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2023-2024学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2023-2024学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2023-2024学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2023-2024学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2023-2024学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2023-2024学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2.两汉刺史按“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刺史只能检查郡守执行公务的情况,如发现其有不法行为,只能向朝廷“劾奏”。《后汉书·朱浮传》载,“旧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史验案,然后黜退”。这反映出()A.中央旨在实现集权 B.地方吏治较为败坏C.朝廷强化监察地方 D.刺史州牧位卑权重3.下列文字是出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是A.“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B.“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借以改善农民生活。”C.“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家庭未参与犯罪者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D.“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4.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5.“社会蜕化之际,争乱频仍,民生困苦,……深思远虑之士,对此巨变之原因与影响,自不免加以疑问批评,而提出抗议或补救之方”,由此出现了A.百家争鸣 B.文景之治 C.独尊儒术 D.贞观之治6.西周时期的法,是一种完全依附于礼的法。公元前536年3月(阴历),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铸刑书”产生的主要影响应是A.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C.巩固了礼乐教化的地位 D.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7.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 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8.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如表为1842—1858年《筹办夷务始末》中外交辞令统计情况。这说明当时类别外交辞令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等对西方国家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裝骜不驯、夷祸、狼狈为奸等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驭夷、顺其性而驯之等西方对中国态度情词恭顺、仰赖天思、俯首听命、真自悔过、乞恩、四夷来服等A.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 B.西方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C.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D.清延固守传统华夷观念10.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一历史现象导致A.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上升 B.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C.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封建地主的实力显著提高11.“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见下图)是列宾根据1870—1873年间对伏尔加河纤夫进行深入考察后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A.俄国国内还没有使用蒸汽轮船B.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C.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十分落后D.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社会13.“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苏维埃政府这些做法A.开启了全面经济体制改革 B.实践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有利于苏俄经济恢复发展 D.促进了斯大林体制的建立14.公输盘助楚攻宋,墨子赴楚对公输盘说:“宋何罪之有?荆(楚)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这表明墨子A.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B.欲借战争以扩大影响C.支持孔子的仁义思想 D.代表宋国士阶层利益15.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16.“取借史家研究成果之理论,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并未预言某事将会发生之意。”王尔敏此话意在表明:A.论从史出 B.鉴往知来 C.以古鉴今 D.史由证来17.荀子提出“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主张,其强调的是A.性恶论 B.礼法并用 C.严刑峻法 D.制天命而用之18.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AB.BC.CD.D19.“如果说有致命的一击,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而不是1453年,那时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就像过于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这段话中出现的两个“帝国”指的是A.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B.都为拜占庭帝国C.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 D.都为奥斯曼帝国20.有人在讨论中央集权体制时说:自秦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一直沿用到清朝。对内巩固统一,推动经济发展;对外抵抗侵略,维护领土完整。因此,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适合的政治制度。以下对该制度较为正确的评价是A.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有合理之处B.仅从其进步性去评价中央集权制度不够全面C.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制度D.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史实和评价都是正确的21.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C.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D.南北通过对话解决矛盾和争端22.“他所阐释的,似乎就是对世俗的快乐与权利,保持一种斯多噶派式的漠然。以及回归过去的空幻而单纯的生活。他的遗著,有异常简洁的文体,极为幽悬,一如谜语。”材料中的“他"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3.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24.“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这段话中强调的治国思想是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无为而治 D.三纲五常25.1948年,中共中央颁发文件指示:修订土地改革中损害中农权益的做法,要求对科学、教育、艺术工作者等知识分子加以教育和团结;对中小工商业和一般地主富农的工商业予以保护。上述指示A.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维护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发展了科学教育事业 D.实现了全国各阶级大团结26.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主要是为了时间外交活动上午10:OO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秋普芳上午11:OO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3:OO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16:50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A.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降会议的顺利召开B.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缅会谈27.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28.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曙光”是指()A.启蒙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意大利统一运动29.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使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身份等级。魏晋时期,钟、鼓、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A.市民阶层壮大冲击等级秩序B.传统伦理观遭到了严峻挑战C.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D.儒学丧失社会正统思想地位30.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种权,而佃农有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A.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复杂 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1941年12月是已经变成全球战争的这次大战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而且,尽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头六个月内的辉煌战果严重打击了同盟国,但是失去的领土(甚至是新加坡或菲律宾)从总战略的角度讲实际上都并不真正极为重要。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诚然,单单工业生产力并不能保证军事实力——尤其是德国的作战能力说明,简单地人对人和美元对美元的比较是很荒唐的——但是,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么叫)比起轴心国来在物资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它的生产基地也远离德国和日本武装部队,因此它拥有建立一支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而任何一个早期的法西斯侵略对手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力量。实际上,在第二年,托克维尔在1835年关于出现两极世界的预言最终即将实现。——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1年12月成为“第二个重要转折点”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二战和战后世界带来的影响。32.材料祖冲之(429—500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祖冲之“亲量圭尺,躬察仪漏”,证实了岁差的存在,并把它应用到他私人制定的《大明历》中。根据计算,《大明历》规定一年为365.24281481天,与近代科学测量的日数相差不到50秒。祖冲之创造了以机械发动的日行百里的“千里船”,还改造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创造一架“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的运输机械,并在前人基础上创造了水转连碓磨。——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祖冲之成就取得的因素。33.材料在恐夷氛围中,作为朝廷封疆大吏的丁宝桢(1820—1886年)提出了他的御侮边防思想。丁宝桢对“西洋以通商为主,苟驾驭得宜,一时尚无战争”“日本立意窥视中国,数年之后必将与我开衅”有着清醒的认识。而沿海“天津则必争以为要抉之地,上海则必据以为根本之图,而其中间寄屯粮草、转运煤水,缓急可便于接济者则必在山东”。丁宝桢认为“海防应办之事大要实不外练兵,简器造船三大端,而筹饷为兵器船三者之根本,用人持久又为兵器船三者之实用”,他明确地认识到,清王朝已经腐朽的原有军队,不可能守住海防,必须加以整顿和改革,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海军队伍。——摘编自陈朝祥、杨秀莲《丁宝桢边防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的边防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丁宝桢的边防思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国王颁布的,故A正确;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2、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两汉时期的刺史主要职责是郡守执行中央政策的情况及是否有违法行为,凸显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A正确;材料与地方吏治败坏无关,B排除;监察地方只是材料的表现,C排除;材料未涉及刺史的地位,D排除。故选A。3、A【解析】

依据材料“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等……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可以得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体现了打击军阀,地主,资本家,富农的政策,A正确;B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双交双减政策,排除;C材料反映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排除;D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政策,排除。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集团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进行冷战,导致全球的分裂,结合本题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应指两极格局的存在,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与题意不符。考点:二战后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5、A【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答案为A项;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是封建盛世,与材料中的“抗议或补救之方”无关,排除B、D项;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适应汉武帝时期巩固统一的需要,排除C项。6、A【解析】

“铸刑书”是将传统依附于礼的法用成文法的形式肯定下来,这样有利于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A正确;成文法的出现使刑法有法可依,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排除;法律不属于教化的层面,是国家暴力机器的组成部分,C排除;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排除。故选A。7、B【解析】

水陆码头多为商品经济发展之处,商业发展需求使对信义更为重视,故B正确;材料与地域性文学发展无关,排除A;“义”为我国传统主流道德观念,材料未体现主流观念的变迁,排除C;材料并不能说明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排除D。故选B。8、D【解析】

依据题意,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有两方面的原因:要清政府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帮着清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以华制华。结合课本所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只体现英国和日本的利益和要求。AC不合题意;《天津条约》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通商、传教等,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选择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签订影响的理解。《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D【解析】

根据表中分类可知,清政府对西方国家采取蔑视态度,说明仍用传统的华夷观念来处理对外关系,故答案为D项;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项。10、A【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物价上涨,封建领主的财富缩水,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A正确,排除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属于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排除B;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后果,排除C。1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古文的意思是:选出来的秀才,却不认识字,选出来的孝廉(就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自称寒素清白一尘不染的人,却是浊如泥污的伪善者,那些居于大宅高堂的所谓良将,却是胆小如鸡的怕死鬼。说明了汉代初期实行的察举制此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弊端,并未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2、C【解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于1873年,反映了当时俄国经济发展与困境并存的状况,是对俄国社会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进行的控诉,表现出俄国发展的落后性,故答案为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俄国尚未使用蒸汽动力,排除A;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主义道路,BD错误。13、C【解析】

材料“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体现的是苏俄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这种做法有利于苏俄的经济恢复,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C正确;材料与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无关,A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B排除;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排除。故选C。14、A【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材料大意是说: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是不仁义的;不劝阻楚王的行动和劝阻不成功都是不对的;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这表明墨子不赞成发动兼并战争,但要抵抗外来入侵,故A项正确;墨子反对兼并战争,B项错误;材料表明墨子不赞同孔子的仁义思想,C项错误;墨子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D项错误。故选A。15、B【解析】

由材料“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较重视维护士人的地位,这会助推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项举措就得以保证,否则,宋朝也不会灭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谏议制度仅涉及对中央权力的监察,未及地方,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宋朝这一传统对于过于集中的皇权,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项程度有所夸大,排除。16、B【解析】

“以观测当前轻情状,推断未来发展趋势”的意思是历史急要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又要研究影响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推断未来,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7、B【解析】

荀子主张“明礼仪”、“重刑罚”,体现了他礼法并用的主张,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治国主张,不是对人性和社会规律的探讨,排除AD项;严刑峻法只是荀子主张的一部分,排除C项。故选B。18、A【解析】

元朝设立宣政院,是元朝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的机构,A是西藏,故选A;B是东北,C是北京,D是,不符合宣政院所辖之地,排除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联系所学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解答。19、C【解析】

根据材料“那么一击是在1204年,那时帝国的范围仍然从亚得里亚海延伸到了叙利亚门户”结合所学可知,1204年,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因此材料中第一个“帝国”是指拜占庭帝国,材料“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了庞大帝国”可知,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因此第一个“帝国”是指奥斯曼帝国,C项正确;排除A、B、D项。20、B【解析】

评价历史事物或人物应当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材料内容仅从中央集权制度的进步性进行评价,没有兼顾其弊端,显然是不够全面的,选B;材料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并不全面,因此并不算得上是“有合理之处”,更不能说是正确的,排除AD项;中央集权制度并非中国古代所特有,排除C项。21、C【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际力量的崛起,从60年代到8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由最初反对殖民主义到提出开启南北对话及加强南南合作的主张,说明第三世界国家调整了战略目标,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不结盟运动宗旨的变化,并未体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不结盟运动对开启南北对话的提议,并未体现南北对话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2、A【解析】

材料“保持一种斯多噶派式的漠然”“回归过去的空幻而单纯的生活”“极为幽悬,一如谜语”表明该思想家的思想带有无为的思想。结合百家争鸣可知,“他”指的是老子。A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礼”,材料未体现,B错误;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材料未体现,C错误;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的主张,材料未体现,D错误。故选A。23、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广告业存在的目的是推广市场宣传,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1956年广告业消失是因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行政计划和指令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进行管理,市场自由竞争不复存在,排除BC,D项正确。1956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排除A。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24、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强调的是以礼治国思想,B正确;材料未涉及德政,A排除;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无关,C排除;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B。25、B【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以判断出此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中央对各阶级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为解放战争服务,有利于维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正确;材料不光涉及工农阶级,A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26、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周恩来的活动涉及到的会议参加国来看,有苏英法和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越南,说明这次会议是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故答案为C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A项;1971年中苏关系早已破裂,中国不会与苏联会谈争取支持,排除B项;D项只涉及缅甸,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点睛: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7、D【解析】

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B项;C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28、C【解析】

略【详解】据“意大利”、“现代世界的曙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指的是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故选C;启蒙运动主要起源于英法,新航路开辟始于葡、西,排除AB;意大利统一运动与“现代世界的曙光”不符,排除D。29、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主要方式,古琴等便于携带的乐器在这时受到了格外的推崇,这表明魏晋时期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市民阶层大致产生于唐朝后期,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者,古琴、长笛、筝、琵琶等乐器的使用者主要是士人阶层,与市民阶层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便于表达文人情感的乐器的活跃,并未挑战传统伦理观;D选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获得正统地位,魏晋时期其正统地位并未丧失。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0、A【解析】

据材料“……当土地被佃农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可知,体现了明清时期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即永佃制反映的是土地的经营权,而土地所有者收大租,佃权所有者收小租,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强化”及“赋税征收种类”,而是强调“永佃制”的实行办法,B、C与题意不符;据所学可知,土地兼并问题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D说法绝对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苏联最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大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从保持中立到走向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道路;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与苏联对抗,形成两极格局。【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中“当月苏联在莫斯科周围开始的反攻证明,闪电战至少在这里是失败了。”、“日本的行动以及希特勒无必要的对美宣战,最终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参战了。”、“大同盟(丘吉尔喜欢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