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提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3/18/wKhkGWXAnp2AXobGAAHfV7HEA6c599.jpg)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提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3/18/wKhkGWXAnp2AXobGAAHfV7HEA6c5992.jpg)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提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3/18/wKhkGWXAnp2AXobGAAHfV7HEA6c5993.jpg)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提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3/18/wKhkGWXAnp2AXobGAAHfV7HEA6c5994.jpg)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提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4/33/18/wKhkGWXAnp2AXobGAAHfV7HEA6c5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一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
二.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
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
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电离及其表示方式:
电离:某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NaCl===Na++Cf
2
H2so4===2H++SO4-
NaOH===Na++OH'
注意: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二.酸的涵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强酸:盐酸(HC1)、硫酸(H2so4)、
硝酸(HN03)
弱酸:醋酸(CH3co0H)碳酸(H2co3)
注意:(1)酸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H+
(2)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酸:
胃酸(盐酸)食醋(醋酸)、
汽水(碳酸、柠檬酸)水果(有机酸)
1.酸的鉴别
(l)pH试纸
pH<7,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中性
pH>7,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2)常见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无色酚献试液:遇酸无色;遇碱变红
三.酸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醐不变色
②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③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四.盐酸
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1、无色,
2、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液,混合物),
3、浓盐酸易挥发,瓶口冒白雾。
(白雾: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和指示剂反应: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与某些金属(H前金属)反应
Fe+2HCl=FeCl2+H2t
Zn+2HC1=ZnCl2+H2t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CuO+2HC1=CuCl2+H2O
Fe2O3+6HC1=2FeCl3+3H2O
4、与碱反应
NaOH+HC1=NaCl+H2O
5、与某些盐反应
CaCO3+2HC1=CaCb+H2O+CO2f
五.硫酸
浓硫酸的性质
1、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挥发。浓硫酸
易溶于水,溶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热,
常用的浓硫酸质量分数是98%o
2、浓硫酸具有三大性质:
a、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b、脱水性(腐蚀性)
c、强氧化性
硫酸的化学性质
1、稀硫酸和金属反应
Zn+H2so4==ZnS04+H2t
Mg+H2SO4===MgS04+H2t
Fe+H2SO4==FeS04+H2t
2、稀硫酸和金属氧化铁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0
3、稀硫酸和碱反应
Cu(0H)2+H2SO4===CUS04+2H20
4、稀硫酸和盐反应
BaCl2+H2SO4==BaS04I+2HC1
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
一.碱的涵义: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的一类化合物。
强碱:KOH、NaOH、Ba(0H)2>Ca(0H)2
弱碱:氨水、氢氧化铝等
注意:(1)碱溶液中阴离子全部是OH-
(2)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碱:
火碱NaOH、熟石灰Ca(OH)2氨水NH3.
二.碱的共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献试液变红.
2、碱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利反应)
3、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利水
4、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的性质
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物理性质:
1、白色固体、能吸收水分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2、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性质:
a、碱的水溶液有碱性,有涩味,有滑腻感。
b、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安全提示: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它
腐蚀,更应防止溅到眼睛里。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NaOH+HC1=NaCl+H2O
碱+酸=盐+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酸电离的H+与碱电离的0H
+
结合成中性的水。H+OH-=H2O
2、氢氧化钠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0
C02+2NaOH=Na2cO3+H2O
S02+2NaOH=Na2sO3+H20
3、氢氧化钠与某些盐反应
CuSO4+2NaOH=Cu(OH)2I+Na2SO4
FeCb+3NaOH=Fe(OH)3I+3NaCl
氢氧化钙Ca(0H)2
物理性质:
1、白色粉末状固体
2、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3、具有腐蚀性
1、氢氧化钙和酸反应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2、氢氧化钙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02+Ca(0H)2=CaCO3I+H20
这一反应常被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3、氢氧化钙和盐反应
Ca(OH)2+Na2cCh=CaCO3I+2NaOH
3Ca(0H)2+2FeCl3=2Fe(OH)3I+3CaCl2
本章小结: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镂根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
和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
注入丞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
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
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钢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澳、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0H),硝酸根(NO3),氯酸根(CIO3),
高镒酸根(MnOD;
负二价:硫酸根(S04),碳酸根(C03),亚硫酸根(SO3),
镒酸根(MnOQ;
负三价:磷酸根(P04);
正一价:镂根(NH。。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无色酚酸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2HC11=ZnCl2+H2T有
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J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2HC11=FeCl2+H2?有气
泡产生,铁逐渐减少,J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f溶液
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6HC1=12FeCb+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J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12HC1=CuCl2+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J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H0
溶液变成蓝色。42
(-)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
酚酥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C02=Na2CO3+
H20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S02=Na2sO3+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S03=Na2so4+
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C02=CaCO31+
H2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
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HC1=NaCl+H20
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H20=Ca(OH)2
(三)儿种重要的盐
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
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
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和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Fe=FeSO+Cu铁表面覆
盖红色物质,溶病吊蓝色变浅绿4色4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2HC1=2NaCl+H2O+C02T
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HC1=NaCl+H20+CO2T
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2HCl=CaCl+HO+CO2T
有气疱产生国祢逐渐减少322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计HCl=AgCl[+HNO3有
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领跟稀硫酸反应:BaCl2+H2SO4=BaSOJ+2HC1有
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Na2co3=2NaOH
+CaCO31有白色沉淀产生
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NaCl=AgCH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9、氯化领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k+Na2so4=2NaCl+
BaSOR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
AgPtAu
五、溶解性表:
(1)大多数酸可溶(HC1、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4
有吸水性。)
(2)碱的溶解性:钾、钠、领、钱溶、钙微溶,其余碱全
不溶。
(3)盐的溶解性:
钾、钠、钱、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l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CU不溶,Ag2so4、CaSC)4微溶外,其余全溶。
碳酸盐除钾、钠、铁盐全溶、MgC03微外,其余全不
溶。
六、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
出,或有水生成
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
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_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
盐和另一种金属。
4、盐跟盐反品的条件一一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
淀。
5、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或气体。
七、熟记常应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CaO熟石灰一
—Ca(OH)2
石灰右、大理石----CaCO3食盐-
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NaOH纯碱、苏打
——Na2c。3
小苏打一铁锈、赤铁
NaHCO3
矿——Fe2O3
赤铁矿一金刚石、石
Fe3O4
墨——C
干冰-冰一一
CO2
H2O
天然气(甲烷)一一CH4酒精(乙
醇)——C2H50H
醋酸(乙酸)——CH3co0H
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02
白色的固体——KCI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
铜)、KC1、NaCl等
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蓝色絮状沉
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一一Fe(OH)3常见不溶于酸
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一一
BaCCh、CaC0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
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CuSO4>CuCLCu(N03)2等含C/+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b等含Fe?+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b、Fe2(S04)3、Fe(N03)3等含Fe3+溶
液
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1、检验稀盐酸(或C「)——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儿滴AgNCh溶液利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
2、检验稀硫酸(或SO4)——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
中,滴入几滴BaCb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检验CC^一——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
稀HC1,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
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
产生。
5、鉴别藉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
的试管中,各滴入儿滴BaCb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
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
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
Na2cC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
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o
◎补定卞列反应方程立:
1、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H)2+2HC1=CuCl2+
2H2O蓝色沉淀消失J
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H)2+H2SO4=CUSO4+
2H2。变成蓝色溶液
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Na2SO4+
CU(OH)2;有蓝色沉淀产生
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FeCl3=Fe(OH)3;
+3NaCl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紫色石蕊无
色酚献
pH<7为酸性显红色
显无色
pH=7为中性显紫色
显红色
pH>7为碱性显蓝色
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1、)
中性气体(如:匕、。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用、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1、)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
收水蒸气。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物质分类的方法
物质分类的标准很多,所以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如可先观察物质
不同的颜色、状态、颗粒的大小(形状)、气味等对物质进行分
类,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类。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3.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
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结晶水合物因有固定的组
成和性质,属于纯净物)。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5.有机化合物:通常指含碳的化合物(CO、CO2、H2cO3利碳酸
盐除外)。
第二节物质的转化的规律
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
1、写出金属到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Ca+O2==2CaO
2、写出碱性氧化物到碱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3、写出碱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4、写出非金属到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c+o2Sco2
5、写出酸性氧化物到酸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6、写出酸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H2CO3+Ca(OH)2==CaCO3+2H2O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金属一金属氧化物->碱一盐
2.非金属T非金属氧化物T酸T盐
物质转化10条主要规律:
①金属单质+氧气T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单质+氧气T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单质+酸T氢气+盐
④金属单质+盐7另•种金属+另一种盐
⑤金属氧化物+酸7盐+水
⑥非金属氧化物+碱7盐+水
⑦酸+碱T盐+水
⑧酸+盐7新酸+新盐
⑨碱+盐7新碱+新盐
⑩盐+盐T新盐+新盐
⑴)非金属氧化物+H2O=酸(除二氧化硅,一氧化碳除外)
⑫某些金属氧化物+水一碱(可溶)
三.金属的冶炼
(1)还原法:
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使其还
原成金属单质。如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C+2CuO醛2Cu+C02
t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域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2)置换法:
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比盐中金属活泼的金属,可置换出盐中的金
属°
如铁利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置换法比还原法优越,置换法操作简便、安全、节约原料。
四.有关纯度的计算(书本p50页例题必须掌握)
1.纯度=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
2.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100%
二.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金属锈蚀的原因有周围介质的作用(如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和金属的内部结构两方面。针对金属锈蚀的原因,金属的防护方
法有保护膜法(油漆、搪瓷、金属镀层等)和改变金属内部法(如
不锈钢),前者由于成本低,简单、方便,应用较广。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
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常见的有机合成材
料有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废弃的有机合成材料性质
稳定,不容易被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引起白色污染。
第四节材料的发展
1.材料的反展史
原始人用石头制作石斧、石刀;古代人随着火的使用开始使用瓷
器;春秋晚期,我国开始炼铁;西汉时掌握湿法炼铜技术;新型
材料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新型材料的出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
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如纳米材料等。以纳米为
单位的超级微小颗粒,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在相
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3.环境保护
对环境保护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燃料:煤、石油制品脱硫处理,减少S02的污染。
②原料: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③“三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④生产工艺:采用“绿色工艺”进行生产。“绿色工艺”是无污
染或低排放的材料制造过程。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能量的相互转化
1.各种形式的能量有:电能、热能、化学能、生物能,机械能
(包括动能和势能)、光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原子核能、
地热能、潮汐能等。
2.能量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包括“消
耗能量”、“利用能量”和“获得能量”。能量的转化普遍存在,
如动能转化为势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生物能转化为势能,电
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等。
二、能量转化的量度(1)
1.做功是表示能量转化的多少。
2.做功的两个必要出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
一段距离。
3.功的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
积。
4.功的公式:W=F«S(功=力、距离),
F: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物体在F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
5.功的单位:焦耳,简称为“焦”,符号为“J",1焦耳=1
牛・米
重要提示:
1.物体做功的多少,只与F利S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物
体具体的运动状态(是而匀速、变速)无关,与是否受摩擦(即
物体表面是否粗糙)等因素也无关。
2.F和S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时间内所作用
的力利移动的距离)。
3.讨论:塔式起重机下挂重物,当重物静止不动,匀速向上
运动、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三种情形中,钢索的拉力是否做功。
说明:做功时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三、能量转化的量度(2)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量。(能量转化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公式;P=,P=Fv0
4.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1兆
瓦=1。6瓦_
重要提示:
1.功率大小是由W与t共同决定的,做功多的物体不一定功
率大。利用其变形公式P=FV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汽车上坡时要
减速而加大油门,其解释为:当P一定时,F与v成反比,汽
车上坡时,由于发动机的功率一定,司机采用降低速度的方法来
获得较大的牵引力的缘故。
四、认识简单的机械(1)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
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的五个要素:
(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0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i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心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心表示)。
重要提示:
1.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
作用点的距离,
3.作力臂的步骤:(1)找支点;(2)作
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
线;(4)标出力臂。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图3-13
1.器材检查:杠杆和它的支架,钩码、尺、线。
2.实验操作步骤。
(1)如图3-13,将杠杆的支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
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思考:为什么杠杆要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
移动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思考并回答:杠杆两边受到的力等于钩码受到的重力。
把左边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叫动力F1,右边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
叫阻力F2,填人表格。
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即动力x动力臂
=阻力x阻力臂。
若用符号表示可写成:宗=£歹4二取2或
2241
五、认识简单的机械(2)
1.杠杆在动力和F,,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这根杠*Z1杆就平衡。
2.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或
3.杠杆的类型:
(1)省力杠杆:A>4,吊<尸2,省力、但多移动距离。如
拔钉子用的车角锤、剪铁皮用的剪子等。
(2)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少移动距离
(省距离),如钓鱼竿、镜子等。
(3)等臂杠杆:4=6,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
多移动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重要提不:若,则杠杆的平衡被破坏,F,>F,L
原来静止的杠杆就发生转动,若,则杠杆向月的方
向转动,反之则向B的方向转动。
4.怎样使用杠杆最省力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尸4=*'4!可以看出:当作用在杠杆
上的阻力好和阻力臂为一定时,动力臂G越长,使杠杆平衡所用
动力Fi越小,也就是说当动力臂最长时用的动力就最小。
为了使动力臂最长,施加的动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动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距支点最远处;(2)动力方向应
垂直于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如图3-15和图3-16所示时
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最小的。
六、认识简单的机械(3)
1.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2.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定滑轮实质是动力
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
3.动滑轮:使用时滑轮随重物一起移动;动滑轮.
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息
少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舌*
4.滑轮组:定滑轮和滑轮组的组合,使用滑轮组’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5.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儿段绳子承担,提
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儿分之一。
重要提示:
1.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
2.使用定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重
物上升的距离相等,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的速度相
等;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两倍,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物体移动速度的两倍。
七、认识简单的机械(4)
1.有用功:利用机械时,需要做的这部分功,
叫有用功,常用W行表示。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叫额外功,常用W额外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常用W总表示。
即W有+W额外=W总。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常用n
表不。
77=^-xKX)%
5.机械效%率的公式:
重要提示:
1.机械效率反映了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小,它没有单位。
2.提高机械效率的力法:减少机械自身重(动滑轮重);减少机
械的摩擦等来减小额外功。
3.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1。
八、动能和势能(1)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能量
的单位是焦耳。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
量和速度有关,物体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其动能也就越大。
3.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势能.它与物
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势
能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势能,弹性形变越大,
物体的势能就越大。
重要提示: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物体只要被举高,就具有重力势能;物体发生弹
性形变,就具有弹性势能。
九、动能和势能(2)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
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受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
重要提示: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若有“物体匀速下落”
或“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有发热”或“物体表面粗糙”或不提“物
体表面光滑”等字样时,均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机
械能不守恒。
科学探究:
1.摆锤实验: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拉到某一一高
度后放手,在摆锤向下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
摆锤的动能增大。当摆锤向上摆动过程中.速度变小,摆锤的动
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2.滚摆实验:滚摆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转速增大,
动能变大。当滚摆上升过程中,转速变小,动能变大,重力势能
增大。
实验表明:(1)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7:”一
可以相互转化。\卅*
(2)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
也可以相互转化。
思考:若没有摩擦阻力.摆锤和滚摆将怎样运动?
十、物体的内能
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做热运动具有的能,也叫热能。
3.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是等效的。做功
改变内能的实质是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实质
上是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
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4.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是物质剧烈氧化的过程。从能
量的转化看,燃料燃烧释放热量的过程是将贮存在燃料中的化学
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5.燃料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其
单位是焦/千克(J/kg)0
Q®=mq
6.比热容
比执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
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符号:C热量的计算公式:
Qns=Cm(t-to)
重要提示:
1.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
则运动越剧烈。
2.热运动是指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单个微粒无热运动可
言。可见,单个微粒也无内能可言。
3.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也有关,例如一壶沸水的内能比
一杯沸水的内能就要大得多
>十一、电能的利用(1)
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
程.电流对电器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也即表示电能转化为其他
形式的能的快慢.
电功率的定义式:尸=丁
3.电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还有千瓦
(kW)o
4.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用U额表示;额定
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用P额表示。
重要提无:1.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用P实表示。
2.电灯的亮度是由电灯的功率来决定的,当电灯正常
发光时,由额定功率来决定,若电灯不正常发光.则由它的实际
功率来决定。
十二、电能的利用(2)
1.电功率大小等于通过这个电器的电流与这个电器两端电压
的乘积。
2.电功率的公式:P=UIo
3.电功:电流在某段电路上做的功,公式为:W=UIto单
位:焦耳,1焦=1伏•安•秒
4.电能表上的计量单位:千瓦时,俗称度。电功的单位。
1千瓦时=1000瓦X3600秒=3.6x106焦
重要提示:1.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在某段电
।-----M1-----~~
路上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
电压与通过这段电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000吨年无机碘化物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年全球及中国3-氨基苯磺酸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噪声缓解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膀胱冲洗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多层双向穿梭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斗提机畚斗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汽车双面胶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单立柱电动堆垛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柔印机网纹辊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3-溴-4-氟苯甲酸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服装标准流水生产线
- 2024年内蒙古电力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洁服务品质履约评估报告
-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
- 红色中国风西安旅游PPT模板
-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个人借条电子版模板
- 工业企业电源快速切换装置设计配置导则
- GB/T 1094.1-201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 胸外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