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在大量背景材料感知的基础上,体会规则和不规则图形面的大小,通过聚类分析,

建立面积概念,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借助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通过类比迁移,经历面积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因平面

图形大小比较的需要建立起相应面积单位的思维方式,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3.在剪、摸、比等动手实践活动中感知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会用平方厘米表示面

积的大小。

4.在说面的大小、寻找测量面积大小的工具等学习活动中形成概括和抽象能力,提升

准确、简练和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述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是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一、面积概念的形成

1、回忆线段长度的概念内涵、度量方法、度量工具、度量单位

师:看这是什么?老师可以让这个点动起来,变一一成了一条?线段,点动成线段。

师:看,第二个点也动了,又变成了一条线段.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条线段,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长短(板书)不一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你用是眼睛来比较的,我们称它为观察法(板贴)

预设2:是这样吗?两条线段重合在一起,这是重叠的方法(板贴)

预设3:用尺子来比较,那,怎样测量呢?同意?

我们可以用尺子上1CM的短线段来量量老师的长线段,看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看看这是几

厘米?第一条呢?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回忆了线段的长短就是它的长度,并且想到了三种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

除了厘米,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板贴:分米、米……)

2、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材料感知:

师:点积累成线段。想一想,如果这条线段动会怎么样呢?

预设:长短的变化(上下的变化?)

师:来,看线段开始向下滑动了,积累成一个面(电脑演示积累过程

师:教室里有面吗?生交流。

示范指导学生摸各种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表面。

(2)聚类分析:

师:真棒,找到这么多面,(老师也想找一个可以吗?粉笔盒面)那这个粉笔盒的面和黑板

面有什么不同?对,大小不同。

师:线段的长短叫长度,物体面的大小也有个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叫面积。什么是面积?

物体面的大小叫面积。

师:如果把物体的一个面画下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它们的大小也叫面积。

(课件)比如:长方形这部分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梯形这部分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判断:这几个图形有面积吗?平面图形必须是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二、感知面积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发现物体的面都有大有小,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2.类比迁移:

(1)指导学生直接比较1号图形和2号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你能比较出谁的面积大吗?

预设(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重叠的方法,看是不是这样。二号比一号大)

(2)指导学生间接比较3号图形和4号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看,这两个图形你能比较出谁的面积大吗?

师:有的小组同学说三号图形的面积大,有的小组同学说四号图形的面积大。

预设1:量的方法。追问:怎么量?(量四周)

师:(课件出示尺子量)量出四周就能知道面积的大小了吗?我们要比较的是哪里?(面

的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合适吗?看来,长度单位解决不了今天面积大小比较的问题了,

我们需要一个测量面积的工具。(启发)

师:想一想,刚才量短线段(指厘米)是我们用的长线段(手势),那量这里(指3

号面)我们用什么工具合适呢?

预设:本子。(用本子的哪里量?真不错,想到了用一个物体的小面来量图形的大面,

掌声)

师:看,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两种学具(小正方形或一角硬币能不能帮我们量出谁的面大

呀?)谁来说说你想怎么量?(摆,摆的多的就大)

生交流:

师:谁和他们一样?3号图形9个小正方形,4号图形8个小正方形。

(侧板书)9个小正方形>8个小正方形

16枚硬币>15枚硬币9个小正方形<15枚硬币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要小面量出来3、4号图形的面积。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起摆的过程(课件),有的同学用小正方形来摆,3号图形9个

小正方形,4号图形8个小正方形。所以,3号比4号图形的面积大。也有的同学用1角的

硬币来摆,3号图形用16枚硬币,4号图形用15枚硬币,也是3号比4号图形的面积大。

问题1:老师有个问题,刚才我们用了(课件)它或它来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你们觉

得谁更合适呢?为什么?

小结:16个硬币的大小不是正方形的大小,如果用16个小正方形就好了!

问题2: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了。同样是三号图形,为什么一会9个小正方形,

一会儿上16个硬币?测量结果怎么不一样呢?(我就想知道3号图形到底多大,怎么办?)

预设:要用同样的工具,用同样大小的方格纸来比。

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一)1.介绍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的古人也是这么想的。为了准确地知道物体的面积到底是多

少,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

2.单位形成:看这里,演示1厘米的线段向下滑动1厘米成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过程。

介绍1平方厘米。

3.拿出方格纸,剪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边长,摸一摸面积。

师:谁量好了?边是多少?

4.指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测量物体面的面积。

(1)拿起1平方厘米,找找你身体哪个部位大约是1平方厘米?

(2)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师介绍生活中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量一量橡皮的面有多大?

(二)认识1平方分米

师:现在请大家用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有什么问题?

生: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不方便。

师:有没有比1平方厘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

师:在你的学具了找一找。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揭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可以用符号dm,表示。(板

书:dm2)

师:用手摸一摸,你能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吗?

师:比一比,身上哪个部位的大小比较接近1平方分米。

(一个手掌心的大小;面颊的大小……)

师:看一看教室里什么东西的面大小接近1平方分米……

(粉笔盒的一个面、课程表的大小)

(三)认识平方米

师: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教室的地面有多大,有困难吗?这次你认为需

要哪个面积单位?(平方米)

说一说:拿你的手来比划一下,如果这是1米长的线段,怎样得到1平方米呢?

师:来看看,什么是1平方米(课件)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出示报纸

师:哦,边长那么长的,我们可没那么长的尺子了。怎么办?你能围出一个边长是1

米的正方形吗?(小组四人,每人伸平双臂来围)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电视的屏幕)

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大?

同学们,刚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面积,还知道了面积的3

个常用的面积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板贴课题)。下面,请同学

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来比划

一下。)

四、开放延伸

1.这节课上到这里也快结束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面积和面积单位

预设2:回忆了长度单位

2.总结提炼:

师:长度和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线动成面。

预设2:1厘米向下滑动变成1平方厘米

师:如果老师这里有一条1千米的线段向下滑动1千米会变成什么?

师:下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图形与几何”内容中的部分,是3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

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

等几部分。在这学习这部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

周长的计算,同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更有效地开展教学设计与学法指导,我进行

教学的前测,具体如下:

前测样本:

4、下面的图形有没有周长、面积?有的话用蓝色水彩笔水彩笔画一画。用红色水彩笔

画一画周长。

5、这两个图形哪个大?你的方法是什么?请记录下来?

前测结果及分析:

第1题:5个单位写全的:92%,学生对于长度单位掌握较好

第2题:周长概念理解并表达清楚的72%,周长概念理解但表达不清或不完整的:16版只

解释“一周”的意思:12%,会算图形周长:94%长

第3题:提到“面”的有:60%,提到大小的8%,认为面积就是周长16%,认为图形里面就

是面积的8%,不知道的8%

第4题:画面积的72%,其中第三个也涂了8%

画周长的28%,其中第三个也涂了8%

第5题:比周长的78%,比边长的8%,没写或乱写的1领

由前测可知:

学生对面积的认识不是陌生的,学生不能较好地区分周长和面积,可以发现学生在没

有直观图形的帮助下很能区分出面积和周长的存在。前测后通过和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图形

的大小就是指图形的周长,只有个别学生理解比大小指的是周长里面的部分,这表明学生

对抽象的面积概念没有很好的认知基础,这就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起清晰的三维空间观念,是我思考的问题。

长度、面积和体积是一组最为基本的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度量概念。为此,本节课

中,首先从以往线段的长度进入,为本节课面积及后续体积的概念教学进行铺垫。根据版教

材的编写即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

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根据学生特点,在度量概念形成环节的教学

中,必须改变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让学生记忆概念和运用概念的教学方式。由于这个年龄

段的孩子对抽象的面积概念缺乏认识的感性支撑,再加上长度概念中的“长短”在学生头脑

中的先人为主,所以学生在面积概念运用中常常会出现用“长短”来表示面积、甚至是“长

短”与“大小”不分和混用的现象。由此可见,学生简单记忆一个“长度”或“面积”的词

语容易,抽象背诵一个概念的定义也比较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概念的丰富内涵、形成对概念

内涵的清晰认识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此,本课的教学中采用经历度量概念的抽象过程,

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材料列举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感知。一是感知“面”是怎么来的,其基

本的要素构成是什么;二是感知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哪些部分是“面。这些组成“面”的部

分从测量的角度用什么词语来表示比较恰当;三是感知“面”与“线段”的的关系,最后通

过沟通和比较的方式来灵活地凸显长度、面积之间的关系,努力帮助学生在沟通与比较中经

历认知结构的整合过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效果分析

通过评测练习的批阅,较好反映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四基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映了教学

效果。现做分析如下:

第1题为基本练习,设计意图为检测学生能否结合实际情况填上合适的单位,要填写准

备的单位就必须明确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填出面积单位后,还要与

其他的面积单位进行比较。本题中的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学生在课上已经从身

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寻找各种面,并看、摸、比物体的表面,一步步感知了“物体的表面”,

这样不仅在脑海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所以,在完成本题

时表现较好,本题正确率98%。

第2题也是基本练习,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考查本节课另一个知识,面积

的掌握情况,学生需要根据面积的含义,想出每个图形由几个面积组成,没有学生出错。可以

看出对于“面积”感性的概念,以及面积的意义的理解,比较到位。

第3题是一道辨析题,在辨析中考查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掌握情况及数学思维表达能力,

90%学生能够想到正确答案,并画出来。有两名学生出现错误,画了周长是12的(图形)。课

上对抽象的面积概念认识有了感性支撑,再加上“点一一线一一面”的积累过程,给孩子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别学生对于周长、面积、长短、大小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困难,这

需要加强理解和练习。

第4题检测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阴影部分的积。如果直接从阴影部分入手

求面积是很困难的,因没有已知条件,因此要想另外的办法。看图可知,大正方形的每排有

4个方格,而且有4排,这样便很容易求得大正方形中方格的个数是16,也就是说,大正方

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再观察图会发现,大正方形的阴影部分之外的面积可以求出,它

包括4个方格和8个“半个方格”,而8个“半个方格”合起来是4个方格,因此大正方形

的阴影部分之外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这样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8=8(平方厘米)。本题

答对学生89%,说明学生能较好地灵活运用知识,但同时还需进一步提高能力。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

从测评的结果分析,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比较扎实,较好地理解了什么是面积?

面积单位有哪些。由此反映课上运用学具操作、课件演示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的一系列主动求

知的学习环境都是有必要的,在授课中生动的课件演示以及在自主的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

产生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分析

本课是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四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面积和面积

单位》的内容。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小学阶段的教材地位一一承上启下的作用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图形与几何”中的内容。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两

个单元:“周长”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既是本册教材

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整个图形与几何领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上承一年级下

册: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年级下册: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

征);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下启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五年级下册圆、圆柱和圆锥,承上启下,使知识之间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

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4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

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

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

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

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

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再归纳面积的概

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

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教材编排分析

正确地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是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必须

学扎实。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课本安排了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课本、练习

本和树叶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面积概念的实质。本节课学习的

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通过学生看、剪、量等手段,既帮助学生建

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形状、大小等空间观念,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课本还安排了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

积比较,以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上述概念。

四、教材处理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教材,我把苏教版、人教版、版三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

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上,三者都(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三个版本的教材都是从学生

的生活情景出发,选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创造大量实践操作机

会和合作学习的氛围。三个版本的教材都设计大量的测量活动,剪、拼、摆、数等活动来探

究面积的大小。尤其重视在自主解决问题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决推出新知识,重

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同的是版教材除了介绍面积概念以外,更加侧重了统一面积单位的

必要性以及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而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在这一方面的侧重相对

要弱一些。相比较而言,版教材就不如这两个版本的教材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了。

教材在编排时侧重与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将学生

体会”点一一线一一面”这一数学概念与生活密切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线一一面一

一体”概念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更为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

过去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比较关注概念的习得和记忆,忽视了学生对“线一一面一

体”概念学习的内在需求,忽视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感悟体验和内涵理解。学习仅仅定位在

为相应的计算做准备,抽象地告诉学生,简单地记忆运用。课堂上老师用精致的画面和复杂

的操作活动来冲击学生的感官,替代学生的探索感悟。学生被动地接受,不知道为什么会出

现这些概念,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概念,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操作活动;不知道前人是如何发

明这些单位的;也不知道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数学自身美感的体验过程被

抽空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往往会因为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或一知半解,而无

法整体把握或自如应对。本节课中,为了使长度、面积、体积这一系列几何概念,不被分割

成点状的知识点,我将“点一一线一一面”作为设计教学的一条线,目标时就是不局限在本

年级的某个知识点上,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已有的基础,一方面关注远期目标,将知识的理解

宽大化。

五、教材重难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理解理面积

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建立1平方厘米、1平

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为面积计算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面积和面积单位测评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纽扣的面积约是2()成人手掌的面积约是1()

餐桌桌面的面积]「

约是1()

2..下面4个字母,分别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彩板?

1c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LP

3.下面每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在方格纸上画出2个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图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

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学生在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从学

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过程,是''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如

何帮助学生建构起清晰的三维空间观念;如何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如何在操作中,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思考所在。

一、沟通“点一一线一一面”间的关系,建构网状思维

从已往的教学情况看,总是缺少将分布在不同年级的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自然也就

不会关注怎样在教学中沟通和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生因而也不容易在这样的教学中

建立起由一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为此,我首先对以往线段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教学进

行了反思。

几何概念的建立,看似只有一两句话的理解和掌握,但只有建立在唤起学生学习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自主、有意义的建构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事实

上,线段、面积两个知识以及后续学习的体积,三者之间在结构上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关联

性,都包含几个基本内容,从概念的建立到比较方法的运用、测量工具的选择、度量单位的

产生等方面都具有共性。找准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在课上通过“点动成面,面动成线”这一

动态的演示过程,使原本分散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成网状,在面积概念形成的过程以

及面积单位的出现中,都以结构化的方式不断地对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完善。

从学生上课的表现以及后测题批阅情况看学生达到以了预期的效果,从学生课堂结束时

的总结延伸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一维和二维概念之间的脉络在不断清晰。

二、经历数学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产生的实际意义何在?都是本课教学中需要关注和思考的。课程

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靠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和反复操练,

而是能够体会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这就涉及对单位的理解。

通过前测发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面积”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感性的概

念,让他们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不容易。如何才能让“面积”真正

走近学生,课中的组织活动就很重要,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学习的全过程,丰富对面积和面

积单位知识的体验在“感知面积、建立表象”“动手操作、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

“尝试操作、学习面积单位”一系列数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黑板面、课桌面、教室的地面等出

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

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

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

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学生不仅会在脑海里

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并且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在动态

中感知“线一一面”的形成过程。所有的学习过程有层次的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并

努力让全体学生保持在一种稳定的情绪中学习。

从上课及同年级老师的观课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都能积

极参与,基本实现了预想。

三、比较、操作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从线到面,从长度到面积,从一维到

两维,是学习几何知识的一次突破和飞跃,也是今后进一步认识学习立体图形、体积单位的

基础。面积概念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虽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

于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在生活中也己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但是在实际理解面积

概念时仍旧会受长度单位负迁移的作用,而且在表述概念的过程中,面与体常常不分。鉴于

这样的思考,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入手,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引导学

生类比研究长度单位的方法结构和数学思想方法,展开认识面积单位的探索,了解线、面之

间的联系,建立整体认识和敏感,也为后续进一步类比研究体积单位奠定学习基础。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操作活

动,让学生感知体会到如“观察法”“重叠法”“等常用的基本的数学的学习方法,比较关注

学习过程的探索与数学思想的渗透,彰显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的在任务驱动下,激活了思维,有主动探索的意

识。

知识的学习也如数学中的“线一一面一一体”一切都有其自然的顺序,只有把这些关

联性的知识逐步地、有层次地、以结构状的方式渗透于学习过程并适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使

知识的点状学习具有更强的组织和迁移价值,学生才会比较容易拥有举一反三、推此及彼的

意识和能力。身为一为教师时刻要思考的也正是如何“自然”的进行教学。只有当我们学会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基于学生的起点备课,读懂学生,课堂才有根,我们的教学才会越

走越远。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标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

域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数测量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

“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叫做“空间与图形”,现在课程标准把它称作为“图形与几何”,

是因为几何一词,一直是被大家叫得比较熟悉的,而且教师对它的名称的来历等也有所了解。

同时,图形又是这部分内容研究的主要对象,用图形与几何,更容易被教师们很好地把握这

部分内容。

一、课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与本节教学相关要求有:

1.课标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课标中分为两段进行教学。第一学段

要求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

单位换算中分为两段进行教学。第二学段知道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会用方格纸估计不

规则图形的面积。本课为第一学段内容,即“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

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课程目标的确定上:

课程总目标中关于图形与几何的要求有: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

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在

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

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获得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

趣,……了解数学的价值……

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

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数学思考“在运用数及适

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