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兴衰起伏、不断流徙与融合的情景。上演这些情景的主要舞台是(
)A.东北地区 B.河西走廊 C.岭南地区 D.黄河流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这里充满着兴衰起伏、不断流徙与融合的情景,故D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2.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临潼姜寨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距今(2019年)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故D符合题意。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尚不能栽培水稻,故A不符题意;姜寨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没有发掘栽培水稻的遗迹,故B不符合题意;山东大汶口遗址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没有发掘栽培水稻的遗迹,故C不符合题意。3.下列遗址中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有()A.元谋人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仰韶文化【答案】A【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旧石器时代”,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代表,A项正确;BCD三项均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排除。故选A项。4.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夏代的青铜制造已有一定水平。商周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的数量、种类之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是三代之所以称“青铜时代”的主要依据。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铸造。5.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B.生产力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生产关系的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在西周初期分封制巩固西周的统治,在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增强,独立性更大,分封制逐渐瓦解,也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AC不是根本原因;D不是导致现象的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6.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礼仪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称呼,都体现其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与宗法制的特点相符,故B项正确;ACD三项制度的特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7.《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严格的等级关系【答案】D【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是按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层次,从材料中的“十等”、“下、上、神”、“王、公、大夫、士、皂”等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D正确;A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是宗法制的核心,排除;C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8.《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武王”可以获取信息为周朝,“封黄帝之后”反映的信息是分封制;结合所学,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对同姓和婚姻关系、功臣、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进行分封,故C项正确;禅让制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A项排除;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B项排除;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排除。9.有史学家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文中的“制度”包括①内外服制度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礼乐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外服制度是商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都是西周的政治的制度,故C项正确;ABD错误。10.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A.世袭 B.多生产粮食布帛C.经营工商 D.取得军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采取奖励军功的措施,根据军功的大小来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所以他最合法的途径是取得军功,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11.那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觉醒、群星璀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矗立着一座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其中,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A.道家思想B.法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那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觉醒、群星璀璨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12.孔子曾在杏坛传道授业,他向其弟子阐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兼爱非攻B.克己复礼C.清静无为D.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克己复礼属于儒家思想,选项B正确;选项A是墨家思想,排除;选项C是道家学说,排除;选项D是宋代理学的主张,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思想流派的主要思想。13.“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频繁流动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各国招募人才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社会转型 B.发展封建经济 C.打击贵族特权 D.增强本国实力【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各国主张变法,纷纷招募人才,以富国兵,D项正确;ABC项不是其主要目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14.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原有的王号不足以“称成功,传后世”。特更名号为A.泰皇B.秦王C.始皇帝D.郡王【答案】C【解析】秦始皇第一个创立皇帝制度,所以为了传承后世,称为“始皇帝”,故C正确;其他不是皇帝制度特点,排除。15.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重大意义是()A.长期维护了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B.使中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C.王朝更替频繁,有利于打击地主势力D.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重大意义是长期维护了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所以答案选A。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建立有利于巩固地主的势力,排除B;在封建社会前期,中国处于世界的前列,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排除C;D选项是也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但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16.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世袭制【答案】C【解析】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因此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C正确;禅让制是部落时期的选贤任能制度,A排除;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时期推行的重要制度,B排除;世袭制在秦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D排除。故选C。17.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C.“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最接近事实的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A项意思是秦因暴政而亡,B项认为是被六王之后所灭,C、D两项都认为是因为不推行儒家思想,教化万民而导致灭亡,联系史实,秦亡的原因主要是暴政,答案为A。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仔细分析比较,要有一定古文水平,还要客观分析秦亡主要原因,要求学生能客观地看待问题。18.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A.古代的分封制度B.血缘亲族关系C.西周礼乐文明D.文字契约的承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说明刘邦已经意识到分封异性诸侯王存在严重的弊端,他希望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巩固汉朝统治,即希望利用宗法血缘亲族关系巩固刘氏家族统治,但最终还是引发了“齐国之乱”,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题意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9.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节度使制度 D.郡县制【答案】A【解析】汉朝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郡与封国并存,像斑马身上的斑纹交错,故答案为A。B属于汉武帝时期的中央官制而非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唐朝设立节度使,后导致藩镇割据,排除C;D属于秦朝时期在全国推行的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20.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是A.实行刺史制度 B.实行州郡县三级制C.实行中外朝制度 D.颁布“推恩令”【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代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1.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设置的官职是()A.知州 B.通判 C.刺史 D.御史大夫【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设置刺史进行监察,C项正确;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排除A项;通判,宋太祖赵匡胤设,是皇上亲自任命到各州,辅佐知州一起治理各州,排除B项;御史大夫秦代就已经设置,排除D项。故选C项。22.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监察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和“国小则亡邪心”,联系所学可知,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汉武帝时期“推恩令”。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问题逐渐突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贾谊提出这一削弱王国实力的主张。故答案为C。贾谊这一主张是针对郡国并行制的弊端而提出,与A项矛盾,排除A;B项材料不能反映;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BD。23.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位学者是()A.卫青 B.董仲舒 C.主父偃 D.王猛【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采纳其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B项正确;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大将军,排除A项;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推恩令”,以解决地方诸侯问题,排除C项;王猛是前秦时期的人物,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4.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吸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答案】C【解析】西汉建立后由于社会经济凋敝,西汉统治者采取了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社会发展繁荣的景象,史称“文景之治”,由此说明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AD都是历史循环论的内容,不符合实际,排除;“文景之治”的出现是由于统治政策的调整,不是因为科技进步,排除B。25.“羌笛何须怨杨柳”“公主琵琶幽怨多”,羌笛和琵琶都是西北少数民族发明的乐器,传入中原后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民族交融 B.中外交流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民族交融就是民族间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逐渐融为一体,融合的最根本因素是互相接触,“羌笛和琵琶都是西北少数民族发明的乐器,传入中原后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能够反映出少数民族于汉族的民族交融,故A项正确。B项,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而不是中外交流,排除。C、D,民族交融的方式可以是战争、和平、贸易或婚姻,因而题干反映不是国家是否统一,经济是否发展,排除。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1)材料一中的三个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影响,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2)请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成就。(3)材料二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在哪个国家变法?目的是什么?【答案】(1)儒家、道家、法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2)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3)商鞅、秦国、富国强兵。【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开创道家,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材料一中的三个人物分别属于儒家、道家、法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3)据材料“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知秦孝公任用卫鞅变法,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所以,卫鞅就是商鞅,在秦国变法。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就,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面房抵押合同范本
- 房屋租赁合同样本参考
- 建设工程监工合同书样本
- 玉米购销及技术服务合同协议
- 产业技术合作合同书
- 11《牛郎织女》 (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农业银行商业房贷合同样本
- 民用航空空运货运代理合同协议
- 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流动资金保证借款合同风险分析
- 野外生存2-1课件
- 《CAD/CAM技术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儿科影像诊断学课件
- tlc-jc dy001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检验报告模板va
- 阀门噪声计算程序(IEC)(带公式)
- 2022年RDA5807m+IIC收音机51单片机C程序上课讲义
- 雅马哈贴片机_修机_调机的经验之谈1
- 全自动咖啡机基本结构及原理教程课件
- 正负零以下基础施工方案(44页)
- 简爱人物形象分析(课堂PPT)
-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