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没有文化的动

物中,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我这样说,其实也包含了

另一项意思,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是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

感觉,我们有所选择。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

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

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对于我们生活

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

一切的过去,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

过后回忆为妥当。"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

是为了当前有关而会想到过去经验。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

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有时这过程非常吃力,所以成为"苦

忆”。可是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

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

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

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

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

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

棺材运会故乡,葬在祖至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

回入这块泥土。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

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

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

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同一戏台

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他

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我记得在小学里读书时,老师逼着我记日记,我执笔苦思,结果只写下"同

上"两字。那是真情,天天是"晨起,上课,游戏,睡觉",有何可记的呢?

老师下令不准"同上",小学生们只有扯谎了。

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

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

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乡土社会中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只有

在轶出于生活常轨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一个结。

指头上的结是文字的原始方式,目的就是用外在的象征,利用联想作用,

帮助人的记忆。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

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

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

的过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

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黏着相片的身份证,是毫无意义

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认错了人。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部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

的只是“传奇"。一说到来历就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不从这开始,下文不

是只有"寻常"的当前了么?都市社会里有新闻;在乡土社会,"新闻”是稀

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意思。在都市社会里有名人,乡土社会里是"人怕出

名,猪怕壮”。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做人就得循规蹈矩。这种社会用不

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

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

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

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那里用得着文字?

时间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

这样说,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社

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

字就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乡下人的东西。我们的文字另

有它发生的背景,我在本文所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基层上,有语言而无文

字。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

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

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我同时也等于说,如果

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

下乡。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因为生活所需不断发展记忆,而动物以本能应付生活,不必需要

记忆,因而也没有记忆力。

B.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但事实上世代黏着的乡土社会

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C.记取与回忆不同,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是实用的,是

为了生活。

D.乡土社会中口口相传,可以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从而让后代从中寻求

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根据生活的需要有选择地注意生活中的对象,与生活无关的并不

关心。

B.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仍具有乡土性,有语言而无文字,文字不是乡下

人的东西的情况将不会改变。

C.与都市生活不同,乡土社会每代的生活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人们

循规蹈矩。

D.在乡土社会中,祖先们的经验必然就是子孙们会得到的经验,是同一

方式反复重演。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的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语言到文字的过程包含用绳打结,用刀

刻图,用笔写字。

B.记忆具有实用性,能够满足生活中的需要,人们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

要而追忆过去。

C.乡土社会的人们反复地生活在同一生活定型中,不需要用文字来帮助

他们生活。

D.乡土社会个别的经验等于世代经验,因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

是保存。

4.文章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分析。

5.为什么文字对于乡土社会和都市社会有需要与否的区别?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

【答案】1.D2.B3.C

4.①引用论证。引用"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来论证"极端的乡土社

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的观点。②类比论证。用"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

的戏的演员记得的只有一套戏文"类比乡土社会"个别的经验等于世代的

经验”。③举例论证。列举小学时老师让"我"写日记的实例,论述了在定

型社会中生活节奏相似,记忆都是多余的。④对比论证。将乡土社会和

都市社会进行对比,突出乡土社会的特点。(列举两种即可)

5.①乡土社会属于定型社会,语言即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需要文字

帮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②都市社会属于不定型社会,人所需记

忆的范围更大,当接触陌生的东西会出现记忆力不够的情况,需要文字

来记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动物以本能应付生活,不必需要记忆,因而也没有记忆力"错误,由原

文"没有文化的动物中,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可见选

项遗漏了限制语"没有文化的动物",导致扩展了范围表述绝对。

B."但事实上世代黏着的乡土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错误,由原文"这种

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可知,是说"不常实现",而不是"根本无法

实现"。

C."记取与回忆不同"错误,由原文"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过后回忆为妥

当"可知,记取和回忆在这里是相同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文字不是乡下人的东西的情况将不会改变"错误。由原文"中国社会从

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如果中国社会

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可知,

强调文字下乡的条件,推断不出"文字不是乡下人的东西的情况将不会改

变"。

故选B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文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其论述的中心是文字下

乡的问题,ABD并未涉及,而C项交代了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原因,

也是作者的主要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如“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生于斯,死于斯”“日出而起,日入

而息”“不知老之将至”都是典型的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

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论证''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

的社会”的观点。如引用“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来论证“极端

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的观点。引用“生于斯,死于斯”来

论证“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

的观点。

如“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

一套戏文。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用“同一戏台上演

着同一的戏的演员记得的只有一套戏文”类比乡土社会“个别的经验等

于世代的经验”,这是同类事物类推方式,属于类比论证,使论证更深

入浅出。

如“我记得在小学里读书时,老师逼着我记日记,我执笔苦思,结果只

写下‘同上'两字”“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

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列举

小学时老师让“我”写日记的实例,论述了在定型社会中生活节奏相似,

记忆都是多余的。

如“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

是不同的”“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

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黏着相片的身份证,是毫无意

义的”,运用对比论证,将乡土社会和都市社会进行对比,突出乡土社

会的特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原文“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

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在这种社会里,语

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

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

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

需要”可知,乡土社会属于定型社会,语言即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

需要文字帮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

由原文“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

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在都市

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

信簿”可知,都市社会属于不定型社会,人所需记忆的范围更大,当接

触陌生的东西会出现记忆力不够的情况,需要文字来记录。

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

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

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

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

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

我就成了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

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

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

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

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

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

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

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

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

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

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

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

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

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

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

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

的洋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

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一

一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

帐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

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进帐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

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

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

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

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外套的前襟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

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

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

不出来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

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

便多诉苦。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

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

到达温泽里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

样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她正坐在小客厅

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

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

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房间里家具很少。

"没结婚之前,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

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

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

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

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

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

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猜他是个鞋匠,经常

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

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

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

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

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

"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

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

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

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半个小时不到,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

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

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

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

了财产,6点钟,我见她躺在壁炉前,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

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

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着力刻画两个童工及其父亲这些小人物群像,说明“我”很快融

入新生活。

B.跟米考伯会面心里局促不安,表明变成孤儿后大卫开始并不想见米考

伯先生。

C.米考伯先生家楼上的房间里什么也没有,但为了不让人知道,他们成

天拉上窗帘,表现了米考伯一家人爱体面的特点。

D."我"认为米考伯太太跟米考伯先生一样,都是能屈能伸的人,这一评

价充分展现了"我"对米考伯夫妇的钦佩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本过着幸福孩提生活的大卫•科波菲尔被迫停学做童工,小说就是

这样在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突显故事的张力。

B.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我”就在心里认为那是“家”,侧面

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

C.米考伯太太一再述说娘家的辉煌,从3点钟“急得死去活来”到4点

钟“吃吃喝喝”,极为写实地展现了一个耽于幻想、债多不愁的乐天派

形象。

D.小说描写住宅破烂,房间空空,一件家具也没有,让社会下层小人物

的性格在与环境互动中更充分地得到展现,富有暗示性与象征性,激发

读者情感,隐喻主题。

8.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

9.选文前两段中对小科波菲尔生存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6.C7.C

8.①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增

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具有说服力,更引人深思。②便于更直观

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有利于表达对诸多现象的认识。③以‘我"

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9.①前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小科波菲尔破败恶劣的工作场所和狭窄简陋寒

修的生活空间。②烘托了小科波菲尔内心对现状的痛苦与对未来的绝望。

③谴责了继父谋得斯通对主人公的冷漠和虐待,进而揭露了一味追求金

钱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亲情淡薄的社会现实,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

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A."说明‘我彳艮快融入新生活"错误。结合"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

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可知,"我"对童工生活感觉痛苦,

并没有融入新生活。

B."开始并不想见米考伯先生"错误。由原文"其实,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

可是当时我不便多诉苦"可知,"我"局促不安是因为当时自己的处境,不

是不想见米考伯先生。

D.”充分展现了'我'对米考伯夫妇的钦佩之情"错误。由"可是在这过后还不

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

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

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

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等内容可知,"我"实际上认为米考伯夫妇是喜

好挥霍、不切实际的人。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C."极为写实地展现了一个耽于幻想、债多不愁的乐天派形象"错误。作者

是用夸张和戏剧化的手法表现米考伯太太的行为举止,突显她盲目乐观

的形象,展现下层小人物的性格。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叙述视角的能力。

从本文来看,“我”既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也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小

说以“我”为叙事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联起小说的情节,增加

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具有说服力。

如文章的开头“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

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

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

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

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以“我”为叙事视角,更能直观地表达作者对此种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

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情感,更引人深思。

从''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

情景了”“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

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

墩墩的中年男子……”等处可知,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

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从“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

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可知,

对小科波菲尔生存环境的描写,揭示了小科波菲尔破败恶劣的工作场所

和狭窄简陋寒磅的生活空间,同时也衬托了“我”当时灰暗的心境,从

而更加凸显了“我”遭遇的悲惨,让人对其心生同情,渲染悲惨气氛;

从“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

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

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可知,烘托

了小科波菲尔内心对现状的痛苦与对未来的绝望的心情;

从“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

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

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

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可知,突出了“我”被迫停学做童

工,强调世事让人不可思议,谴责了继父谋得斯通对主人公的冷漠和虐

待,进而揭露了一味追求金钱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亲情淡薄的社会现实,

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夏言,字公谨,贵溪人。言举正德十二年进士。性警敏,善属文。

②嘉靖初,劾中官赵霜、建昌侯张延龄,疏凡七上。请改后宫负郭庄田

为亲蚕厂、公桑园,一切禁戚里求请及河南、山东奸人献民田王府者。

庄奉夫人弟邢福海、肃奉夫人弟顾福,传旨授锦衣世干户,言力争不可。

诸疏率娉娉,为人传诵。

③孚敬颐指百僚,无敢与抗者。言眉目疏朗,美须髯,音吐弘畅,不操

乡音。每进讲,帝必目属,欲大用之。言与薛侃素交好。孚敬忌弥甚,遂

与彭泽构侃狱。下言法司,已,帝觉孚敬曲,乃罢孚敬而释言。八月,四郊

工成,进言礼部左侍郎,仍掌院事。

④言既以开敏结帝知,又折节下士。御史喻希礼、石金请宥"大礼"大狱

得罪诸臣。帝大怒,令言劾。言谓希礼、金无他肠,请帝宽恕。帝责言

对状,逮二人诏狱,远窜之,言引罪乃已。以是大得公卿间声。

⑤孚敬、献夫复相继入辅。知帝眷言厚,亦不敢与较。已而皆谢事。议

礼诸人独霍韬在,仇言不置。十五年以顺天府尹刘淑相事,韬、言相攻

讦。韬卒不胜,事详《韬传》中。言由是气遂益骄。郎中张元孝、李遂

与小忤,即奏谪之。十八年,以祗荐皇天上帝册表.加少师、特进光禄大

夫、上柱国。明世人臣无加上柱国者,言所自拟也。

⑥严嵩与言同乡,称先达,事言甚谨。嵩日以柔佞宠。六月嵩燕见顿首雨泣

诉言见凌状帝使悉陈言罪嵩因振暴其短帝大怒手敕礼部历数言罪,一请罪。于是严嵩

遂代言入阁,陵于言上。

⑦久之不召,监司府县吏亦稍慢易之,言悒悒不乐。遇元旦、圣寿必上

表贺,称“草土臣"。帝亦渐怜之,复尚书、大学士。至二十四年,帝微

觉嵩贪恣,复思言,遗官赍敕召还,尽复少师诸官阶,亦加嵩少师,若

与言并者。言至,直嵩陵出其上。凡所批答,略不顾嵩,嵩噤不敢吐一

语。所引用私人,言斥逐之,亦不敢救,衔次骨。海内士大夫方怨嵩贪

愦,谓言能压嵩制其命,深以为快。

⑧未几,河套议起。言故慷慨以经济自许,思建立不世功。因陕西总督

曾铳请复河套,赞决之。嵩与元、炳媒孽其间,竟以此败。其年十月竟

弃言市。妻苏流广西,从子主事克承、从孙尚宝丞朝庆,削藉为民。(选

自《明史•夏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六月/嵩燕见顿首/雨泣诉言/见凌状/帝使悉陈言罪嵩/因振暴其短/帝

大怒/手敕礼部/历数言罪

B.六月/嵩燕见/顿首雨泣/诉言见凌状/帝使悉陈言罪嵩/因振暴其短/帝

大怒/手敕礼部/历数言罪

C.六月/嵩燕见/顿首雨泣/诉言见凌状/帝使悉陈言罪/嵩因振暴其短/帝

大怒/手敕礼部/历数言罪

D.六月/嵩燕见顿首/雨泣诉言/见凌状/帝使悉陈言罪/嵩因振暴其短/帝

大怒/手敕礼部/历数言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明代在全国设逮的十五个省级单位“两京十三布政司”之一。

B.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等事。

C.郎中,属员外级,在各司中任职,是对医生的尊称,主要是治病救人。

D.从子,侄子,亲属称谓,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言忠正直言:曾为弹劾宦官赵霍、建昌侯张延龄,前后上书七次;

曾认为皇帝发布命令授予刑福海和顾福世袭千户锦衣的封赏是不可以的。

B.夏言屈己下人:夏言为喻希礼、石金的辩护,认为把希礼、石金关进

京城的监狱即可,不需要把他们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

C.夏言恃宠而骄:郎中张元孝、李遂稍稍违了夏言的心愿,他就奏请贬

了他们的官。晋升的“上柱国”的名号也是夏言自己想出来的.

D.夏言有仇必报:夏言恢复官职以后,凡有所批示,概不征求严嵩的意

见,严嵩私自所提拔使用的人,夏言大加罢斥、放逐。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孚敬忌弥甚,遂与彭泽构侃狱,下言法司。

(2)王子唏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

逸事状》

(3)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柳子厚墓

志铭》

【答案】10.C11.C12.B

13.(1)孚敬对夏言忌恨得更加厉害,于是就和彭泽一起构陷薛侃让他

入狱,把夏言交司法部门处理。

(2)汾阳王的儿子郭于晞担任尚书,兼任行营节度使,在邠州驻扎军队,

放纵士兵强横妄为。

(3)按当地的风俗借钱时用儿女作抵押,按照约定不按时赎回,利息和

本金相等的时候.就没收其儿女作奴婢。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

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

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

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嵩燕见"中主语为皇上,皇上退朝闲居时接见严嵩。"顿首雨泣”的主语是

严嵩,故"顿首雨泣"前要断开,所以排除A、D两项;“帝使悉陈言罪”

的主语是皇上,“嵩因振暴其短”的主语是严嵩,故要在“嵩因振暴其

短”前断开,所以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

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

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

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

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是对医生的尊称,主要是治病救人”错,郎中,属员外级,分

掌各司事务,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

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

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

B项,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是:世宗责怪夏言所作的回答,把希礼、

石金关进京城的监狱,然后把他们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了。并且“屈己

下人”与后文事件不符。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

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

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忌:忌恨;弥:更加;构:诬陷,陷害;法司:司法部门。

(2)为:担任;领:兼任;寓军邠州: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于)

邠州寓军,在邠州驻扎军队,纵:放纵。《段太尉逸事状》

(3)质钱:典当东西换来钱;不时:不按时;相侔:相等;同样;没:

没收。《柳子厚墓志铭》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

“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

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①夏言,字公谨,贵溪人夏言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他生性机灵聪敏,

擅长写文章。

②嘉靖初期,弹劾宦官赵霜、建昌侯张延龄,共上奏了七次奏折。又请求

改后宫的近郊庄田为亲蚕厂、公桑园,禁止一切内亲的求请以及河南、

山东献民田给王府的奸民。庄奉夫人的弟弟邢福海、肃奉夫人的弟弟顾

福朝廷传旨授给他们锦衣世千户,夏言力争说这样不可以。他的各类奏

章都非常正直,被人们传诵。

③孚敬傲慢的指挥百官,没有敢和他抗争的人。夏言眉目清秀,还长着

很漂亮的胡子和鬓相连,声音洪亮而且畅达,不说乡音,每次为帝王讲

解诗书文史等,皇上都注视着他,想要重用他。夏言与薛侃一向友好,

孚敬对夏言更加憎恨,于是和彭泽一起罗织罪名陷害他。把他下放到有

关部门。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发觉孚敬歪曲事实,于是罢免了孚敬释放

了。四郊工程完成了,晋升夏言为礼部左侍郎,仍然掌管院事。

④夏言以通达明敏,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御史喻希礼、

石金请宽恕"大礼"大狱得罪了诸位大臣。皇帝很生气,让夏言弹劾他们,

夏言说希礼、金没有杂念,请求皇帝宽恕他们,皇上因夏言的回话而责

备他,下召逮捕二人关入监狱。希礼、金远远的逃跑了,夏言承担了罪

过,这件事才停止了,因为这个得到了公卿们的称赞。

⑤孚敬、献夫又相继进入朝廷辅佐皇上,知道皇上爱护厚待夏言,也不

敢和夏言相较量,不久都辞职了。议论礼制那些大臣只有霍韬还在,怨

恨夏言不放弃,十五年的时候因为顺天府尹刘淑相的事,霍韬和夏言相

互揭发对方的隐私,霍韬最终无法承受,事情详细记载在《韬传》中,

夏言因此气势更加骄横,郎中张元孝、李遂与和夏言有些许的抵触,夏

言立即上奏贬谪他们。十八年的时候,因为敬献皇天上帝册表,加封少

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明代臣子没有加封上国柱的,这是夏言自

己拟定的。

⑥严嵩和言是同乡,称夏言是有德行学问的前辈,侍奉夏言很谨慎,严

嵩日益因伪善谄媚而受宠,六月,皇上退朝闲居时接见严嵩,他叩头哭

泣,倾诉被夏言欺凌的情况,皇上让他把夏言的罪状全部陈述出来,严

嵩因此张扬暴露夏言所有的缺点,皇上很生气,亲自明亮礼部一个一个

地举出夏言的罪状,夏言主动请求处分,于是严嵩就代替夏言进入内阁,

凌驾在夏言之上。

⑦皇上长久的不召见夏言,监司府县吏也慢慢怠慢的对待他,夏言心里

郁闷,感到不快,夏言在元旦和圣寿的时候一定会上表庆贺,自称为"草

土臣”,皇上也渐渐开始怜惜他,恢复他尚书、大学士的职位,到二十四

年的时候,皇上感觉严嵩贪婪恣肆,又开始想念夏言,派遣官吏携持诏

书召夏言回来,全部恢复他少师等各个职位,也加封严嵩少师,像夏言

一样,夏言回来了,凌驾于严嵩之上,凡是他批示答复,不顾忌严嵩,

严嵩不敢说一句话,严嵩引用自己的人,夏言驱逐他们,严嵩也不敢救,

严嵩对夏言怀恨在心。海内士大夫正怨恨严嵩贪婪狠毒。说夏言能压制

严嵩,都认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⑧没过多久,议论河套的事兴起,夏言情绪激昂以治理国家自我称赞,

想要建立一世所无的功勋,趁着陕西总督曾铳请求收复河套,夏言赞同

他的意见,严嵩与元、炳借端诬罔构陷,虚构他们的罪名,夏言他们最

终因为这个失败了,这年十月在闹市执行夏言死刑,并将尸体扔在大街

示众。夏言的妻子苏流放到广西,侄子主事克承、兄弟的孙子尚宝丞朝

庆都削去官籍贬为平民。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

柳永

帘内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①数敲珠一串,梁尘②暗

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③

肠先断。

[注]①牙板,歌女演唱时用以拍节之板。②梁尘,梁上的尘土,化用了刘

向《别录》"晨歌动梁尘"一句。③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

止》,指人还没有喝醉。玉山,形容男子仪容之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用美妙的歌声来描写歌女之美,具有欲扬先抑、给人以丰富

的想象的作用。

B.歌女演唱时牙板拍节声如珍珠落玉盘,振得梁。上尘土不知不觉落人

晶莹碧透的酒杯。

C.词人借助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传说,以“深”“孤”“怨”传达出歌

声幽怨而渺远。

D.这首词所描写的歌声,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同时获得了听觉和

视觉上的享受。

15.本词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表现音乐之美的佳作,但描写音

乐的主要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A15.①《凤栖梧》主要运用典故来表现歌声之美。"梁

尘""梧桐""孤凤""玉山未倒”等都属于用典,词人化用典故,不仅能引发读

者的想象,而且使描写的歌声具有画面感。

②《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

技艺。诗人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比喻句来描写琴声,

以声写声,构思独特,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欲扬先抑"错误,歌女演唱时能听到“清歌",却"不见如花面",是虚实

相生,"虚"指如花面,歌女的美貌「实"指隔帘听到的“清歌"。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凤栖梧》写歌声之美,词人使用了大量的典故。“牙板数敲珠一串”

一句,化用《礼记•乐记》描写歌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珠

一串”形象化了歌女圆润流转、有板有眼,再妙手拈来“牙板数敲”的

打击乐器伴奏,较原典增加了节拍感和音响效果。”梁尘暗落琉璃盏”

一句,化用刘向《别录》“鲁人虞公发声清,晨歌动梁尘”,词人以“梁

尘暗落”渲染歌声的清脆和穿透力,再别出心裁增加了一只晶莹剔透的

“玻璃盏”,以这器皿来承接落下来的梁尘,化虚为实,使虚拟的带有

夸张意味的意象更具实感。“桐树花深孤凤怨。”一句,虽没有直接运

用前人写音乐的诗文,但“梧桐”、“凤凰”是古代诗文中习见的意象,

而且古代又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传说,柳永借助这些绘制了一个画面,

极易引发读者对歌声的诸多联想。“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一句,化

用《列子•汤问》秦青歌声“响遏行云”的典故,词人加一渐字,就写

出了歌声由细到壮、由弱到强不断增大的力度。最后'‘玉山未倒肠先断”

句“玉山未倒”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指人还没有喝醉。词

人被那凄婉的歌声感动得“肠先断”,以致于不忍卒听了。

《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乐声清脆动听得

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

兰开怀欢笑。“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

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正面写乐声,表现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治理的国家饱经

",的外患内忧。

(2)在《六国论》的结尾,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

":那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3)《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

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加之以师旅②.因之以饥瑾③.苟以天下之

大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⑤.奈何取之尽锚铢⑥.用之如泥沙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瑾、苟、锚铢。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今天,人类中心主义者依然信心十足,

因为他们认定那个终极的“控制开关”必定掌握在人类手中。站在人类

中心主义的巅峰,我们当然不用O然而,新的工业革命提

出的最大疑问在于,人类将自己最强大、最优质和最持久的体力和智力

进行“集成”,并一步一步地转移到“机器人”身上,尤其是转移到与

自己同类却更为强健和发达的“基因人”身上后,仍然认为自己还是这

个世界的主宰,这是不是人类自我最大也是最后的迷思?

,,)这应当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具特色,也最有价

值的地方。我们这些“自然人”,如果不想在这次工业革命中

就必须适度地放下“自然人”内部的争斗,从整个人类的视角,塑造全

新的、共有的道德良知,摒弃前嫌,面对整个人类新的

对手。可以想象,面对如此革命,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

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反而意味着人

类社会在倒退或毁灭。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举云摇诚惶诚恐自投罗网精诚团结

B.风起云涌诚惶诚恐自掘坟墓和衷共济

C.风举云摇忧心忡忡自投罗网和衷共济

D.风起云涌忧心忡忡自掘坟墓精诚团结

18.下面是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已打乱,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预示人类社会一个自我超越时代的到来

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③"自然人""机器人"和"基因人"等之间的冲突

④超越地域、民族、国家、政治团体、宗教派别

⑤在向整个人类社会发出新的挑战

⑥很可能超过当下的民族、国家等之间的冲突

A.②④⑤③⑥①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⑥①②④⑤D.③④⑥②⑤①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一种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

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

或毁灭。

B.如果没有一种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

技术进阶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

或毁灭。

C.如果没有主流的、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

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或

毁灭。

D.如果没有主流、共有的、强有力的一种人类价值观或普世道德出现,

技术进阶不仅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在进步,反而意味着人类社会在倒退

或毁灭。

【答案】17.D18.A19.B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

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

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

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风举云摇:凭借风云飞腾上升,亦

喻飞黄腾达。风起云涌: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此处语境强调

的是社会发展迅速,故此处应填“风起云涌”。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

子。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忧虑、担心,故此处应填“忧心忡忡”。自投罗

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啥自己走进别人的圈套中。自掘坟墓:自己

的所作所为就像在替自己挖掘坟一样,比喻自寻死路。此处语境强调的

是人类自寻死路,故此处应填“自掘坟墓”。精诚团结:一心一意,团

结一致。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此处语境强调的是

团结一致,故此处应填“精诚团结”。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根据标点符号,六句话应该分为

两小组,两个大的句子。根据文段逻辑,应是先谈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

的影响,即②④⑤句,再谈其具体特色和价值,即③⑥①句。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的问题一是“一种”的位置

不当,二是“技术进阶不仅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没有进步”的多重否定失

当;A项多重否定失当,C项和D项“一种”的位置不当。数量词(一种)

在动词(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