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12《长城》教学设计2_第1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12《长城》教学设计2_第2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12《长城》教学设计2_第3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12《长城》教学设计2_第4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12《长城》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城》教学设计课题内容长城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班级2009级广告设计1班授课类型阅读课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现代诗文阅读经验,由于专业关系,对文学作品的诵读有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教学应加强诵读,以读带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学生普遍对于文本的深层理解能力不强,特别是在品读较为含蓄的语句等方面亟需加强。教材分析《长城》是基础板块(下册)第三教学板块的一篇借物抒情散文,作者鲍昌站在历史的高度,追昔抚今,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之情,既有对过去的否定,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文章语言含蓄典雅,大量化用历史故事和古诗文,洋洋洒洒地表达了对历史的全新认识和对长城意义的深层思考。这篇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哲理色彩都值得学生在阅读中细细品味。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文中提及的历史故事和古诗文,并掌握相关文学常识。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写作和思考的思维路径。3.体味作者饱含深情的笔墨,以及第二人称、呼告语等写法对表达的好处。4.唤醒学生对历史和时代命题的深层思索。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正确理解作者对长城历史与现实的深层思索。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含蓄典雅、且饱含深情的语言,以及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学习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入文入境(12分钟)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谁去爬过长城啊?我们请这些去过长城的同学描述一下你们眼中的长城好吗?是的,长城的巍峨壮丽,长城的历史印痕,都已经成为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象征。特别是当你亲身感受过她的壮美,便会由衷地充满敬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新世纪迈过第一个10年后的今天,我们抚今追昔,又该如何更加理性地评价长城的历史与现实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鲍昌的《长城》,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去过长城的学生逐个到讲台上为同学们介绍游览长城的所见所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结论。通过学生参与介绍和发表观点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美文美读(15分钟)1.播放课文录音范读(多媒体课件播放)。2.教师提问:作者写的长城美不美啊?美在哪里?我们与作者一同从长城的历史中走来,哪位同学能够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呢?作者是如何评价长城历史的,他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你们刚才记忆深刻的那些体现作者对长城历史与现实的观点的句子,把它们标注在书上。板书学生提及语句,明示文章结构。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范读,并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速读文章,圈划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通过录音范读,引导学生积极联想和思考,感受语言的美,并初步感知文本,把握行文思路。三、走近作者(3分钟)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鲍昌是一位优秀的当代作家,《长城》1989年发表于《人民日报》,2000年入选全国高考的阅读题目。鲍昌(1930—1989),当代作家,辽宁沈阳人。1942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附中,1946年赴晋察冀解放区,在华北联大文学院学习。解放后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等单位工作,曾任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庚子风云》,长篇小说《盲流》,中短篇小说集《动人的沉思》、《神秘果》,文学研究专著《鲁迅年谱》、《风诗名篇新解》等。其短篇小说《芨芨草》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学生摘录作者简介。通过讲授,让学生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四、自主学习(10分钟)(一)给字正音,熟记字形,明确词语的涵义和使用的好处。沉寂凄婉执拗险峻蜿蜒嫣红伫立筚篥斥堠锁钥蹙眉剥蚀嶔奇愚钝纠墨落日熔金仰天一瞥固若金汤字词(多媒体课件展示)。也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用这些词语造句或写作小语段。(二)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多媒体课件展示)。①细读文章,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段。②作者提到了哪些历史故事,请你找出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③找出文中提及的古诗文名句,想想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古诗文。请与其他同学交流。④根据课文的旁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文中标注词语和字音,通过文下的注释,理解词语的涵义及在具体语段中对表达所起的作用。也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小组讨论形式完成。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自由朗读,通过摘录、标注与思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把握文章内容,拓展视野,积累语料。扫清阅读障碍,夯实基础,积累字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深入感悟文本内容,训练积累、分析、活用的能力。教学过程(第2课时)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指导阅读(20分钟)(一)明晰结构这篇文章的结构比较简单,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作者行文的思路。总结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登长城的时间,描写景物特点,以“归鸿”引出下文对长城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回顾。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对现实的评说。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写作者对未来的召唤和展望。归纳行文思路(多媒体课件展示)。(二)理解内容结合段落阅读,以问答方式进行(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①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作者写“归鸿”有什么作用?总结明确:不多余。借归鸿引出后文对长城的思考,它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关注。②第1自然段点明什么季节?景物有什么特点?总结明确:“深秋”。“落日熔金”、“猎猎西风”、“野草枯黄”、“酸枣变红”、“归鸿”给人苍凉寂寥的印象。③“曾几何时……‘春闺梦里人’了”描写了怎样的场面?“春闺梦里人”是指谁?总结明确:描写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后凄凉的景象。“春闺梦里人”是指与恋人离别的阵亡士兵,他们的尸首被野狼吞噬,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④第4自然段是怎样描述长城的?长城的作用与负面影响分别是什么?总结明确:“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蜿蜒六千七百公里。”从高度、厚度、地势、里程等角度描述长城。她的作用是“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负面影响是“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⑤第8自然段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现代长城的评价?“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总结明确:“敞开胸襟”、“迎来游人”、“充满自信”,这些词语表现了现代长城的开放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品读语言出示需要着重品读的段落(多媒体课件展示),并提出思考问题。①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这三句话分别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如果将它们分别改成“长城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并不影响原意表达,这样改好吗?为什么?②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把这段话改为“那是在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那是在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表达效果一样吗?为什么?③第6自然段。删去本段中的两处“几多”行吗?为什么?——纵观全文,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有什么好处?本段结尾两句中为什么又改用第三人称?由2名学生陈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学生在课本上划分段落层次。学生阅读相关的自然段,思考后作答。学生依照老师出示的语段和问题,耐心品读,对比分析,揣摩语言的妙处,体味作者在行文中遣词造句的用意。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思考后作答。通过学生陈述,提高学生独立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实现梳理文章思路的训练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对一些难读懂的地方给以指导,唤起思考意识,解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使用第二人称、呼告语、反问等写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和妙处,突破教学难点。二、合作学习(6分钟)讨论如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①在本文中,长城象征了什么?作者写长城凄凉悲切的历史和开放自信的现实,目的何在?总结明确:长城象征的是中华民族。写历史的凄凉悲切是为了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鼓舞斗志,更好地指导现实斗争,推动社会进步;写现实体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展现中华民族由封闭走向开放和自信,取得的巨大进步。②有人说,本文过于强调长城的消极面,这是对长城的玷污,你是如何看的呢?总结明确:作者并非单纯从批判的角度来看长城,而是客观地反思历史,转而歌颂今天长城大度、开放的气魄,表达的是对长城能经受得住历史的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的赞美。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进行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作总结发言,阐述观点。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表达观点,拓宽思路,明确文章的主题。三、巩固扩展(12分钟)(一)巩固学习成果——模拟导游播放长城景色的录像(多媒体课件展示)。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城呢?对于长城的历史和现在,你要如何为游客表述自己的观点呢?介绍时,使用本文所学到的好词好句,引述相关历史故事和古诗文,着重突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之一,以游客为服务对象,令他们满意。(二)比较阅读阅读《一段最古的长城》、《长城》、《长城远眺》,比较三篇文章在表达情思、行文特点、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何异同。(多媒体课件展示表格)。比较阅读《一段最古的长城》《长城》《长城远眺》体裁内容主旨语言风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学生拟定导游提纲,选2-3名学生模拟导游,其他同学作为游客,最后给予评价。学生快速阅读这三篇文章,并完成表格填写。巩固学生对散文语言和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迁移能力,指向应用。通过比较阅读,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四、练习作业(2分钟)1.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的讽刺。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2.搜集提及“长城”的歌曲,把精彩的歌词摘录下来。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巩固课内所学,强化散文赏析能力,积累语料。教学反思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对这些自主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积累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虽然文章语言对学生而言略有些艰深,但是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理解与努力思考,借助工具书和师生互动的方式,问题最终都得以解决,突破了教学难点。板书设计长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