“伦理软着陆机制”。客观来看,一项创新技术的应用,如果在一开始就从伦理角度去审度,减少危害和风险,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一项创新技术究竟会带来什么问题和弊端,一开始是不太明确。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公众会有一种伦理恐慌,比如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领域。由于技术迭代速度快,如果缺乏前期的伦理介入,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社会舆论的压力,甚至监管层的介入,会导致产品服务难以运行。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更大的损失,也是焦虑所在。现在强调“向善”的伦理维度,实际上是给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一个“伦理软着陆机制”,避免引发隐性的、刚性的价值冲突。“向善”需要内部平衡和外部监督。企业以科技向善为使命,意味着“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这意味着在进行创新时,需要做利益权衡,要综合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有一些产品在设计时也会通过AB测试等方法,来寻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追求流量、点击转化率等,甚至为了这一目的而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这时,政府、公众以及媒体应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以及伦理道德上的价值敏感性。每一个人在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时,也要学会反思,权利是否被侵犯或者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别人的权利。这需要公众的觉悟,也需要媒体和社会的监督。比起看得见的恶,隐性之恶更值得警惕。“科技向善”并非仅仅是利用科技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筹资做公益,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寻找失踪儿童,或者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更关键在于要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中,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比如游戏造成的沉迷问题,短视频内容减弱人的专注力,电商、外卖平台带来的包装污染问题等。虽然,游戏、短视频平台都对用户提醒可以设置“青少年模式”,但是,这种希望用户主动设置的选项引导效果有限,只是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而已。(摘编自陈茜《科技向善,善从何来?》)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B.上海的“两网建设”,不仅创新了技术手段,还创新了管理模式、重塑了行政方式、变革了体制机制、推动了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C.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造福了本国人民,还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福祉,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D.科技的高度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有正向而善意的价值观力量,去克服科技发展中“恶”的一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平台大数据杀熟、外卖骑手困于平台算法歧视、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表明在智能化时代,人们正在面临着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的挑战。B.一项创新技术的应用,如果在一开始就从伦理角度去审度,就能避免企业产品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避免造成企业更大的损失。C.企业为了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就做了利益权衡,综合了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D.“科技向善”不是要利用科技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要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中,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科技向善”观点的一项是()A.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B.游戏制作公司为了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游戏,除了游戏IP的打造,还聘请了大量的心理学专家参与游戏设计,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沉浸感,普通用户很难抗拒。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利用基因疗法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尝试将这一方法用于治疗胰腺癌、卵巢癌等。D.南京白领黄佳告诉记者,自己刚搜索、网购某个产品后不久,电商平台就“铺天盖地”进行相应推荐,相关广告、同类视频就会扑面而来。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才能实现“科技向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答案】1.B2.A3.C4.①首先围绕“科技向善”的话题展开。②接着重点分析了科技给我国人民生活、社会治理及全球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③最后论述了科技的两面性及其带来的问题。

5.①国家层面:要为科技创新搭建“伦理软着陆机制”。②企业商家层面:要将“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要做利益权衡,并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不可一味追求利益而牺牲客户的相关权利。③公众及媒体层面:应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以及伦理道德上的价值敏感性,对企业形成监管。④个人层面:在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时,要反思权利是否被侵犯或者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别人的权利。【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推动了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错误,未然当已然,原文“将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如果……就能”说法过于绝对化,原文“如果在一开始就从伦理角度去审度,减少危害和风险,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C.“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就做了利益权衡,综合了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信息杂糅,逻辑错误,原文“这意味着在进行创新时,需要做利益权衡,要综合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中的“这”指代的是“‘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而选项中“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正说明没有综合伦理维度。D.“不是要利用科技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要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中,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曲解文意,“不是……而是”表选择,而原文中是“并非仅仅是……更关键在于”表递进。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科技向善”理念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技术的尺度,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以造福人类为准则。A.陈述对克隆技术的看法,分析克隆人实验受阻的原因。B.科技隐性之恶,心理学知识的运用不是让游戏玩家学会克制,而是使人沉迷游戏。C.主要讲尝试利用基因疗法治疗一些疾病,符合题干要求。D.大数据杀熟现象,对用户隐私和选择权的侵犯。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论证思路的能力。材料一首先提出“科技向善”的话题:“科技向善”理念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技术的尺度,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以造福人类为准则。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科技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性之善’”“科技治理以社会为重心,彰显‘治理之善’”“科技进步以人类为圆心,尽显‘人类之善’”等,重点分析了科技给我国人民生活、社会治理及全球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明确观点“科技进步展现的‘人类之善’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福祉,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最后一段提出“科技的高度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后面举例说明相关问题,表明观点“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福祉的同时,也正在接受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的挑战”,论述了科技的两面性及其带来的问题。【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现在强调‘向善’的伦理维度,实际上是给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一个‘伦理软着陆机制’,避免引发隐性的、刚性的价值冲突”,国家需要为科技创新搭建“伦理软着陆机制”。结合“企业以科技向善为使命,意味着‘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这意味着在进行创新时,需要做利益权衡,要综合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甚至为了这一目的而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分析,企业商家需要将“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需要做利益权衡,注意社会影响,不可一味追求利益。结合“政府、公众,以及媒体应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以及伦理道德上的价值敏感性”“这需要公众的觉悟,也需要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分析,公众及媒体应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以及伦理道德上的价值敏感性,监管企业的行为。结合“每一个人在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时,也要学会反思,权利是否被侵犯或者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别人的权利”分析,个人在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时,要学会反思,权利是否被侵犯或者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暖时节茹志鹃天还没有亮,第一部出厂的电车发出巨大的声音驶了过去。静兰像给人推了一把,从梦中直坐起来。凡是明发在家吃饭的日子,她总要起个大早,给明发买几样配胃口的小菜。“静兰!”明发醒了,“这么早,到哪里去?”“买菜去。”静兰见丈夫醒了,问:“你想吃点什么?”“随便。”明发翻了一个身又睡了。静兰心里有点难过。丈夫总说“随便”“随便”,好像家里的一切,都可有可无似的。静兰叹了一口气走出门来,马路上空荡荡的。这两年来,静兰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和明发中间,好像隔了一道墙。静兰买了一篮荤素小菜,正想回家,却看见一个鱼摊的木盆里,堆满了指头这么粗的淡水虾,一只只透明发青,活蹦乱跳。“虾,这么大的虾!”静兰心里亮了一下,毫不犹豫地称了一斤。虾给她带来了回忆。解放前两年,明发失业,一家四口怎么活呢!于是夫妻俩晚上轮流到河边钓鱼虾卖。一次,静兰钓到许多大虾,尽管孩子饿,哭着要吃,但还是卖了换钱。解放后第三年,明发有了工作,一家人缓过了一口气。一次,静兰买回一斤大虾。“快来看,这么大的虾!”静兰把虾放在脸盆里,虾跳蹦着,爬着。明发和两个孩子围在盆边看,拿草棒去逗,父子三个乐得哈哈大笑。“静兰,你发痴啦?”抬头一看,原来是朱大姐。朱大姐是生产组长。她郑重地说“我们组今晚上要开个生产会议,有任务。”“哦!”静兰应了一声。静兰走到家门口,看了看篮里的虾,止不住心跳起来。她推门进去,发现屋里肃静,明发披了一件上衣,头发搔得都竖在头上,头也不抬地趴在桌边,在纸上画着什么。许久,静兰沉不住气了:“明发,我今天买到虾了。”“哦!”明发没抬头。“明发,你看。”这次明发回过头来了:“你又何必麻烦呢,我随便吃什么都行。”随后又回过头去在纸上画开了。①静兰拿着那碗虾悄悄走进厨房,眼泪涌满眼眶。已经是立春时节了,但是她心里却觉得冰凉的。晚上的会上,朱大姐动员姊妹拿出干劲来,七天完成一万只紧急订货。工厂里来的代表发言了,他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又讲又念,还说了许多数字。开始静兰没听进去,但看到他那种聚精会神的样子,想起了明发。也是这种皱巴巴的纸,也是这种聚精会神的样子。这种事情有什么让人着迷的呢?她开始想了解一下,就认真听下去了。散会以后她发现自己破例地没有做完带来的针线,两双袜子只补了一只半。静兰回到家,明发和孩子都睡了。她在桌边坐了下来。桌子上放着明发画过的纸,皱巴巴的,却精心画了许多框框圈圈。“他多认真,哪里是个‘随便’的人啊!”静兰心里仿佛塞了许多东西。最后一个数字紧紧地抓住了她:七天,一万。这是今天开会的时候,大家说得最多的,七天,完成一万只订货。第二天上工,静兰头也不抬地干了起来,脑子里却反复地、固执地出现一个东西:七天,一万只;七天,一万只。她看看朱大姐,一个人蹲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摆弄一个旧电风扇。静兰觉得奇怪,下了班,就问她在干什么。朱大姐悄悄地说“我在做机器。用机器来剥胶质线的皮就快了。上次我参观展览会的时候,看过这种机器。机器上要用一个圆盘,这么大,木头的也行,你是不是有办法?”“我?”静兰想了想,胆怯地说“我家柴堆里有一个圆树墩,可不可以拿来自己削削看?”“可以,可以,怎么不可以?”朱大姐的嗓门又高了起来,静兰匆匆跑回家,拿来那块圆木。和朱大姐一起,用刀削,用沙皮磨,手上起了泡,木盘做出来了。但是木盘比较硬,压下去连胶质线里的钢丝也切断了。朱大姐提议木盘轮上装一条有弹性的厚橡皮。于是分工,朱大姐在家修配零件,静兰做橡皮。夜深了。静兰坐在电灯底下,用刀片小心翼翼地削着橡皮,她要把橡皮削薄,再包上去。但削完一看,橡皮是薄了,不过厚薄不匀,根本不行。“明天是第三天了,任务完不成怎么办?”谁家的自鸣钟当当敲了十二下,“明发该回家了,孩子们踢被子了没有?”多年习惯了的想法,突然闯了进来,但是它们闪现了一下,立即被手里那堆橡皮赶跑了。“静兰!”②静兰回头一看,见明发站在门口,眼泪再也制止不住,簌簌地掉了下来。明发拿起橡皮和木盘,看了看,比了比,说:“拿这厚橡皮做个滚盘不就行了?”“对!对!”静兰眼睛都发亮了,但想了想又说“可怎么把它弄得很圆呢?”明发说“到我们厂里的车床上一车,不就行了。”静兰还想问一问,可明发已连拥带推地拉她出了门。明发拉静兰走进一家点心店,要了两碗什锦面。什锦面来了,静兰埋头吃了起来。“静兰,你辛苦了,多吃一点。”静兰忽然看见伸过来一双筷子,筷上夹着一只鲜红的大虾③静兰泪水盈眶。那一道墙,已消失得干干净净。走出店门,两个人紧挨着走着。他们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在同一条路上。他在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高指标,妻子也正在为这个努力。夜深了,风也大了,忽然隆隆一阵雷响,接着就洒下点儿雨来。第一声春雷响了,风里虽然还有一丝寒意,但静兰却觉得温暖极了。作于1959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题目“春暖时节”语带双关,表层指人物故事发生的环境特征,深层指静兰和明发之间隔阂的消除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B.开会中,静兰总是带上针线,趁机做些针线活;削橡皮时,她想到丈夫该回家了,孩子是否踢被子,从中可见她始终将家庭放在首位。C.工厂代表发言时拿着皱巴巴稿纸的神情和所念的数字,使静兰不禁联想到明发在家认真写的数字,这使她完全理解了自己的丈夫。D.结尾对夜深、风大的描写,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隆隆的雷响预示着一场期盼已久的社会大变革的到来,它将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年来,静兰模模糊糊地觉得自己和明发中间,好像隔了一道墙”,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夫妻二人在对待家庭的态度、人生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B.作者善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人物,朱大姐告诉静兰有生产会议时,静兰回应了“哦”字,既表现了人物还沉浸在回忆中,也可看出她是随口应付,对开会并不关心。C.文章开头明发的“随便”与后面“聚精会神”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中可见一个对物质生活要求较低,而专注于社会建设事业的实干者形象。D.“七天,一万只;七天,一万只”在强烈的数字对比中,突出了“七”“一万”对静兰心理形成的巨大影响,也表明他们即将面对的巨大压力与挑战。8.文中画横线句写静兰流泪,每次流泪的心情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9.在《百合花》中,茹志鹃塑造了小通讯员“平凡英雄”的形象——虽然不是当年所倡导的“典型人物”,但却真实感人。类似的形象特点也出现在本文中,请结合全文,分析静兰的人物形象。【答案】6.A7.A8.第一处是委屈的泪水,因为丈夫一直说“随便”,所以感觉自己被忽视,扑在家庭上的热情也受到了打击;第二处是因无助与焦虑而流泪,也有丈夫突然出现帮助自己的感动,自己在最困难时,明发的出现让静兰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第三处是两人的嫌隙完全化解,关系达到了新的境界,丈夫的关怀让静兰温暖幸福从而流泪。9.作者没有采用当时通行的宏大革命视角,而把目光聚焦在日常生活之上;静兰本身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一心扑在家庭上,面对生活琐事也没有丧失热情,渴望得到丈夫的关注,怀念和丈夫以前的岁月;但是在寻找与丈夫的隔阂的原因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开始蜕变成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完成了自我超越。【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和鉴赏的能力。B.“从中可见她始终将家庭放在首位”错,丈夫该回家了,孩子是否踢被子的想法只是“闪现了一下”,再从她做木盘、削橡皮,心理总想着怎样完成任务等看出,她后来很重视工作,正在“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C.“这使她完全理解了自己的丈夫”错,原文说“这种事情有什么让人着迷的呢?”可见,她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的丈夫,她是想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事情”那么“着迷”,才认真听下去的。D.“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错,当时社会正在“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们满怀希望,“正在努力”,不能用“夜深、风大”来暗示。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A.“对待家庭的态度、人生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错误,“隔了一道墙”的感觉只是静兰对明发不太关心家务的不解,后文“他们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在同一条路上”表明,他们之间没有“严重的分歧”。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第一处:静兰一大早买虾回来,满以为能引起明发的注意,可他还是专心地“在纸上画”,还是说“随便”,并不理解自己一心扑在家庭上的热情,静兰因此感到委屈而流泪。②第二处:为自己完不成任务感到焦急和无奈,已经十二点了,静兰发现削的橡皮“厚薄不匀,根本不行”,又担心任务完不成;这时明发出现了,她内心的急切和无助随泪水奔涌而出;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有丈夫出现,他的关心和帮助,也使静兰十分感动,泪水簌簌而落。③第三处:在静兰辛苦劳累之时丈夫拉她去吃面,还夹给她“一只鲜红的大虾”,说“你辛苦了,多吃一点”,这种温柔体贴让静兰深受感动,她由衷感到“那一道墙,已消失得干干净净”,两人的嫌隙完全化解,不由得流出温暖幸福的泪水。【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静兰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大体把握她的三个变化阶段。从前文来看,“静兰像给人推了一把,从梦中直坐起来。凡是明发在家吃饭的日子,她总要起个大早,给明发买几样配胃口的小菜”“静兰心里有点难过。丈夫总说‘随便’‘随便’,好像家里的一切,都可有可无似的”“虾给她带来了回忆……”,此时的她只是一个家庭妇女,每天忙于家务事,渴望得到丈夫的关注,怀念和丈夫以前的岁月。后文,开会的时候,她还要拿着活做也能看出来。厂里开会的时候,她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静兰没听进去,但看到他那种聚精会神的样子,想起了明发。也是这种皱巴巴的纸,也是这种聚精会神的样子。这种事情有什么让人着迷的呢?她开始想了解一下,就认真听下去了。收会以后她发现自己破例地没有做完带来的针线,两双袜子只补了一只半”,这说明她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一定的兴趣。文章后半部分写她和朱大姐共同研究,最后在明发的帮助下,她解决的工作上的问题,二人的隔阂也消除了。“他们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在同一条路他在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高指标,妻子也正在为这个努力”,这说明她由一位家庭妇女转变成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尝科头①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②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辛文房《白居易传》【注】①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B.古代纪年法包括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文中的“贞元”“元和”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C.拜:授予官职,在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授”等,而“贬”则表示降职。D.六义:诗经学名词,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内容题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先后态度的变化,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C.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正是品行不好,不得重用。D.白居易的诗歌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1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顾况对白居易的态度先后有何不同,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10.C11.D12.C13.(1)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2)每写成一篇文章,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她,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14.顾况对白居易的态度经历了由开始的轻视到翻阅白居易试卷后的赞叹;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顾况翻阅白居易的诗作后,很佩服白居易的才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元和元年”作句首时间状语,一般其后断开;且“乐府及诗百余篇”均为“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D;“翰林学士”为官职名称,作“拜”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风、雅、颂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内容题材”理解错误。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正是品行不好,不得重用”错误。原文“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意思是,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由此可知,这是传言,并不是事实。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酷好”,非常喜欢,酷爱;“经月”,整月;“荤”,吃荤腥的食物。(2)“老妪”,老婆婆;“解”,理解;“录”抄录。【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可知,起初顾况对白居易的态度是轻视的;由“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可知,看到白居易的作品后,顾况则是赞叹不已。顾况的这种前后态度的不同,正是因为翻阅了白居易的诗作,原文一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恰是对他作品的赞叹,很是佩服白居易的才华。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官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客至(杜甫)舍①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②市远无兼味③,樽酒家贫只旧醅④。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①舍:指诗人所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②盘飧:盘中菜肴。③无兼味:指菜肴很简单。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④旧醅:旧酿之酒。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至》首联写“春水”“群鸥”,渲染居处之景的秀丽幽静,“但见”透露出诗人些许寂寞之情。B.《登高》颈联对仗工整,意蕴丰富,其中“万里”极写距故乡之远,“百年”夸张多病时间之长。C.《客至》语言质朴自然,如话家常,诗人选取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D.《登高》意境沉郁悲凉,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16.古人饮酒赋诗,诗情酒意,从来都是相影相随。《登高》《客至》都写到了酒,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15.B16.《客至》:①“樽酒”“旧醅”,表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情厚谊。诗人家境贫穷,没有好酒,但是竭诚待客,主客融洽相得。②“余杯”,表现诗人、客人、邻翁性格的真率及会客场面的兴致盎然。诗人请邻翁共饮作陪,引未饮完的残酒,足见率真自然和平日关系的和谐。《登高》: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B.“‘百年’夸张多病时间之长”错误,“百年”指晚年。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虽然待客没有好酒,但从中可感受到诗人竭诚待客,主客融洽相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把席间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而邻翁也是豪爽之人,三人举杯痛饮,会客场面十分融洽,主客都兴致盎然。诗人请邻翁共饮作陪,引未饮完的残酒,足见率真自然和平日关系的和谐。《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停杯断酒,潦倒之情就只能郁积心中,更加无法排遣。新停“浊酒”更深一层表现诗人的悲怆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选取乡村最常见的声音展现田园生活的生机和乐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宋戴埴曾说“唐人言李白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表达生活不如意的人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而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答案】①.狗吠深巷中②.鸡鸣桑树颠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同是天涯沦落人⑥.相逢何必曾相识⑦.金戈铁马⑧.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吠”“颠”“摧”“涯”“沦”等。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就传播方式而言,小说以书面文字形式为主,戏曲则以舞台演出为主、文字记录为辅。小说出现,虽也有版本的演化与异同,但较戏曲更为固定,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延续时间也较长。以《水浒传》为例,这部小说虽有繁、简系统的不同,版本的差异,但整体故事框架变化不大,尤其是自明末以后,虽有文字的差异,但常见的数种版本基本上固定下来。()如同样以“宋江杀惜”为题材的戏曲,就有数种变体,其故事虽,而演出形式、具体唱词、对白等均有不同,人物性格变异明显。梁山好汉故事,题材相同,《水浒传》和水浒戏必然有某种。但是,《水浒传》和早期的水浒戏以及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关系并不是很大,虽吸取过元杂剧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它后来基本上是独立的。需要强调的是,新出现的明代以后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比元杂剧也没有增加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经求同存异老少咸宜联系B.一经大同小异家喻户晓联系C.一旦大同小异老少咸宜干系D.一旦求同存异家喻户晓干系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水浒戏”则较为固定,即便具体演出环境有变化也不会产生新的变种。B.而“水浒戏”则变化较大,即便具体演出环境没有变化也会产生新的变种。C.而“水浒戏”则较为固定,往往只要具体演出环境不变就不产生新的变种。D.而“水浒戏”则变化较大,往往随着具体演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变种。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需要强调的是,明代以后新出现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也没有比元杂剧提高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B.需要强调的是,新出现的明代以后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比元杂剧也没有提高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C.需要强调的是,新出现的明代以后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也没有比元杂剧增加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D.需要强调的是,明代以后新出现的“水浒戏”,其艺术水平比元杂剧也没有增加多少,很难超出《水浒传》。【答案】18.B19.D20.A【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下文说明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一旦”,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语境为小说出现后呈现相应的结果,应选用“一经”;“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一种原则和方法。“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语境指故事基本相同,应选用“大同小异”;“老少咸宜”,指一件事物喜欢做、可以做的人年龄分布比较广泛,老的小的都没问题。“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语境指梁山好汉故事人人皆知,应选用“家喻户晓”;“联系”,联络、接洽,复杂的含义是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干系”,指牵涉到责任的关系。语境说和戏有关联,应选用“联系”。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前面为“数种版本基本上固定”,“而”为转折,则应是谈“水浒戏”有变化,排除AC。结合后面语境谈水浒戏“宋江杀惜”的变体“演出形式、具体唱词、对白等均有不同,人物性格变异明显”,应是指演出环境变化,剧本也不同,没有假设的意思,这样接D项内容更顺畅。排除B。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应把表示间的“明代以后”放在句首;一是搭配不当,“水平”应该是“提高”。只有A项修改正确。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于喝水与减肥,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理由是喝热水后体温会上升,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提高,就像人生病发烧时代谢会提高一样。实际上,喝热水对使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人体总是恒温的,对基础代谢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自然也就谈不上减肥。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实验将一群健康的成年人分为三组,分别给他们喝常温蒸馏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结果发现,不管是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并且这一效果可持续60分钟。不过遗憾的是,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对减肥来说基本上无济于事,平时做菜少放半勺油就出来了。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答案】21.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②不管喝多少热水

③而喝了3℃的冰水22.①喝冰水能提高新陈代谢,②但是提高的幅度很小,③对减肥基本没有帮助。【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说“关于喝水与减肥”的“误区”,“认为喝热水能提高代谢”,下句应与“减肥”关联,“提高代谢”似乎就能达到减肥的目的,由此可填: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第二空,前面说“喝热水对健康人的体温几乎没有影响”,关键词是“喝热水”和“体温”;后句说的是对体温的影响“人体总是恒温的”,此处应当是说“喝热水”,而且照应“总是”,应当用“不管”之类的词语衔接,意思是喝很多热水,可填:不管喝多少热水。第三空,实验的三种水分别是“温蒸馏水、常温生理食盐水和3℃的冰水”,既然“喝常温蒸馏水还是生理食盐水,都不能提高新陈代谢”,那么“新陈代谢竟然提高了4.5%”的就应该是喝3℃的冰水,意思形成转折,用“而”衔接,可填:而喝了3°C的冰水。【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和句式变换的能力。第二段共有四个句子。前三个句子是一个层次,第一句主要说“有一项人体实验的结果显示,冰水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第二、三个句子是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对第一句的印证;第四个句子是一个层次,“新陈代谢提高4.5%带来的热量差,对减肥来说基本上……”主要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新陈代谢提高4.5%”其实提高的幅度很小,二是这么小的热量差对减肥没有什么帮助。概括主要内容时注意字数限制。由此可得出主要内容是:喝冰水能提高新陈代谢,提高的幅度很小,对减肥基本没有帮助。题目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第一个句子和后面两个句子形成了转折,可在第二个句子前加上“但是”进行转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生活是一种律动,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老舍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世界。——雨果作为这个光与暗交织的世界中的一员,作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复杂大变局形势下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观点。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拥抱光明,不惧阴影天地不仁,从未承诺给我们提供一个完美的世界。艳阳高照,阴雨连绵,都是上苍的馈赠。享受阳光的普照,就也接纳阴雨的洗礼吧,一个乐于拥抱光明的人,也应敢于在凄风冷雨中前行。世事繁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