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届高三一模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8/37/wKhkGWXAoSaAVObhAAJNhVCumOM674.jpg)
![上海市2021届高三一模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8/37/wKhkGWXAoSaAVObhAAJNhVCumOM6742.jpg)
![上海市2021届高三一模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8/37/wKhkGWXAoSaAVObhAAJNhVCumOM6743.jpg)
![上海市2021届高三一模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8/37/wKhkGWXAoSaAVObhAAJNhVCumOM6744.jpg)
![上海市2021届高三一模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8/37/wKhkGWXAoSaAVObhAAJNhVCumOM67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海高三一模考语文试卷汇编(六)
文言文二
【杨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泉石膏肓记
杨万里
①绍熙壬子九月十六日,予以废疾至自金陵,因念平生无它好,独好泉石,而故居乃土
山,安所得石?忽乡友王信臣及其犹子①子林艘永新怪石以遗予,予喜甚,日:“子犯所谓
‘天赐’者。”亟召匠,订馆②为假山。友人王才臣见之,谯予日:''先生居真山而又为假山,
将谁绐?”予笑日:“予敢绐人耶?聊自绐耳才臣曰:“有石而无泉,非缺欤?”予偶思
去假山三十步而近,旧有一泉而埋,即命浚焉。泉洌以猛,因接筒引之。又于假山之前十步
之间,馨一小方池,深尺,广五之,泥与泉其深各半,植以芙蕖,杂以藻若,每疏泉自筒入
地中,伏之假山之趾,仰而出于石罅,闭而激之,则为机泉,喷珠跃玉,飞空而上,若白
金绳焉,与假山相高。开而迭之,则为流水。其将至也,若哽若咽,若嗔若叱,然后淆然
而上,决决而流,流而入于池,其流有文,其入有声。顷刻之间,通塞万变,观者四顾,
莫测所来。予因生致小鱼善游而喜浮口,畜之池二十许尾,先十后十,每浮而出也,后者不
先夫先者,若“徐行后长者”之为者,余固异之。其始畏人,不浮,人至则隐于荷盘苻带之
下,去则显。其后渐与人习,圉圉洋洋若与人为玩;既而复隐,若耻以身供人之玩者,予益
异之。予间以食食之,每食至必出,久之若疑夫食之饵己者,复不出,予益异之。因命其泉
石之上小轩曰“泉石膏肓”。
②或曰:“膏肓之疾,医缓③云不可为,后世乃有法可艾也?”予曰:“膏肓,有法可艾
也;泉石膏肓,无法可艾也。有法可艾,予亦不艾也!”一笑而书之。
注:①犹子:侄子。②好馆:比喻堆叠、杂凑。③医缓:泛指良医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也B.者C.矣D.焉
22.作者与王才臣对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才臣因为误解作者本意,直言作者弄虚作假。
B.作者如实相告,自己所为不是欺人,而是自欺。
C.王才臣不仅理解作者的癖好,也深知泉石之趣。
D.王才臣是难得的铮友,作者有知错能改的雅量。
23.阅读第①段画线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泉水之趣的。(4分)
24.文章围绕“泉石膏肓”,层层展开,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答案】
21.B
22.C(3分)
23.视觉/比喻(1分)+白、清澈、色彩(1分),听觉/拟人(1分)多变、错落、丰富、琳琅、
杂(1分),就是手法+内容。
24.泉石膏肓的内涵(爱得深,爱得无可救药,极度喜爱等1分),先直抒胸臆“独爱泉石”(直
接表达、表达、表现了爱泉石1分),描写了泉石之趣(1分),最后写了小鱼尊长、有耻辱感、
不受诱惑(鱼的品格三点写到一点即得分1分),以鱼之品格自况,丰富了作者在泉石之趣中
的寄寓(1分)。(5个点,答到4个得满分)
【徐汇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何陋轩记(明)王守仁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口罪谪
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①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
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轼服②,无轩裳宫室之观,
文仪揖让之缚,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
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
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荷之以卉药,列
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
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③孔子
之言。
③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
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紫之术穷,而狡匿谪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
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
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
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
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①上国:指京城。②结题鸟言,山栖诋服: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结题:
结发于额;轼服:指用羊皮做的衣服。③信,通“伸”,伸张。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之B.其C.以D.而
22.对文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夷人妆扮奇特、言语动听,有种别致的风情。
B.夷人没有高车大殿和繁密的礼仪,缺少教化。
C.最为难得的是,夷人保留了质朴纯正的天性。
D.判断夷人“陋”与“不陋”,重在看其本性。
23.分析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4分)
24.第③段说理逐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5分)
【答案】
21.C(1分)
22.A(2分)
23.伸张孔子“君子居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赞扬少数民族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
品性。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此地教化百姓。(4分)
24.作者先惋惜中原灿烂的文化没有传播到夷地,致使夷风显得粗陋;继而感叹中原
文化丧失了浑朴之性;接着写夷人虽表面显粗陋,实则纯朴的天性尚在,是可以教化
的,不能弃之不管;更进一步,提出有必要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蛮
风的影响;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
步步曲折,层层推进,说理深入,有说服力。(5分)
【松江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定州阅古堂记
(北宋)韩琦
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
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而定以不肖辱其选,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
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会郡
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
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持已也,必贤而足;
其报禄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
夜以勉焉,又安有不如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
惟仆踣之是虞。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
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
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
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
贵,而庆流家宗,其遗风余烈,可以被于旗常,传于简策,越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
之意,不以酣歌谈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则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知我者其
以我为喜爽地,遂螟赏而己乎?
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兔夫毁圮污慢之患矣。谨记。
21.可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1分)
A.因B.则C.以D.且
2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人己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23.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
24.文章第③段围绕“乐”展开,层层推进,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
【答案】
21.D
22.A
23.“纷”和“竞”生动地描摹了食品的丰富,音乐的悦耳,突出了酒宴的热闹;“交现”写
出景物以主动的姿态交错呈现于赏景人的目前,强调堂中景色之美;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
与歌宴之酣、景致之乐交相呼应,富有感染力;与下文作者的“愧”“忧”之情形成反差;
强化出如此耳目声色之娱也并非作者之乐所在。
(评分说明:以上5点,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24.第③段先写到在“道”未至时,即使是宴乐美景作者也是“愧忧”而不知其乐;再写到
稍稍有所“进”之时,即使是公务繁忙,作者在此处仍也能感受到恬然之乐;接着写在此宴
请宾客和僚属,以使人人慕先贤,知忠义,立功名,不仅仅以酣歌优笑为乐,这才是作者的
真乐。从“己之益”到“有益于人”,三层“乐。层层推进,与上文照应,写出了修建阅古
堂的真正目的,显示了作者监古以自策,励忠诚进取之心。
(评分说明:三层“乐”的内涵,3点;总结1点;修建堂的目的1点,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普陀区】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2分)
送陈经秀才序
(宋)欧阳修
①伊出陆浑Q略国南,绝山而下,东以会河。山夹水东西,北直国门,当双阙。隋炀
帝初营宫洛阳,登邙山南望,曰:“此岂非龙门邪!”世因谓之“龙门”,非《禹贡》所谓导
河白积石而号龙门者也。然山形中断,岩崖缺呀,若断若畿。当禹之治水九州,披山斩木,
遍行天下,凡水之破山而出之者,皆禹凿之,岂必龙门?
②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捉鳖,可供膳羞。山两
麓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
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③然洛阳西都,来此者多达官尊重,不可辄轻出。幸时一往,则骆奴从骑吏属遮道,唱
呵后先,前假旁扶,登览未周,意已怠矣。故非有激流上下、与鱼鸟相傲然徙倚之适也。然
能得此者,惟卑且闲者宜之。
④修为从事、子聪参军、应之主县簿、秀才陈生旅游,皆卑且闲者。口相与期于兹夜宿
西峰,步月松林间,登山上方,路穷而返。明日,上香山石楼,听八节滩,晚泛舟,傍山足
夷犹而下,赋诗饮酒,暮已归。后三日,陈生告予且西。予方得生,喜与之游也,又遽去,
因书其所以游以赠其行。
【注】①伊出陆浑:伊水发源于陆浑县。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先介绍伊水与龙门山的地理形势。
B.然后交代“龙门”这一名称的由来。
C.接着指出此龙门非《禹贡》中的龙门。
D.最后想象夏禹凿开龙门山缺口的过程。
22.第③段连用两个“然”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3.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虚词是()。(2分)
A.因B.而C.则D.且
24.这篇赠序“独辟蹊径,意味隽永”,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答案】
21.D
22.第一个“然”由上文伊洛胜景令人数至不厌转入达官之游的无趣,第二个“然”由此再
转入惟卑微闲适者能得山水真理。连用两个“然”字转折过渡,文气纾徐,曲折有致,使两
者游山结果的对比更为突出,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富贵庸俗者的不屑,对闲雅适意之游的自得。
23.A
24.作为一篇赠序,本文没有直接赠言表达惜别劝勉之意,而是用大半篇幅浓墨重彩地描写
伊洛山水胜景和偕友游赏的惬意,以达官游山的热闹无趣映衬出自己和陈经等友人游山时的
闲适之乐,和淡泊自守、闲静高雅的知己俯仰天地间的愉悦跃然纸上,暗含人格道德上的期
勉。文末淡笔点染与陈经之间情意相投、自然融洽的友情,含蓄婉转地表达临别留恋之意,
独出机杼,余味绵长。
【浦东新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逊斋记
(元)欧阳玄
①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圣门高第,固尝有如是之问矣。近代有行之者,司马君
实之类是也。口人之一生,苟有得于一言而合于道,则其生平精神、心术、凡见诸行事者,
莫不于此取则焉。故虽一言也而可胜用哉!君实之于实,自为儿时至于相天下,终始惟一言
也,然则守约之道,顾不至当欤?
②吴君礼逊,佳子弟也,学殖之务,尤孜孜焉。尝请于予日:“吾于逊一字也,深有慕
而未能愿,仍逊以自号,何如?”余曰:“旨哉言乎!非所谓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夫
逊也者,吾党之士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也。在《礼》“入学鼓箧①”,即以逊为先。《说命》
亦曰:“惟学逊志。”盖吾之于道,悚然如有所不知,而后人告我以知;退然如有所不能,而
后人告我以能。谦以受道,抑以从人,兹非入门之第一义乎?夫子曰:“义以为质,而逊以
出之义之在人,犹物之有干也。然辞焉而弗婉,色焉而弗愉,则严者愈严,而义有不可
直遂者矣。婉辞足以达意,愉色足以致和,兹非出门之第一程乎?
③今吾礼逊学道,则犹升堂而望入室者也。(甲)涉世则积蹉步,而至千里者也。(乙)
虽然,逊以出之,又不可不信以成之也。(丙)信以成之,则如君实之守其实而后可也。(丁)
孟子曰:“孟施舍②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吾于是亦云。
[注]①入学鼓箧:击鼓召集学士,令打开书箱,拿出书来学习的一种仪式。②孟施舍:
人名。传说是一勇士。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盖B.则C.且D.然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士子追求一言终身行之以求圣门高第。
B.但得一言,则人之精神心术等皆有所依凭。
C.若人得一合道之言,则生平行事皆可胜用。
D.司马光从儿时至于相天下,始终坚守“逊”。
23.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3分)
24.下面的句子是第③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最合理的位置是()。(2分)
舍逊何所循而进,何所赍而行哉!
A.甲B.乙C.丙D.T
25.概括本文行文思路。(4分)
【答案】21.(1分)A
22.(2分)C
23.(共3分)比喻论证1分,以树比人,阐明义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1分,形象生动,
通俗易懂1分。
24.(2分)B
25.(共4分)作者先以“可以终身行之”之言开端,切入话题,引出本文要讨论的“逊”
(1分);接着阐述“逊”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1分),以及
如何才能做到“谦逊”(1分);最后进一步阐明,君子学道光做到“逊”不够,还必须做到
“信”,呼应开头(1分)。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闵行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赠严生策勋序
谢振定
①严生为余典试江南所得士,性醇强口苦志于学,屡上春官不得意,辛酉下第后愿留
都门,励业图再举。
②既而念母藜切,常中夜不能寐。旦来告予曰:“钟铭归矣。钟铭之从事于学也,皆吾
母冯孺人教也。钟铭八岁而孤,吾母年方二十有九,尽鬻嫁时衣饰,为钟铭择师而授之读。
钟铭性最鲁,每塾归,吾母秉灯待,责复诵昼所受书,不成诵则立加鞭挞无少恕,已且涕泪
交横日:'汝父以苦学逋疾,未遂志而殁。吾愿汝成汝父之志也。今胡乃若是!’及钟铭学为
文时,归呈课艺,母视师所抹勒过甚,挞如前。是以钟铭少时望寝门则栗栗而惧,迄今思之,
则依依有余慕也。今吾母年七十有六矣,往时官吏为请旌,母不许。钟铭未获寸进以奉母欢,
又远离膝下,其何以自悌?兹归计决矣J
③余闻之,肃然曰:“贤哉母也!所谓慈母而兼严父之事者也。而生之性情真挚,抑又
足尚焉。”古人得禄以养亲,则捧檄而色喜®,生之留,为其母也。然古人不以三公易一日之
养久则生之归,亦为其母也。生其无失乎赤子之心者耶!是心也,扩而充之,其用沛然。
计更阅数年,例得为令,为令者有父母斯民之责,推此心而善用之,勿姑息以养慝,勿闻誉
而自喜,以此列名循良,于太孺人苦心劝学之意,其庶可无负。生其益务汲古深思,以裕临
民致用之资。即以尽菽水承欢之分,区区一第,乌足以溷其胸耶?
④生行矣,吾无以张之,遂次其语以赠别。归时称觥萱堂,持此颂太孺人前,其庶儿
欣然眉翥,谓荣于绰楔之锡也。
[注]①捧檄:这里运用了为母出仕,博母欢心的典故。②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不因
公务影响对父母的奉养。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因B.而C.以D.乃
22.概括第①段的内容。(2分)
23.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母倾尽财力与精力,期盼严生能立志苦学。
B.严母告诫严生要苦学不怠,继承亡父的遗志。
C.严生学写文章有进步,但严母仍鞭挞责罚他。
D.地方官吏向朝廷请求嘉奖严母,但被其拒绝。
24.分析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得出“其庶可无负”这一结论的?(4分)
25.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案】
21.B(1分)
22.介绍严生的身份、性格和立志苦学却屡试不中的经历,点明他的“留”是以图再举。
23.C
24.作者先根据古人得禄养亲和“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指出严生无论“留”与“归”都是
为了母亲,进而得出“为其母”是一种赤子之心。再由严生的“赤子之心”推想:他以后中
第为官,对父母百姓用此“赤子之心”,他必能做到两个“勿”,成为奉公守法的好官,而这
正是严生母亲当年苦心劝学的初衷。所以说没有辜负太孺人苦心劝学的本意。
25.交代写作的缘由,点明题意,再次对严生的行为进行鼓励。
【静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野鹤轩壁记©
归有光(明)
①嘉靖戊戌之春,余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山②,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
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③墓,以宋刘
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
莫测所在,意其间有仙人居£。
②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
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③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
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
【注】①野鹤轩:在昆山境内。写作此文时归有光32岁。②昆:昆山。马鞍山在昆山西北。
③刘龙洲:南宋爱国诗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诗风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是()(1分)
A.耳B.乎C.矣D.也
22.对第②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
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赞叹了杨氏官品和人品。
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杨子器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
23.第①段写刘过的墓,用意是(2分)
2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25.本文为题写于野鹤轩壁上的短文,全文围绕与野鹤轩有关的人事展开,章法谨严,请对
此加以分析。(4分)
【答案】21.D(1分)
22.B(3分)
23.表达对刘过的敬慕之情;刘过乃爱国志士,作者引以为同类。(2分)
24.四字短语,简洁迫促,渲染出惊心动魄的场景,暗示聚会诸君的不同凡响。(3分)
25.野鹤轩在马鞍山脚下,文章从马鞍山写起,以芳冽泉水、嶙峋磐石衬托刘过墓地;(1分)
然后写建造此轩的县令的美政;(1分)最后写聚会轩中的场景;(1分)全文没有写野鹤轩
的建筑结构,但借助此轩有关的刘过、杨子器、友人,聚焦了作者奋发有为的心志,结撰有
力。(1分)
【金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唐】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岷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口可以
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
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①之所蟒,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
蠲之浏如气既焚既酬因,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
则溶漾纤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
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房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
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
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
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
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
以为二千石⑨楷法。
【注】①蛇虺(hui):一种毒蛇。②蠲(juan)之浏如:蠲,清洁。浏如,水清澈的样子。
③酬(shl):疏导。④间厕: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⑤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
二千石,后来习惯也称州郡一级的长官为二千。韦使君为州刺史。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乃B.且C.则D.然
2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理的一项是()o(2分)
A.第②段交代了永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B.永州城有石有泉,却被杂草遮蔽泥土覆盖。
C.永州城毒蛇野兽出没,树木花卉都是毒物。
D.永州城因特异环境被视为荒乱秽废的地方。
23.第③段描写景物,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24.第④段画线部分关联全文,是立意的点睛之笔,请加以分析。(5分)
【答案】
21.(1分)A
22.(2分)C
23.(4分)答案示例:此段写景,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由内及外、再由近及
远,前后对比,写出了一处风光佳景焕然一新的气象。语言四字句为主,两两相对,整齐短
促有力。
24.(5分)答案示例:第④段画线部分,句句与上文呼应,借“新堂”的“清浊美恶”“居高
望远”等深刻变化,与上文①②段永州先前自然风貌形成对比,回扣第③段新堂修建的过程
及景色描写,也呼应开篇“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的总领句,
全文前后浑为一体,结构严密。
从立意上看,此处由“新堂”引出对韦公善政益民的吏治思想的赞颂,赞颂他居高望远、
顺应民情、铲除残暴、废除贪污、保护贤良和施行富民政策,彰显文章以治理“新堂”设喻
吏治理想的用意,表现了柳宗元的政治抱负和寄望,是全文立意的点晴之笔。
【嘉定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唐】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峨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口可以
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
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少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
蠲之浏如久既焚既战③,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
则溶漾纤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
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虎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④
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己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日:“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
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
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
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
为二千石⑤楷法。
【注释】①蛇虺(hul):一种毒蛇。②蠲(judn):清洁,使动用法。浏如:水清澈的
样子。③酬(shi):疏导。④间厕: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⑤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
为二千石,后来习惯也称州郡一级的长官为二千。韦使君为州刺史。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则B.乃C.且D.然
22.对第②段理解不1E颐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交代了永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B.永州有石有泉,却被杂草遮蔽泥土覆盖。
C.永州城毒蛇野兽出没,树木花卉都是毒物。
D.永州城因特异环境被视为荒乱秽废的地方。
23.第③段景物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24.第④段画线句关联全文,是立意的点睛之笔,请加以分析。(5分)
【答案】
21.B
22.C
23.此段写景,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由内及外、再由近及远,前后对比,写
出了一处风光佳景焕然一新的气象。语言四字句为主,两两相对,整齐短促有力。
24.第④段画线部分,借“新堂”的“清浊美恶”、“居高望远”等深刻变化,与上文①②段
永州先前自然风貌形成对比,回扣第③段新堂修建的过程及景色描写,也呼应开篇“逸其人,
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的总领句,句句与上文呼应,收束全文,前后浑
为一体,结构严密。
从立意上看,此处多句反问,由“新堂”修缮引出对韦公善政益民的吏治思想,赞颂他居
高望远、顺应民情、铲除残暴、废除贪污、保护贤良和施行富民政策,凸显以细知大、以治
理“新堂”设喻吏治理想的写作意图,寄托柳宗元的政治抱负和期望,是全文立意的点睛之
笔。
【虹口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口亦日
“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日:“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
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①用值若干而有之。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
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
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
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
如此。
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银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
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
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烦。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
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
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商伯子:人名,作者故乡人。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乃B.则C.然D.因
2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
B.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
C.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
D.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
2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4分)
24.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5分)
【答案】
21.(1分)C
22.(2分)B
23.(4分)答案示例:第②段语言风格平易质朴(写“清新朴素”等亦可)。作者用清新简
练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儿间,荷
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语言不事雕琢,却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
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
24.(5分)答案示例:本文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
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第②段描写西施山赏心
悦目的山光水色和农田渔桑之景,蕴含着作者对山村美景的喜爱之情;第③段主要采用议论
的表达方式,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由此进一步抒发作
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
评分说明:1点2分(包含表达方式和情感),给满5分为止。
【奉贤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送何太虚北游序(元)吴澄
①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
示有志乎上下四方匚],而何可以不游也?
②圣人生而知也,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①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
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
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然则
士何可以不游也?
③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
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
所以游者不同。
④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缀文研经,
三十余年矣。【甲】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
独知其心也。【乙】世之士,阖门称雄,矜己自大,挟其所己能,自谓足以终吾身而无憾。
【丙】方窥闯圣人之经,如天如海,而莫可涯,i巨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丁】此太虚
今日之所以游也。
⑤是行也,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
之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闻见将愈多而愈寡,愈有余而愈不足,则天地万
物之皆备于我者,真可以不出户而知。如是而游,光前绝后之游矣,余将于是乎观。(有删
减)
[注]①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焉B.也C.哉D.矣
23.分析第②段,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3分)
24.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后来出游的人和以往出游的人相比,出游的方式不同。
B.后来出游的人和以往出游的人相比,出游的同伴不同.
C.后来出游的人和以往出游的人相比,出游的地点不同。
D.后来出游的人和以往出游的人相比,出游的原因不同。
25.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们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2分)
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
A.【甲】B.【乙】C.【丙】D.【丁】
26.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答案】
22.(1分)B
23.(3分)作者运用了知识丰富的孔子也要广泛考察来使自己的见闻广博,交友范围要广
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想要做到见闻广博就必须要出游的观点。(举例
论证1分,事例概括1分,证明观点1分)
24.(2分)D
25.(2分)C
26.(4分)作者赞同读书人出游的必要性,认为通过出游能够增广见闻、丰富知识;赞扬
了何太虚不攀附权贵、刻苦求学的做法;批判了当时求学的人为了私利出游的做法以及妄自
尊大的求学态度;勉励何太虚在交游之中增长自己的知识,追寻圣人的足迹,以求达到天地
间万物都齐备于心的精神境界。(1点1分)
【崇明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樊侯©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夸II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
“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
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匚]!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
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
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作’2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
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
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
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
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便:插入,刺入。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1分)
A.乎B.欤C.兮D.哉
2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23.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
容加以分析。(4分)
2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
以分析。(4分)
【答案】
21.B
22.B
2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
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
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
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
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
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论证
过程以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排比,增强气势。文末,更是以感叹句假设分析,直斥若如此则
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神灵。从而使论证具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24.作者写此文破除迷信,针对荒唐可笑的“显灵”说,反复进行诘问和驳斥,有理有据,
足以服人。但是文中承认自然灾害是上天惩戒政事失措的唯心观点,有其局限性。此文欲擒
故纵,笔法灵巧;转折顿挫,气势逼人。结尾一句,似作退让,实含讥讽,更加显得余味无
穷。
【宝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送陈升之序
[宋]王安石
①今世所谓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作而任大臣之事,口上下一
失望,何哉?人之材有小大,而志有远近也。彼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则煦煦然①仁而有馀于
仁矣,孑孑然②义而有馀于义矣。人见其仁义有馀也,则日:是其任者小而责之近,大任将
有大此者然。上下竣◎之云尔,然后作而任大臣之事。作而任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焉,然
则煦煦然而已矣,孑孑然而已矣,故上下一失望。
②岂惟失望哉?后日诚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实烝④然于上,上必惩前日之所俟而逆疑焉;
暴于下,下必惩前日之所俟而逆疑焉。上下交疑,诚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幸欲任,
则左右小人得引前H之所俟惩之矣。
③噫!圣人谓知人难,君子恶名之溢于实,为此则奈何?亦精之而已矣。恶之则奈何?
亦充之@而己矣。知难而不能精之,恶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哉!
④予在扬州,朝之人过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今去官于宿
州,予不知复几何时乃一见之也。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时矣。煦煦然仁而已矣,
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以望于升之也。
【注】①煦煦然:和颜悦色貌。②孑孑然:谨小慎微貌。③说同“俟”,等行。④烝:
众多。⑤充之:指用真才实绩充实自己的名声。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因B.故C.则D.且
22.对第①段理解不1E硕的项是()。(3分)
A.先写对良大夫寄子厚望,后写任职后失望,前后对比。
B.作者认为应该根据官员能力大小与志向远近任用人才。
C.第①段先叙述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说理条理清晰。
D.“煦煦然”、“孑孑然”是对一味恭维上司行为的批判。
2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岂惟失望哉”在文中的作用。(3分)
24.王安石提出“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结合本文评析这主张。(5分)
【答案】
21.C(1分)
22.D(3分)
23.示例:承接上文“上下一失望”,引出下文进一步的议论,上下交疑导致胜任大臣之任者
不能得到真正任用,更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3分)
24.示例:本文探讨朝廷如何选拔人才的重要问题,批评了当时社会识别人才方面的浅薄之
见,揭露了朝政人事任用的弊端,提出了应该精细鉴别人才的观点,勉励有作为者应该以真
才实绩充实自己,很有现实意义。“有补于世”的写作主张体现“文以载道”思想,能够积
极干预现实,发挥文学改造社会的价值。(5分)
【青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3分)
幌亭记姚鼎L
①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
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
②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①,杂树生焉。观察历城方公,一
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易治久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寒暑阴
雾,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
见山字合之,名曰视亭。
③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视山登眺,感思今古。史既栽其言,口后人所
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视山
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④之情,据
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
④嘉庆三年四月,桐城姚鼎记。
[注]:①阜:土山。②易治:整治。③羊叔子:即羊祜,魏晋时著名战略家、政治家
和文学家。④燕赏:玩赏。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乃B.则C.而D.且
22.对第②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写了建亭经过及亭的命名。
B.嶂亭所在原是杂树丛生废地。
C.崛亭所在视野开阔,一览中山。
D.整治后的小阜景物丰富变幻。
23.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2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突出写作意图的。(5分)
【答案】
21.C(1分)
22.D(3分)
23.(4分)运用对比手法1分,将崛亭和诸官舍对比,突出了方公的舰亭力不劳、用不费却胜
过了全城的奢华官舍1分,表达了作者对方公行事、人品等极力首肯、赞美之情2分。
24.(5分)写作意图是赞美方公勤政、清廉。2分("勤政"明说,“清廉”表达含蓄但却是
最突出的。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1段写达观在钟山所建高墙大院,反而挡住了钟山美景。就是城里最负盛名的豪华瞻园
也看不见钟山胜景。这是从反面衬托方公的清廉。1分
第2段交代了方公建崛亭的经过及为亭命名的情况。选址为废弃的土丘,建的是小亭,
力不劳,用不费却能赏玩到钟山美景。从正面突出方公的勤政清廉。1分
第3段在与清廉正直的名臣羊叔子的类比中,突出方公尽管无名但其功绩、人品不输羊
叔子。再从舰亭与官舍的强力对比中、在‘'不可不"的双重否定中突出方公的勤政、清廉。
(1分。写出1点就可)
【黄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城第21-24题。(1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危险易爆品运输合同范本
- 社区特色小吃一条街的繁荣规划与实施策略汇报
- 知识产权对企业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
- 社区教育工作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担当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3.1样本空间与事件课后篇巩固提升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5章习题课5天体运动教案鲁科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课时分层作业11核裂变含解析教科版选修3-5
- 病历记录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要求
- 电子商务平台与高效营销策略研究
-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幂的运算》检测卷(苏科版2024 含答案解析)
- 2025春季开学前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施方案:5大安全排查一个都不能少
- 亲子关系断绝协议书范文
-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2章 机械能 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
- 2024年苏州职业大学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版)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
-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大学数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ESG新政与国有企业ESG发展
- 2024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社会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 网络货运行业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